长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讲稿 (封皮) 教研室:第二临床护理教研室 课程名称:急救护理学 授课对象:2013级护理本科 总学时:54 选用教材:《急救护理学》,许虹主编 教师姓名及职称:吕静副教授 授课时间:2016年3月一6月
长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讲稿 (封皮) 教研室:第二临床护理教研室 课程名称:急救护理学 授课对象:2013 级护理本科 总学时:54 选用教材:《急救护理学》,许虹主编 教师姓名及职称:吕静 副教授 授课时间:2016 年 3 月—6 月
护理学院讲稿(首页) 授课时间:年月日单元 教材内容第十四章急性中毒患者的 教学任务或通过学习急性中毒的临床表 (章、节) 急救 教学目标 现、救治与监护要点, 为今后 第一节概述 临床实践护理工作莫定理论 础。 重点难点 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救治原则与监护要点。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组织方法 1.提问方式 第十四章急性中毒患者的急救 应用多媒体课件 导课 第一节概述 1.讲授法 2.强调学习 “、中毒分类 2.启发法 目标 3谈论法 3.讲授并插 二、中毒种类 入提问与 三、中毒发病机制 四、毒物的体内过程 五、中毒的临床表现 5布智作业 六、中毒的辅助检查 七、急性中毒的教治原则及救护要点 作业和 作业: 学生学习 1.简述急性中毒的发病机制 参考文献 2.简述急性中毒救治原则与监护要点。 参考文献: 1.《急救护理学》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张波柱莉,人民卫生出版社 2.《急救护理学》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万长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课后小结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同学掌握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救治原则与监护要 点,熟悉简述急性中毒的发病机制,了解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护理学院讲稿(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单元 教材内容 (章、节) 第十四章 急性中毒患者的 急救 第一节 概述 教学任务或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急性中毒的临床表 现、救治与监护要点,为今后 临床实践护理工作奠定理论基 础。 重点难点 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救治原则与监护要点。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组织方法 1.提问方式 导课 2.强调学习 目标 3.讲授并插 入提问 与 讨论 4.课后小结 5.布置作业 第十四章 急性中毒患者的急救 第一节 概 述 一、中毒分类 二、中毒种类 三、中毒发病机制 四、毒物的体内过程 五、中毒的临床表现 六、中毒的辅助检查 七、急性中毒的救治原则及救护要点 应用多媒体课件 1.讲授法 2.启发法 3.谈论法 作业和 学生学习 参考文献 作业: 1.简述急性中毒的发病机制。 2.简述急性中毒救治原则与监护要点。 参考文献: 1.《急救护理学》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张波 桂莉,人民卫生出版社 2.《急救护理学》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万长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课后小结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同学掌握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救治原则与监护要 点,熟悉简述急性中毒的发病机制,了解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第十四章急性中毒患者的急救 述 、中毒分类 中毒:某种物质进入人体后达到一定量,损害组织和器官的生理功能, 破坏组织结构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中毒。 毒物:引起中毒的物质,称为毒物。 (一)根据病程急、缓不同 中毒分为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 (二)根据来源和用途不同 急性中毒包括工业毒物、食物、药物、农药、有毒动植物中毒等。 (三)根据毒性作用分类 腐蚀性毒物、器官损吉毒物、血液毒物、神经毒物等。 (四)根据毒物的物理状态 分为挥发性与非挥发性毒物。 (五)根据毒物吸收方式 分为食入、吸入、皮肤接触吸收性毒物等。 二、中毒种类 (一)工业性毒物 包括工业原材料,如化学溶剂、油漆、重金属汽油、甲醇硫化氢、氯 气氯化物等。 (二)农业性燕物 有机磷农药、灭鼠药、化学除草剂、化肥等。 (三)食物性毒物 过期或霉变食品 腐败变质食物、有毒食品添加剂等。 (四)动物性毒物 毒蛇、蜈蚣、蜂类蝎、蜘蛛、河豚、新鲜海蜇等。 (五)药物过量中毒 许多药物(过量均可导致中毒,如抗心律失常药、麻醉镇静药等。 (六)植物性毒物 野罩类、 乌头、白果等。 (七)其 强酸强碱、一氧化碳、化妆品、灭虫药、洗涤剂等。 三、中毒发病机制 (一)局部刺激和腐蚀作用 强酸强碱吸收组织中水分,与蛋白质或脂肪结合,使细胞变性,坏死。 (二)缺氧 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物可阻碍氧的吸收,转运或利用。 (三)中叔神经抽制作用 有机溶剂和吸入性麻醉剂有强嗜脂性,可透过血脑屏障,抑制脑功能 (四)抑制的活力 很多毒物或其代谢产物通过抑制酶活力而产生毒性作用,如有机磷农 药抑制胆碱脂酶。 (五)干扰细胞骐和细胞器的生理功能
第十四章 急性中毒患者的急救 第一节 概 述 一、中毒分类 中毒:某种物质进入人体后达到一定量,损害组织和器官的生理功能, 破坏组织结构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中毒。 毒物:引起中毒的物质,称为毒物。 (一)根据病程急、缓不同 中毒分为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 (二)根据来源和用途不同 急性中毒包括工业毒物、食物、药物、农药、有毒动植物中毒等。 (三)根据毒性作用分类 腐蚀性毒物、器官损害毒物、血液毒物、神经毒物等。 (四)根据毒物的物理状态 分为挥发性与非挥发性毒物。 (五)根据毒物吸收方式 分为食入、吸入、皮肤接触吸收性毒物等。 二、中毒种类 (一)工业性毒物 包括工业原材料,如化学溶剂、油漆、重金属汽油、甲醇硫化氢、氯 气氰化物等。 (二)农业性毒物 有机磷农药、灭鼠药、化学除草剂、化肥等。 (三)食物性毒物 过期或霉变食品、腐败变质食物、有毒食品添加剂等。 (四)动物性毒物 毒蛇、蜈蚣、蜂类蝎、蜘蛛、河豚、新鲜海蜇等。 (五)药物过量中毒 许多药物(过量均可导致中毒,如抗心律失常药、麻醉镇静药等。 (六)植物性毒物 野蕈类、乌头、白果等。 (七)其他 强酸强碱、一氧化碳、化妆品、灭虫药、洗涤剂等。 三、中毒发病机制 (一)局部刺激和腐蚀作用 强酸强碱吸收组织中水分,与蛋白质或脂肪结合,使细胞变性,坏死。 (二)缺氧 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物可阻碍氧的吸收,转运或利用。 (三)中枢神经抑制作用 有机溶剂和吸入性麻醉剂有强嗜脂性,可透过血脑屏障,抑制脑功能。 (四)抑制酶的活力 很多毒物或其代谢产物通过抑制酶活力而产生毒性作用,如有机磷农 药抑制胆碱脂酶。 (五)干扰细胞膜和细胞器的生理功能
(六)受体竞争 阿托品阻断毒草碱受体 四、毒物的体内过程 (一)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主要经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粘膜三条途径进入人体。 (二)毒物的代谢 士要经肝脏代谢 (三)毒物的排泄 大多数经肾脏排出,还可经汗腺,垂液腺,呼吸道,皮肤排出。 五、中毒的临床表现 (一)皮肤粘膜 1。的伤见于强酸、强蓝、甲醛等腐蚀性毒物中毒 2.发绀因血红蛋白不足而致,如刺激性气体、有机溶剂、麻醉药等 3.黄痘鱼胆、毒草、四氯化碳等中毒损伤肝脏而致。 (二)眼 1,瞳孔散大见于麻黄碱、阿托品、抗组胺药等中毒。 2.瞳孔缩小见于吗啡、有机磷农药、巴比妥类药物中毒。 3.视神经炎见于甲醇中毒。 (三)神经系统 1.昏迷见于安眠药、麻醉剂、有机溶剂、室息性毒物中毒。 2.谵妄见于阿托品、乙醇等中毒。 3.惊厥见于有机氯、异烟肼、室息性毒物等中毒。 4。肌纤维颠动见干有机磷农药签中毒。 见于三氧化 砷等中毒 6.精神失常见于二硫化碳、有机溶剂等中毒。 (四)呼吸系统 1.呼吸气味酒味(乙醇)、苦杏仁味(氰化物)、蒜味(有机磷农药) 2.呼吸加快见于水杨酸类、甲醇等中毒。 3.呼吸减慢见于催眠药、吗啡等中毒 4.肺水肿见于有机磷农药、刺激性气体等中毒。 (五)循环系统 1.心律失常如洋地黄、奎尼丁等可引起心动过缓:阿托品、拟肾上 腺素类药等可引起心动过速。 如地苗、茶举、河假、室息性物中」 休克 强酸、强碱、三氯化二砷、巴比妥类、砷、锑等中毒。 (六)泌尿系统 主要表现为急性肾衰竭,因肾小管坏死、肾小管阻塞、肾缺血而致。 (七)血液系统 细胞减少和再障 见于氯霉素、抗肿药等中毒 3.出血阿司匹林、氯霉素、抗癌药等可引起血小板质和量的异常。 4.血液凝固见于敌鼠、肝素、双香豆素、蛇毒等中毒。 (八)发热 见于抗胆碱药、棉酚、二硝基酚等中毒
(六)受体竞争 阿托品阻断毒蕈碱受体。 四、毒物的体内过程 (一)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主要经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粘膜三条途径进入人体。 (二)毒物的代谢 主要经肝脏代谢。 (三)毒物的排泄 大多数经肾脏排出,还可经汗腺,唾液腺,呼吸道,皮肤排出。 五、中毒的临床表现 (一)皮肤粘膜 1.灼伤 见于强酸、强碱、甲醛等腐蚀性毒物中毒。 2.发绀 因血红蛋白不足而致,如刺激性气体、有机溶剂、麻醉药等。 3.黄疸 鱼胆、毒蕈、四氯化碳等中毒损伤肝脏而致。 (二)眼 1.瞳孔散大 见于麻黄碱、阿托品、抗组胺药等中毒。 2.瞳孔缩小 见于吗啡、有机磷农药、巴比妥类药物中毒。 3.视神经炎 见于甲醇中毒。 (三)神经系统 1.昏迷 见于安眠药、麻醉剂、有机溶剂、窒息性毒物中毒。 2.谵妄 见于阿托品、乙醇等中毒。 3.惊厥 见于有机氯、异烟肼、窒息性毒物等中毒。 4.肌纤维颤动 见于有机磷农药等中毒。 5.瘫痪 见于三氧化二砷等中毒。 6.精神失常 见于二硫化碳、有机溶剂等中毒。 (四)呼吸系统 1.呼吸气味 酒味(乙醇)、苦杏仁味(氰化物)、蒜味(有机磷农药)。 2.呼吸加快 见于水杨酸类、甲醇等中毒。 3.呼吸减慢 见于催眠药、吗啡等中毒。 4.肺水肿 见于有机磷农药、刺激性气体等中毒。 (五)循环系统 1.心律失常 如洋地黄、奎尼丁等可引起心动过缓;阿托品、拟肾上 腺素类药等可引起心动过速。 2.心跳骤停 如洋地黄、茶碱类、河豚、窒息性毒物等中毒。 3.休克 见于强酸、强碱、三氯化二砷、巴比妥类、砷、锑等中毒。 (六)泌尿系统 主要表现为急性肾衰竭,因肾小管坏死、肾小管阻塞、肾缺血而致。 (七)血液系统 1.溶血性贫血及黄疸 见于砷化氢、硝基苯、苯胺等中毒。 2.白细胞减少和再障 见于氯霉素、抗肿瘤药等中毒。 3.出血 阿司匹林、氯霉素、抗癌药等可引起血小板质和量的异常。 4.血液凝固 见于敌鼠、肝素、双香豆素、蛇毒等中毒。 (八)发热 见于抗胆碱药、棉酚、二硝基酚等中毒
六、中毒的辅助检查 (一)毒物分析 中患者的呕吐物、血、尿液或其分解产物。 (二)特异性化验检查 1,血液胆碱酯酶一有机磷农药中毒 2.碳氧血红蛋白C0中毒 3.高铁血红蛋白一亚硝酸盐中毒 (三)非特异性化验检查 肝、肾功、心肌酶谱、心电图检查、判断患者中毒后其他脏器的损害 是否出现合并症。 七、急性中毒的救治原则及救护要点 (一)敷治原则 1.迅速撒离有毒环境,中止接触毒物: 2,迅速处理危及生命的问题: 3清除未吸收的毒物; 4.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出: 5应用特殊解毒剂: 6对与古持治疗。 1.病情观察 2.洗胃的护理
六、中毒的辅助检查 (一)毒物分析 中毒患者的呕吐物、血、尿液或其分解产物。 (二)特异性化验检查 1.血液胆碱酯酶—有机磷农药中毒 2.碳氧血红蛋白—CO 中毒 3.高铁血红蛋白—亚硝酸盐中毒 (三)非特异性化验检查 肝、肾功、心肌酶谱、心电图检查、判断患者中毒后其他脏器的损害, 是否出现合并症。 七、急性中毒的救治原则及救护要点 (一)救治原则 1.迅速撤离有毒环境,中止接触毒物; 2.迅速处理危及生命的问题; 3.清除未吸收的毒物; 4.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出; 5.应用特殊解毒剂; 6.对症与支持治疗。 (二)救护要点 1.病情观察 2.洗胃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