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上学期《口腔解剖生理学》考题A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0小题,共10分) 1B 2D 3C 4B 5A 6B 7D 8C 9A 10E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DE 2.ABCE 3.ABCD 4.ABC 5.ABD 三、填空题 1.右上领第二前磨 2.前发音美观 3口角面容基牙 4.上下第一磨牙 5.颈3中1/3近牙合缘偏颊侧近牙合缘中13处 6.上领中切双侧第一磨 7.颈1/3中13近牙合缘偏颊侧近牙合缘中1/3处 8.解剖临床 四、名词解释 1Spe曲线: 下颌牙列的纵牙合曲线,从下颌中切牙的切嵴,下领侧切牙的切嵴,下领尖牙的牙尖,下领第一第 二前磨牙的颊尖,下领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远中颊尖及下领第二磨牙的近中颊尖和远中颊尖联线,是 一条向上凹的曲线。 2.Over jet 覆盖,指牙尖交错合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的水平距离,对于前牙,指上切牙切缘与下切牙切缘之 间前后向的水平距离,正常约为2~4m。 3.单双管型根管: 1个或2个根管离开髓室,形城2个根管,由1或2个根尖孔通出牙体其间可分而复合,合而复分 形成复杂的根管形态。 4.同形牙 全口牙形态相同,多为等长的三角片或单锥体形。 5.磨耗: 在咀嚼过程中,由于牙面与食物或牙面与牙面之间的摩擦,造成牙齿缓慢地、渐进性消耗的现象成 为麻赶 6.牙本质 是构成牙体的主要物质,位于牙釉质和牙骨质内层,其中央有一空腔,称之为髓腔。 五、简答题(5小题.共20.0分) 1.答:咀嚼食物时,下颌运动有其一定的程序和重复性,此种程序和重复性称为咀嚼周期。 根据咀嚼时下领运动的轨迹图形,咀嚼周期具有形态和时间上的变化:1) 轨迹图形具有似滴 泪水形态: 2)时间变化为:快(开口).慢(最大开口)=-快(闭口)-慢(咬合接触)。(4分) [2]前牙后舌面及后牙颊面的突度均在颈13,后牙舌面的突度则在中1/3。咀嚼时,牙冠的正常突度, 可使部分咀嚼过的食物擦过牙龈表面,起着按摩作用,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牙龈的健康。若牙冠突度
1 09-10 上学期《口腔解剖生理学》考题 A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0 小题,共 10 分) 1B 2D 3C 4B 5A 6B 7D 8C 9A 10E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BCE 3.ABCD 4.ABC 5.ABD 三、填空题 1.右上颌第二前磨 2. 前 发音 美观 3. 口角 面容 基牙 4. 上下第一磨牙 5. 颈 1/3 中 1/3 近牙合缘偏颊侧 近牙合缘中 1/3 处 6. 上颌中切 双侧第一磨 7. 颈 1/3 中 1/3 近牙合缘偏颊侧 近牙合缘中 1/3 处 8. 解剖 临床 四、名词解释 1Spee 曲线: 下颌牙列的纵牙合曲线,从下颌中切牙的切嵴,下颌侧切牙的切嵴,下颌尖牙的牙尖,下颌第一第 二前磨牙的颊尖,下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远中颊尖及下颌第二磨牙的近中颊尖和远中颊尖联线,是 一条向上凹的曲线。 2. Over jet 覆盖,指牙尖交错合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的水平距离,对于前牙,指上切牙切缘与下切牙切缘之 间前后向的水平距离,正常约为 2~4mm。 3. 单双管型根管: 1 个或 2 个根管离开髓室,形成 2 个根管,由 l 或 2 个根尖孔通出牙体其间可分而复合,合而复分, 形成复杂的根管形态。 4. 同形牙: 全口牙形态相同,多为等长的三角片或单锥体形。 5. 磨耗: 在咀嚼过程中,由于牙面与食物或牙面与牙面之间的摩擦,造成牙齿缓慢地、渐进性消耗的现象成 为磨耗。 6. 牙本质: 是构成牙体的主要物质,位于牙釉质和牙骨质内层,其中央有一空腔,称之为髓腔。 五、简答题 (5 小题,共 20.0 分) 1. 答: 咀嚼食物时,下颌运动有其一定的程序和重复性,此种程序和重复性称为咀嚼周期。 根据咀嚼时下颌运动的轨迹图形,咀嚼周期具有形态和时间上的变化:1) 轨迹图形具有似滴 泪水形态; 2) 时间变化为:快(开口)-慢(最大开口)-快(闭口)-慢(咬合接触)。(4 分) [2]前牙唇舌面及后牙颊面的突度均在颈 1/3,后牙舌面的突度则在中 1/3。咀嚼时,牙冠的正常突度, 可使部分咀嚼过的食物擦过牙龈表面,起着按摩作用,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牙龈的健康。若牙冠突度
过小或平直,食物经过该处将给牙龈过大的压力:反之,若牙冠突度过大,食物经过该处则不能触及牙 想,均不利于龈组织的健康。牙冠颈13的突度,还可扩展龈缘,使其紧张有力。 (4分)3)按照牙列形态特征,可分为:方圆型、尖圆型及椭圆型。其中方圆型是上下牙列中四个切 牙的切缘连线略直,弓形牙列从尖牙的远中才开始弯曲向后:尖圆形是自上颌侧切牙即明显弯曲向后 号形牙列的前牙段向前突出非常明显:而椭圆型是介于上述两种类型之间,号形牙列自上领侧切牙远中 开始,向后逐渐弯曲,使得前牙段较圆突。 (4分)儿4内外的动力平衡:上、下牙弓内侧有舌体,外侧有颊肌,内外方向的动力相平衡。 5.简述乳牙的应用解剖 (1)完整的乳牙列,能发挥良好的咀嚼效能,对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2)咀嚼力通过牙根传至颌骨,能促进颌骨的生长发有,如缺乏咀嚼功能的刺激,将使领骨发有 不足,成为牙合畸形的病因之一。 (3)乳牙位置正常,可引导恒牙正常萌出。 (4)乳前牙牙根舌侧有恒前牙胚,乳磨牙分叉根内有恒前磨牙胚,治疗乳牙时,要避免伤及 六、论述题 1、颌位是指下领的位置,即下颌骨相对于上领骨或下领骨相对于颅骨的关系。下领三个基本领位分别 是:牙尖交错位、后退接触位及下领姿势位。牙尖交错位是指牙尖交错e时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或颅 骨的位置。后接钟位是指从牙尖交错位开始,下领还可以向后下移动少许(约1mm左右),而腰突 位于下领窝中的最后位置。下颌姿势位是指兰 人直立或端坐,两眼平视前方,不咀哈 不吞咽、不说话, 下领处于休息状态,上下牙不接触时,下领所处的位置。三者之间的关系:(),后退接触位与牙尖交错 位的关系:从后退接触位,下颌向前上无偏斜(或偏斜小于0.5mm)地移动约lmm即到达牙尖交错位 移动中双侧后牙均匀对称接触。此种关系亦叫作长正中。(2).下领姿势位与牙尖交错位的关系:主要表 现为垂直方向的关系,下领从姿势位向前上移动1~3mm即到达牙尖交错位。 2.描述上颌第一磨牙 六岁左右萌出,故称六龄齿。①烦面:外形似长方形。有两个颊尖。两尖之间有颊沟通过。②舌尖:大 小与颊面相近或稍小。有两个舌尖,近中舌尖的舌侧有的可见第五牙尖。③邻面:近中呈梯形远中面不 如近中面规则,稍小。④胎面:呈方形有四个牙尖:近中颊尖、远中颊尖、近中舌尖和远中舌尖。其近 中舌尖最大,是上颌磨牙的主要功能尖。咬合面中央四陷成窝。远中颊尖三角嵴与迈中烦尖三角烙在 面中央相连, 形成斜 为上颌到 一磨牙的解 由斜峡将窝一分为二,近中窝较大,又称中央 窝。⑤牙根:由三根组成,近中颊根、远中颊根和舌根 3.上颌中切牙的髓腔形态 上领中切牙的髓腔较大,想管较粗,单根管,髓室与想管间无明品界限 整个随腔约呈三角形,髓室顶即三角形的底最宽 接近牙冠中1/3处。髓室顶微四 两侧略尖 。髓室向颈缘略微变窄,自颈缘至根尖逐渐变细。年轻人的髓室项常有3个圆突,指向切嵴 该突随年龄增长,逐渐消失。 唇舌剖面:髓腔略呈梭形,平颈缘处最厚,向切嵴方向缩小成尖形接近牙冠中1/3,髓腔从颈缘 向根尖逐断缩小变细。 横剖面观 牙颈部横剖面:根管呈圆三角形,根管与牙根外形基本相似,位居剖面中央略偏唇侧,舌侧根管壁 较唇侧根管壁略厚。 牙根中部横剖面:根管较牙颈部横剖面者约小一半,多呈圆形,位居中央略偏唇侧,舌侧根管壁较 唇侧根管壁为厚。 2
2 过小或平直,食物经过该处将给牙龈过大的压力;反之,若牙冠突度过大,食物经过该处则不能触及牙 龈,均不利于龈组织的健康。牙冠颈 1/3 的突度,还可扩展龈缘,使其紧张有力。 (4 分)[3]按照牙列形态特征,可分为:方圆型、尖圆型及椭圆型。其中方圆型是上下牙列中四个切 牙的切缘连线略直,弓形牙列从尖牙的远中才开始弯曲向后;尖圆形是自上颌侧切牙即明显弯曲向后, 弓形牙列的前牙段向前突出非常明显;而椭圆型是介于上述两种类型之间,弓形牙列自上颌侧切牙远中 开始,向后逐渐弯曲,使得前牙段较圆突。 (4 分)[4]内外的动力平衡:上、下牙弓内侧有舌体,外侧有颊肌,内外方向的动力相平衡。 5. 简述乳牙的应用解剖 (1)完整的乳牙列,能发挥良好的咀嚼效能,对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2) 咀嚼力通过牙根传至颌骨,能促进颌骨的生长发育,如缺乏咀嚼功能的刺激,将使颌骨发育 不足,成为牙合畸形的病因之一。 (3)乳牙位置正常,可引导恒牙正常萌出。 (4)乳前牙牙根舌侧有恒前牙胚,乳磨牙分叉根内有恒前磨牙胚,治疗乳牙时,要避免伤及 六、 论述题 1、颌位是指下颌的位置,即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或下颌骨相对于颅骨的关系。下颌三个基本颌位分别 是:牙尖交错位、后退接触位及下颌姿势位。牙尖交错位是指牙尖交错 he 时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或颅 骨的位置。后退接触位是指从牙尖交错位开始,下颌还可以向后下移动少许(约 1mm 左右),而髁突 位于下颌窝中的最后位置。下颌姿势位是指当人直立或端坐,两眼平视前方,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 下颌处于休息状态,上下牙不接触时,下颌所处的位置。三者之间的关系:(1).后退接触位与牙尖交错 位的关系:从后退接触位,下颌向前上无偏斜(或偏斜小于 0.5mm)地移动约 1mm 即到达牙尖交错位, 移动中双侧后牙均匀对称接触。此种关系亦叫作长正中。(2).下颌姿势位与牙尖交错位的关系:主要表 现为垂直方向的关系,下颌从姿势位向前上移动 1~3mm 即到达牙尖交错位。 2.描述上颌第一磨牙 六岁左右萌出,故称六龄齿。①颊面:外形似长方形。有两个颊尖。两尖之间有颊沟通过。②舌尖:大 小与颊面相近或稍小。有两个舌尖,近中舌尖的舌侧有的可见第五牙尖。③邻面:近中呈梯形远中面不 如近中面规则,稍小。④胎面:呈方形有四个牙尖:近中颊尖、远中颊尖、近中舌尖和远中舌尖。其近 中舌尖最大,是上颌磨牙的主要功能尖。咬合面中央凹陷成窝。远中颊尖三角嵴与迈中颊尖三角烙在咬 合面中央相连,形成斜嵴,为上颌第一磨牙的解剖特征。由斜峡将窝一分为二,近中窝较大,又称中央 窝。⑤牙根:由三根组成,近中颊根、远中颊根和舌根。 3. 上颌中切牙的髓腔形态 上颌中切牙的髓腔较大,根管较粗,单根管,髓室与根管间无明显界限。 近远中剖面 :整个髓腔约呈三角形,髓室顶即三角形的底最宽,接近牙冠中 1/3 处。髓室顶微凹, 两侧略尖。髓室向颈缘略微变窄,自颈缘至根尖逐渐变细。年轻人的髓室顶常有 3 个圆突,指向切嵴, 该突随年龄增长,逐渐消失。 唇舌剖面:髓腔略呈梭形,平颈缘处最厚,向切嵴方向缩小成尖形接近牙冠中 1/3,髓腔从颈缘 向根尖逐渐缩小变细。 横剖面观 牙颈部横剖面:根管呈圆三角形,根管与牙根外形基本相似,位居剖面中央略偏唇侧,舌侧根管壁 较唇侧根管壁略厚。 牙根中部横剖面:根管较牙颈部横剖面者约小一半,多呈圆形,位居中央略偏唇侧,舌侧根管壁较 唇侧根管壁为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