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讲稿 (封皮) 教研室:第二临床护理教研室 课程名称:急救护理学 授课对像:2013级护理本科(英语方向) 总学时:54 选用教材:《急救护理学》,许虹主编 教师姓名及职称:王丹丹讲师 授课时间:2016年3月一6月
长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讲稿 (封皮) 教研室:第二临床护理教研室 课程名称:急救护理学 授课对象:2013 级护理本科(英语方向) 总学时:54 选用教材:《急救护理学》,许虹主编 教师姓名及职称:王丹丹 讲师 授课时间:2016 年 3 月—6 月
护理学院讲稿(首页) 授课时间:2016年3月22日(周三)2单元 教材内容第四章心搏骤停与心肺 教学任务或通过学习心搏骤停的病因、 (章、节) 脑复苏 教学目标 类型、临床表现、诊断及心 肺脑复找术.抽受生学会加 第二节心肺脑复苏 何判断患者有无心搏骤停 并能在急数现场实施正确 的心肺脑复苏术。 心博摩停病因、类型、临床表现和诊新:基木牛命支持、讲一光生 面占难占 命支持、延续生命支持、复苏后监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组织方法 1提问方式第四章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应用多媒体课件 导课 第二节心肺脑复苏 1.讲授法 2.强调学习 )启发法 、基本生命支持 二、进一步生命支持 3谈论法 3.讲授并插 入提问与 三、延续生命支持 计论 四、复苏后监测 4.课后小结 5.布置作业 作业和 作业: 学生学习1叙述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包括哪些内容。 参考文献 2叙述当你目睹一个人突发心跳呼吸骤停时,你如何去抢救 文献 《急救护理学》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张波桂莉,人民卫生出版社 2.《急数护理学》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万秀丽,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心搏骤停的病因、类型、临床表 课后小结 现,使学生掌握如何判断患者有无心搏骤停,并能在急救现场实施 正确的心肺脑复苏术
护理学院讲稿(首页) 授课时间:2016 年 3 月 22 日(周二)2 单元 教材内容 (章、节) 第四章 心搏骤停与心肺 脑复苏 第二节 心肺脑复苏 教学任务或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心搏骤停的病因、 类型、临床表现、诊断及心 肺脑复苏术,使学生学会如 何判断患者有无心搏骤停, 并能在急救现场实施正确 的心肺脑复苏术。 重点难点 心搏骤停病因、类型、临床表现和诊断;基本生命支持、进一步生 命支持、延续生命支持、复苏后监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组织方法 1.提问方式 导课 2.强调学习 目标 3.讲授并插 入提问 与 讨论 4.课后小结 5.布置作业 第四章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第二节 心肺脑复苏 一、基本生命支持 二、进一步生命支持 三、延续生命支持 四、复苏后监测 应用多媒体课件 1.讲授法 2.启发法 3.谈论法 作业和 学生学习 参考文献 作业: 1.叙述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包括哪些内容。 2.叙述当你目睹一个人突发心跳呼吸骤停时,你如何去抢救? 参考文献: 1.《急救护理学》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张波 桂莉,人民卫生出版社 2.《急救护理学》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万秀丽,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课后小结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心搏骤停的病因、类型、临床表 现,使学生掌握如何判断患者有无心搏骤停,并能在急救现场实施 正确的心肺脑复苏术
第二节心肺脑复苏 基本生命支持 基本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又称现场急救,是指专业或 非专业人员在发病和(或)致伤现场对患者进行病情判断评估和采取 的徒手拾救措施,目的是使忠若恢复自主循环和呼吸。句括初级C、A B、D四个步骤:C(circulation)建立有效循环、A(ai )开放 道、B(breathing)人工呼吸、D()电除。BLS包含 生存链中的前三个环节。 知识拓展 关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成人“生存链”包括五个环节: ①立即识别心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 ②尽早进行心肺复苏,并注重按压: ③尽快除颤: ④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尽早提供呼吸支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及监 护生命体征等医疗支持: ⑤综合的心搏停后处理。生存链环环相扣,任何一环的削弱或缺尖 都会带来生存机会的丧失,该项工作普及、实施得越早、越广泛,急 危重症志者获救的成功率越高。 (一)判断有无脉搏,建立有效循环(C) 1.判断意识在判定事发地点无危险因素可以就地抢救后,急数人员 轻拍患者双肩或面颊、靠近耳旁大声呼叫:“喂,××你怎么了!”,如 患者无反应、指压人中穴仍无反应,应立即给予串者平卧位,加怀抚 颈椎损伤,应注意轴线翻身,以上检查10秒钟内完成。对有反应者 其采取自动体位。 2.检查脉搏判断患者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即仅仅是喘息)后, 检查其有无颈动脉搏动。检查脉搏的时间不超过10秒,若无脉搏,应 立即开始30次的胸外心脏按压:若右脉博,应给子人工呼吸(每分到 大约8一10次),并每2分钟检查1次脉搏。一旦判定患者心跳停止 急救人员都应立即实施胸外心脏按压,同时立即呼救,呼喊附近的人 参与急救或帮助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启动急救医疗服务系统。 知识链接检查颈动脉的方法 抢救者一手置于患者前额,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触摸颈动脉。可用 食指及中指指尖先触及气管正中部位(男性可先触及喉结),向左或向 右旁开2一3cm处停倾触摸其搏动。婴幼儿因颈部肥胖,无法触及颈 脉,可用触摸肱动脉来代替。 3.陶外心脏按压迅速将患者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抢救者以患者足 测的手的食指及中指沿患者肋弓处向中间滑移,在两侧肋弓交点处找 到胸骨下切迹,该切迹上方2描指外即为按压区或采用两明头连线 与胸骨中线交点处即为按压区 定位后 ,抢者两手掌根重叠,两手 手指交叉抬起,以掌根部压在按压区上。按压时,抢救者双臂应伸直 肘部不可弯曲,利用上半身体重量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按压深度要大 于5cm,频率至少100次/分。 4.注意事项
第二节 心肺脑复苏 一、基本生命支持 基本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又称现场急救,是指专业或 非专业人员在发病和(或)致伤现场对患者进行病情判断评估和采取 的徒手抢救措施,目的是使患者恢复自主循环和呼吸。包括初级 C、A、 B、D 四个步骤:C(circulation)建立有效循环、A(airway)开放气 道、B(breathing)人工呼吸、D(defibrillation)电除颤。BLS 包含了 生存链中的前三个环节。 知识拓展 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成人“生存链”包括五个环节: ①立即识别心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 ②尽早进行心肺复苏,并注重按压; ③尽快除颤; ④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尽早提供呼吸支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及监 护生命体征等医疗支持; ⑤综合的心搏骤停后处理。生存链环环相扣,任何一环的削弱或缺失 都会带来生存机会的丧失,该项工作普及、实施得越早、越广泛,急 危重症患者获救的成功率越高。 (一)判断有无脉搏,建立有效循环(C) 1.判断意识 在判定事发地点无危险因素可以就地抢救后,急救人员 轻拍患者双肩或面颊、靠近耳旁大声呼叫:“喂,××你怎么了!”,如 患者无反应、指压人中穴仍无反应,应立即给予患者平卧位,如怀疑 颈椎损伤,应注意轴线翻身,以上检查 10 秒钟内完成。对有反应者使 其采取自动体位。 2.检查脉搏 判断患者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即仅仅是喘息)后, 检查其有无颈动脉搏动。检查脉搏的时间不超过 10 秒,若无脉搏,应 立即开始 30 次的胸外心脏按压;若有脉搏,应给予人工呼吸(每分钟 大约 8~10 次),并每 2 分钟检查 1 次脉搏。一旦判定患者心跳停止, 急救人员都应立即实施胸外心脏按压,同时立即呼救,呼喊附近的人 参与急救或帮助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启动急救医疗服务系统。 知识链接 检查颈动脉的方法 抢救者一手置于患者前额,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触摸颈动脉。可用 食指及中指指尖先触及气管正中部位(男性可先触及喉结),向左或向 右旁开 2~3cm 处停顿触摸其搏动。婴幼儿因颈部肥胖,无法触及颈动 脉,可用触摸肱动脉来代替。 3.胸外心脏按压 迅速将患者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抢救者以患者足 侧的手的食指及中指沿患者肋弓处向中间滑移,在两侧肋弓交点处找 到胸骨下切迹,该切迹上方 2 横指处即为按压区,或采用两乳头连线 与胸骨中线交点处即为按压区。定位后,抢救者两手掌根重叠,两手 手指交叉抬起,以掌根部压在按压区上。按压时,抢救者双臂应伸直, 肘部不可弯曲,利用上半身体重量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按压深度要大 于 5cm,频率至少 100 次/分。 4.注意事项
(1)按压部位要准确,按压力量应平稳,避免冲击式按压或猛压,避 龟出现惜内容物返流、助骨骨折笃并发症 (2)患者头部应适当放低以避免按压时呕吐物反流至气管,也可防山 因头部高于心脏水平而影响脑血流灌注。 (3)下压和放松的时间应大致相等,放松压力时应注意定位的手掌根 部不得离开胸骨,以免按压位置移动。 (4)尽可能辟免因分析心律、检查脉捕和其他治疗而中断胸外心胖物 压,每次中断按压时间要<10秒 (5)按压与通气比例是30:2,每个周期为5组CPR,时间大约2分 钟。 (6)按压期间要密切观察病情,判断复苏效果。按压有效的指标是按 压时可触及颈动脉搏动、肱动脉收缩压≥60mmHg、有知觉反射、散 大的瞳孔开始缩小、呻吟或出现自主呼吸。 5.终止心肺复苏的指标 (1)患者已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2)确定患者已死亡。 (3)心肺复苏进行30分钟以上,检查志者仍无反应、无呼吸、无脉 辅、暗孔无回缩。 (二)开放气道(A) 畅通呼吸道是进行人工呼吸的首要步骤。患者仰卧,松解衣领及裤带 清除口中污物及呕吐物,取出活动性假牙后开放气道,气道开放的程 度是下颌角与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具体方法有: 1.仰头拍颈法患者仰卧,抢救者一手放在患者颈后将颈部上拍,另 一手以小鱼际侧下按前额,使患者头后仰,颈部拾起。此种手法禁用 于头颈部外伤者 2.仰头举颖法是徒手开放气道最常用的手法。患者仰卧,抢救者 手置于其前额,以手掌小鱼际侧用力向后压以使其头后仰,另一手的 示指和中指放在下颏骨的下方,将颊部同时向前抬起。 .托下法话用干头预部外伤。拾数者将双手放在老斗部两 紧握下颌角,用力向上托起下领。此手法不伴头颈后仰、专业人员必 须掌握。 (三)人工呼吸(B) 呼吸道通畅后,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具体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1。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是一种最常用的、能快谏有效的向肺部供氧的 急救措施。方法:开放气道后 ,抢救者用放在志者额部手的拇指和万 指将鼻孔捏紧,防止吹入的气体从鼻孔漏出,吸气后用嘴包住患者口, 口对口将气吹入,然后松开患者鼻孔,让患者被动地呼出气体 2.口对鼻及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当忠者牙关紧闭不能张口或口腔有 严重损伤时,可改用口对鼻人工呼吸。抢救要幼儿时,因婴幼儿口岛 开口均较小,位置又很靠近,可行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徒手人工呼吸只是 种临时性抢救措施,因为吸入氧的百分比只有 15%~18%左右,对于需要长时间心肺复苏者,远远达不到足够动脉 血氧合的标准。因此,在徒手心肺复苏的同时应积极给予面罩给氧或 气管插管以获得足够的氧气供应
(1)按压部位要准确,按压力量应平稳,避免冲击式按压或猛压,避 免出现胃内容物返流、肋骨骨折等并发症。 (2)患者头部应适当放低以避免按压时呕吐物反流至气管,也可防止 因头部高于心脏水平而影响脑血流灌注。 (3)下压和放松的时间应大致相等,放松压力时应注意定位的手掌根 部不得离开胸骨,以免按压位置移动。 (4)尽可能避免因分析心律、检查脉搏和其他治疗而中断胸外心脏按 压,每次中断按压时间要<10 秒。 (5)按压与通气比例是 30:2,每个周期为 5 组 CPR,时间大约 2 分 钟。 (6)按压期间要密切观察病情,判断复苏效果。按压有效的指标是按 压时可触及颈动脉搏动、肱动脉收缩压≥60mmHg、有知觉反射、散 大的瞳孔开始缩小、呻吟或出现自主呼吸。 5.终止心肺复苏的指标 (1)患者已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2)确定患者已死亡。 (3)心肺复苏进行 30 分钟以上,检查患者仍无反应、无呼吸、无脉 搏、瞳孔无回缩。 (二)开放气道(A) 畅通呼吸道是进行人工呼吸的首要步骤。患者仰卧,松解衣领及裤带, 清除口中污物及呕吐物,取出活动性假牙后开放气道,气道开放的程 度是下颌角与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具体方法有: 1.仰头抬颈法 患者仰卧,抢救者一手放在患者颈后将颈部上抬,另 一手以小鱼际侧下按前额,使患者头后仰,颈部抬起。此种手法禁用 于头颈部外伤者。 2.仰头举颏法 是徒手开放气道最常用的手法。患者仰卧,抢救者一 手置于其前额,以手掌小鱼际侧用力向后压以使其头后仰,另一手的 示指和中指放在下颏骨的下方,将颏部同时向前抬起。 3.托下颌法 适用于头颈部外伤者。抢救者将双手放在患者头部两侧, 紧握下颌角,用力向上托起下颌。此手法不伴头颈后仰、专业人员必 须掌握。 (三)人工呼吸(B) 呼吸道通畅后,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具体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1.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是一种最常用的、能快速有效的向肺部供氧的 急救措施。方法:开放气道后,抢救者用放在患者额部手的拇指和示 指将鼻孔捏紧,防止吹入的气体从鼻孔漏出,吸气后用嘴包住患者口, 口对口将气吹入,然后松开患者鼻孔,让患者被动地呼出气体 2.口对鼻及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 当患者牙关紧闭不能张口或口腔有 严重损伤时,可改用口对鼻人工呼吸。抢救婴幼儿时,因婴幼儿口鼻 开口均较小,位置又很靠近,可行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徒手人工呼吸只是一种临时性抢救措施,因为吸入氧的百分比只有 15%~18%左右,对于需要长时间心肺复苏者,远远达不到足够动脉 血氧合的标准。因此,在徒手心肺复苏的同时应积极给予面罩给氧或 气管插管以获得足够的氧气供应
3.注意事项 )成人每次吹气量以患者胸廓有明显隆起为准,每次吹气时间约 秒 吹气频率在8~10次分 (2)成人CPR,无论单人或双人,按压与呼吸比例均是30:2,即按压 胸部30次,吹气2次:儿童单人CPR时,按压与呼吸比例是30:2, 双人CPR出例是152」 (3)吹气速度和压力均不宜过大,以防咽部气体压力超过食管内压而 造成胃扩张。 (4)通气良好的标志是有胸部的扩张和听到呼气的声音。 (四)电除颤(D) 心室纤颤约占全部心搏骤停的23,终止室颜最有效的方法是电除额, 目前强调除颤越早越好,故应争取在心脏停搏3分钟内进行。 方法:将电极板涂好导电音分置于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和左侧第五肋 与腋中线交界处,按充电钮充电到双相波功率200,单相波360J,再 按非同步放电按钮放电,通过监护仪观察患者的心律是否转为窦性, 如1次除颜未成功,应立即心脏按压,做5组CP℉后再检查脉搏。除 颜放电时,操作者及其他人员切勿碰到病床及患者,以免触电。 (五)终止心肺复苏的指标 患者已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2.确定患者已死亡。 3.心肺复苏进行30分钟以上,检查患者仍无反应、无呼吸、无脉搏、 瞳孔无回缩。 二、高级心血管生命古排 进一步生命支持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主要在BLS基础上应用辅助设备 及特殊技术建立和维持有效的通气和血液循环,改善并保持心肺功能 及治疗原发疾病等,是心搏骤停后的第二个处理阶段,一般在医院内 进行。包括建立静脉通路、药物治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一系列 监测和维持心肺功能的措施。ALS应尽可能早开始, (一)给氧 纠正缺氧是复苏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有条件时应尽快给予氧气吸入 逐步调整给氧浓度以保持血氧饱和度≥94%,当血氧饱和度达到100% 时可停止吸氧。 (二)建立人工气道 1.口咽通气管或鼻咽通气管可以使舌根离开咽后壁,解除气道梗阻 便于进行人工呼吸 2.气管插管是目前最可靠的人工气道,条件允许应尽早作气管插管, 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应用呼吸机加压供氧。 3.环甲膜穿刺遇有气管插管困难或没有气管切开条件而严重室息的 患者,可先行环甲膜穿刺,接“T”形管给氧,暂时缓解严重缺氧情况 为进一步抢救赢得时间 4,气管切开术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呼吸道通畅,便于清除气道分礼 物,减少呼吸道无效死腔,主要用于心肺复苏后仍然长期昏迷的志者。 (三)应用复苏药物 1.用药目的增加心肌血液灌注量、脑血流量:减轻酸中毒:提高室
3.注意事项 (1)成人每次吹气量以患者胸廓有明显隆起为准,每次吹气时间约 1 秒,吹气频率在 8~10 次/分。 (2)成人 CPR,无论单人或双人,按压与呼吸比例均是 30:2,即按压 胸部 30 次,吹气 2 次;儿童单人 CPR 时,按压与呼吸比例是 30:2, 双人 CPR 比例是 15:2。 (3)吹气速度和压力均不宜过大,以防咽部气体压力超过食管内压而 造成胃扩张。 (4)通气良好的标志是有胸部的扩张和听到呼气的声音。 (四)电除颤(D) 心室纤颤约占全部心搏骤停的 2/3,终止室颤最有效的方法是电除颤, 目前强调除颤越早越好,故应争取在心脏停搏 3 分钟内进行。 方法:将电极板涂好导电膏分置于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和左侧第五肋间 与腋中线交界处,按充电钮充电到双相波功率 200J,单相波 360J,再 按非同步放电按钮放电,通过监护仪观察患者的心律是否转为窦性, 如 1 次除颤未成功,应立即心脏按压,做 5 组 CPR 后再检查脉搏。除 颤放电时,操作者及其他人员切勿碰到病床及患者,以免触电。 (五)终止心肺复苏的指标 1.患者已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2.确定患者已死亡。 3.心肺复苏进行 30 分钟以上,检查患者仍无反应、无呼吸、无脉搏、 瞳孔无回缩。 二、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进一步生命支持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主要在 BLS 基础上应用辅助设备 及特殊技术建立和维持有效的通气和血液循环,改善并保持心肺功能 及治疗原发疾病等,是心搏骤停后的第二个处理阶段,一般在医院内 进行。包括建立静脉通路、药物治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一系列 监测和维持心肺功能的措施。ALS 应尽可能早开始。 (一)给氧 纠正缺氧是复苏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有条件时应尽快给予氧气吸入, 逐步调整给氧浓度以保持血氧饱和度≥94%,当血氧饱和度达到 100% 时可停止吸氧。 (二)建立人工气道 1.口咽通气管或鼻咽通气管 可以使舌根离开咽后壁,解除气道梗阻, 便于进行人工呼吸。 2.气管插管 是目前最可靠的人工气道,条件允许应尽早作气管插管, 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应用呼吸机加压供氧。 3.环甲膜穿刺 遇有气管插管困难或没有气管切开条件而严重窒息的 患者,可先行环甲膜穿刺,接“T”形管给氧,暂时缓解严重缺氧情况, 为进一步抢救赢得时间。 4.气管切开术 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呼吸道通畅,便于清除气道分泌 物,减少呼吸道无效死腔,主要用于心肺复苏后仍然长期昏迷的患者。 (三)应用复苏药物 1.用药目的 增加心肌血液灌注量、脑血流量;减轻酸中毒;提高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