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讲稿 (封皮) 教研室:第二临床护理教研室 课程名称:急救护理学 授课对象:2013级护理本科(英语方向) 总学时:54 选用教材:《急救护理学》,许虹主编 教师姓名及职称:王丹丹讲师 授课时间:2016年3月一6月
长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讲稿 (封皮) 教研室:第二临床护理教研室 课程名称:急救护理学 授课对象:2013 级护理本科(英语方向) 总学时:54 选用教材:《急救护理学》,许虹主编 教师姓名及职称:王丹丹 讲师 授课时间:2016 年 3 月—6 月
护理学院讲稿(首页) 授课时间:2016年3月29日(周三)2单元 教材内容第六章急诊科的组织与 致学任务或通过学习急诊科组织与管理等 (章、节) 管理 教学目标 相关知识,对刍诊科护理丁作 第一节急诊科的组织机构 特点、科室设置与布局要求 及工作范畴 急救绿色通道、急诊护理工价 任务、急诊科护士素质要求、 第二节急诊科的设置与布 急诊工作质量控制标准、急诊 令 科管理制度等有基本的认识, 第三节急诊科的护理管理 熟悉急诊护理工作流程,并能 第四节急诊护理工作流程 熟练应用急诊接诊、分诊技巧 对急诊患者进行正确护理处 理。 急诊护理工作范畴:急诊科设置与布局原则、具体科室设置、急救绿色通道: 重点难点 急诊科各诊室护理工作要求、急诊工作质量控制标准、急诊护理风险管理: 总诊护理工作流程、分诊、总诊患者处理方法和心理护理要点。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组织方法 1提问方式第六章急诊科的组织与管理 应用多媒体课件 导课 第一节急诊科的组织机构及工作范畴 1进授法 2.强调学习 第二节急诊科的设置与布局 2.启发法 目标 3.讲授并插 第三节急诊科的护理管理 3.谈论法 入提问与 第四节急诊护理工作流程 讨论 4课后小结 5.布置作业 作业和 作业: 学生学习1.因食物中毒的大批患者入院就诊,急诊护士将如何进行分诊? 参考文献 2夜班值班护十加何处理急诊就诊的信重症电老和疑似传垫病的串著? 参考文献。 1.《急救护理学》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张波桂莉,人民卫生出版社 2.《急教护理学》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万秀丽,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同学了解急诊护理工作范畴:急诊科设置与布局原 课后小结 则、具体科室设置、急救绿色通道:急诊科各诊室护理工作要求:熟悉急诊 护理工作流程,掌握分诊、急诊患者处理方法和心理护理要点
护理学院讲稿(首页) 授课时间:2016 年 3 月 29 日(周二)2 单元 教材内容 (章、节) 第六章 急诊科的组织与 管理 第一节 急诊科的组织机构 及工作范畴 第二节 急诊科的设置与布 局 第三节 急诊科的护理管理 第四节 急诊护理工作流程 教学任务或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急诊科组织与管理等 相关知识,对急诊科护理工作 特点、科室设置与布局要求、 急救绿色通道、急诊护理工作 任务、急诊科护士素质要求、 急诊工作质量控制标准、急诊 科管理制度等有基本的认识, 熟悉急诊护理工作流程,并能 熟练应用急诊接诊、分诊技巧 对急诊患者进行正确护理处 理。 重点难点 急诊护理工作范畴;急诊科设置与布局原则、具体科室设置、急救绿色通道; 急诊科各诊室护理工作要求、急诊工作质量控制标准、急诊护理风险管理; 急诊护理工作流程、分诊、急诊患者处理方法和心理护理要点。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组织方法 1.提问方式 导课 2.强调学习 目标 3.讲授并插 入提问 与 讨论 4.课后小结 5.布置作业 第六章 急诊科的组织与管理 第一节 急诊科的组织机构及工作范畴 第二节 急诊科的设置与布局 第三节 急诊科的护理管理 第四节 急诊护理工作流程 应用多媒体课件 1.讲授法 2.启发法 3.谈论法 作业和 学生学习 参考文献 作业: 1.因食物中毒的大批患者入院就诊,急诊护士将如何进行分诊? 2.夜班值班护士如何处理急诊就诊的危重症患者和疑似传染病的患者? 参考文献: 1.《急救护理学》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张波 桂莉,人民卫生出版社 2.《急救护理学》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万秀丽,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课后小结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同学了解急诊护理工作范畴;急诊科设置与布局原 则、具体科室设置、急救绿色通道;急诊科各诊室护理工作要求;熟悉急诊 护理工作流程,掌握分诊、急诊患者处理方法和心理护理要点
第六意急诊科的组织与管理 第一节急诊科的组织机构及工作范聘 、急诊科(室)的组织机构 综合医院急诊科(室)一般实行院长领导下的科主任负责制,有一支 多专科的、固定的急诊专业团队,包括急诊专业医师和护士。急诊科 (室)人员组成包括业务主管院长、急诊科(室)主任、刷主任、主 治医师(急诊科固定技术骨干、医生:急诊科护士长、护师、护士 还有其他医技后勤人员 二、急诊护理工作的范肺 (一)接诊各类箫急就诊的患者和院前救护转运的伤病员 (二)负责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 (三)承担灾害性事故的急救工作 (四)开展急救护理的科研、散学和培训工作 (五)开展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宜传工作 三、急诊范围 各类急危重症志者、因意外伤害、灾害事件造成的损伤患者都属于急 诊范围。 第二节急诊科的设置与布局 综合医院急诊科应相对独立成区,位于医院的前方或一侧,并位于医 院临街的醒目处,有单独的出入口。急诊科标识应醒目突出,有指路 标志和夜间灯标,以便于寻找和识别:门前有宽散的停车场,方便车 辆停放或调度,运送患者的车辆可直接达到急诊科或枪数宝门前:会 诊科大门和门内大厅应宽散, 设有无障碍通道,以便于担架、 平车进 出和志者及家属较多时作候诊短暂停留。 一、急诊科设置与布局的原则 (一)快捷、简单、安全原则 (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原则 (三)合理配置资源原则 急诊科具体设置与布局 (一)预检分诊处 预检分诊处是急诊护士接诊急诊患者的第一站,应设在医院急诊科 (室)入口处的明显位置,负责对急诊患者分诊。预检的人员应是责 任心品、经哈丰富的专科护士,分诊处应备有诊查台、候诊精和简革 的医疗检查器械,常用的检查单、 患者就诊卡、登记本则便于预检 士做相应数据统计:预检处还应设有电话机、对讲机、信号灯、呼叫 器等通讯设备 (二)急诊诊察室 (三)急诊抢救室 预检分诊后的危重症患者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急诊抢救室须配置 常用的抢救 器材 急救用品和急救药品 (四)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 (五)急诊留观室 (六)急诊清创室
第六章 急诊科的组织与管理 第一节 急诊科的组织机构及工作范畴 一、急诊科(室)的组织机构 综合医院急诊科(室)一般实行院长领导下的科主任负责制,有一支 多专科的、固定的急诊专业团队,包括急诊专业医师和护士。急诊科 (室)人员组成包括业务主管院长、急诊科(室)主任、副主任、主 治医师(急诊科固定技术骨干)、医生;急诊科护士长、护师、护士; 还有其他医技后勤人员。 二、急诊护理工作的范畴 (一)接诊各类紧急就诊的患者和院前救护转运的伤病员 (二)负责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 (三)承担灾害性事故的急救工作 (四)开展急救护理的科研、教学和培训工作 (五)开展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宣传工作 三、急诊范围 各类急危重症患者、因意外伤害、灾害事件造成的损伤患者都属于急 诊范围。 第二节 急诊科的设置与布局 综合医院急诊科应相对独立成区,位于医院的前方或一侧,并位于医 院临街的醒目处,有单独的出入口。急诊科标识应醒目突出,有指路 标志和夜间灯标,以便于寻找和识别;门前有宽敞的停车场,方便车 辆停放或调度,运送患者的车辆可直接达到急诊科或抢救室门前;急 诊科大门和门内大厅应宽敞,设有无障碍通道,以便于担架、平车进 出和患者及家属较多时作候诊短暂停留。 一、急诊科设置与布局的原则 (一)快捷、简单、安全原则 (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原则 (三)合理配置资源原则 二、急诊科具体设置与布局 (一)预检分诊处 预检分诊处是急诊护士接诊急诊患者的第一站,应设在医院急诊科 (室)入口处的明显位置,负责对急诊患者分诊。预检的人员应是责 任心强、经验丰富的专科护士,分诊处应备有诊查台、候诊椅和简单 的医疗检查器械,常用的检查单、患者就诊卡、登记本则便于预检护 士做相应数据统计;预检处还应设有电话机、对讲机、信号灯、呼叫 器等通讯设备 (二)急诊诊察室 (三)急诊抢救室 预检分诊后的危重症患者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急诊抢救室须配置 常用的抢救设备、器材、急救用品和急救药品 (四)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 (五)急诊留观室 (六)急诊清创室
(七)急诊手术室 (九)隔高室 (十)发热门诊 (十一)辅助科室 三、急救绿色通道 急救绿色通道是为进入医院急诊科的急症、危重症志者实行优先抢救 优先检查和优先台 院的原则,在接诊、检查、治疗、手术及住院等王 节上实施 套快捷高效的服务系统。 (一)进入急救绿色通道的疾病范围 纳入急救绿色通道的患者原则上是生命体征不稳定、预见生命垂危的 各类急危重症患者,休克、昏迷、心:跳呼吸暖停、严重心律失常、 性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所导致的生命垂危志者:无家属陪 无法确认 身份、无法交付医疗费用但须急诊抢救的患者均应纳入急救绿色通道 范围。 (二)急救绿色通道的硬件设施要求 1.方便畅通的通讯设备 2.急绿色通道流程 3.急救绿色通道的醒目标识 在急救绿色通道的各个部门应设有醒目 的绿色标牌或箭头指示,并附有急救绿色通道患者优先的告知。如预 检分诊处、抢救通道、急诊抢救室、急诊手术室、急诊药房、急诊化 验室、急诊医学影像中心、急诊观察室、输液室等。在急诊收费处、 急诊化验室、急诊药房可设立绿色通道患者专用窗口。 4. 急救绿色通道的医疗设施 (三)急救绿色通道的保障制度 1,急敦绿色通道首诊负责制第一个接诊急诊入院患者的科室和人员 为首诊科室和首诊人员。 2。急数绿色通道记录制度首诊医护人员应详细记录纳入急数绿色通 道的志者姓名、性别、 就诊时间与方式、 生命体征、 步诊断、咯同人员的联系电话等。对于“无姓名、无地址、无联系方 式、无家属、无费用”的五无患者,应及时报告,并积极寻找家属及 联系信息。 3.急散绿色通道转送制度 4.急绿色通道备用药品管理制度急诊科应备有常规的抢救药物 实行“四定”制度(定数量 定地点、定人管理、定期检查),并有专 人或班次负责保管、定期清点,以保证齐全,随时可用。 (四)急救绿色通道的人员要求 综合医院都设有急救绿色通道抢救领导小组,由医院业务院长领导, 急诊科(室)主任、护士长和各相关科室领导组成。担任急救绿色通 道的各环节人员须要有两年以上的急诊工作经险 (五)急救绿色通道的运行过程 各辅助科室人员、会诊医生在接到急诊电话要求对志者行床旁检查时 应在10分钟内到位: 第三节急诊科的护理管理
(七)急诊手术室 (八)急诊输液室 (九)隔离室 (十)发热门诊 (十一)辅助科室 三、急救绿色通道 急救绿色通道是为进入医院急诊科的急症、危重症患者实行优先抢救、 优先检查和优先住院的原则,在接诊、检查、治疗、手术及住院等环 节上实施一套快捷高效的服务系统。 (一)进入急救绿色通道的疾病范围 纳入急救绿色通道的患者原则上是生命体征不稳定、预见生命垂危的 各类急危重症患者,休克、昏迷、心跳呼吸骤停、严重心律失常、急 性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所导致的生命垂危患者;无家属陪伴、无法确认 身份、无法交付医疗费用但须急诊抢救的患者均应纳入急救绿色通道 范围。 (二)急救绿色通道的硬件设施要求 1.方便畅通的通讯设备 2.急救绿色通道流程 3.急救绿色通道的醒目标识 在急救绿色通道的各个部门应设有醒目 的绿色标牌或箭头指示,并附有急救绿色通道患者优先的告知。如预 检分诊处、抢救通道、急诊抢救室、急诊手术室、急诊药房、急诊化 验室、急诊医学影像中心、急诊观察室、输液室等。在急诊收费处、 急诊化验室、急诊药房可设立绿色通道患者专用窗口。 4.急救绿色通道的医疗设施 (三)急救绿色通道的保障制度 1.急救绿色通道首诊负责制 第一个接诊急诊入院患者的科室和人员 为首诊科室和首诊人员。 2.急救绿色通道记录制度 首诊医护人员应详细记录纳入急救绿色通 道的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就诊时间与方式、生命体征、初 步诊断、陪同人员的联系电话等。对于“无姓名、无地址、无联系方 式、无家属、无费用”的五无患者,应及时报告,并积极寻找家属及 联系信息。 3.急救绿色通道转送制度 4.急救绿色通道备用药品管理制度 急诊科应备有常规的抢救药物, 实行“四定”制度(定数量、定地点、定人管理、定期检查),并有专 人或班次负责保管、定期清点,以保证齐全,随时可用。 (四)急救绿色通道的人员要求 综合医院都设有急救绿色通道抢救领导小组,由医院业务院长领导, 急诊科(室)主任、护士长和各相关科室领导组成。担任急救绿色通 道的各环节人员须要有两年以上的急诊工作经验 (五)急救绿色通道的运行过程 各辅助科室人员、会诊医生在接到急诊电话要求对患者行床旁检查时, 应在 10 分钟内到位; 第三节 急诊科的护理管理
一、急诊科的组织管理 二、急诊科护理人员的管理 (一)急诊科(室)护理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 1.从事急诊护理工作的护士必须接受过正规护理专业教育,具备护士 资格资质,毕业后在院内主要科室进行过轮转学习,有一定的临床 作经验。 2.从事急诊护理工作的护士接受过币症监护技术短期培训,具名熟练 的抢救护理技能,熟悉抢救仪器的操作与抢救药物的应用,并具有 各专科危重症患者病情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护患泡 通能力和突发事件的紧急协调和管理能力。中医医院急诊护士还应学 握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辨证施护和针灸、擦浴、刮痧、拔罐等中医急 救技术。 3,从事急诊护理工作的护士应具备高尚的医德品质、认真负责的工作 态度、健康的心理状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二)急诊科(室)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要求 医院急诊科(室)应制定各年资急诊护理人员的人才培养规划、具体 培训计划和业务考核计划,并及时落实。 三、急诊科的业条管理 急诊各诊室工作管理 1.急诊各诊室负责护士应熟练掌握各种抢救程序和各种抢救仪器的操 作步骤与性能。 2.急诊各诊室内应挂有护理工作流程、急危重症抢救流程、抢救仪器 操作流程和应急预案,张贴醒目。 3.急诊各诊室急救用品、器材和急救药物应处于完好备用状态,须传 到专人保管、专人负责保养、妥善使用,严格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 仪器使用完后,须定位放置,注意保养,做到五防:防潮、防晨、防 热、防尘、防腐蚀。 4.急诊各诊室护理工作要求 (1)预检分诊处实行24小时应诊,分诊工作应由有经验的护士担任 (2)急诊抢救室护 士要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熟悉常见危急重症 抢救预案,积极配合急诊医生对患者进行抢救,分秒必争,严密组织, 合理分工,密切协作,做到“急、准、好”和严肃认真,紧张而有序 (3)急诊留观室护士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留观、陪住等有关制度,并提 前告知患者及家属留观期间治疗护理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及可能造成 的危险。 (4)对于腋下体温大于37.3℃者应引导至发热诊室。发热诊室为独 立候诊区,护士应严格遵循患者追踪登记管理制度 (二)急诊护理教学、科研、培训管理 急诊护理教学是依据具体教学计划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理论授课和实 习带教,还包括外院进修护士的培训工作。如外出进修、参加学术交 流、开展专题讲座等, 组织急诊科(室)护士更新急救护理知识与技 能。急诊护理教学、科研、培训的管理应统筹安排,确保落实,达到 以研促教、教学相长。 (三)急诊工作质量控制标准
一、 急诊科的组织管理 二、急诊科护理人员的管理 (一)急诊科(室)护理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 1.从事急诊护理工作的护士必须接受过正规护理专业教育,具备护士 资格资质,毕业后在院内主要科室进行过轮转学习,有一定的临床工 作经验。 2.从事急诊护理工作的护士接受过重症监护技术短期培训,具备熟练 的抢救护理技能,熟悉抢救仪器的操作与抢救药物的应用,并具有对 各专科危重症患者病情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护患沟 通能力和突发事件的紧急协调和管理能力。中医医院急诊护士还应掌 握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辨证施护和针灸、擦浴、刮痧、拔罐等中医急 救技术。 3.从事急诊护理工作的护士应具备高尚的医德品质、认真负责的工作 态度、健康的心理状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二)急诊科(室)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要求 医院急诊科(室)应制定各年资急诊护理人员的人才培养规划、具体 培训计划和业务考核计划,并及时落实。 三、急诊科的业务管理 (一)急诊各诊室工作管理 1.急诊各诊室负责护士应熟练掌握各种抢救程序和各种抢救仪器的操 作步骤与性能。 2.急诊各诊室内应挂有护理工作流程、急危重症抢救流程、抢救仪器 操作流程和应急预案,张贴醒目。 3.急诊各诊室急救用品、器材和急救药物应处于完好备用状态,须做 到专人保管、专人负责保养、妥善使用,严格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 仪器使用完后,须定位放置,注意保养,做到五防:防潮、防震、防 热、防尘、防腐蚀。 4.急诊各诊室护理工作要求 (1)预检分诊处实行 24 小时应诊,分诊工作应由有经验的护士担任。 (2)急诊抢救室护士要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熟悉常见危急重症 抢救预案,积极配合急诊医生对患者进行抢救,分秒必争,严密组织, 合理分工,密切协作,做到“急、准、好”和严肃认真,紧张而有序。 (3)急诊留观室护士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留观、陪住等有关制度,并提 前告知患者及家属留观期间治疗护理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及可能造成 的危险。 (4)对于腋下体温大于 37.3℃者应引导至发热诊室。发热诊室为独 立候诊区,护士应严格遵循患者追踪登记管理制度 (二)急诊护理教学、科研、培训管理 急诊护理教学是依据具体教学计划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理论授课和实 习带教,还包括外院进修护士的培训工作。如外出进修、参加学术交 流、开展专题讲座等,组织急诊科(室)护士更新急救护理知识与技 能。急诊护理教学、科研、培训的管理应统筹安排,确保落实,达到 以研促教、教学相长。 (三)急诊工作质量控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