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学》课程介绍 课程编号:04030002 课程名称:急救护理学 课程性质:护理学专业临床专业课,属于必修考试课 所在部门:护理学院 授课时间:大学三年级第六学期 授课对象:护理专业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急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掌握院前急救、心肺脑复苏、灾难急救的基 本理论和技术:掌握或熟悉院前、院内急牧技术:掌握常见中毒、中暑、淹潮、触电、毒蛇咬伤等临床常见急危重症的病情 评估、急救原则和护理要点:了解重症监护病房、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等。同时在敦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急致意识,为今后 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绪论、晓前急数的组织与管理、院前急技术、心捕停与心肺复苏、灾难急与护理 急诊科的组织与管理、院内急诊急救技术、重症监护、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休克、创伤、急性中春、意外伤害及物理因 素损伤。部分疾病内容可能在其他临床课程中已作部分介绍,但在本课程中重点讲授急救原则及急救护理措施。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PBL教学、实训教学。 课程特色:《急救护理学》是护理学院省级精品课程之一,教学团队师资配备优异,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一直处于领 先水平。本课程包括理论和实训教学两部分。课堂讲授应用多煤体课件教学,同时根据需要使用录象片教学以增加学生感性 认识:教学采用分组病例教学,极大的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实训课多种教学方法并用,如示敦与练 习、考核、小组竞赛、情景剧表演及视频拍摄等形式。 课程评价考核方式:理论考核采取计算机考试,卷面成绩占期末成绩0%:平时及实训课考试占40%。 授课时数:48-54学时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由于学时的限制,部分章节可指导学生自学。 课 程负责人签字:吕静 2014年5月 25日 《急救护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输号:04030002 课程中文名称:急救护理学 时:54学 理论学时:36学时 实验学时:18学时 总学分:3.0学分 课程性质:护理学专业临床专业课,属于必修考试课 开设学期及周学时分配:大学三年级第六学期,周学时:3学时 适用专业及层次:供护理专业本科四年制使用 相关课程: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 教材:《急救护理学》,许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杜,2012年 推荐参考书:《急牧护理学)万长秀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 《急牧护理学》吕静主编,湖南科技出版社,2013年 《急危重症护理学》关青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急救护理学》课程介绍 课程编号:04030002 课程名称:急救护理学 课程性质:护理学专业临床专业课,属于必修考试课 所在部门:护理学院 授课时间:大学三年级第六学期 授课对象:护理专业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急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掌握院前急救、心肺脑复苏、灾难急救的基 本理论和技术;掌握或熟悉院前、院内急救技术;掌握常见中毒、中暑、淹溺、触电、毒蛇咬伤等临床常见急危重症的病情 评估、急救原则和护理要点;了解重症监护病房、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等。同时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急救意识,为今后 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绪论、院前急救的组织与管理、院前急救技术、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灾难急救与护理、 急诊科的组织与管理、院内急诊急救技术、重症监护、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休克、创伤、急性中毒、意外伤害及物理因 素损伤。部分疾病内容可能在其他临床课程中已作部分介绍,但在本课程中重点讲授急救原则及急救护理措施。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PBL教学、实训教学。 课程特色:《急救护理学》是护理学院省级精品课程之一,教学团队师资配备优异,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一直处于领 先水平。本课程包括理论和实训教学两部分。课堂讲授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同时根据需要使用录象片教学以增加学生感性 认识;PBL教学采用分组病例教学,极大的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实训课多种教学方法并用,如示教与练 习、考核、小组竞赛、情景剧表演及视频拍摄等形式。 课程评价考核方式:理论考核采取计算机考试,卷面成绩占期末成绩60%;平时及实训课考试占40%。 授课时数:48-54学时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由于学时的限制,部分章节可指导学生自学。 课 程负责人签字:吕 静 2014年 5 月 25 日 《急救护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4030002 课程中文名称:急救护理学 总学时:54学时 理论学时:36学时 实验学时:18学时 总学分:3.0学分 课程性质:护理学专业临床专业课,属于必修考试课 开设学期及周学时分配:大学三年级第六学期,周学时:3学时 适用专业及层次:供护理专业本科四年制使用 相关课程: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 教 材:《急救护理学》,许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 推荐参考书:《急救护理学》 万长秀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 《急救护理学》 吕 静主编,湖南科技出版社,2013年 《急危重症护理学》 关 青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急救护理学》陶红主编,高等教有出版社,2010 课程目的、内容及要求 教学目的: 课程的习,使学生爽台数护理学的基本念和范:款提院前急心肿雕复苏灾难急救的基本理论和技 解重症盛护病房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等。同时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急救意识,为今后临床护理子 内容及要求, 括绪论 ,院前急救的组织与 救技术、 性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教学时数分配 章次 致学内容 理论学时实训学时合计 第一音 组织与管理 第三章 院前技术 第大 第七章院内急诊数护技术 1 第八章重症监护病房的组织与管理2 九草 第十一 范一音 休吉共的约新 pRI5学 第十三章创伤患著的急数 PBL教学 十四 第十四草急性中毒思者的急救数 6 十h 第十五章意外伤患者的急救 总计 18 一音闲 第一节急救护理学的发展史及现状 第二 救护理学的研究范砖 院前急 院内名 三、危重病救 四、灾难救 五、战地救 六、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七、急救护理学教有 第三节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一、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任务 二、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组织 三、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 第二章院前急数的组织与管理 第一节 组织的质量标准 二第 任务和原则 院前总 国外院前急数的组织形 我国院前急敦的组织形式 三、院前急牧的护理管理 第三节 院前急教护理的基本程序 一、紧急呼救
《急救护理学》 陶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一、课程目的、内容及要求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急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掌握院前急救、心肺脑复苏、灾难急救的基本理论和技 术;掌握或熟悉院前、院内急救技术;掌握常见中毒、中暑、淹溺、触电、毒蛇咬伤等临床常见急危重症的病情评估、急救 原则和护理要点;了解重症监护病房、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等。同时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急救意识,为今后临床护理工 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主要包括绪论、院前急救的组织与管理、院前急救技术、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灾难急救与护理、急诊科的组 织与管理、院内急诊急救技术、重症监护、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休克、创伤、急性中毒、意外伤害及物理因素损伤。部 分疾病内容可能在其他临床课程中已作部分介绍,但在本课程中重点讲授急救原则及急救护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教学时数分配 章次 教学内容 理论学时 实训学时 合计 一 第一章 概述 2 2 二 第二章 院前急救的组织与管理 3 3 三 第三章 院前急救技术 4 8 12 四 第四章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3 4 7 五 第五章 灾难急救与护理 2 2 六 第六章 急诊科的组织与管理 3 3 七 第七章 院内急诊救护技术 1 6 7 八 第八章 重症监护病房的组织与管理 2 2 九 第九章 重症患者的监护 自学 十 第十章 重症患者监护技术 2 2 十一 第十一章 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 2 2 十二 第十二章 休克患者的急救 PBL教学 十三 第十三章 创伤患者的急救 PBL教学 十四 第十四章 急性中毒患者的急救 6 6 十五 第十五章 意外伤害患者的急救 4 4 机动 2 2 总计 36 18 54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急救护理学的发展史及现状 第二节 急救护理学的研究范畴 一、院前急救 二、院内急诊救护 三、危重病救护 四、灾难救护 五、战地救护 六、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七、急救护理学教育 第三节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一、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任务 二、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组织 三、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 第二章 院前急救的组织与管理 第一节 概述 一、院前急救组织的质量标准 二、院前急救的特点、任务和原则 第二节 院前急救的组织体系 一、国外院前急救的组织形式 二、我国院前急救的组织形式 三、院前急救的护理管理 第三节 院前急救护理的基本程序 一、紧急呼救
二、现场伤(病)情评估 三、伤病员现场分类 四、院前急教常用护理措施 五、安全转运 第三章 院前急数技术 第一节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人工气道通路的建立 咽插管 吸道异物的现场急救 一、病因 二、床表现 三、判断 四、救护措施 第四章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 第一节 第 复苏 基本生命支持 二、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三、心搏骤停后治疗 四、复苏后监测 第五章 灾难急救与护理 第一节概状 、灾难护理的概念 二、灾难的分类 二、灾所致的伤病类型 的细 、广交难医手数暖的阳形君 第四 各类灾难的应急救援 一、地震的应急牧援 二、火灾的应急教 水灾的应总 四、核泄漏的应急防折 第五节 灾后防疫 一、防疫要点 二、环境治理 三、预防接种 第六章急诊科的组织与管理 第一节 急诊科的组织机构及工作范畴 一、急诊科(室)的组织机构 二、急诊护理工作的范畴 三、急诊范围 第二节急诊科的设置与布局
二、现场伤(病)情评估 三、伤病员现场分类 四、院前急救常用护理措施 五、安全转运 第三章 院前急救技术 第一节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一、止血 二、包扎 三、固定 四、搬运 第二节 人工气道通路的建立 一、咽插管 二、环甲膜穿刺、切开术 第三节 吸道异物的现场急救 一、病因 二、床表现 三、判断 四、救护措施 第四章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 第一节 概述 一、病因 二、心搏骤停的类型 三、临床表现和诊断 第二节 心肺脑复苏 一、基本生命支持 二、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三、心搏骤停后治疗 四、复苏后监测 第五章 灾难急救与护理 第一节 概述 一、灾难护理的概念 二、灾难的分类 三、灾难所致的伤病类型 四、灾难事故的特点 第二节 灾难医学救援的组织管理 一、灾难医学救援的组织形式 二、灾难医学救援的组织指导 第三节 灾难伤员的转运 第四节 各类灾难的应急救援 一、地震的应急救援 二、火灾的应急救援 三、水灾的应急救援 四、核泄漏的应急防护 第五节 灾后防疫 一、防疫要点 二、环境治理 三、预防接种 第六章 急诊科的组织与管理 第一节 急诊科的组织机构及工作范畴 一、急诊科(室)的组织机构 二、急诊护理工作的范畴 三、急诊范围 第二节 急诊科的设置与布局
急诊科设置与布局的原则 、急诊科具体设置与布局 急诊科的护理管理 、急诊科的组织管理 三、急诊科护理人员的管理 三、急诊科的业务管理 四、急诊科的制度管理 五、急诊护理文书的管理与书写 六、急诊护理风险管理 第四节 急诊护理工作流程 一、接诊 一、分诊 三、急诊护理处理 四、急诊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第七章 院内急诊救护技术 第一节洗胃术 、目的 一、话应症与禁忌症 三、操作步速 四、注意事项 管插管术与气管切开术 气管插管 机械辅助呼吸技术 、目的 二、适应症与禁忌症 五、救护要 第四节 血管置管术 一、中心静脉置管术 二、动脉置管术 第五节 临时心脏起搏和主动脉球囊反搏 一、临时心脏起搏 二、主动脉球囊反搏 第六节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 、目的 二、适应症和禁忌症 三、操作步骤 四、注意事项 五、救护要点 第八章 重症监护病房的组织与管理 第一节 概术 第二节 IC的设置与布局 C的规模 三节 护理管理 不适宜的IC收治对象 患者的收治与转出
一、急诊科设置与布局的原则 二、急诊科具体设置与布局 三、急救绿色通道 第三节 急诊科的护理管理 一、急诊科的组织管理 二、急诊科护理人员的管理 三、急诊科的业务管理 四、急诊科的制度管理 五、急诊护理文书的管理与书写 六、急诊护理风险管理 第四节 急诊护理工作流程 一、接诊 二、分诊 三、急诊护理处理 四、急诊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第七章 院内急诊救护技术 第一节 洗胃术 一、目的 二、适应症与禁忌症 三、操作步骤 四、注意事项 五、救护要点 第二节 气管插管术与气管切开术 一、气管插管术 二、气管切开术 第三节 机械辅助呼吸技术 一、目的 二、适应症与禁忌症 三、操作步骤 四、注意事项 五、救护要点 第四节 血管置管术 一、中心静脉置管术 二、动脉置管术 第五节 临时心脏起搏和主动脉球囊反搏 一、临时心脏起搏 二、主动脉球囊反搏 第六节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 一、目的 二、适应症和禁忌症 三、操作步骤 四、注意事项 五、救护要点 第八章 重症监护病房的组织与管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ICU的设置与布局 一、ICU的规模与模式 二、ICU的布局与设置 三、ICU的人员配置 第三节 ICU的护理管理 一、ICU的收治对象 二、不适宜的ICU收治对象 三、患者的收治与转出 四、ICU的职责及与专科间的关系
五、IGU的质量管理 六、ICU的护理书写 第四节 ICU的护理工作 一、ICU的护理概念、目标 二、ICU护士的素质要求 三、ICU护士应具备的能力 四、ICU的整体护理 第五节 IC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IC容易产生感染的原因 二、ICU院内感染的控制及对策 三、ICU护士的职业防护 第六节 ICU的伦理、法伸 ,ICU的伦理 二,ICU的法律 第九章 重症患者的监护 第一节 重症监护的原则及常规 一奶盾M 二、常用的监护技术 三、C的监护常规 一 第 重症患者入室前评估与监护 厂转涂中可能 转运前患者评 重症患者入室快速评估与监扮 一、A-Airway气道 二、B-Breathing呼 三,C-Circulation循环 四、C-Complaint主诉 五、D-Drugs and Diagnostic Tests药物和化验检查 六、E-Equipment仪器 第五节 重症患者全身系统评估与监扩 一、既往史 二、心理社会评估 三、全身体检与监护 第六节重症患者持续评估和监测 第十节 重症患者疼痛的评估与监护 一、疼痛的评估 二、重症患者疼痛的管理 三、重症患者的重症干预 第八 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危重症者的心理变化特点 三、影响ICU患者心理反应的因素 危重症惠者心理评估的方法 者的 危重症 室 家属的健康教 教育方 重症患者监护技术 循环系统监护技术 、心电图监
五、ICU的质量管理 六、ICU的护理书写 第四节 ICU的护理工作 一、ICU的护理概念、目标 二、ICU护士的素质要求 三、ICU护士应具备的能力 四、ICU的整体护理 第五节 ICU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一、ICU容易产生感染的原因 二、ICU院内感染的控制及对策 三、ICU护士的职业防护 第六节 ICU的伦理、法律 一、ICU的伦理 二、ICU的法律 第九章 重症患者的监护 第一节 重症监护的原则及常规 一、一般原则 二、ICU常用的监护技术 三、IUC的监护常规 第二节 重症患者入室前评估与监护 第三节 重症患者转运途中的监护 一、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 二、转运前患者评估 三、转运途中的监护 第四节 重症患者入室快速评估与监护 一、A-Airway气道 二、B-Breathing呼吸 三、C-Circulation循环 四、C-Complaint主诉 五、D-Drugs and Diagnostic Tests药物和化验检查 六、E-Equipment仪器 第五节 重症患者全身系统评估与监护 一、既往史 二、心理社会评估 三、全身体检与监护 第六节 重症患者持续评估和监测 第七节 重症患者疼痛的评估与监护 一、疼痛的评估 二、重症患者疼痛的管理 三、重症患者的重症干预 第八节 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一、危重症患者的心理变化特点 二、ICU谵妄 三、影响ICU患者心理反应的因素 四、危重症患者心理评估的方法 五、危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六、危重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干预 第九节 重症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 一、制订健康教育计划 二、教育方式 第十章 重症患者监护技术 第一节 循环系统监护技术 一、心电图监测 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