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讲稿 (封皮) 教研室:第二临床护理教研室 课程名称:急救护理学 授课对象:2013级护理本科(英语方向) 总学时:54 选用教材:《急救护理学》,许虹主编 教师姓名及职称:王丹丹讲师 授课时间:2016年3月一6月
长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讲稿 (封皮) 教研室:第二临床护理教研室 课程名称:急救护理学 授课对象:2013 级护理本科(英语方向) 总学时:54 选用教材:《急救护理学》,许虹主编 教师姓名及职称:王丹丹 讲师 授课时间:2016 年 3 月—6 月
护理学院讲稿(首页) 授课时间:2016年3月1日(周二)2单元 教材内容第一章绪论 教学任务或了解:急救护理学的发展史 (章、节) 第一节急救护理学发教学目标 与现状 展史及现状 第三节急救护理学的 熟悉 急救护理学的研究范 畴。 研究范畴 第三节急诊医疗服务 掌握: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 体系 概念及组成和参与人员。 急救护理学的定义、发展史与现状:研究范畴: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重点难点 的任务、组织和管理。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组织方法 1提问方式第一节急救护理学的发展史与现状 应用多媒体课件 导课 第二节急救护理学的研究范 1.讲授法 2.强调学习 、院前急救 2.启发法 目标 3.进授并插 院内急诊救护 3.谈论法 入提问与 三、危重病救护 讨论 四、灾难救护 4课后小结 五、战地救护 5.布置作业 六、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七、急救护理学教有 第三节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一、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任务 二、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组织 三、急诊医疗服条体系的管理 作业和 作业: 学生学习 1叙述急救护理学的定义、发展史与现状。 参考文献 2.叙述急救护理学的研究范畴包括哪些?哪些领域在现在或未来可 做进一步的探究? 3.叙述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包括哪几部分? 参考文献: 1.《急教护理学》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张波桂莉,人民卫生出版社 2.《急救护理学》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万秀丽,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同学了解急救护理学的发展史与现状的相 关知识,掌握急救护理学的概念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概念、 急救 课后小结 护理学研究范畴及院前急救的三大要素
护理学院讲稿(首页) 授课时间:2016 年 3 月 1 日(周二)2 单元 教材内容 (章、节)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急救护理学发 展史及现状 第二节 急救护理学的 研究范畴 第三节 急诊医疗服务 体系 教学任务或 教学目标 了解:急救护理学的发展史 与现状。 熟悉:急救护理学的研究范 畴。 掌握: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 概念及组成和参与人员。 重点难点 急救护理学的定义、发展史与现状;研究范畴;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的任务、组织和管理。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组织方法 1.提问方式 导课 2.强调学习 目标 3.讲授并插 入提问 与 讨论 4.课后小结 5.布置作业 第一节 急救护理学的发展史与现状 第二节 急救护理学的研究范畴 一、院前急救 二、院内急诊救护 三、危重病救护 四、灾难救护 五、战地救护 六、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七、急救护理学教育 第三节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一、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任务 二、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组织 三、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 应用多媒体课件 1.讲授法 2.启发法 3.谈论法 作业和 学生学习 参考文献 作业: 1.叙述急救护理学的定义、发展史与现状。 2.叙述急救护理学的研究范畴包括哪些?哪些领域在现在或未来可 做进一步的探究? 3.叙述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包括哪几部分? 参考文献: 1.《急救护理学》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张波 桂莉,人民卫生出版社 2.《急救护理学》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万秀丽,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课后小结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同学了解急救护理学的发展史与现状的相 关知识,掌握急救护理学的概念、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概念、急救 护理学研究范畴及院前急救的三大要素
教材 《急救护理学》许虹主编人卫出版社 理论:36学时 实训:18学时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机考 第一章橛述 急救护理学:是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 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护理与科学管理的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急救护理学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急数护理学是现代护理学的重要分支。 第一节急救护理学的发展史及现状 一、古代 1.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开创了急诊辨证论治的先河,提出了应 用人工呼吸的方法抢救自镒的患者。 《伤寒杂病论》“救自描者死.徐徐抱解一人以手按据胸上,数动 之 人摩捋臂胫屈伸之 若已僵,但渐渐强屈之,并按其腹。如 炊顷,气从口出,呼吸眼开. 2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介绍自鎰急救“徐徐抱解其绳,不得断 之,悬其发,令足去地五寸许,塞两鼻孔,以芦管纳其口中至咽,令 人嘘之.” 唐朝孙思遂的《备急千金要方》、元朝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都记载 了多种医方和救治方法。 二、现代 1现代急救护理学的起源 起源于19世纪,弗洛伦斯·南丁格尔。 1854-1856克里米亚战争,南丁格尔带领护士救护,使伤员的死亡率 由50%下降至2.2% 1781年法国拿破伦建立了巴黎消防会。 1883年巴黎设立了两匹马拉的急教车“医院”。 1921年莫斯科成立了苏联第一个急救站。 1923年美国约翰普金斯医院建立了神经外科术后病房 1927年第一个早产婴儿监护中心在美国芝加哥建立。 60年代末,大部分美国医院至少有一个1CU。 1965年,美国因交通事故受伤者5200万人,其中10.7万人死亡,40 万人永久伤残。 1966年,美国须发了两项至关重要的急救法规 《国家公路安全法》,该法责成运输部门建立EMSS,以提高一旦发生 灾祸时的应急能力和现场急救水平。 从此出现了急救医疗技术人 (emergency medical technician,EMT)的课程,要求受训者至少接 受4的培训,其中包括现场急救技术和操作技术。 美国心脏协会提倡在公众中普及心肺复苏初级救生术(CPR-BLS)
教材 《急救护理学》 许虹主编 人卫出版社 课程介绍 急救护理学共 54 学时: 理论:36 学时 实训:18 学时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机考 第一章 概 述 急救护理学:是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 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护理与科学管理的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急救护理学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急救护理学是现代护理学的重要分支。 第一节 急救护理学的发展史及现状 一、古代 1.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开创了急诊辨证论治的先河,提出了应 用人工呼吸的方法抢救自缢的患者。 《伤寒杂病论》“救自缢者死. 徐徐抱解.一人以手按据胸上,数动 之;一人摩捋臂胫屈伸之,若已僵,但渐渐强屈之,并按其腹.如此 一炊顷,气从口出,呼吸眼开. ” 2.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介绍自缢急救“徐徐抱解其绳,不得断 之,悬其发,令足去地五寸许,塞两鼻孔,以芦管纳其口中至咽,令 人嘘之. .” 唐朝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元朝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都记载 了多种医方和救治方法。 二、现代 1.现代急救护理学的起源 起源于 19 世纪,弗洛伦斯·南丁格尔。 1854-1856 克里米亚战争,南丁格尔带领护士救护,使伤员的死亡率 由 50%下降至 2.2%。 1781 年法国拿破伦建立了巴黎消防会。 1883 年巴黎设立了两匹马拉的急救车“医院”。 1921 年莫斯科成立了苏联第一个急救站。 1923 年美国约翰普金斯医院建立了神经外科术后病房。 1927 年第一个早产婴儿监护中心在美国芝加哥建立。 60 年代末,大部分美国医院至少有一个 ICU。 1965 年,美国因交通事故受伤者 5200 万人,其中 10.7 万人死亡,40 万人永久伤残。 1966 年,美国颁发了两项至关重要的急救法规: 《国家公路安全法》,该法责成运输部门建立 EMSS,以提高一旦发生 灾祸时的应急能力和现场急救水平。从此出现了急救医疗技术人员 (emergency medical technician ,EMT)的课程,要求受训者至少接 受 40h 的培训,其中包括现场急救技术和操作技术。 美国心脏协会提倡在公众中普及心肺复苏初级救生术(CPR-BLS)
2,急救护理学的发展与现状 急救护理学的发展是随者急诊医学的发展而发展的, 在19世纪的美国, 急诊医学的产生前提; 人类疾病谱的改变:传染病下降,心脑血管意外等增加:社会城市化: 汽车急剧增加:人口老龄化:社区医学发展,就医方式改变。 3.急救护理学在中国的发居摄况 0什纪0年代.成立救 20世纪70年代初成立冠心病监护病房(CCU)。 1980年10月,国家卫生部在北京召开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十城市(北京 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哈尔滨、长春、重庆和西安)急救工作会 议。颁发了《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这是建国后正式颁发的 第一个急救文件。 1981年《中国急救医学》杂志创刊。 1986年11月,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救医疗法”。体现 了党和政府对急诊急救工作的关心和重视。 1988年第二军医大学开设了国内第一门《急救护理学》课程。 989年卫生部将医院建立急诊科和ICU作为评定医院等级的指标之 恢复高等护理教育后,国家教委已将《急救护理学》定为护理系必修 课程之一,以提高护士的急救意识和急救技术。 2003年非典后,加大了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医疗救治体系的建立, 急救医学地位提升。 2011年国家护士执业考试,首次将急救课程主要内容纳入考试大纲。 知识拓展: 长春市急救中心简介 长春“120”全称长春急救中心,前身为长春急救中心站,1996年与 长春市中心医院合属办公,为了能更好的为长春市民提供更加快捷有 效的急救服务,2003年10月8日长春急救中心独立建制。它是长春 一担负院前急救工作的专业医疗机构,主要承担院前急救,病人长途 运送监护,重大灾害伤亡事故的医疗救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 医疗救援,重大节庆大型体育赛事、大型群众集会及其他社会公益性 急救保障任务。“120”指挥中心位于长春市青林路33号下设两个分 中心,五个分站,合理分布市内四个区,急救半径8公里。现有在岗 196人,车辆77辆, 平均日出车量130余次 第二节急数护理学的研究范砖 一、院前急救 也称院外救护,是指急、危、重症伤病员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包 括现场呼救和救护 途中监护和运送等环节。 二、院内急诊救扩 三、危重病救护 四、灾难救护 五、战地救护
2.急救护理学的发展与现状 急救护理学的发展是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而发展的。 在 19 世纪的美国,急诊医学的产生前提: 人类疾病谱的改变:传染病下降,心脑血管意外等增加;社会城市化: 汽车急剧增加;人口老龄化;社区医学发展,就医方式改变。 3.急救护理学在中国的发展概况 20 世纪 50 年代:成立急救站。 20 世纪 70 年代初成立冠心病监护病房(CCU)。 1980 年 10 月,国家卫生部在北京召开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十城市(北京、 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哈尔滨、长春、重庆和西安)急救工作会 议。颁发了《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这是建国后正式颁发的 第一个急救文件。 1981 年《中国急救医学》杂志创刊。 1986 年 11 月,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救医疗法”。体现 了党和政府对急诊急救工作的关心和重视。 1988 年第二军医大学开设了国内第一门《急救护理学》课程。 1989 年卫生部将医院建立急诊科和 ICU 作为评定医院等级的指标之 一。 恢复高等护理教育后,国家教委已将《急救护理学》定为护理系必修 课程之一,以提高护士的急救意识和急救技术。 2003 年非典后,加大了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医疗救治体系的建立, 急救医学地位提升。 2011 年国家护士执业考试,首次将急救课程主要内容纳入考试大纲。 知识拓展: 长春市急救中心 简介 长春“120”全称长春急救中心,前身为长春急救中心站,1996 年与 长春市中心医院合属办公,为了能更好的为长春市民提供更加快捷 有 效的急救服务,2003 年 10 月 8 日长春急救中心独立建制。它是长春市 唯一担负院前急救工作的专业医疗机构 ,主要承担院前急救,病人长途 运送监护,重大灾害 伤亡事故的医疗救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 医疗救援,重大节庆 大型体育赛事、大型群众集会及其他社会公益性 急救保障任务。“120”指挥中心位于长春市青林路 33 号 下设两个分 中心,五个分站,合理分布市内四个区 ,急救半径 8 公里。 现有在岗 职工 196 人 ,车辆 77 辆,平均日出车量 130 余次. 第二节 急救护理学的研究范畴 一、院前急救 也称院外救护,是指急、危、重症伤病员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包 括现场呼救和救护、途中监护和运送等环节。 二、院内急诊救护 三、危重病救护 四、灾难救护 五、战地救护
六、急诊医疗服条体系 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室)诊治、重症监护病房(U)救治和 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即院前急救负责现场 急救和途中救护,急诊科(室)和ICU负责院内救护。 七、急救护理学教有 1.急救护理教育人才培养和管理研究。 2急数队伍梯队建设研究。 3.急救护理继续教有研究 第三节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 定义: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ICU)救治和 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即院前急救负责现场 急救和途中救护,急诊科和ICU负责院内救护。 EMSS是 个有严密组织和统一指挥机构的急救网络 是一种把急救医疗措施迅速送到危重病人身边或事故现场,经初步诊 治处理维护期基础生命,再安全转送到最近的医院进一步救治的有效 手段。为抢救生命,改善预后争取了时间。 使传统的仅仅在医院里等待病人上门的制度得到了根本性改变。 、EMSS的任务 院前急数-运送-院内急诊科抢救、ICU抢救与治疗。 目的:减少伤残和伤亡程度。 EMSS的组织 城市医疗救护网:是在城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所在单位直接统一领 导下,实施急救的专业组织。 职责:承担现场急救和途中护送、急诊科抢救全过程。 组成(城市三级急救医疗网):急救分站、医院急诊科、街道卫生院等 其层卫生组织 三、EMSS的管理 (一)建立院前急救通讯网络 院前急救三大要素:通讯、运输和急救技术。 通讯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灵魂。 全国统一急数号码120。 (二)改善院前急救运输工具 沿海地区一救护艇 (三)现场急教人员的组成和保障物资供应 EMSS主要参与人员 (四)组织现场救援行动与转运 (五)开展社会急救工作 (六)加强医院急诊科的建设,提高各类人员的应急能力
六、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室)诊治、重症监护病房(ICU)救治和 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即院前急救负责现场 急救和途中救护,急诊科(室)和 ICU 负责院内救护。 七、急救护理学教育 1.急救护理教育人才培养和管理研究。 2.急救队伍梯队建设研究。 3.急救护理继续教育研究。 第三节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 定义: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ICU)救治和 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即院前急救负责现场 急救和途中救护,急诊科和 ICU 负责院内救护。 EMSS 是一个有严密组织和统一指挥机构的急救网络。 是一种把急救医疗措施迅速送到危重病人身边或事故现场,经初步诊 治处理维护期基础生命,再安全转送到最近的医院进一步救治的有效 手段。为抢救生命,改善预后争取了时间。 使传统的仅仅在医院里等待病人上门的制度得到了根本性改变。 EMSS 组成: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ICU)、各专科 “生命绿色通道” 一、EMSS 的任务 院前急救-运送-院内急诊科抢救、ICU 抢救与治疗。 目的:减少伤残和伤亡程度。 二、EMSS 的组织 城市医疗救护网:是在城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所在单位直接统一领 导下,实施急救的专业组织。 职责:承担现场急救和途中护送、急诊科抢救全过程。 组成(城市三级急救医疗网):急救分站、医院急诊科、街道卫生院等 基层卫生组织 三、EMSS 的管理 (一)建立院前急救通讯网络 院前急救三大要素:通讯、运输和急救技术。 通讯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灵魂。 全国统一急救号码 120。 (二)改善院前急救运输工具 沿海地区-救护艇 (三)现场急救人员的组成和保障物资供应 EMSS 主要参与人员 (四)组织现场救援行动与转运 (五)开展社会急救工作 (六)加强医院急诊科的建设,提高各类人员的应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