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松时放,紧时收” 粮棉流通半周期改革现象研究 (1985-2000) 市场化改革推进的几种类型: ,较早提出,顺利推进,较快完成 如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非大宗性农 产品流通改革,一般性商品放开价格改革 ,较迟提出,缓慢推进,尚未完成 股份制改革,金融改革,劳保体制改革, 行政性垄断体制改革 ,较早提出,一再反复,尚未完成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棉花流通体制改革
1) “松时放,紧时收” ——粮棉流通半周期改革现象研究 (1985-2000) 市场化改革推进的几种类型: 一, 较早提出,顺利推进,较快完成: 如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非大宗性农 产品流通改革,一般性商品放开价格改革 二, 较迟提出,缓慢推进,尚未完成 股份制改革,金融改革,劳保体制改革, 行政性垄断体制改革 三, 较早提出,一再反复,尚未完成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棉花流通体制改革
第三类改革: 粮食和棉花流通改革与其供求周期性变 化相联系表现出“松时放,紧时收”情况: “松时放”指供求关系相对过剩时采取市场 化取向改革措施,“紧时收”表示在相对紧 缺时则采取加强管制甚至恢复垄断的收紧 措施,并往往导致早先实施的改革政策流 个部分: 第一,通过观察粮食市场价格数据和棉花库 存变化数据,说明粮食棉花供求关系变化存 在松紧交替的周期性 第二,观察改革以来粮棉流通供求关系变化 个周期及其伴随的流通政策演变情况 第三,概括“松时放,紧时收”制度变迁类 型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粮食流通政策变动情况从简!
2 第三类改革: 粮食和棉花流通改革与其供求周期性变 化相联系表现出“松时放,紧时收”情况: “松时放”指供求关系相对过剩时采取市场 化取向改革措施,“紧时收”表示在相对紧 缺时则采取加强管制甚至恢复垄断的收紧 措施,并往往导致早先实施的改革政策流 产。 三个部分: 第一,通过观察粮食市场价格数据和棉花库 存变化数据,说明粮食棉花供求关系变化存 在松紧交替的周期性 第二,观察改革以来粮棉流通供求关系变化 三个周期及其伴随的流通政策演变情况 第三,概括“松时放,紧时收”制度变迁类 型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粮食流通政策变动情况从简!
松紧交替:粮棉供求变化周期性 图1,我国粮食市场真实价格 (1978年不变价格,元/公斤) 0.5 价 格 年份(1998年为1-5月) 图2我国棉花库存量波动 (单位:万吨,1978-1998) 数量 年份
3 松紧交替:粮棉供求变化周期性 图1,我国粮食市场真实价格 (1978年不变价格,元/公斤) 0.3 0.4 0.5 0.6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年份(1998年为1-5月) 价 格 图2,我国棉花库存量波动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197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年份 数量 (单位:万吨,1978-1998)
第一轮“松时放”(80年代中期) 85改革主要内容有四点: (1)明确肯定农民在生产决策方面自主 权:“任何单位都不得再向农民下达指令性 生产计划”。 (2)粮棉收购由强行统购改为合同定购 由商业部门在播种季节前与农民协商,签订 粮食和棉花的定购合同。粮食合同定购价格 确定按“倒三七”比例计价收购,定购的棉 花,北方按‘倒三七,南方按‘正四六 比例计价。 (3)部分放开市场和经营。粮食定购合 同以外部分可以自由上市,定购以外棉花也 允许农民上市自销。 (4)对粮食还规定了保护性的地板价格。 1改革以前,国家棉花收购价格分为定价水平较低的定购价和定价水平较高的超购加价,新的“倒三七” 和“正四六”比例价格是上述两种价格的加权比例价:“倒三七”指原先的超购加价占70%比例及定购价占 30%比例:“正四六”指40%为超购加价及60%为定购价
4 第一轮“松时放”(80 年代中期) 85 改革主要内容有四点: (1)明确肯定农民在生产决策方面自主 权:“任何单位都不得再向农民下达指令性 生产计划”。 (2)粮棉收购由强行统购改为合同定购: 由商业部门在播种季节前与农民协商,签订 粮食和棉花的定购合同。粮食合同定购价格 确定按“倒三七”比例计价收购,定购的棉 花,北方按‘倒三七’,南方按‘正四六’ 比例计价1 。 (3)部分放开市场和经营。粮食定购合 同以外部分可以自由上市,定购以外棉花也 允许农民上市自销。 (4)对粮食还规定了保护性的地板价格。 1 改革以前,国家棉花收购价格分为定价水平较低的定购价和定价水平较高的超购加价,新的“倒三七” 和“正四六”比例价格是上述两种价格的加权比例价:“倒三七”指原先的超购加价占 70%比例及定购价占 30%比例;“正四六”指 40%为超购加价及 60%为定购价
粮棉周期阶段变动 市场供求力量和85改革政策发生调减产 量用。1985年,粮食产量下降2820万吨, 降幅达6.93%,是1978年以来最高的年份; 该年粮食播种面积下调4039公顷,降幅为 3.58%,同时粮食贸易也由60年代以来的净 进口急剧转变为净出口。 棉花1985年面积和单产分别下降了26% 和10%,总产下降34%;1986年面积进一步 下降16%,总产下降15%,棉花贸易也发生 了由净进口向净出口的急剧转变。 价格,生产,贸易多重调节作用,导致粮 棉供求关系由相对过剩向紧缺方向转变。在 紧缺态势形成并加强的背景下,粮棉合同定 购不顺利,并引发对改革政策的激烈批评
5 粮棉周期阶段变动 市场供求力量和 85 改革政策发生调减产 量用。1985 年,粮食产量下降 2820 万吨, 降幅达 6.93%,是 1978 年以来最高的年份; 该年粮食播种面积下调 4039 公顷,降幅为 3.58%,同时粮食贸易也由 60 年代以来的净 进口急剧转变为净出口。 棉花 1985 年面积和单产分别下降了 26% 和 10%,总产下降 34%;1986 年面积进一步 下降 16%,总产下降 15%,棉花贸易也发生 了由净进口向净出口的急剧转变。 价格,生产,贸易多重调节作用,导致粮 棉供求关系由相对过剩向紧缺方向转变。在 紧缺态势形成并加强的背景下,粮棉合同定 购不顺利,并引发对改革政策的激烈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