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市场不完全与信息不对称 市场不完全 信息不对称之一 信息不对称之二 应对信息不完全:信号与管制 1.不完全市场 除了关于企业组织的考察以外前面章节分析内容基本建立在完全市场或市场完全性假定基 础上。完全市场假定包含三方面相互联系的内容。第一是竞争的完全性。在对消费和生产行 为和商品市场供求关系的分析中,我们假定存在原子式的无数买者和厂商,任何单个买者和 厂商购买和岀售数量相对于市场规模而言都是微乎其微,因而他们都是价格接受者,而不具 有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因而市场竞争是完全的。第二是信息的完全性。在商品市场上消费 者和厂商完全了解他们各自偏好和效用函数,成本函数以及市场价格信息,或者可以不费任 何成本获得这些信息完全信息条件使得市场参与主体总是能够寻找到对他们最有利的交易 对象和交易条件,因而保证了竞争的完全性。第三是成本和收益完全内生性。市场主体某种 行为发生的成本或其带来的收益完全被该主体承担或享有不存在一种行为成本需要被行为 主体以外的市场参与者承担局面也不存在行为主体不能充分享受其行为带来的全部收益情 况。经济学分析表明,这三方面完全性条件满足的市场经济具有帕累托效率。 实际上,信息充分和完全假设并不总是真实的。我们需要放松完全信息假设,研究信息成本 和经济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如果说,经济学理论对不完全市场结构和外部性 问题早有研究和认识,对于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其广泛经济含义的突破性研究
1 第 12 章,市场不完全与信息不对称 市场不完全 信息不对称之一 信息不对称之二 应对信息不完全:信号与管制 1.不完全市场 除了关于企业组织的考察以外,前面章节分析内容基本建立在完全市场或市场完全性假定基 础上。完全市场假定包含三方面相互联系的内容。第一是竞争的完全性。在对消费和生产行 为和商品市场供求关系的分析中,我们假定存在原子式的无数买者和厂商,任何单个买者和 厂商购买和出售数量相对于市场规模而言都是微乎其微,因而他们都是价格接受者,而不具 有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因而市场竞争是完全的。第二是信息的完全性。在商品市场上消费 者和厂商完全了解他们各自偏好和效用函数,成本函数以及市场价格信息,或者可以不费任 何成本获得这些信息,完全信息条件使得市场参与主体总是能够寻找到对他们最有利的交易 对象和交易条件,因而保证了竞争的完全性。第三是成本和收益完全内生性。市场主体某种 行为发生的成本或其带来的收益完全被该主体承担或享有,不存在一种行为成本需要被行为 主体以外的市场参与者承担局面,也不存在行为主体不能充分享受其行为带来的全部收益情 况。经济学分析表明,这三方面完全性条件满足的市场经济具有帕累托效率。 实际上,信息充分和完全假设并不总是真实的。我们需要放松完全信息假设,研究信息成本 和经济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如果说,经济学理论对不完全市场结构和外部性 问题早有研究和认识,对于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其广泛经济含义的突破性研究
则是在过去23-30年比较晚近时期发展起来的。对信息问题研究使经济学家认识到,市场 结构不完全和外部性存在以及其它很多经济现象,都与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存在联系。信息 不是经济生活某一特定侧面的问题而是市场经济以及其它经济形态运行所面临的普遍性问 题。总之,从完全市场分析到不完全市场分析,是经济学理论分析层次的一个重要转变,也 是理解经济学体系内部逻辑结构的一个关键之点。 2.信息不对称与逆向选择 信息不对称是很多经济领域广泛存在的现象。“卖家总比买家精”表示商品的卖主通常比买 家对于商品质量和性能有更多了解在劳动力市场上工人比雇主更了解自己的能力或技能。 这类卖主对于他们产品具有更多知识造成的信息不对称会产生“逆向选择”问题,并对市场 交易发生多方面影响。我们以二手车市场情况为例展开讨论。 2.1.二手汽车市场上的逆向选择 假如张三用15万元买了一辆新车,驾驶了几天后发现你其实不愿有一辆车,因而决定卖掉 这辆新车这辆车没有任何问题只是张三自己改变了主意他能以多高价钱卖掉这辆车呢? 尽管这车仍然是全新的,张三仅仅开了几百公里,他也许只以13万元甚至更低价格卖出去。 对于开了几天车就损失了2万元,他也许感到很不理甚至气愤,然而,问题在于,如果张 三是想买车的人,他自己也许就不会出高于13万元以上价钱去购买他人以15万元价格购 买并且开了几天的汽车 为什么新汽车一旦在二手汽车成交就会很快贬值呢?解答这一问题如果我们站在买主地位 设身处地思考一下很可能会发问,为什么这个人要把新汽车卖掉呢?汽车卖主真的仅仅是由 于改变主意而卖汽车?还是因为他发现这辆汽车存在着难以发现的质量问题呢?如果汽车 是次品车,人们自然不愿以接近原价的价格去购买。 由此可见,关于汽车质量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二手车市场的新车急剧贬值。二手车的卖主
2 则是在过去 23-30 年比较晚近时期发展起来的。对信息问题研究使经济学家认识到,市场 结构不完全和外部性存在以及其它很多经济现象,都与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存在联系。信息 不是经济生活某一特定侧面的问题,而是市场经济以及其它经济形态运行所面临的普遍性问 题。总之,从完全市场分析到不完全市场分析,是经济学理论分析层次的一个重要转变,也 是理解经济学体系内部逻辑结构的一个关键之点。 2. 信息不对称与逆向选择 信息不对称是很多经济领域广泛存在的现象。“卖家总比买家精”,表示商品的卖主通常比买 家对于商品质量和性能有更多了解;在劳动力市场上,工人比雇主更了解自己的能力或技能。 这类卖主对于他们产品具有更多知识造成的信息不对称会产生“逆向选择”问题,并对市场 交易发生多方面影响。我们以二手车市场情况为例展开讨论。 2.1.二手汽车市场上的逆向选择 假如张三用 15 万元买了一辆新车,驾驶了几天后发现你其实不愿有一辆车,因而决定卖掉 这辆新车。这辆车没有任何问题,只是张三自己改变了主意。他能以多高价钱卖掉这辆车呢? 尽管这车仍然是全新的,张三仅仅开了几百公里,他也许只以 13 万元甚至更低价格卖出去。 对于开了几天车就损失了 2 万元,他也许感到很不理甚至气愤,然而,问题在于,如果张 三是想买车的人,他自己也许就不会出高于 13 万元以上价钱去购买他人以 15 万元价格购 买并且开了几天的汽车。 为什么新汽车一旦在二手汽车成交就会很快贬值呢?解答这一问题,如果我们站在买主地位 设身处地思考一下很可能会发问,为什么这个人要把新汽车卖掉呢?汽车卖主真的仅仅是由 于改变主意而卖汽车?还是因为他发现这辆汽车存在着难以发现的质量问题呢?如果汽车 是次品车,人们自然不愿以接近原价的价格去购买。 由此可见,关于汽车质量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二手车市场的新车急剧贬值。二手车的卖主
比可能买主掌握了有关这辆汽车的更多的信息。虽然卖主可以聘请技师来检查汽车质量,但 是有的质量问题只能对于实际使用汽车的主人才会暴露出来。尤其重要的是,卖主想卖掉买 进不久的汽车这一事实本身就显示了这一汽车可能是次品,因而,由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可能的买主有理由怀疑这辆汽车存在质量问题。G阿克洛夫在1970年发表于“经济学季刊 的论文最早观察和分析了这种市场困难,由于英文中“柠檬( Lemon y具有“次品 因而类似于二手车的“次品市场”问题又被称作“柠檬市场( Lemon Market y问题。 这一信息不对称可能产生的一个问题是低质量的产品可能把高质量产品从柠檬市场上驱逐 出去。仍以二手车市场为例子说明这一点。假定买主和卖主都知道二手车的质量信息,因而 没有信息不对称问题,那末二手车市场上会出现好质量汽车和坏质量汽车两个市场。如图1 所示,在(A)幅中,SH代表好质量汽车供给曲线,DH表示好质量汽车需求曲线;(B) 副中,SL代表坏质量汽车供给曲线,DL表示坏质量汽车需求曲线。如果A与B图中价格 表示单位相同,则SH线位置总是高于SL线,意味着好质量汽车的卖主必须有比坏质量汽 车较高价格才愿意岀让他的汽车;同样道理,DH位置总是高于DL线,意味着好质量汽车 买主愿意支付比坏质量汽车较高的价格买进高质量汽车。结果土图形显示的,高质量的二手 车市场均衡数量和价格分别为50000辆和毎辆100000元,而低质量汽车均衡数量和价格 分别为50000辆和每毎辆50000元,销售数量一样,但是高质量车价格是低质量车的两倍。 图1,二手车交易的柠檬市场问题 PL 10 DIsAr Bernal 5 25005000 50007500
3 比可能买主掌握了有关这辆汽车的更多的信息。虽然卖主可以聘请技师来检查汽车质量,但 是有的质量问题只能对于实际使用汽车的主人才会暴露出来。尤其重要的是,卖主想卖掉买 进不久的汽车这一事实本身就显示了这一汽车可能是次品,因而,由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可能的买主有理由怀疑这辆汽车存在质量问题。G.阿克洛夫在 1970 年发表于“经济学季刊” 的论文1最早观察和分析了这种市场困难,由于英文中“柠檬(Lemon)”具有 “次品”, 因而类似于二手车的“次品市场”问题又被称作“柠檬市场(Lemon Market)”问题。 这一信息不对称可能产生的一个问题是低质量的产品可能把高质量产品从柠檬市场上驱逐 出去。仍以二手车市场为例子说明这一点。假定买主和卖主都知道二手车的质量信息,因而 没有信息不对称问题,那末二手车市场上会出现好质量汽车和坏质量汽车两个市场。如图 1 所示,在(A)幅中,SH 代表好质量汽车供给曲线,DH 表示好质量汽车需求曲线;(B) 副中,SL 代表坏质量汽车供给曲线,DL 表示坏质量汽车需求曲线。如果 A 与 B 图中价格 表示单位相同,则 SH 线位置总是高于 SL 线,意味着好质量汽车的卖主必须有比坏质量汽 车较高价格才愿意出让他的汽车;同样道理,DH 位置总是高于 DL 线,意味着好质量汽车 买主愿意支付比坏质量汽车较高的价格买进高质量汽车。结果土图形显示的,高质量的二手 车市场均衡数量和价格分别为 50000 辆和每辆 100000 元,而低质量汽车均衡数量和价格 分别为 50000 辆和每辆 50000 元,销售数量一样,但是高质量车价格是低质量车的两倍。 图 1,二手车交易的柠檬市场问题 1 George A. Akerlof “The market for ‘lemon’: Quality uncertainty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Aug. 1970(: 488-500. 5000 SH DH DM DL DL DM SL PH PL 2500 5000 QH 7500 QL 5 万 10 万
当卖主对产品拥有较多信息时,低质量产品会驱逐高质量产品,从而发生柠檬市场问题。在(a)中,DH 表示在充分信息条件下买主对好质量汽车需求曲线,然而,如果买主由于信息不足而不断调低对于产品质 量平均水平的预期,他们的需求线会不断下调,在供给线不变时会使交易量减少。这一过程持续进行到高 质量汽车完全退出市场。在(b)中,DL表示在充分信息条件下买主对好质量汽车需求曲线,然而,随着 买主由于信息不足而调整对于产品质量平均水平预期,最初这意味着调高对于低质量产品需求,因而需求 先移动到DM。然而,随着高质量车完全退出市场,低质量车的需求线重新退回到DL 然而,实际存在卖主对二手车质量信息了解较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这时好车与坏车混在一 起出卖买主只有在买车使用后才了解二手车到底是高质量车还是低质量车。随着交易进行, 买主事后发现他们在二手车买到高质量和低质量车的概率是一半对一半这一事后信息会被 新的买主作为事前信息在购买决策时参考,于是,理性的买主会把他们a图中需求线DH 向下调整到DM,这时候对自己汽车质量抱有信心的卖主不愿调整供给线,于是DM与SH 交点为均衡数量为25000辆,好质量汽车减少了25000辆。对于低质量汽车而言,买主不 能暂时不能区分信息不足与充分信息相比发生的变化,等于增加了对于低质量汽车的需求
4 当卖主对产品拥有较多信息时,低质量产品会驱逐高质量产品,从而发生柠檬市场问题。在(a)中,DH 表示在充分信息条件下买主对好质量汽车需求曲线,然而,如果买主由于信息不足而不断调低对于产品质 量平均水平的预期,他们的需求线会不断下调,在供给线不变时会使交易量减少。这一过程持续进行到高 质量汽车完全退出市场。在(b)中,DL 表示在充分信息条件下买主对好质量汽车需求曲线,然而,随着 买主由于信息不足而调整对于产品质量平均水平预期,最初这意味着调高对于低质量产品需求,因而需求 先移动到 DM。然而,随着高质量车完全退出市场,低质量车的需求线重新退回到 DL。 然而,实际存在卖主对二手车质量信息了解较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这时好车与坏车混在一 起出卖,买主只有在买车使用后才了解二手车到底是高质量车还是低质量车。随着交易进行, 买主事后发现他们在二手车买到高质量和低质量车的概率是一半对一半,这一事后信息会被 新的买主作为事前信息在购买决策时参考,于是,理性的买主会把他们 a 图中需求线 DH 向下调整到 DM,这时候对自己汽车质量抱有信心的卖主不愿调整供给线,于是 DM 与 SH 交点为均衡数量为 25000 辆,好质量汽车减少了 25000 辆。对于低质量汽车而言,买主不 能暂时不能区分信息不足与充分信息相比发生的变化,等于增加了对于低质量汽车的需求
表现为需求线从DL移动到DM,结果DM与SL交点对应的需求量为75000辆。于是,二 手车市场上交易构成发生变化100000辆成交汽车中高质量汽车占1/4而低质量车占3/4。 当买主事后发现他们在二手车买到高质量和低质量车的概率是1/4对3/4时,依据上面说 明的道理,他们会进一步调低a图中需求线,这一过程持续进行,直至高质量二手车完全 退出市场;当二手车市场没有好车时,b图中低质量车需求线会下调到原先的DL线,结果 二手车市场成为仅仅剩下次品车的柠檬市场。经济学家把这种由于信息不对称在市场上发生 的差车成功排挤掉好车的过程称为逆向选择( Adverse selection 当然,图1显示的是种极端情形,实际上高质量汽车不会被完全驱逐出市场,最后均衡 价格水平上仍会有一部分好质量二手车在进行交易。这一简单模型的要义在于,由于买主对 二手车质量信息方面的局限性,高质量二手车的交易会减少。基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这一 分析解释了为什么张三只能以13万元价格卖掉一个星期以前以15万元价格买进的新车 2.2.保险市场上的逆向选择 关于质量信息的另一个经典性的例子是对保险市场的分析。风险一般指经济变量未来变化结 果的某种不确定性。大多数以未来为取向的经济活动都会伴随着风险。我们可能会买10元 钱买彩票赌一赌运气,说明很多人在一些利害较小的问题上会以一种游戏的态度去对待风 险,但是,心理学家发现,绝大多数人们更多场合下希望避免风险,或降低风险的严重程度 经济学家用厌恶风险( Risk averse)来描述人们规避风险的倾向。虽然人们厌恶风险,但 是一个有活力的经济又需要鼓励冒险。于是经济生活中形成了很多方法用来转移风险,转化 风险和分担风险,由此形成的机构和制度被称为风险市场。 风险市场最重要的部分是保险市场。在保险市场上,人们由于特殊事件如疾病,事故和其它 不幸所引起的财务风险而购买安全性。当一个人进入保险时,他付给保险公司一笔固定数额 即保险费。作为回报,他得到一个承诺,如果保险单说明的事故发生了,他将得到一笔赔偿
5 表现为需求线从 DL 移动到 DM,结果 DM 与 SL 交点对应的需求量为 75000 辆。于是,二 手车市场上交易构成发生变化:100000 辆成交汽车中高质量汽车占 1/4 而低质量车占 3/4。 当买主事后发现他们在二手车买到高质量和低质量车的概率是 1/4 对 3/4 时,依据上面说 明的道理,他们会进一步调低 a 图中需求线,这一过程持续进行,直至高质量二手车完全 退出市场;当二手车市场没有好车时,b 图中低质量车需求线会下调到原先的 DL 线,结果 二手车市场成为仅仅剩下次品车的柠檬市场。经济学家把这种由于信息不对称在市场上发生 的差车成功排挤掉好车的过程称为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 当然,图 1 显示的是一种极端情形,实际上高质量汽车不会被完全驱逐出市场,最后均衡 价格水平上仍会有一部分好质量二手车在进行交易。这一简单模型的要义在于,由于买主对 二手车质量信息方面的局限性,高质量二手车的交易会减少。基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这一 分析解释了为什么张三只能以 13 万元价格卖掉一个星期以前以 15 万元价格买进的新车。 2.2.保险市场上的逆向选择 关于质量信息的另一个经典性的例子是对保险市场的分析。风险一般指经济变量未来变化结 果的某种不确定性。大多数以未来为取向的经济活动都会伴随着风险。我们可能会买 10 元 钱买彩票赌一赌运气,说明很多人在一些利害较小的问题上会以一种游戏的态度去对待风 险,但是,心理学家发现,绝大多数人们更多场合下希望避免风险,或降低风险的严重程度。 经济学家用厌恶风险(Risk averse)来描述人们规避风险的倾向。虽然人们厌恶风险,但 是一个有活力的经济又需要鼓励冒险。于是经济生活中形成了很多方法用来转移风险,转化 风险和分担风险,由此形成的机构和制度被称为风险市场。 风险市场最重要的部分是保险市场。在保险市场上,人们由于特殊事件如疾病,事故和其它 不幸所引起的财务风险而购买安全性。当一个人进入保险时,他付给保险公司一笔固定数额 即保险费。作为回报,他得到一个承诺,如果保险单说明的事故发生了,他将得到一笔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