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世纪之交新一轮粮食改革 1)98粮政和新一波市场化改革 2)市场调节粮食供求的动态性质 3)粮食市场化改革几个基本问题 4)粮食市场化体制及其配套措施
1 第六讲、世纪之交新一轮粮食改革 1)98 粮政和新一波市场化改革 2)市场调节粮食供求的动态性质 3)粮食市场化改革几个基本问题 4)粮食市场化体制及其配套措施
98粮政 第一、“三项政策一项改革”:即按保护价 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粮食收储企业实行顺价 销售,农业发展银行收购资金封闭运行,加 快国有粮食企业自身改革 第二、颁布“粮食收购条例”,禁止非国 有粮食经营主体向农民收购余粮,赋予国有 粮食部门垄断粮源的权力 归纳为:敞开收购,垄断粮源,顺价 销售,封闭运行 可能是在巨大粮食亏损压力的权宜之计。 实质是90年代中期以来粮食政策及其分析 依据内在矛盾的产物
2 98 粮政 第一、“三项政策一项改革”:即按保护价 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粮食收储企业实行顺价 销售,农业发展银行收购资金封闭运行,加 快国有粮食企业自身改革 第二、颁布“粮食收购条例”,禁止非国 有粮食经营主体向农民收购余粮,赋予国有 粮食部门垄断粮源的权力 ——归纳为:敞开收购,垄断粮源,顺价 销售,封闭运行 可能是在巨大粮食亏损压力的权宜之计。 实质是 90 年代中期以来粮食政策及其分析 依据内在矛盾的产物
近年演变和调整 98粮政不可能实现其预期目标。形势比 人强,粮食政策逐步调整到市场化改革方面 来 放弃保护价干预和放开流通管制的市 场化改革,从2000/01年开始在少数沿海省 份和部分粮食品种试点,经过逐步推广今年 已经进入全面放开粮食购销改革阶段。第三 次过剩最终引发第三次市场化改革。 但愿这是最后一次改革!
3 近年演变和调整 98 粮政不可能实现其预期目标。形势比 人强,粮食政策逐步调整到市场化改革方面 来。 放弃保护价干预和放开流通管制的市 场化改革,从 2000/01 年开始在少数沿海省 份和部分粮食品种试点,经过逐步推广今年 已经进入全面放开粮食购销改革阶段。第三 次过剩最终引发第三次市场化改革。 但愿这是最后一次改革!
松时放、紧时收:半周期改革现象 我国粮食(棉花)流通体制80年代中期 以来的三波市场化取向改革,显示市场体制 取代行政垄断体制的大趋势或规律。但具体 路径具有“过剩时市场化、紧缺时搞垄断” 的“半周期改革现象”。推动政策反复和U 转原因,当然有部门因素影响,但在分析依 据上主要有两点:一是粮食安全,二是宏观 稳定。 这次改革的具体环境、彻底程度都是前两 次不可比拟,但是并不能完全排除再次出现 反复。例如,去年粮食价格有所回升,很快 引起很多议论,一号文件和领导人讲话,都 把粮食安全放到显著位置强调,说明改变现 行政策的原因仍然存在。新一轮粮改命运将 在新一轮可能发生的粮价高涨周期阶段最 终被决定。——这是一个值得继续关注的现 象
4 松时放、紧时收:半周期改革现象 我国粮食(棉花)流通体制 80 年代中期 以来的三波市场化取向改革,显示市场体制 取代行政垄断体制的大趋势或规律。但具体 路径具有“过剩时市场化、紧缺时搞垄断” 的“半周期改革现象”。推动政策反复和 U 转原因,当然有部门因素影响,但在分析依 据上主要有两点:一是粮食安全,二是宏观 稳定。 这次改革的具体环境、彻底程度都是前两 次不可比拟,但是并不能完全排除再次出现 反复。例如,去年粮食价格有所回升,很快 引起很多议论,一号文件和领导人讲话,都 把粮食安全放到显著位置强调,说明改变现 行政策的原因仍然存在。新一轮粮改命运将 在新一轮可能发生的粮价高涨周期阶段最 终被决定。——这是一个值得继续关注的现 象
粮食市场调节的动态性问题 政策和制度是参与社会博弈过程各种力 量“合力作用”结果,研究人员只能提供 点分析性信息,说明不同制度和政策背后暗 含的假定以及与不同结果之间联系。 从分析角度看,实行市场化改革政策,实 际是假定粮食价格供求调节,有可能达到粮 食安全、社会公平、资源配置效率等基本目 标组合。但是粮食市场调节具有动态性,在 短期、中期、长期范围调节方式和效果都有 不同。短期不能很快达到人们希望的调节目 标和状态,可能需要中期甚至长期调节机制 来实现。如果对这一特点认识不足和准备不 足,可能出现粮价上涨周期阶段,对市场机 制失去信心,导致市场化改革的挫折
5 粮食市场调节的动态性问题 政策和制度是参与社会博弈过程各种力 量“合力作用”结果,研究人员只能提供一 点分析性信息,说明不同制度和政策背后暗 含的假定以及与不同结果之间联系。 从分析角度看,实行市场化改革政策,实 际是假定粮食价格供求调节,有可能达到粮 食安全、社会公平、资源配置效率等基本目 标组合。但是粮食市场调节具有动态性,在 短期、中期、长期范围调节方式和效果都有 不同。短期不能很快达到人们希望的调节目 标和状态,可能需要中期甚至长期调节机制 来实现。如果对这一特点认识不足和准备不 足,可能出现粮价上涨周期阶段,对市场机 制失去信心,导致市场化改革的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