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讲、棉花行政干预绩效分析 1)问题和行业背景 2)棉价干预放大供求波动假设 3)棉花供求的非价格度量 4)棉花行政定价干预方向和力度测量 5)价格干预与供求波动关系统计检验
1 第 10 讲、棉花行政干预绩效分析 1)问题和行业背景 2)棉价干预放大供求波动假设 3)棉花供求的非价格度量 4)棉花行政定价干预方向和力度测量 5)价格干预与供求波动关系统计检验
棉花与粮食一样,80年代开始的市场化改 革先后两次出现反复,行政定价体制一直延 续到1999年新一轮棉改。 与计划经济时期相比,价格干预政策目标 发生了两方面变化:第一,转移农业剩余“挤 压性”目标弱化,90年代后期出现价格保护 局面。第二,供求稳定性目标逐步凸现。基 本背景是随着棉花生产决策分散化和棉纺 织业竞争格局形成,棉花供求关系变化由于 受到市场力量支配发生显著的周期性波动, 行政部门则试图利用价格控制手段调节供 求以实现稳定性目标。 试图利用行政干预手段来控制供求波动, 在我国可以理解,也难以避免。问题在于政 策目标、手段、效果之间关系如何?棉花行 政定价调价能否有效降低棉花供求波动? 需要对价格干预稳定性绩效做实证研究
2 棉花与粮食一样,80 年代开始的市场化改 革先后两次出现反复,行政定价体制一直延 续到 1999 年新一轮棉改。 与计划经济时期相比,价格干预政策目标 发生了两方面变化:第一,转移农业剩余“挤 压性”目标弱化,90 年代后期出现价格保护 局面。第二,供求稳定性目标逐步凸现。基 本背景是随着棉花生产决策分散化和棉纺 织业竞争格局形成,棉花供求关系变化由于 受到市场力量支配发生显著的周期性波动, 行政部门则试图利用价格控制手段调节供 求以实现稳定性目标。 试图利用行政干预手段来控制供求波动, 在我国可以理解,也难以避免。问题在于政 策目标、手段、效果之间关系如何?棉花行 政定价调价能否有效降低棉花供求波动? 需要对价格干预稳定性绩效做实证研究
我们提出并检验一个分析假设:棉花价格 管制不仅难以控制供求波动,反而会放大波 动。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市场化改革和经济高 速增长,导致棉业经济内部结构发生了两点 实质性变化: 一是棉花增长面临需求约束,棉花需求替 代性显著增强; 二是棉花价格形成受替代品以及下游产 品供求关系制约,本质上难以被行政部门在 棉花流通环节有效控制。 行政定价调价干预会通过不同传导机制, 引入或加大棉花相对紧缺或过剩压力,从而 放大棉花供求关系的历时性波动
3 我们提出并检验一个分析假设:棉花价格 管制不仅难以控制供求波动,反而会放大波 动。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市场化改革和经济高 速增长,导致棉业经济内部结构发生了两点 实质性变化: 一是棉花增长面临需求约束,棉花需求替 代性显著增强; 二是棉花价格形成受替代品以及下游产 品供求关系制约,本质上难以被行政部门在 棉花流通环节有效控制。 行政定价调价干预会通过不同传导机制, 引入或加大棉花相对紧缺或过剩压力,从而 放大棉花供求关系的历时性波动
简化意义上,这一问题经验性研究可归结 为对棉花供求关系变化和棉花行政定价调 价方向和力度这两方面变量进行独立度量, 并对度量结果的关系进行分析和解释。 由于政府垄断定价体制下不存在系统的 市场价格参数,而市场价格又是供求关系变 化的最好显示信号,因而如何获得显示棉花 供求关系变化的非价格信号度量将是经验 性研究的最大困难。 下面将说明,在我国棉花流通垄断体制 下,棉花紧缺度变化会通过垄断收购机构的 利益和行为机制作用间接表现为棉花收购 品级变化,因而有可能把棉花收购品级这 可观察变量作为供求相对紧缺度变化的非 价格度量指标,进而对我们提出的分析假设 进行实证性检验
4 简化意义上,这一问题经验性研究可归结 为对棉花供求关系变化和棉花行政定价调 价方向和力度这两方面变量进行独立度量, 并对度量结果的关系进行分析和解释。 由于政府垄断定价体制下不存在系统的 市场价格参数,而市场价格又是供求关系变 化的最好显示信号,因而如何获得显示棉花 供求关系变化的非价格信号度量将是经验 性研究的最大困难。 下面将说明,在我国棉花流通垄断体制 下,棉花紧缺度变化会通过垄断收购机构的 利益和行为机制作用间接表现为棉花收购 品级变化,因而有可能把棉花收购品级这一 可观察变量作为供求相对紧缺度变化的非 价格度量指标,进而对我们提出的分析假设 进行实证性检验
行业背景: 第一,农村改革和技术进步,使棉花产能 增长,棉花供求关系进入过剩与紧缺交替变 化状态。 第二,化纤产量由50年代几百吨增长到 80-90年代几百万吨;对棉花需求具有竞争 替代性产品。 第三,棉花的下游产业纺织服装业成为我 国经济转型中市场化程度较高和国际竞争 性很强的行业。 得到两点结论:一是制约棉业经济发展的 供求两方面因素中,需求因素越来越重要 二是棉花价格形成受替代品(化纤)以及下 游产品(国内外纺织品等)供求关系制约。 负责制定国内棉价政策计划官员难以准 确了解和控制影响这些供求关系的参数及 其相互之间复杂作用,人为流通垄断和价格 干预政策,会通过不同传导机制放大棉花供 求波动
5 行业背景: 第一,农村改革和技术进步,使棉花产能 增长,棉花供求关系进入过剩与紧缺交替变 化状态。 第二,化纤产量由 50 年代几百吨增长到 80-90 年代几百万吨;对棉花需求具有竞争 替代性产品。 第三,棉花的下游产业纺织服装业成为我 国经济转型中市场化程度较高和国际竞争 性很强的行业。 得到两点结论:一是制约棉业经济发展的 供求两方面因素中,需求因素越来越重要。 二是棉花价格形成受替代品(化纤)以及下 游产品(国内外纺织品等)供求关系制约。 负责制定国内棉价政策计划官员难以准 确了解和控制影响这些供求关系的参数及 其相互之间复杂作用,人为流通垄断和价格 干预政策,会通过不同传导机制放大棉花供 求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