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双重均衡|S-LM模型 ●ISLM模型概述 ●ISLM模型的推导 商品市场均衡一IS曲线 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 ●ISLM曲线的操纵 IS曲线的移动 LM曲线的移动 ●双重调整 挤出效应 天津财经学院国际贸易系齐俊妍 josyqigm@163.com
天津财经学院国际贸易系 齐俊妍 josyqigm@163.com 第五章 双重均衡—IS-LM模型 ⚫ IS-LM模型概述 ⚫ IS-LM模型的推导 ⚫ 商品市场均衡—IS曲线 ⚫ 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 ⚫ IS—LM曲线的操纵 ⚫ IS曲线的移动 ⚫ LM曲线的移动 ⚫ 双重调整 ⚫ 挤出效应
ls-LM模型概述 把最终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联系起来,说明两个市 场同时达到均衡的过程;即说明达到均衡时的利率 和收入的决定 假定: 总体价格水平不变; IS 封闭经济。 Y ●Is曲线表示最终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储蓄S和投 资I都相等的轨迹; ●LM曲线表示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货币供给M和 货币需求L都相等的轨迹。 天津财经学院国际贸易系齐俊妍 josyqigm@163.com
天津财经学院国际贸易系 齐俊妍 josyqigm@163.com IS-LM模型概述 ⚫ 把最终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联系起来,说明两个市 场同时达到均衡的过程;即说明达到均衡时的利率 和收入的决定; ⚫ 假定: ⚫ 总体价格水平不变; ⚫ 封闭经济。 ⚫ IS曲线表示最终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储蓄S和投 资I都相等的轨迹; ⚫ LM曲线表示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货币供给M和 货币需求L都相等的轨迹。 r Y LM IS O
产品市场均衡:|S曲线的推导 概述 ●IS表示:投资等于储蓄即IS,;依凯恩斯的储蓄函 数S=S(Q和投资函数I=I(r),产品市场的均衡条 件可写为:S(Q=I(r) ●IS曲线上的各点表示:最终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储 蓄和投资都相等的点的轨迹,任何偏离IS曲线的点 说明,最终产品市场未达到均衡,即储蓄和投资不 等 ●IS曲线可以通过代数推导得到其方程表达式, ●还可以通过几何推导得到其曲线。 天津财经学院国际贸易系齐俊妍 josyqigm@163.com
天津财经学院国际贸易系 齐俊妍 josyqigm@163.com 产品市场均衡:IS曲线的推导 ⚫ 概述 ⚫ IS表示:投资等于储蓄即I=S,;依凯恩斯的储蓄函 数S=S(Q)和投资函数I=I(r),产品市场的均衡条 件可写为: S(Q)=I(r) ⚫ IS曲线上的各点表示:最终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储 蓄和投资都相等的点的轨迹,任何偏离IS曲线的点 说明,最终产品市场未达到均衡,即储蓄和投资不 等; ⚫ IS曲线可以通过代数推导得到其方程表达式, ⚫ 还可以通过几何推导得到其曲线
1s曲线的代数推导 投资函数I=br(b>0);此处是利率的反函数; I表示自主投资;b为投资对利率变动的敏感 程度,b越大,越敏感; ●总需求可写作 O AE=C+I+G=C+MPC(Q-MTQ)+l-br+GP ●整理得利率r与实际国民收入Q的关系: o r=1/b(C+I+GP)-1/(b. MULTmQ ●即为IS曲线方程,b和MULT越大,S曲线越 平缓。 MULT=1(1- MPC)+MPC. MT 天津财经学院国际贸易系齐俊妍 josyqigm@163.com
天津财经学院国际贸易系 齐俊妍 josyqigm@163.com IS曲线的代数推导 ⚫ 投资函数 I=I-br (b>0); 此处是利率的反函数; ⚫ I表示自主投资;b为投资对利率变动的敏感 程度,b越大,越敏感; ⚫ 总需求可写作 ⚫ AE=C+I+G=C+MPC(Q-MT.Q)+I-br+GP ⚫ 整理得利率r与实际国民收入Q的关系: ⚫ r=1/b(C+I+GP)-1/(b.MULTII) Q ⚫ 即为IS曲线方程,b和MULTII越大,IS曲线越 平缓。 MULTII =1/(1-MPC)+MPC.MT
s曲线的几何推导 ●IS曲线说明最终产品市场A AEa (raD ●达到均衡时,利率与国民 AE O 收入的一一对应关系。 AE (ru) ●可以利用第3章的知识推导: 如果投资是利息率的函数, 有一个利息率就有一相应的投资 Q ●从而有一条相应的总需求曲线AE; B 现在利息率由r逐渐下降到r2再到r3 AE1则上升到AE2和AE3 实际国民收入由Q1逐渐上升到Q2、Q3 Q 天津财经学院国际贸易系齐俊妍 josyqigm@163.com
天津财经学院国际贸易系 齐俊妍 josyqigm@163.com IS曲线的几何推导 ⚫ IS曲线说明最终产品市场 ⚫ 达到均衡时,利率与国民 ⚫ 收入的一一对应关系。 ⚫ 可以利用第3章的知识推导: 如果投资是利息率的函数, ⚫ 有一个利息率就有一相应的投资, ⚫ 从而有一条相应的总需求曲线AE; 现在利息率由r1逐渐下降到 r2 再到 r3, AE1则上升到AE2和AE3。 实际国民收入由Q1逐渐上升到Q2、Q3。 AE 0 Q 450 AE1(r1) AE2(r2) AE3(r3) r Q r1 r2 r3 Q1 Q2 Q3 A B C 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