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Experimental design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Food Science) 课程编号:1106702、5509941 学分:2学分 学时:总学时32讲授学时32 开设学期:第4、6学期 授课对象: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及食品相关专业 课程级别: 课程负责人:施文正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为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及食品相关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 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掌握正确地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进行试验设计,并能利用统计知识对试验结果进行 正确的处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简介(200字左右)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是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在食品科学研究中的应用,通过 该门课程的学习,将学习到如何正确地收集、整理、分析数据,从而得出客观、科学的结论 的方法,以及掌握基本的试验(调查)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从而可以对食品科学研究中拟 通过试验解决的具体问题提出科学而合理的试验方案,并用科学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 得出可靠的结论,从而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1学时) 主要内容:介绍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的性质、地位及其重要性,介绍本门课程对今后学 习及工作的影响:介绍食品科学试验的特点与要求。 学习要求:了解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在食品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发展概况:熟悉食品科学实 验的特点与要求。 .1
- 1 -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教学大纲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教学大纲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教学大纲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Experimental design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Food Science) 课程编号:1106702、5509941 学 分:2 学分 学 时:总学时 32 讲授学时 32 开设学期:第 4、6 学期 授课对象: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及食品相关专业 课程级别: 课程负责人:施文正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为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及食品相关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 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掌握正确地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进行试验设计,并能利用统计知识对试验结果进行 正确的处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简介(200 字左右)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是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在食品科学研究中的应用,通过 该门课程的学习,将学习到如何正确地收集、整理、分析数据,从而得出客观、科学的结论 的方法,以及掌握基本的试验(调查)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从而可以对食品科学研究中拟 通过试验解决的具体问题提出科学而合理的试验方案,并用科学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 得出可靠的结论,从而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1 学时) 主要内容:介绍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的性质、地位及其重要性,介绍本门课程对今后学 习及工作的影响;介绍食品科学试验的特点与要求。 学习要求:了解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在食品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发展概况;熟悉食品科学实 验的特点与要求
自学:试验设计与统计学发展概况。 第二章数据资料的整理与特征数(2,5学时) 主要内容:统计常用术语概念:资料的分类及整理方法:常用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绘制:资料 特征数的计算;异常数据的检出。 学习要求:理解统计常用术语的含义:理解不同类型资料的性质并掌握资料的整理方法:掌 握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绘制:掌握资料特征数的计算方法:掌握异常数据的检出方法。 自学:部分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绘制:部分异常数据的检出方法。 作业:课后习题。 第三章理论分布与抽样分布(2.5学时) 主要内容:介绍有关随机变量的几种常用理论分布、平均数和均数差数的抽样分布及/分布 学习要求:掌握常用理论分布的规律及相互间的关系:正确进行有关随机变量的概率计算: 掌握/分布规律及其与标准正态分布的关系:理解均数标准误和均数差数标准误 的意义,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作业:课后习题。 第四章统计假设检验(5.5学时) 主要内容:统计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及相关概念:样本平均数、二项百分率的的假设检验: 参数的点估计和区何估计。 学习要求:深刻理解统计假设检验的意义、原理和概念:掌握平均数假设检验的基本方法 掌握总体均数的区间估计方法, 作业:课后习题。 第五章非参数统计(1学时) 主要内容:x2检验:适合性检验:独立性检验。 学习要求:正确理解非参数统计的概念:掌握x2检验的方法 作业:课后习题。 第六章方差分析(5.5学时) 主要内容:方差分析的原理、步骤和方法:多重比较的方法及结果的表示方法:数据转换 学习要求:深刻理解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熟悉掌握方差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多重比较方法 领会方差分析的3种模型、期望均方和基本假定:了解数据转换。 -2
- 2 - 自学:试验设计与统计学发展概况。 第二章 数据资料的整理与特征数(2.5 学时) 主要内容:统计常用术语概念;资料的分类及整理方法;常用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绘制;资料 特征数的计算;异常数据的检出。 学习要求:理解统计常用术语的含义;理解不同类型资料的性质并掌握资料的整理方法;掌 握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绘制;掌握资料特征数的计算方法;掌握异常数据的检出方法。 自 学:部分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绘制;部分异常数据的检出方法。 作 业:课后习题。 第三章 理论分布与抽样分布(2.5 学时) 主要内容:介绍有关随机变量的几种常用理论分布、平均数和均数差数的抽样分布及 t 分布。 学习要求:掌握常用理论分布的规律及相互间的关系;正确进行有关随机变量的概率计算; 掌握 t 分布规律及其与标准正态分布的关系;理解均数标准误和均数差数标准误 的意义,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作 业:课后习题。 第四章 统计假设检验(5.5 学时) 主要内容:统计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及相关概念;样本平均数、二项百分率的的假设检验; 参数的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学习要求:深刻理解统计假设检验的意义、原理和概念;掌握平均数假设检验的基本方法; 掌握总体均数的区间估计方法。 作 业:课后习题。 第五章 非参数统计(1 学时) 主要内容:χ2检验;适合性检验;独立性检验。 学习要求:正确理解非参数统计的概念;掌握χ2检验的方法 作 业:课后习题。 第六章 方差分析(5.5 学时) 主要内容:方差分析的原理、步骤和方法;多重比较的方法及结果的表示方法;数据转换。 学习要求:深刻理解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熟悉掌握方差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多重比较方法; 领会方差分析的 3 种模型、期望均方和基本假定;了解数据转换
作业:课后习题。 第七章直线回归与相关(2学时) 主要内容:直线回归分析的原理、方法,包括直线回归方程的建立、直线回归关系的显著性 检验、散点图与回归直线的绘制以及直线回归方程的应用:直线相关分析的方法, 包括决定系数、直线相关系数的意义、性质、作用、计算方法以及显著性检验的 方法。 学习要求:正确理解回归、相关分析的意义及有关概念:掌握直线回归和相关分析的方法。 作业:课后习题。 第八章试验设计基础与抽样方法(4学时) 主要内容: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拟订试验计划和方案的步骤:基本抽 样方法:样本含量的估计。 学习要求:深刻理解试验设计的意义、任务、作用及相关概念:明确食品试验研究的主要内 容:掌握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掌握基本抽样方法,正确估计抽样误差和 样本含量。 作业:课后习题 第九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及单双因素优选法(2学时) 主要内容:根据专业知识,确定区组: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及统计分析:单因素优选法:双因 素优选法。 学习要求:能够根据专业知识确定区组:掌握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及统计分析方法:掌握单因 素优选法,了解双因素优选法。 作业:课后习题。 第十章正交试验设计(3学时) 主要内容:拉丁方试验设计的概念: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正交试验设计的统计 分析:有交互作用的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步骤和统计分析。 学习要求:理解正交试验的基本原理和用途:能够正确进行表头设计:熟练掌握正交试验设 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掌握正交试验分析的两种方法:了解有交互作用的正交试验设计的方 法、步骤和统计分析。 作业:课后习题。 -3
- 3 - 作 业:课后习题。 第七章 直线回归与相关(2 学时) 主要内容:直线回归分析的原理、方法,包括直线回归方程的建立、直线回归关系的显著性 检验、散点图与回归直线的绘制以及直线回归方程的应用;直线相关分析的方法, 包括决定系数、直线相关系数的意义、性质、作用、计算方法以及显著性检验的 方法。 学习要求:正确理解回归、相关分析的意义及有关概念;掌握直线回归和相关分析的方法。 作 业:课后习题。 第八章 试验设计基础与抽样方法(4 学时) 主要内容: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拟订试验计划和方案的步骤;基本抽 样方法;样本含量的估计。 学习要求:深刻理解试验设计的意义、任务、作用及相关概念;明确食品试验研究的主要内 容;掌握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掌握基本抽样方法,正确估计抽样误差和 样本含量。 作 业:课后习题。 第九章 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及单双因素优选法(2 学时) 主要内容:根据专业知识,确定区组;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及统计分析;单因素优选法;双因 素优选法。 学习要求:能够根据专业知识确定区组;掌握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及统计分析方法;掌握单因 素优选法,了解双因素优选法。 作 业:课后习题。 第十章 正交试验设计(3 学时) 主要内容:拉丁方试验设计的概念;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正交试验设计的统计 分析;有交互作用的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步骤和统计分析。 学习要求:理解正交试验的基本原理和用途;能够正确进行表头设计;熟练掌握正交试验设 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掌握正交试验分析的两种方法;了解有交互作用的正交试验设计的方 法、步骤和统计分析。 作 业:课后习题
第十一章均匀试验设计(1学时) 主要内容:均匀试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实验结果的分析方法。 学习要求:了解均匀设计的意义和特点:了解等水平均匀设计表的构造:了解均匀试验设计 的基本方法与实验结果的分析方法。 作业:课后习题。 第十二章相关内容介绍及习趣分析(2学时) 主要内容:其他试验设计方法简单介绍:食品科学领域内生物统计学进展的介绍:统计软件 的介绍,包括exCl、SAS、SPSS等软件:习题分析。 学习要求:了解共他试验设计方法:了解食品科学领域内生物统计学的应用:了解统计软件 在统计分析和试验设计中的应用,包括exc©l、SAS、SPSS等软件:。 四、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应对食品试验设计及统计分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讲 授,并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多举例题,使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相关理论, 例题应以主讲教材以外为主,教材上例题让同学作为参考,加深理解:例题应以食品科学为 主,并适当扩展到相关领域如医学、生物学、日常生活中等实例,以加强学生的领会贯通, 更好的掌握。通过一定的例题讲解、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 内容的理解,并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含量。重要术语用英文单词标 注。 习题讨论课的次数应不少于4次,主要安排在假设检验、方差分析、试验设计等章节进 行:进行讨论之前,教师事先对讨论的具体过程进行充分的设计,考虑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 时论中,教师应把握讨论的进度及方向,进行必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 析、解决实际问愿:讨论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总结。 由于没有上机课,教师应用必要时间演示用©xc©l进行最基本的统计分析,并作为作业 布置,使学生能够用excl进行最基本的数据处理。 平时作业量共计应不少于96学时,使学生通过一定量的习题掌握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 和试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五、教学方法 实行模块式教学,即将整个课程按照上述内容结构划分为十二个单元,每个单元再由理 -4
- 4 - 第十一章 均匀试验设计(1 学时) 主要内容:均匀试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实验结果的分析方法。 学习要求:了解均匀设计的意义和特点;了解等水平均匀设计表的构造;了解均匀试验设计 的基本方法与实验结果的分析方法。。 作 业:课后习题。 第十二章 相关内容介绍及习题分析 (2 学时) 主要内容:其他试验设计方法简单介绍;食品科学领域内生物统计学进展的介绍;统计软件 的介绍,包括 excel、SAS、SPSS 等软件;习题分析。 学习要求:了解其他试验设计方法;了解食品科学领域内生物统计学的应用;了解统计软件 在统计分析和试验设计中的应用,包括 excel、SAS、SPSS 等软件;。 四、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应对食品试验设计及统计分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讲 授,并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多举例题,使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相关理论, 例题应以主讲教材以外为主,教材上例题让同学作为参考,加深理解;例题应以食品科学为 主,并适当扩展到相关领域如医学、生物学、日常生活中等实例,以加强学生的领会贯通, 更好的掌握。通过一定的例题讲解、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 内容的理解,并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含量。重要术语用英文单词标 注。 习题讨论课的次数应不少于 4 次,主要安排在假设检验、方差分析、试验设计等章节进 行;进行讨论之前,教师事先对讨论的具体过程进行充分的设计,考虑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 讨论中,教师应把握讨论的进度及方向,进行必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 析、解决实际问题;讨论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总结。 由于没有上机课,教师应用必要时间演示用 excel 进行最基本的统计分析,并作为作业 布置,使学生能够用 excel 进行最基本的数据处理。 平时作业量共计应不少于 96 学时,使学生通过一定量的习题掌握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 和试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五、教学方法 实行模块式教学,即将整个课程按照上述内容结构划分为十二个单元,每个单元再由理
论授课、讨论、启发式教学、自学、作业等方式构成。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推荐参考书)、课件(包括主 讲老师对全书的系统讲授,还有重要内容的文字提示与电子教学幻灯片入、作业(以课后习 题为主,适当补充课外习题)以及辅导(主要采用当面讲解和E-mail等形式)。作业每次批 改13,将错误较多习题课上重点讲解。 考试主要采用闭卷方式(可带一张16水复习纸),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及自学的内 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理解、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 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总评成绩:平时作业占20%、课堂讨论和出勤占10%、考试占70%。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参考教材: 1.王钦德,杨坚主编。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2.李春喜,王志和等.生物统计学科学出版社: 3.洪伟,吴承祯主编.试验设计与分析一原理操作案例.中国林业出版社: 4.明道绪主编.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 5.刘魁英主编食品研究与数据分析.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6.方积乾主编.卫生统计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在食品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学生应预先学习过高等数 学、概率论及统计基础知识,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将培养学生在食品科学研究中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进行食品科学试验设计,并能利用统计知识对试验结果 进行正确的处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八、说明: 主撰人:施文正 审核人:陶研 分管教学院长:李燕 2011年6月12日 -5
- 5 - 论授课、讨论、启发式教学、自学、作业等方式构成。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推荐参考书)、课件(包括主 讲老师对全书的系统讲授,还有重要内容的文字提示与电子教学幻灯片)、作业(以课后习 题为主,适当补充课外习题)以及辅导(主要采用当面讲解和 E-mail 等形式)。作业每次批 改 1/3,将错误较多习题课上重点讲解。 考试主要采用闭卷方式(可带一张 16K 复习纸),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及自学的内 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理解、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 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总评成绩:平时作业占 20%、课堂讨论和出勤占 10%、考试占 70%。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参考教材: 1. 王钦德,杨坚主编.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2. 李春喜,王志和等. 生物统计学. 科学出版社; 3. 洪伟,吴承祯主编. 试验设计与分析—原理·操作·案例. 中国林业出版社; 4. 明道绪主编. 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第三版). 中国农业出版社; 5. 刘魁英主编. 食品研究与数据分析.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6. 方积乾主编. 卫生统计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在食品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学生应预先学习过高等数 学、概率论及统计基础知识,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将培养学生在食品科学研究中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进行食品科学试验设计,并能利用统计知识对试验结果 进行正确的处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八、说明: 主撰人:施文正 审核人:陶研 分管教学院长:李燕 2011 年 6 月 1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