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资源与利用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海洋生物资源与利用学(Utilization of Marine Bioresources) 课程编号:1706010 学分:3 学时:总学时48讲授学时32讨论学时16 开设学期:6 授课对象:生物技术(海洋生物制药》 课程级别:校级重点建设课程 课程负责人:刘承初 教学团队:刘承初陈舜胜杨靖亚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为生物技术专业海洋生物制药方向本科生开设的专业教有选修课。通过本课程 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海洋生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途径,为以后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从有效利用海弹动植物资源的角度出发,对以鱼贝类和海藻类为主体的海洋动植 物的营养成分、生理活性物质、有毒物质等分篇、章、节进行讲解,并重点讲授海洋食品的 加工、海洋药物的开发以及海洋微生物的利用等知识。 三、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讲授(32学时) 第一章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概论(4学时) 教学内容:本课程简介、海洋生物资源概述、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的意义及其现状 教学要求:了解本门课程内容和教学安排、推荐参考资料、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掌握海洋 生物资源和海洋生物的多样性的含义,掌握海洋生物资源的特点,了解海洋生物 的分类,了解中国的海洋生物资源,举例说明中国海域常见的食用和药用生物 了解海洋生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二章海洋食品的加工(10学时) 教学内容:鱼贝类的化学、海藻化学、海洋动植物食品的加工、水产品下脚料的综合利用 教学要求:掌握鱼贝类肌肉组织结构、蛋白质和脂类成分及其特征、鱼贝类的营养与风味成
- 6 - 《海洋生物资源与利用学》教学大纲 《海洋生物资源与利用学》教学大纲 《海洋生物资源与利用学》教学大纲 《海洋生物资源与利用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海洋生物资源与利用学(Utilization of Marine Bioresources) 课程编号:1706010 学 分:3 学 时:总学时 48 讲授学时 32 讨论学时 16 开设学期:6 授课对象:生物技术(海洋生物制药) 课程级别:校级重点建设课程 课程负责人:刘承初 教学团队:刘承初 陈舜胜 杨靖亚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为生物技术专业海洋生物制药方向本科生开设的专业教育选修课。通过本课程 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海洋生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途径,为以后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从有效利用海洋动植物资源的角度出发,对以鱼贝类和海藻类为主体的海洋动植 物的营养成分、生理活性物质、有毒物质等分篇、章、节进行讲解,并重点讲授海洋食品的 加工、海洋药物的开发以及海洋微生物的利用等知识。 三、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讲授(32 学时) 第一章 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概论(4 学时) 教学内容:本课程简介、海洋生物资源概述、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的意义及其现状 教学要求:了解本门课程内容和教学安排、推荐参考资料、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掌握海洋 生物资源和海洋生物的多样性的含义,掌握海洋生物资源的特点,了解海洋生物 的分类,了解中国的海洋生物资源,举例说明中国海域常见的食用和药用生物, 了解海洋生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二章 海洋食品的加工(10 学时) 教学内容:鱼贝类的化学、海藻化学、海洋动植物食品的加工、水产品下脚料的综合利用 教学要求:掌握鱼贝类肌肉组织结构、蛋白质和脂类成分及其特征、鱼贝类的营养与风味成
分的季节变化规律:掌握海藻的一般和特殊成分,掌握鱼糜及其制品的加工技术, 自学并了解水产品下脚料的综合利用方法 第三章海洋药物的开发(10学时) 教学内容: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海洋生物毒素、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药理作用评价、海洋药 物的研究与开发 教学要求:掌握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特点,掌握海洋活性多糖、脂类以及肽类的理化与生理 活性,掌握海洋生物毒素的来源与特点,掌握河豚毒素、西加毒素、贝类毒素。 芋螺毒素的中毒特点与预防措施,了解这些毒素的开发利用前景。了解药理作用 评价的意义,掌握药理作用评价的一般技术和方法及常见的评价技术和方法,了 解临床前药动学研究的相关规定,掌握毒理学评价的技术和安全评价的规定。 第四章海洋生物技术(4学时) 教学内容:概述、海洋活性化合物的筛选、提取、纯化与结构鉴定,海洋药物开发中的生物 技术、海洋药用动植物的培养、药用微藻的工业化培养 教学要求:了解海洋生物活性化合物的特点、掌握海洋生物活性化合物筛选、提取、纯化与 结构鉴定基本方法和技术,熟悉海洋活性化合物的结构优化,掌握海洋药物的工 业化生产和制剂技术。熟悉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发酵工程在海洋药物开发中的 应用。了解工业化药用海洋微藻的药理学研究进展,了解药用海洋微藻的大规模 高密度培养技术,自学常见药用 微藻的培养。 第五章海洋徽生物资源及其利用(4学时) 教学内容:概述、海洋微生物的基础知识、海洋微生物与食品安全、海洋活性物质的微生物 生产 教学要求:了解海洋微生物的分类、掌握海洋微生物的特点及其在海洋生态中的作用,掌握 海洋微生物分离技术要点,掌握常见海洋微生物(特别是副溶血性孤菌)与水产 食品之间的关系,举例说明如何利用海洋微生物来生产药用活性物质 第二部分专题讨论(16学时) 讨论内容: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前景、海洋功能性食品的研究与开发海洋药物的 研究与开发、海洋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讨论要求:分组讨论,组长负责制,自由组合,自由选题,分工合作,各尽其才。 .7
- 7 - 分的季节变化规律;掌握海藻的一般和特殊成分,掌握鱼糜及其制品的加工技术、 自学并了解水产品下脚料的综合利用方法 第三章 海洋药物的开发(10 学时) 教学内容: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海洋生物毒素、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药理作用评价、海洋药 物的研究与开发 教学要求:掌握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特点,掌握海洋活性多糖、脂类以及肽类的理化与生理 活性,掌握海洋生物毒素的来源与特点,掌握河豚毒素、西加毒素、贝类毒素、 芋螺毒素的中毒特点与预防措施,了解这些毒素的开发利用前景。了解药理作用 评价的意义,掌握药理作用评价的一般技术和方法及常见的评价技术和方法,了 解临床前药动学研究的相关规定,掌握毒理学评价的技术和安全评价的规定。 第四章 海洋生物技术(4 学时) 教学内容:概述、海洋活性化合物的筛选、提取、纯化与结构鉴定,海洋药物开发中的生物 技术、海洋药用动植物的培养、药用微藻的工业化培养 教学要求:了解海洋生物活性化合物的特点、掌握海洋生物活性化合物筛选、提取、纯化与 结构鉴定基本方法和技术,熟悉海洋活性化合物的结构优化,掌握海洋药物的工 业化生产和制剂技术。熟悉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发酵工程在海洋药物开发中的 应用。了解工业化药用海洋微藻的药理学研究进展,了解药用海洋微藻的大规模、 高密度培养技术,自学常见药用 微藻的培养。 第五章 海洋微生物资源及其利用(4 学时) 教学内容:概述、海洋微生物的基础知识、海洋微生物与食品安全、海洋活性物质的微生物 生产 教学要求:了解海洋微生物的分类、掌握海洋微生物的特点及其在海洋生态中的作用,掌握 海洋微生物分离技术要点,掌握常见海洋微生物(特别是副溶血性弧菌)与水产 食品之间的关系,举例说明如何利用海洋微生物来生产药用活性物质 第二部分 专题讨论(16 学时) 讨论内容: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前景、海洋功能性食品的研究与开发海洋药物的 研究与开发、海洋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讨论要求:分组讨论,组长负责制,自由组合,自由选题,分工合作,各尽其才
四、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量。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讲授每章的重 点、难点内容,学生的自学内容不少于理论教学时数的30%。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和PPT课件 成绩按出勤情况、课堂讨论和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评判。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参考教材:刘承初主编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 阅读书目:《海洋科学导论》、《水产食品学》、《海洋药物导论》、《海洋生物制药》、《海洋药 物研究与开发》等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八、说明: 专题讨论的形式为自由选题的分组讨论,各专题的课时根据选题的多少进行分配。 主撰人:刘承初 审核人:吴文惠 分管教学院长:李燕 2011年6月15日 -8
- 8 - 四、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量。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讲授每章的重 点、难点内容,学生的自学内容不少于理论教学时数的 30%。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和 PPT 课件 成绩按出勤情况、课堂讨论和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评判。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参考教材:刘承初 主编 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年 阅读书目:《海洋科学导论》、《水产食品学》、《海洋药物导论》、《海洋生物制药》、《海洋药 物研究与开发》等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八、说明: 专题讨论的形式为自由选题的分组讨论,各专题的课时根据选题的多少进行分配。 主撰人 :刘承初 审核人:吴文惠 分管教学院长:李燕 2011 年 6 月 15 日
《海洋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f英文):海洋文化概论/Outline of Oceanic Culture An Introduction to Maritime Cultures 课程编号:1706012 学 分:1 学时:总学时16 学时分配(讲授学时:14其他学时:2) 开设学期:第5学期 授课对象:海洋药物 课程类别:专业相关 开课学院:食品学院 果程负责人:陈舜胜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全校人文社科类公共选修课,是涉及海洋的各有关专业及有志海洋文化事业 学生的应选课程,也是以文化学基本理论为基础的专门文化学课程。海洋文化学是一门综合 性、交叉性学科,主要研究人与海洋的关系,阐述、分析人类海洋文明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的学科。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授海洋文化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使学生了解海洋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主要探讨海洋文化学的如下基本问题:一、海洋文化的基本性质和特色:二、海洋文化学的 基本理论:三、海洋文化的基本内容构成及其分类:四、海洋文化各主要类别的基本状况 五、海洋文化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六、海洋文化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三、教学内容 绪论(2学时) 主要内容:1、海洋文化的本质及其概念内涵:海洋文化的特征。 2、海洋与人类文明:海洋与人类文明的起源:海洋与人类文明模式的建构:海 洋与人类文明未米的走向预测。 学习要求:1、了解海洋文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畴。 2、了解海洋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讨论:内陆文明与海洋文明的联系与区别 9
- 9 - 《海洋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海洋文化概论/Outline of Oceanic Culture An Introduction to Maritime Cultures 课程编号:1706012 学 分:1 学 时:总学时 16 学时分配(讲授学时:14 其他学时:2 ) 开设学期:第 5 学期 授课对象:海洋药物 课程类别:专业相关 开课学院:食品学院 课程负责人:陈舜胜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全校人文社科类公共选修课,是涉及海洋的各有关专业及有志海洋文化事业 学生的应选课程,也是以文化学基本理论为基础的专门文化学课程。海洋文化学是一门综合 性、交叉性学科,主要研究人与海洋的关系,阐述、分析人类海洋文明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的学科。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授海洋文化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使学生了解海洋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主要探讨海洋文化学的如下基本问题:一、海洋文化的基本性质和特色;二、海洋文化学的 基本理论;三、海洋文化的基本内容构成及其分类;四、海洋文化各主要类别的基本状况; 五、海洋文化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六、海洋文化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三、教学内容 绪论(2 学时) 主要内容:1、海洋文化的本质及其概念内涵;海洋文化的特征。 2、海洋与人类文明:海洋与人类文明的起源;海洋与人类文明模式的建构;海 洋与人类文明未来的走向预测。 学习要求:1、了解海洋文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畴。 2、了解海洋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讨论:内陆文明与海洋文明的联系与区别
第一章中国远古的海洋文化(2学时) 主要内容:海洋神话的渊源:中国古代的海神海怪;最古老的中国海神-一倏”与“忽”;黄帝 后裔一禺疆:北海之神四海之神:中国龙精卫填海,八仙过海:南海观音菩萨;海神娘娘一妈 祖 学习要求:了解中国远古的海洋文化的产生与演化。 自学:推荐参考书。 讨论:中国远古海洋文化的产生与演化进程。 第二章古人的海上活动与历史印迹(2学时) 主要内容:古代海上活动概论:河姆渡文化的海洋印迹:贝丘-一涉海活动的见证:舟楫一 海上活动的工具:指南针一航海活动的先进仪器:万里海塘一古代沿海的雄伟工程:煮海 为盐-一利用海水资源的伟大实践:徐福东渡-一海上活动的先驱:海上丝绸之路-一海上活动 的结晶:鉴真东波一唐代卓越的民间航海活动:元代海上漕运一古代南北运输生命线:郑 和七下西洋.空前的海上活动壮举。 学习要求:通过可靠的历史遗迹,了解中国古人的涉海活动及由此产生文化现象。 自学:推荐参考书。 讨论:中国海洋文化的产生与考证。 第三章海洋文明的文化传承(2学时) 主要内容:中国人与中华“龙”;怪书《山海经》海洋文化的始祖:渤海国与贝丘文化 锚的发展与文化进程:古越人与舟船文化:航海活动与文化传播:海路文化交流与文化变迁: 妈祖与妈祖文化。 学习要求:了解航海与海路文化交流等文化事项。 自学:推荐参考书。 讨论:海上丝绸之路对世界文明的形响。 第四章中国古代海洋文学艺术(1学时) 主要内容:海洋艺术的基本内涵:西方海洋文学概述:中国海洋文学概述:先秦时期的海洋 文学:秦汉魏晋一南北朝时期的海洋文学:唐宋时期的海洋文学:元明清时期的海洋文学 干古绝唱的咏海诗词。 学习要求:了解海洋文化艺术知识。 第五章中国海洋文化区域(1学时) .10
- 10 - 第一章 中国远古的海洋文化(2 学时) 主要内容:海洋神话的渊源;中国古代的海神海怪;最古老的中国海神----倏”与“忽”;黄帝 后裔----禺疆;北海之神四海之神;中国龙;精卫填海;八仙过海;南海观音菩萨;海神娘娘----妈 祖. 学习要求:了解中国远古的海洋文化的产生与演化。 自学:推荐参考书。 讨论:中国远古海洋文化的产生与演化进程。 第二章 古人的海上活动与历史印迹(2 学时) 主要内容:古代海上活动概论;河姆渡文化的海洋印迹;贝丘---- 涉海活动的见证;舟楫---- 海上活动的工具;指南针----航海活动的先进仪器;万里海塘----古代沿海的雄伟工程;煮海 为盐----利用海水资源的伟大实践;徐福东渡----海上活动的先驱;海上丝绸之路----海上活动 的结晶;鉴真东渡----唐代卓越的民间航海活动;元代海上漕运----古代南北运输生命线;郑 和七下西洋----空前的海上活动壮举。 学习要求:通过可靠的历史遗迹,了解中国古人的涉海活动及由此产生文化现象。 自学:推荐参考书。 讨论:中国海洋文化的产生与考证。 第三章 海洋文明的文化传承(2 学时) 主要内容:中国人与中华“龙”;怪书《山海经》----海洋文化的始祖;渤海国与贝丘文化; 锚的发展与文化进程;古越人与舟船文化;航海活动与文化传播;海路文化交流与文化变迁; 妈祖与妈祖文化。 学习要求:了解航海与海路文化交流等文化事项。 自学:推荐参考书。 讨论:海上丝绸之路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第四章 中国古代海洋文学艺术(1 学时) 主要内容:海洋艺术的基本内涵;西方海洋文学概述;中国海洋文学概述;先秦时期的海洋 文学;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海洋文学;唐宋时期的海洋文学;元明清时期的海洋文学; 千古绝唱的咏海诗词。 学习要求:了解海洋文化艺术知识。 第五章 中国海洋文化区域(1 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