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 Auditing 讲 稿 审计学课程组 商学院审计系 2012年8月 1
- 1 - 审 计 学 Auditing 讲 稿 审计学课程组 商学院审计系 2012 年 8 月
第一章审计概论 我们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汗牛充栋。只要是能够想象出来的话题,都 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相关信息。例如,大量网站为个人提供有关各种疾病的医疗信息, 公司建立了有关供应商与客户详细信息的大型数据库,各种各样的信用评级机构搜集有 价值的个人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出售给金融机构。 相关、可靠的信息是人们决策的基础。管理者、投资人、债权人以及监管机构要想 对资源配置作出明智的决策,就需要相关、可靠的信息。注册会计师提供的审计与鉴证 服务可以增加信息的可靠性。例如,银行可基于公司的财务现状和前景,以及注册会计 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决定是否向公司贷款:公司股票上市需要注册会计师对公司的财务报 表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以增加公司财务报表的可信性。 注册会计师还能够提供财务报表审计和审阅之外的鉴证服务,包括对内部控制和遵 守法律、法规以及合同要求的情况的报告:对风险评估,业绩衡量,以及养老服务的鉴 证等。这些服务对使用者来说是十分有价值的,因为注册会计师能独立、客观地对各种 活动和事项加以报告。这些业务种类为注册会计师向新领域拓展服务提供了机会。 此外,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信息获取、储存、加工和传播的方式。企业能利用企业间 商务和DI(电子数据交换)与供应商和客户进行电子交易。消费者能在网上采购商品利 接受服务。对评估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有用的资料信息也可以通过电子方式获得。 这些信息与企业年报包含的信息相比,更具有及时性。这些变化使得审计职业界有机会 提供与信息系统可靠性和电子商务有关的服务,如系统认证和网誉认证等。 本章首先回顾审计与鉴证业务的历史沿革,之后探讨审计的定义与种类,然后描述 鉴证业务的含义、要素和种类,最后介绍注册会计师职业。 通过本章的学习,将能够: 1.了解审计与鉴证业务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2.了解审计模式的演变过程: 3.掌握审计的定义与种类: 4.掌握鉴证业务的含义、要素与种类: 5.了解注册会计师职业的特点,识别影响注册会计师职业的机构: 6.了解如何成为一名注册会计师。 第一节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审计产生与发展的社会基础 审计是在受托管理、受托经营所形成的经济责任关系下,基于经济监督的需要而产 生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确立是审计产生的前提条件,没有受托经济责任,也就不存 在审计这项经济监督活动。这里所说的经济责任关系,是指在受托管理和受托经营下, 受托人在管理或经营方面对委托人所承担的义务和职责。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确立后,客 观上产生了授权委托者对受托管理者或受托经营者实行经济监督的需要。也就是说,授 权委托者为了维护其利益,有必要对受托管理者或受托经营者所负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 2
- 2 - 第一章 审 计 概 论 我们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汗牛充栋。只要是能够想象出来的话题,都 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相关信息。例如,大量网站为个人提供有关各种疾病的医疗信息, 公司建立了有关供应商与客户详细信息的大型数据库,各种各样的信用评级机构搜集有 价值的个人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出售给金融机构。 相关、可靠的信息是人们决策的基础。管理者、投资人、债权人以及监管机构要想 对资源配置作出明智的决策,就需要相关、可靠的信息。注册会计师提供的审计与鉴证 服务可以增加信息的可靠性。例如,银行可基于公司的财务现状和前景,以及注册会计 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决定是否向公司贷款;公司股票上市需要注册会计师对公司的财务报 表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以增加公司财务报表的可信性。 注册会计师还能够提供财务报表审计和审阅之外的鉴证服务,包括对内部控制和遵 守法律、法规以及合同要求的情况的报告;对风险评估,业绩衡量,以及养老服务的鉴 证等。这些服务对使用者来说是十分有价值的,因为注册会计师能独立、客观地对各种 活动和事项加以报告。这些业务种类为注册会计师向新领域拓展服务提供了机会。 此外,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信息获取、储存、加工和传播的方式。企业能利用企业间 商务和 EDI(电子数据交换)与供应商和客户进行电子交易。消费者能在网上采购商品和 接受服务。对评估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有用的资料信息也可以通过电子方式获得。 这些信息与企业年报包含的信息相比,更具有及时性。这些变化使得审计职业界有机会 提供与信息系统可靠性和电子商务有关的服务,如系统认证和网誉认证等。 本章首先回顾审计与鉴证业务的历史沿革,之后探讨审计的定义与种类,然后描述 鉴证业务的含义、要素和种类,最后介绍注册会计师职业。 通过本章的学习,将能够: 1.了解审计与鉴证业务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2.了解审计模式的演变过程; 3.掌握审计的定义与种类; 4.掌握鉴证业务的含义、要素与种类; 5.了解注册会计师职业的特点,识别影响注册会计师职业的机构; 6.了解如何成为一名注册会计师。 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审计产生与发展的社会基础 审计是在受托管理、受托经营所形成的经济责任关系下,基于经济监督的需要而产 生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确立是审计产生的前提条件,没有受托经济责任,也就不存 在审计这项经济监督活动。这里所说的经济责任关系,是指在受托管理和受托经营下, 受托人在管理或经营方面对委托人所承担的义务和职责。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确立后,客 观上产生了授权委托者对受托管理者或受托经营者实行经济监督的需要。也就是说,授 权委托者为了维护其利益,有必要对受托管理者或受托经营者所负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
行审杏,以评价其经这吉任,讲而确认成解脱经这责任。但成指出,哥托经济责任的 确立,并不一定产生审计活动,它只是审计产生的前提条件。如果这种审查评价活动由 授权委托者自身完成,就不能称之为审计活动。只有当这种经济监督活动是由授权委派 人委派(或委托人委托)独立的机构和人员代行的,才会产生这种具有独立性的审计活 动。 当人们把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理解为审计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基础时,应当进一步明确 其涵义: 1.受托经济责任是不新演进的,它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经济责任这一 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外延,其内容是从单纯的财务责任,逐渐向 更为广泛的经营责任、管理责任方面纵深扩展,进而形成现代经济责任的完整概念。受 托经济责任关系的出现是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审计也因经济责任内容从简单到复杂的 演进而获得了不新发展的前提。 2.资源财产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分离以及管理者内部分权制,是受托经济责任 关系形成的基本根据,也是审计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 别是市场经济的形成,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信贷关系、商业信用关系、征税纳税关系 经济合同关系,这些关系形成了一个组织与其他各方面的经济责任关系。在经济责任的 不断变化过程中,审计成为联系各方经济责任,保障社会经济正常、有序运行的重要制 约机制。这个机制自然也就成为审计自身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条件。 3.资源财产所有者对经营管理者无法实施直接监督,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动 因。资原财产所有者对经营管理者从事的经营管理活动往往是既信任又不信任,即处于 “种正当怀疑的状态。因此,他们对经营管理者是否在尽职尽责地履行经济责任,有无 舞弊和差错就最为关心。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基于地理上、时间上、法律上,特别是 技术上的限制,使资源财产的所有者无法直接进行经常性的监督和检查,因而需要独立 的审计人员承担起监督和检查的职责,这就构成了审计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动因。 二、审计三方关系人所形成的监督与证明关系 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产生审计的同时,也形成了审计关系。审计关系是指审计行为所 必然涉及的审计人、被审计人和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三方之间形成的监督与证明关系。 审计关系由三方审计关系人所组成。其中,第一关系人是承担审计工作的一方,称审计 人。审计人受资原产所有者、主管人员的授权或委托,并代表他们对经营管理者所承 担和履行的经济责任情况,实施独立的审计监督与证明。审计人不经管所有者的资源财 产,也不参与被审计人的经济活动,必须处于独立的地位。同时,他与审计授权人或委 托人不存在资源财产上的利害关系。第二关系人是接受资源财产所有者或主管人员的授 权,经营管理其资源财产的一方,称被审计人。他应当承担管好用好资原财产的任务, 履行受托经济责任。同时他有接受审计人实施审计监督的责任。第三关系人是授权或委 托审计并接受审计报告的一方,称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他是资源财产的所有者或主管 人员。他因向被审计人提出履行经济责任的要求,而使两者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受托经济 责任关系。 审计关系存在于一切审计行为之中。 3
- 3 - 行审查,以评价其经济责任,进而确认或解脱其经济责任。但应指出,受托经济责任的 确立,并不一定产生审计活动,它只是审计产生的前提条件。如果这种审查评价活动由 授权委托者自身完成,就不能称之为审计活动。只有当这种经济监督活动是由授权委派 人委派(或委托人委托)独立的机构和人员代行的,才会产生这种具有独立性的审计活 动。 当人们把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理解为审计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基础时,应当进一步明确 其涵义: 1.受托经济责任是不断演进的,它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经济责任这一 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外延,其内容是从单纯的财务责任,逐渐向 更为广泛的经营责任、管理责任方面纵深扩展,进而形成现代经济责任的完整概念。受 托经济责任关系的出现是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审计也因经济责任内容从简单到复杂的 演进而获得了不断发展的前提。 2.资源财产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分离以及管理者内部分权制,是受托经济责任 关系形成的基本根据,也是审计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 别是市场经济的形成,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信贷关系、商业信用关系、征税纳税关系、 经济合同关系,这些关系形成了一个组织与其他各方面的经济责任关系。在经济责任的 不断变化过程中,审计成为联系各方经济责任,保障社会经济正常、有序运行的重要制 约机制。这个机制自然也就成为审计自身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条件。 3.资源财产所有者对经营管理者无法实施直接监督,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动 因。资源财产所有者对经营管理者从事的经营管理活动往往是既信任又不信任,即处于 ‘种正当怀疑的状态。因此,他们对经营管理者是否在尽职尽责地履行经济责任,有无 舞弊和差错就最为关心。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基于地理上、时间上、法律上,特别是 技术上的限制,使资源财产的所有者无法直接进行经常性的监督和检查,因而需要独立 的审计人员承担起监督和检查的职责,这就构成了审计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动因。 二、审计三方关系人所形成的监督与证明关系 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产生审计的同时,也形成了审计关系。审计关系是指审计行为所 必然涉及的审计人、被审计人和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三方之间形成的监督与证明关系。 审计关系由三方审计关系人所组成。其中,第一关系人是承担审计工作的一方,称审计 人。审计人受资源财产所有者、主管人员的授权或委托,并代表他们对经营管理者所承 担和履行的经济责任情况,实施独立的审计监督与证明。审计人不经管所有者的资源财 产,也不参与被审计人的经济活动,必须处于独立的地位。同时,他与审计授权人或委 托人不存在资源财产上的利害关系。第二关系人是接受资源财产所有者或主管人员的授 权,经营管理其资源财产的一方,称被审计人。他应当承担管好用好资源财产的任务, 履行受托经济责任。同时他有接受审计人实施审计监督的责任。第三关系人是授权或委 托审计并接受审计报告的一方,称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他是资源财产的所有者或主管 人员。他因向被审计人提出履行经济责任的要求,而使两者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受托经济 责任关系。 审计关系存在于一切审计行为之中
三、国家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中国国家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的国家审计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期,皇家(政府)审计就有了一定的发展。据 《周礼》记载,西周(公元前11世纪一前771年)就出现了带有审计性质的财政经济 监察工作。当时,在中央政权设置的官职中,就设有“宰夫”一职,负责审查“财用之 出入”,并拥有“考其出入,而定刑赏”的职权。这个职位虽不高,但其所从事的工作 却具有审计的性质,是我国国家审计的萌芽。其后,秦、汉两代都曾采用“上计制度” 以审查监督财物收支有无错弊,并借以评价有关官吏之政绩。但秦汉官制中,尚无专司 审计职责的官员,也无专职审计机构。到了唐朝,由于经济发达,政治稳定,审计地位 提高,对中央和地方的财物收支实行定期的审计监督,国家审计有了明显发展。隋唐时 期是我国封建王朝审计进入日臻完备的阶段。宋代设立审计司和审计院,标志着我国用 “审计”一词命名的审计机构的产生。元、明、清三代未设专门的审计机构。明初,比 部虽一度恢复,但不久即被取消,直至清末未再设置。在这三个朝代,国家审计陷于中 衰时期。辛亥革命后,北京的北洋政府在1914年设审计院,颁布了《审计法》。1928 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审计院,后改为审计部,隶属监察院。国民党政府的审计法几经 补充修改,但是由于当时的政府贪污腐败,使审计制度徒具形式,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 用。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于1932年成立了中 央苏维埃政府审计委员会,颁布《审计条例》,实行了审计监督制度。在抗日战争和解 放战争时期,山东、陕甘宁等革命根据地也建立了审计机构,颁布相关审计法规,开展 了战争时期的审计工作。革命根据地的审计制度,对战争年代节约财政支出,保障战争 供给,维护革命纪律,树立廉洁作风,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相当长的时期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 有资源财产的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一体化,以及全面学习苏联经验等诸多因素影响, 国家没有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而是以会计检查代替了审计监督。国家一方面赋予国有 企业的会计人员对财政、财务收支的监督职权:另一方面由企业主管部门对所属企业单 位实施会计检查,同时财政、税务、银行等部门也通过各自的业务分别在一定范围内进 行财政经济监督。自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 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国民经济蓬勃发展。1982年12月 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我国建立审计机关,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宪法》第91条规定“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 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审计机关在国务院 总理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 的干涉。”第109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地方各级审计 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据 此,1983年9月15日,国务院正式设立审计署,地方各级政府的审计机关相继建立 随后公布了一系列审计法规,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审计监督工 作。新中国国家审计在维护国家财经法纪、促进增收节支、推动廉政建设、加强宏观调 4
- 4 - 三、国家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中国国家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的国家审计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期,皇家(政府)审计就有了一定的发展。据 《周礼》记载,西周(公元前 11 世纪——前 771 年)就出现了带有审计性质的财政经济 监察工作。当时,在中央政权设置的官职中,就设有“宰夫”一职,负责审查“财用之 出入”,并拥有“考其出入,而定刑赏”的职权。这个职位虽不高,但其所从事的工作 却具有审计的性质,是我国国家审计的萌芽。其后,秦、汉两代都曾采用“上计制度”, 以审查监督财物收支有无错弊,并借以评价有关官吏之政绩。但秦汉官制中,尚无专司 审计职责的官员,也无专职审计机构。到了唐朝,由于经济发达,政治稳定,审计地位 提高,对中央和地方的财物收支实行定期的审计监督,国家审计有了明显发展。隋唐时 期是我国封建王朝审计进入日臻完备的阶段。宋代设立审计司和审计院,标志着我国用 “审计”一词命名的审计机构的产生。元、明、清三代未设专门的审计机构。明初,比 部虽一度恢复,但不久即被取消,直至清末未再设置。在这三个朝代,国家审计陷于中 衰时期。辛亥革命后,北京的北洋政府在 1914 年设审计院,颁布了《审计法》。1928 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审计院,后改为审计部,隶属监察院。国民党政府的审计法几经 补充修改,但是由于当时的政府贪污腐败,使审计制度徒具形式,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 用。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于 1932 年成立了中 央苏维埃政府审计委员会,颁布《审计条例》,实行了审计监督制度。在抗日战争和解 放战争时期,山东、陕甘宁等革命根据地也建立了审计机构,颁布相关审计法规,开展 了战争时期的审计工作。革命根据地的审计制度,对战争年代节约财政支出,保障战争 供给,维护革命纪律,树立廉洁作风,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相当长的时期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 有资源财产的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一体化,以及全面学习苏联经验等诸多因素影响, 国家没有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而是以会计检查代替了审计监督。国家一方面赋予国有 企业的会计人员对财政、财务收支的监督职权;另一方面由企业主管部门对所属企业单 位实施会计检查,同时财政、税务、银行等部门也通过各自的业务分别在一定范围内进 行财政经济监督。自 1978 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 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国民经济蓬勃发展。1982 年 12 月 5 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我国建立审计机关,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宪法》第 91 条规定“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 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审计机关在国务院 总理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 的干涉。”第 109 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地方各级审计 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据 此,1983 年 9 月 15 日,国务院正式设立审计署,地方各级政府的审计机关相继建立, 随后公布了一系列审计法规,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审计监督工 作。新中国国家审计在维护国家财经法纪、促进增收节支、推动廉政建设、加强宏观调
移等方面都发莲了积极作用。总结十余年宙计实践和匣论律设的经验,为活应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对国家审计监督的要求,在1994年8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 议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并于1995年1月1日实施。《审计法》的颁布 实施标志着我国国家审计正式跨入了法制化的轨道。接着,1995年7月19日国务院发 布了《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暂行办法》,加强了财政监督。之后,1997年10月 21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今发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001 年1月28日、2000年8月7日和2001年8月1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第1号、第 2号和第3号发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以及若干通用审计准则, 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审计法律规范体系。所有这些都表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发展 的推动下,我国国家审计正在朝若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阔步前讲」 2.其他国家的国家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据史料记载,如同中国一样,世界上一些文明古国的国家审计也经历了一个海长的 发展过程。早在奴隶制度下的古埃及、古罗马和古希腊时代,就出现了对掌管国家财务 和税赋的官吏进行考核这一具有审计性质的经济监督工作。这对巩固政治统治,发展财 政经济,曾起到过一定的作用。 在欧洲因家的封建王制中,也曾设置审计机构,对国家的财政收支进审计监督。 比如,法国在资产阶级革命前就设有审计厅,1256年法国国王圣路易曾下令,要求其官 吏将城市的收支账目送到巴黎,接受王室审计官的审查。资产阶级革命后,拿破仑一世 创建了审计法院,后儿经改组,至今仍是法国政府实施事后审计的最高法定机构。进入 资本主义发展时期,欧洲的许多国家于19世纪在《宪法》或特别法令中都规定了审计 的法律地位,确立国家审计机关的职权、地位和审计范围,向其授权独立地对财政、财 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完善,国 家审计有了进一步发展。为了监督政府的财政收支,切实执行财政预算法案,以维护统 治阶级的利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在立法部门下设立专门的审计机构,由立法部门 授权,对政府及公营企业、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进行独立的审计监督。比如,美国 的审计总署,是世界上最典型的隶属于立法部门的审计机关,其审计职权很大,除中央 情报局和总统办公室等少数单位不能审计外,凡与公共开支有关的事项都有权进行审 查。但是其最重要的职责则是向立法部门提供信息和参考意见,以利国会各委员会开展 工作。美因的总审计署和审计长置于总统管糕之外,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 此外,西方还有一些国家的国家审计机关具有有限司法职权,即所谓司法型的审计 体制。比如,法国审计法院就是独立于立法系统(议会)与行政系统(内阁政府)的一个司 法型国家审计机关(参阅第三章第二节)。另一些则属于行政型的审计体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西方国家的国家审计在理论与实务方面取得了重大突 破,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向现代效益审计方面发展。至今,国外广为流行的审计实务有以 下几种: (1)绩效审计 绩效审计主要是指对大型项目,如大型投资项目、公共事业项目、高科技项目的经 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综合审计和评价。另外,对被审计单位的管理业绩进行全 5
- 5 - 控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总结十余年审计实践和理论建设的经验,为适应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对国家审计监督的要求,在 1994 年 8 月 31 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 议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并于 1995 年 1 月 1 日实施。《审计法》的颁布 实施标志着我国国家审计正式跨入了法制化的轨道。接着,1995 年 7 月 19 日国务院发 布了《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暂行办法》,加强了财政监督。之后,1997 年 10 月 21 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发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2001 年 1 月 28 日、2000 年 8 月 7 日和 2001 年 8 月 1 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第 1 号、第 2 号和第 3 号发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以及若干通用审计准则, 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审计法律规范体系。所有这些都表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发展 的推动下,我国国家审计正在朝着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阔步前进。 2.其他国家的国家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据史料记载,如同中国一样,世界上一些文明古国的国家审计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 发展过程。早在奴隶制度下的古埃及、古罗马和古希腊时代,就出现了对掌管国家财务 和税赋的官吏进行考核这一具有审计性质的经济监督工作。这对巩固政治统治,发展财 政经济,曾起到过一定的作用。 在欧洲国家的封建王朝中,也曾设置审计机构,对国家的财政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比如,法国在资产阶级革命前就设有审计厅,1256 年法国国王圣路易曾下令,要求其官 吏将城市的收支账目送到巴黎,接受王室审计官的审查。资产阶级革命后,拿破仑一世 创建了审计法院,后几经改组,至今仍是法国政府实施事后审计的最高法定机构。进入 资本主义发展时期,欧洲的许多国家于 19 世纪在《宪法》或特别法令中都规定了审计 的法律地位,确立国家审计机关的职权、地位和审计范围,向其授权独立地对财政、财 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完善,国 家审计有了进一步发展。为了监督政府的财政收支,切实执行财政预算法案,以维护统 治阶级的利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在立法部门下设立专门的审计机构,由立法部门 授权,对政府及公营企业、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进行独立的审计监督。比如,美国 的审计总署,是世界上最典型的隶属于立法部门的审计机关,其审计职权很大,除中央 情报局和总统办公室等少数单位不能审计外,凡与公共开支有关的事项都有权进行审 查。但是其最重要的职责则是向立法部门提供信息和参考意见,以利国会各委员会开展 工作。美国的总审计署和审计长置于总统管辖之外,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 此外,西方还有一些国家的国家审计机关具有有限司法职权,即所谓司法型的审计 体制。比如,法国审计法院就是独立于立法系统(议会)与行政系统(内阁政府)的一个司 法型国家审计机关(参阅第三章第二节)。另一些则属于行政型的审计体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西方国家的国家审计在理论与实务方面取得了重大突 破,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向现代效益审计方面发展。至今,国外广为流行的审计实务有以 下几种: (1)绩效审计 绩效审计主要是指对大型项目,如大型投资项目、公共事业项目、高科技项目的经 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综合审计和评价。另外,对被审计单位的管理业绩进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