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pH7.4)中,用1mol/LNa0H溶液调节pH值为7.4,再用0.1molL磷酸缓冲液(pH7.4)定 容至100ml。可加数滴氯仿以防腐,置于4℃冰箱可保存数周。 (4)1mmo1/L2,4-二硝基苯肼溶液:称取2,4-二硝基苯肼19.8mg,溶于7ml浓盐酸中, 待溶解后以蒸馏水定容至100ml。置于棕色瓶中暗处保存。如有结晶析出应重新配制。 (5)0.4mol/LNa0H溶液:称取Na0H16.0g,溶解于蒸馏水中,以蒸馏水定容至1000ml。 室温下可长期保存。 【实验步骤】 1.标准曲线的制作 (1)取试管6支,编号,按下表所列步骤操作。 表1-2丙酮酸标准曲线的制作 试管编号 试剂 2 3 4 J 6 2mmol/L丙酮酸标准液ml 0.05 0.10 0.15 0.20 0.25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底物液ml 0.50 0.45 0.40 0.35 0.30 0.25 0.1mol/L磷酸缓冲液(pH7.4)ml 0.10 0.10 0.10 0.10 0.10 0.10 各管混匀后,置于37℃水浴中预温5min。 2,4-二硝基苯肼溶液ml 0.5 0.5 0.5 0.5 0.5 0.5 各管混匀后,置于37℃水浴中保温20min。 0.4mol/L NaOH溶液/ml 5.0 5.0 5.0 5.0 5.0 5.0 充分混匀。10min后,30min内在520nm处比色。 以蒸馏水调零,读取各管吸光度值。 丙酮酸的实际含量(mol) 0 0.1 0.2 0.3 0.4 0.5 各管吸光度值A520 各管吸光度值减去空白管(第一管)吸 光度值的差值 (2)以各管吸光度值减去空白管(第一管)吸光度值的差值为纵坐标,以丙酮酸的实际含量 (umol)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血清ALT酶活性的测定 取试管3支,编号,按下表所列步骤操作。 表1-3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的测定 试管编号 试剂 测定管1 测定管2 对照管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底物液ml 0.5 0.5 0.5 各管混匀后,置于37℃水浴中预温5min。 血清ml 0.1 0.1 各管混匀后,置于37℃水浴中准确保温30min。 2,4-二硝基苯肼溶液/ml 0.5 0.5 0.5 血清/ml 0.1 各管混匀后,置于37℃水浴中保温20min。 0.4mol/L NaOH溶液/ml 5.0 5.0 5.0 充分混匀。10min后,30min内在520nm处比色。 以蒸馏水调零,读取各管吸光度值。 各管吸光度值A520 测定管吸光度值减去对照管吸光度值的差值 9
9 液(pH7.4)中,用 1 mol/L NaOH 溶液调节 pH 值为 7.4,再用 0.1 mol/L 磷酸缓冲液(pH7.4)定 容至 100 ml。可加数滴氯仿以防腐,置于 4℃冰箱可保存数周。 (4)1 mmol/L 2,4-二硝基苯肼溶液:称取 2,4-二硝基苯肼 19.8 mg,溶于 7 ml 浓盐酸中, 待溶解后以蒸馏水定容至 100 ml。置于棕色瓶中暗处保存。如有结晶析出应重新配制。 (5)0.4 mol/L NaOH 溶液:称取 NaOH 16.0 g,溶解于蒸馏水中,以蒸馏水定容至 1000 ml。 室温下可长期保存。 【实验步骤】 1. 标准曲线的制作 (1)取试管 6 支,编号,按下表所列步骤操作。 表 1-2 丙酮酸标准曲线的制作 试剂 试管编号 1 2 3 4 5 6 2 mmol/L 丙酮酸标准液 /ml — 0.05 0.10 0.15 0.20 0.25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底物液 /ml 0.50 0.45 0.40 0.35 0.30 0.25 0.1 mol/L 磷酸缓冲液(pH7.4)/ml 0.10 0.10 0.10 0.10 0.10 0.10 各管混匀后,置于 37℃水浴中预温 5 min。 2,4-二硝基苯肼溶液 /ml 0.5 0.5 0.5 0.5 0.5 0.5 各管混匀后,置于 37 ℃水浴中保温 20 min。 0.4 mol/L NaOH 溶液 /ml 5.0 5.0 5.0 5.0 5.0 5.0 充分混匀。10 min 后,30 min 内在 520 nm 处比色。 以蒸馏水调零,读取各管吸光度值。 丙酮酸的实际含量(μmol) 0 0.1 0.2 0.3 0.4 0.5 各管吸光度值 A520 各管吸光度值减去空白管(第一管)吸 光度值的差值 (2)以各管吸光度值减去空白管(第一管)吸光度值的差值为纵坐标,以丙酮酸的实际含量 (μmol)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血清 ALT 酶活性的测定 取试管 3 支,编号,按下表所列步骤操作。 表 1-3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的测定 试剂 试管编号 测定管 1 测定管 2 对照管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底物液 /ml 0.5 0.5 0.5 各管混匀后,置于 37℃水浴中预温 5 min。 血清 /ml 0.1 0.1 — 各管混匀后,置于 37℃水浴中准确保温 30 min。 2,4-二硝基苯肼溶液 /ml 0.5 0.5 0.5 血清 /ml — — 0.1 各管混匀后,置于 37℃水浴中保温 20 min。 0.4 mol/L NaOH 溶液 /ml 5.0 5.0 5.0 充分混匀。10 min 后,30 min 内在 520 nm 处比色。 以蒸馏水调零,读取各管吸光度值。 各管吸光度值 A520 测定管吸光度值减去对照管吸光度值的差值
用测定管吸光度值减去对照管吸光度值的差值平均数,从标准曲线查出相应的丙酮酸的含量 (umol),并换算出丙酮酸的μg数。 3.血清ALT活性计算 本方法规定血清在37℃、pH为7.4时与ALT底物液作用30min,每生成2.5g丙酮酸所需 的酶量为1个酶活性单位(U)。根据实验结果计算每ml血清中ALT活性。 ALT活性(U血清)。换算出的丙酮酸以g数X⊥ 2.5 0.1 【注意事项】 1.转氨酶催化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体系中除了有丙酮酸外,还有-酮戊二酸。2,4二 硝基苯肼可以与含有-C=0基团的化合物作用,生成相应的苯腙。因此-酮戊二酸也能与2,4二 硝基苯肼作用,生成-酮戊二酸2,4二硝基苯踪,产物在碱性条件下也显棕红色从而干扰丙酮酸 的测定。本实验中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以减少-酮戊二酸对实验的干扰,提高测定的准确性: (1)配制底物液时,丙氨酸和-酮戊二酸浓度比为100:1,促进反应向生成丙酮酸的方向 进行。 (2)制作标准曲线时,加入适量底物液(内含α-酮戊二酸),尽量使标准曲线的测定与实际 测定情况一致以抵消-酮戊二酸的影响。 (3)比色测定时,选择合适的波长。两种苯腙的吸收光谱曲线有差别。丙酮酸2,4二硝基 苯腙在450m处有最大吸收峰,a-酮戊二酸2,4-二硝基苯腙在380m处有最大吸收峰,二者在 520nm处吸光度的差异最大。因此本实验采用520nm作比色测定。 2.酶活性较高时,底物中-酮戊二酸浓度很低,不能保证酶促反应的充分进行,测定结果与 酶活性不成正比,准确性降低。酶活性较低时,生成丙酮酸较少,测定值与对照值相差很小,测 定结果的准确性也降低。因此本方法只是在一个较小范围内生成丙酮酸的量与酶活性成正比。在 标准曲线的直线范围内进行测定准确性高。 3.如果血清中ALT酶活性过高,可以适当稀释后再进行测定。 4.血细胞中也含有ALT,如果取血时发生溶血会导致血清ALT活性增高。故溶血标本不宜 使用。 5.在进行酶活性测定时,为防止溶血或其他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所用的所有器皿应清洗干 净、干燥后使用,试剂配制、用量、pH值、反应时间和温度等均要严格控制。 6.一般正常人每毫升血清中ALT活性小于40U。 【思考题】 1.制作的标准曲线可测范围是多少?如果样品管的吸光度值超出可测范围的上限,应该怎样 处理? 2.底物液配制时为什么不能使用D-氨基酸? 3.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少-酮戊二酸对丙酮酸测定的干扰? (李梨) 实验五、胰酶对蛋白质的消化和影响酶作用的因素 【实验目的】 1.掌握影响酶作用的因素。 2.熟悉胰酶对蛋白质的消化作用。 【实验原理】 10
10 用测定管吸光度值减去对照管吸光度值的差值平均数,从标准曲线查出相应的丙酮酸的含量 (μmol),并换算出丙酮酸的 μg 数。 3.血清 ALT 活性计算 本方法规定血清在 37℃、pH 为 7.4 时与 ALT 底物液作用 30 min,每生成 2.5 μg 丙酮酸所需 的酶量为 1 个酶活性单位(U)。根据实验结果计算每 ml 血清中 ALT 活性。 【注意事项】 1.转氨酶催化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体系中除了有丙酮酸外,还有 α-酮戊二酸。2,4-二 硝基苯肼可以与含有-C=O 基团的化合物作用,生成相应的苯腙。因此 α-酮戊二酸也能与 2,4-二 硝基苯肼作用,生成 α-酮戊二酸 2,4-二硝基苯腙,产物在碱性条件下也显棕红色从而干扰丙酮酸 的测定。本实验中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以减少 α-酮戊二酸对实验的干扰,提高测定的准确性: (1)配制底物液时,丙氨酸和 α-酮戊二酸浓度比为 100:1,促进反应向生成丙酮酸的方向 进行。 (2)制作标准曲线时,加入适量底物液(内含 α-酮戊二酸),尽量使标准曲线的测定与实际 测定情况一致以抵消 α-酮戊二酸的影响。 (3)比色测定时,选择合适的波长。两种苯腙的吸收光谱曲线有差别。丙酮酸 2,4-二硝基 苯腙在 450 nm 处有最大吸收峰,α-酮戊二酸 2,4-二硝基苯腙在 380 nm 处有最大吸收峰,二者在 520 nm 处吸光度的差异最大。因此本实验采用 520 nm 作比色测定。 2.酶活性较高时,底物中 α-酮戊二酸浓度很低,不能保证酶促反应的充分进行,测定结果与 酶活性不成正比,准确性降低。酶活性较低时,生成丙酮酸较少,测定值与对照值相差很小,测 定结果的准确性也降低。因此本方法只是在一个较小范围内生成丙酮酸的量与酶活性成正比。在 标准曲线的直线范围内进行测定准确性高。 3.如果血清中 ALT 酶活性过高,可以适当稀释后再进行测定。 4.血细胞中也含有 ALT,如果取血时发生溶血会导致血清 ALT 活性增高。故溶血标本不宜 使用。 5.在进行酶活性测定时,为防止溶血或其他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所用的所有器皿应清洗干 净、干燥后使用,试剂配制、用量、pH 值、反应时间和温度等均要严格控制。 6.一般正常人每毫升血清中 ALT 活性小于 40 U。 【思考题】 1.制作的标准曲线可测范围是多少?如果样品管的吸光度值超出可测范围的上限,应该怎样 处理? 2.底物液配制时为什么不能使用 D-氨基酸? 3.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少 α-酮戊二酸对丙酮酸测定的干扰? (李梨) 实验五、胰酶对蛋白质的消化和影响酶作用的因素 【实验目的】 1.掌握影响酶作用的因素。 2.熟悉胰酶对蛋白质的消化作用。 【实验原理】
蛋白质或者多肽物质在蛋白水解酶(如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胃蛋白酶、羧基肽酶等) 的作用下水解肽键,生成小分子肽或氨基酸。蛋白水解酶对所催化水解的肽键具有选择性,要使 消化道中的蛋白质彻底水解为氨基酸,需要多种蛋白水解酶共同作用。胰蛋白酶能催化蛋白质水 解,对由碱性氨基酸(精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的羧基形成的肽键、酰胺键、酯键有高度特异 性。本实验以曝光定影照相底片上的白明胶作为蛋白质底物,观察动物胰酶对蛋白质的消化作用。 随着白明胶的不断水解,已还原的银颗粒(黑色)逐渐从底片片基上脱落下来,底片逐渐变透明。 根据底片是否变透明以及变透明的程度来判断胰酶活性的高低。如果酶活性很低,白明胶没有被 消化,则底片仍然是黑色。若白明胶完全被消化,则底片完全变透明。 酶是生物催化剂,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高特异性和高效性的蛋白质,几乎参与所有的生命活 动过程。酶的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包括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H、抑制 剂和激活剂等。 酶浓度对酶活性有明显影响。在酶促反应系统中,当底物浓度远远超过酶浓度时,酶促反应 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关系。酶促反应速度随着酶浓度的增加而加快,随着酶浓度的降低而减慢。 温度对酶活性有显著影响。低温时酶反应速度缓慢。当温度逐渐升高时,与一般化学催化剂 一样,酶促反应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达到某一温度时,酶促反应速度最大,酶活性最高,此 温度称为酶的最适温度(optimum temperature)。高于此温度,温度升高加速酶蛋白的变性,酶促 反应速度随温度上升而减慢。以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作图,可得到钟罩形(倒U形)曲线,反映 了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双重影响。值得注意的是:低温时酶活性虽然很低,但酶很稳定,不容 易发生变性。温度回升后,酶可以恢复活性。这是低温麻醉、低温提取和保存酶及蛋白质类制品 的原因。 酶的最适温度对于酶不是一个特征性常数,它与反应的条件(如作用时间的长短、底物浓度、 酶浓度、H值等)有关。较短时间内酶可以耐受较高温度,如果延长反应时间,酶的最适温度降 低。各种酶都有自己的最适温度。大多数动物来源的酶,其最适温度多在37℃~40℃之间。 环境pH对酶活性也有显著影响。酶蛋白只有处于特定的解离状态下,才能和底物结合。酶反 应体系的H可以影响酶分子的构象和稳定性,特别是影响酶分子活性中心上必需基团的解离,也 影响底物和辅酶的解离状态,从而影响酶与底物的结合,影响酶活性。酶通常只有在一定的H范 围内才表现出酶活性。过酸或过碱容易使酶蛋白变性失活。以pH对酶促反应速度作图,可得到钟 罩形曲线。其中,酶表现出最高活性时的pH称为酶的最适pH(optimum pH)。pH高于或低于最适 pH,酶活性降低甚至丧失。 酶的最适pH对于酶不是一个特征性常数,它受底物的性质和浓度、缓冲液的性质和浓度、酶 的纯度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同的酶最适pl各不相同,例如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2.5,胰蛋 白酶的最适pH值为8.0左右。 酶的活性还受激活剂或抑制剂的影响。重金属离子、有机磷化合物等是胰蛋白酶的抑制剂。 【实验材料与仪器】 1.器材: 曝光定影的照相底片(剪成8mm×l2mm的同等大小)、试管及试管架、吸量管、恒温水浴箱、 电热水浴锅、冰浴。 2.试剂: (1)胰酶溶液:称取胰酶粉0.13g,加蒸馏水100ml。用磁力搅拌器搅拌20min,使之完全 溶解。根据所需底片透明的时间,各实验室可适当调整胰酶溶液的配制浓度。临用前配制,4℃保 存备用。 (2)0.1mol/L磷酸缓冲液(pH5.0) (3)0.1mol/L磷酸缓冲液(pH8.0) (4)0.1mol/L磷酸缓冲液(pH10.0) 11
11 蛋白质或者多肽物质在蛋白水解酶(如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胃蛋白酶、羧基肽酶等) 的作用下水解肽键,生成小分子肽或氨基酸。蛋白水解酶对所催化水解的肽键具有选择性,要使 消化道中的蛋白质彻底水解为氨基酸,需要多种蛋白水解酶共同作用。胰蛋白酶能催化蛋白质水 解,对由碱性氨基酸(精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的羧基形成的肽键、酰胺键、酯键有高度特异 性。本实验以曝光定影照相底片上的白明胶作为蛋白质底物,观察动物胰酶对蛋白质的消化作用。 随着白明胶的不断水解,已还原的银颗粒(黑色)逐渐从底片片基上脱落下来,底片逐渐变透明。 根据底片是否变透明以及变透明的程度来判断胰酶活性的高低。如果酶活性很低,白明胶没有被 消化,则底片仍然是黑色。若白明胶完全被消化,则底片完全变透明。 酶是生物催化剂,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高特异性和高效性的蛋白质,几乎参与所有的生命活 动过程。酶的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包括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pH、抑制 剂和激活剂等。 酶浓度对酶活性有明显影响。在酶促反应系统中,当底物浓度远远超过酶浓度时,酶促反应 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关系。酶促反应速度随着酶浓度的增加而加快,随着酶浓度的降低而减慢。 温度对酶活性有显著影响。低温时酶反应速度缓慢。当温度逐渐升高时,与一般化学催化剂 一样,酶促反应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达到某一温度时,酶促反应速度最大,酶活性最高,此 温度称为酶的最适温度(optimum temperature)。高于此温度,温度升高加速酶蛋白的变性,酶促 反应速度随温度上升而减慢。以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作图,可得到钟罩形(倒 U 形)曲线,反映 了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双重影响。值得注意的是:低温时酶活性虽然很低,但酶很稳定,不容 易发生变性。温度回升后,酶可以恢复活性。这是低温麻醉、低温提取和保存酶及蛋白质类制品 的原因。 酶的最适温度对于酶不是一个特征性常数,它与反应的条件(如作用时间的长短、底物浓度、 酶浓度、pH 值等)有关。较短时间内酶可以耐受较高温度,如果延长反应时间,酶的最适温度降 低。各种酶都有自己的最适温度。大多数动物来源的酶,其最适温度多在 37℃~40℃之间。 环境 pH 对酶活性也有显著影响。酶蛋白只有处于特定的解离状态下,才能和底物结合。酶反 应体系的 pH 可以影响酶分子的构象和稳定性,特别是影响酶分子活性中心上必需基团的解离,也 影响底物和辅酶的解离状态,从而影响酶与底物的结合,影响酶活性。酶通常只有在一定的 pH 范 围内才表现出酶活性。过酸或过碱容易使酶蛋白变性失活。以 pH 对酶促反应速度作图,可得到钟 罩形曲线。其中,酶表现出最高活性时的 pH 称为酶的最适 pH(optimum pH)。pH 高于或低于最适 pH,酶活性降低甚至丧失。 酶的最适 pH 对于酶不是一个特征性常数,它受底物的性质和浓度、缓冲液的性质和浓度、酶 的纯度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同的酶最适 pH 各不相同,例如胃蛋白酶的最适 pH 为 1.5~2.5,胰蛋 白酶的最适 pH 值为 8.0 左右。 酶的活性还受激活剂或抑制剂的影响。重金属离子、有机磷化合物等是胰蛋白酶的抑制剂。 【实验材料与仪器】 1.器材: 曝光定影的照相底片(剪成 8mm×12mm 的同等大小)、试管及试管架、吸量管、恒温水浴箱、 电热水浴锅、冰浴。 2.试剂: (1)胰酶溶液:称取胰酶粉 0.13 g,加蒸馏水 100 ml。用磁力搅拌器搅拌 20 min,使之完全 溶解。根据所需底片透明的时间,各实验室可适当调整胰酶溶液的配制浓度。临用前配制,4℃保 存备用。 (2)0.1 mol/L 磷酸缓冲液(pH5.0) (3)0.1 mol/L 磷酸缓冲液(pH8.0) (4)0.1 mol/L 磷酸缓冲液(pH10.0)
(5)0.2 mol/L HgC2溶液:称取HgC25.43g,加蒸馏水溶解,定容至100ml。储存于棕色瓶 中,4℃保存备用。注意:此溶液是含汞的剧毒试剂,操作时要特别小心。 (6)0.2mol/LNaC溶液 【实验步骤】 1.酶浓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1)取试管4支,编号,按下表所列步骤操作。 表1-4酶浓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试管编号 试剂 1 4 胰酶溶液/ml 1.5 1.0 0.5 一 蒸馏水/ml 0.5 1.0 1.5 磷酸缓冲液(pH8.0)/ml 3.0 3.0 3.0 3.0 混匀,40℃水浴保温3min。 放入相同大小曝光定影底片1张,记录时间。注意:反应溶液应该完全浸没底片。 40℃水浴保温。 (2)密切观察各管中底片的变色情况以及溶液的性状变化(间歇摇动试管)。 (3)当某一试管中的底片刚刚变为透明时,迅速取出各管。小心将各管的溶液倒去,注意不 要将底片倒出,以蒸馏水反复冲洗底片以去除胰酶。 (4)取出各管底片,晾干,按顺序贴在实验报告纸上。注意不要将底片顺序弄混。 (5)比较各管底片的变化,解释结果。 2.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1)取试管4支,编号,按下表所列步骤操作。 表1-5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试管编号 试剂 1 2 3 4 胰酶溶液/ml 1.0 1.0 1.0 1.0 磷酸缓冲液(pH8.0)ml 3.0 3.0 3.0 3.0 100℃水浴加 40℃水浴保冰浴放置20冰浴放置20 热20min 温20min min min 放入相同大小曝光定影底片1张,记录时间。注意:反应溶液应该完全浸没底片。 保温观察 40℃水浴 40℃水浴 40℃水浴 冰浴 (2)密切观察各管中底片的变色情况以及溶液的性状变化(间歇摇动试管)。 (3)当某一试管中的底片刚刚变为透明时,迅速取出各管。小心将各管的溶液倒去,注意不 要将底片倒出,以蒸馏水反复冲洗底片以去除胰酶。 (4)取出各管底片,晾干,按顺序贴在实验报告纸上。注意不要将底片顺序弄混。 (5)比较各管底片的变化,解释结果。 3.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取试管3支,编号,按下表所列步骤操作。 表1-6p对酶活性的影响 试管编号 试剂 1 2 3 胰酶溶液/ml 1.0 1.0 1.0 磷酸缓冲液(pH5.0)ml 3.0 磷酸缓冲液(pH8.0)ml 3.0 12
12 (5)0.2 mol/L HgCl2 溶液:称取 HgCl25.43 g,加蒸馏水溶解,定容至 100 ml。储存于棕色瓶 中,4℃保存备用。注意:此溶液是含汞的剧毒试剂,操作时要特别小心。 (6)0.2 mol/L NaCl 溶液 【实验步骤】 1.酶浓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1)取试管 4 支,编号,按下表所列步骤操作。 表 1-4 酶浓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试剂 试管编号 1 2 3 4 胰酶溶液/ml 1.5 1.0 0.5 — 蒸馏水/ml — 0.5 1.0 1.5 磷酸缓冲液(pH8.0)/ml 3.0 3.0 3.0 3.0 混匀,40℃水浴保温 3 min。 放入相同大小曝光定影底片 1 张,记录时间。注意:反应溶液应该完全浸没底片。 40℃水浴保温。 (2)密切观察各管中底片的变色情况以及溶液的性状变化(间歇摇动试管)。 (3)当某一试管中的底片刚刚变为透明时,迅速取出各管。小心将各管的溶液倒去,注意不 要将底片倒出,以蒸馏水反复冲洗底片以去除胰酶。 (4)取出各管底片,晾干,按顺序贴在实验报告纸上。注意不要将底片顺序弄混。 (5)比较各管底片的变化,解释结果。 2.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1)取试管 4 支,编号,按下表所列步骤操作。 表 1-5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试剂 试管编号 1 2 3 4 胰酶溶液/ml 1.0 1.0 1.0 1.0 磷酸缓冲液(pH8.0)/ml 3.0 3.0 3.0 3.0 100℃水浴加 热 20 min 40℃ 水浴保 温 20 min 冰浴放置 20 min 冰浴放置 20 min 放入相同大小曝光定影底片 1 张,记录时间。注意:反应溶液应该完全浸没底片。 保温观察 40℃水浴 40℃水浴 40℃水浴 冰浴 (2)密切观察各管中底片的变色情况以及溶液的性状变化(间歇摇动试管)。 (3)当某一试管中的底片刚刚变为透明时,迅速取出各管。小心将各管的溶液倒去,注意不 要将底片倒出,以蒸馏水反复冲洗底片以去除胰酶。 (4)取出各管底片,晾干,按顺序贴在实验报告纸上。注意不要将底片顺序弄混。 (5)比较各管底片的变化,解释结果。 3.pH 对酶活性的影响 (1)取试管 3 支,编号,按下表所列步骤操作。 表 1-6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 试剂 试管编号 1 2 3 胰酶溶液/ml 1.0 1.0 1.0 磷酸缓冲液(pH5.0)/ml 3.0 — — 磷酸缓冲液(pH8.0)/ml — 3.0 —
磷酸缓冲液(pH10.0)ml 3.0 混匀,40℃水浴保温3min。 放入相同大小曝光定影底片1张,记录时间。注意:反应溶液应该完全浸没底片。 40℃水浴保温。 (2)密切观察各管中底片的变色情况以及溶液的性状变化(间歇摇动试管)。 (3)当某一试管中的底片刚刚变为透明时,迅速取出各管。小心将各管的溶液倒去,注意不 要将底片倒出,以蒸馏水反复冲洗底片以去除胰酶。 (4)取出各管底片,晾干,按顺序贴在实验报告纸上。注意不要将底片顺序弄混。 (5)比较各管底片的变化,解释结果。 4.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1)取试管3支,编号,按下表所列步骤操作。 表1-7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试管编号 试剂 1 3 胰酶溶液/ml 1.0 1.0 1.0 磷酸缓冲液(pH8.0)ml 3.0 3.0 3.0 0.2mol/LNaC1溶液/滴 3 0.2mol/L HgCI2.溶液/滴 3 混匀,40℃水浴保温3min。 放入相同大小曝光定影底片1张,记录时间。注意:反应溶液应该完全浸没底片。 40℃水浴保温。 (2)密切观察各管中底片的变色情况以及溶液的性状变化(间歇摇动试管)。 (3)当某一试管中的底片刚刚变为透明时,迅速取出各管。小心将各管的溶液倒去,注意不 要将底片倒出,以蒸馏水反复冲洗底片以去除胰酶。 (4)取出各管底片,晾干,按顺序贴在实验报告纸上。注意不要将底片顺序弄混。 (5)比较各管底片的变化,解释结果。 【注意事项】 1.在研究某一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时,需要严格控制反应中其它因素保持不变,只改变要研 究的某一种因素。 2.在进行酶活性分析时,所用的试管应洁净干燥。 3.掌握好水解程度是本实验的关键之一。 4.各溶液的加样量应准确。 5.同组的各管反应时间应一致。 6.HgC2溶液含汞,有剧毒,操作时要小心谨慎,严防中毒。凡接触过此溶液的所有器皿应 彻底清洗干净,以免影响其他酶学实验。 【思考题】 1.除了本实验中观察的因素以外,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还有哪些? 2.酶反应的最适温度是一个常数吗?它和哪些因素有关?高温和低温对酶活性的影响有何不 同? 3.在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设立的1、2、3号试管分别起什么作用? (李梨) 实验六、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 13
13 磷酸缓冲液(pH10.0)/ml — — 3.0 混匀,40℃水浴保温 3 min。 放入相同大小曝光定影底片 1 张,记录时间。注意:反应溶液应该完全浸没底片。 40℃水浴保温。 (2)密切观察各管中底片的变色情况以及溶液的性状变化(间歇摇动试管)。 (3)当某一试管中的底片刚刚变为透明时,迅速取出各管。小心将各管的溶液倒去,注意不 要将底片倒出,以蒸馏水反复冲洗底片以去除胰酶。 (4)取出各管底片,晾干,按顺序贴在实验报告纸上。注意不要将底片顺序弄混。 (5)比较各管底片的变化,解释结果。 4.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1)取试管 3 支,编号,按下表所列步骤操作。 表 1-7 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试剂 试管编号 1 2 3 胰酶溶液/ml 1.0 1.0 1.0 磷酸缓冲液(pH8.0)/ml 3.0 3.0 3.0 0.2 mol/L NaCl 溶液/滴 — 3 — 0.2 mol/L HgCl2 溶液/滴 — — 3 混匀,40℃水浴保温 3 min。 放入相同大小曝光定影底片 1 张,记录时间。注意:反应溶液应该完全浸没底片。 40℃水浴保温。 (2)密切观察各管中底片的变色情况以及溶液的性状变化(间歇摇动试管)。 (3)当某一试管中的底片刚刚变为透明时,迅速取出各管。小心将各管的溶液倒去,注意不 要将底片倒出,以蒸馏水反复冲洗底片以去除胰酶。 (4)取出各管底片,晾干,按顺序贴在实验报告纸上。注意不要将底片顺序弄混。 (5)比较各管底片的变化,解释结果。 【注意事项】 1.在研究某一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时,需要严格控制反应中其它因素保持不变,只改变要研 究的某一种因素。 2.在进行酶活性分析时,所用的试管应洁净干燥。 3.掌握好水解程度是本实验的关键之一。 4.各溶液的加样量应准确。 5.同组的各管反应时间应一致。 6.HgCl2 溶液含汞,有剧毒,操作时要小心谨慎,严防中毒。凡接触过此溶液的所有器皿应 彻底清洗干净,以免影响其他酶学实验。 【思考题】 1. 除了本实验中观察的因素以外,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还有哪些? 2. 酶反应的最适温度是一个常数吗?它和哪些因素有关?高温和低温对酶活性的影响有何不 同? 3. 在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设立的 1、2、3 号试管分别起什么作用? (李梨) 实验六、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