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题目:第七课北京人与上海人 授课时数:十学时 授课教师: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本课所学词语、成语的意义、用法及其文化内涵, 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综合技能的训练。通过讲解,结合课后大量的练习,重点 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高词语辨析和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内容跨越词 汇障碍快速阅读、理解及大段表达能力。本课的具体要求: 1.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用词语造句 3.成段表达。 .用本课所学的词语、句式及相关副课文、回答问题、概括中心思想。 b.参考本文内容,谈谈家乡和乌鲁木齐在各方面的不同。 教学重点: 1重点词语的掌握和运用:敷衍优越继承精心素质 2重点句式的运用:用“于”的比较句唯独用“是的强调句 正因为.才.前者.后者.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一)串讲与重点讲解相结合,讲解与练习相结合,精讲多练。 (二)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新课导入 北京和上海是我国一北一南两大著名城市,它们各自有着自己独特的风貌。那么 生活在这两个城市中的人们,他们各自都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呢? 检查课文预习情况。 二、讲解词语: 步骤:A.点名让学生朗读生词,教师及时正音。 B.重点词语讲练 1.名气(名)名声;名望:有名的程度。“名气”可与“大”、“小”、“有”、“无
1 授课题目:第七课 北京人与上海人 授课时数:十学时 授课教师: 一 .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本课所学词语、成语的意义、用法及其文化内涵, 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综合技能的训练。通过讲解,结合课后大量的练习,重点 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高词语辨析和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内容跨越词 汇障碍快速阅读、理解及大段表达能力。本课的具体要求: 1.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用词语造句。 3.成段表达。 a.用本课所学的词语、句式及相关副课文、回答问题、概括中心思想。 b.参考本文内容,谈谈家乡和乌鲁木齐在各方面的不同。 教学重点: 1 .重点词语的掌握和运用:敷衍 优越 继承 精心 素质 2.重点句式的运用:用“于”的比较句 唯独 用“是”的强调句 正因为.才. 前者.后者.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一)串讲与重点讲解相结合,讲解与练习相结合,精讲多练。 (二)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新课导入 北京和上海是我国一北一南两大著名城市,它们各自有着自己独特的风貌。那么 生活在这两个城市中的人们,他们各自都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呢? 检查课文预习情况。 二、 讲解词语: 步骤: A.点名让学生朗读生词,教师及时正音。 B.重点词语讲练 1.名气 (名) 名声;名望;有名的程度。“名气”可与 “大” 、 “小” 、“有” 、“无
等搭配:“名望可与“高”、“享有”等搭配。 2.都市(名)大城市。 3.思维(名)人类思考问题的活动。~方式 4.相差甚远差异挺大。甚:程度副词,挺,非常 5.优越(形)比其他的好:比一般的好。 固定搭配: 优越的条件优越感 优秀作品 成绩优秀 优良品种 优良传统 6.拉 (动)本文指大便。 7.撒 (动)本文指小便。 8.大家 (名)本文指有较高地位的人。书法~小手笔闺秀。 9.油 (形)油滑,不诚恳。油腔滑调这个人~得很。 10.浅薄(形)缺乏学识或修养:知识。同义词:贫乏:肤浅 反义词:渊博:博学 11.俗 (形)俗气,不高雅。 12.雅(形)优美的,不俗气的。 13.俏皮话(名)幽默风趣的话。 14.十足(形)非常充足的:完全的。~的理神气干劲-。具体事物一般用“充 足”,不用“十足”修饰:~的粮食光线、。 16.正宗(形)从最早传统中流传下来的:保持本色的:-川菜。 18。身价(名)身份和社会地位。 19.精打细算在使用人力、钱时仔细地计划、计算。如果不一,我的钱不够花。 22。直统统(形)说话非常直接,不拐弯儿。名词“直筒子”比喻直性子或思想单纯 的人。 23.依(代)你(上海话)。阿拉:我(上海话)。 24.坦率 (形坦白直率。 25.合算(形)得到的大于损失的。同义词:划算 26.掩饰(动)掩盖真实的态度、情况,不让发现:~错误不住内心的喜悦。 27.轻视(动)看不起。反义词:重视 28.密密麻麻(形)很密的样子,空间距离很小
2 等搭配;“名望”可 与 “高” 、“享有” 等搭配。 2.都市 (名) 大城市。 3.思维 (名) 人类思考问题的活动。~方式 4.相差甚远 差异挺大。 甚:程度副词,挺,非常。 5.优越 (形) 比其他的好;比一般的好。 固定搭配: 优越 的条件 优越感 优秀作品 成绩优秀 优良品种 优良传统 6.拉 (动) 本文指大便。 7.撒 (动) 本文指小便。 8.大家 (名) 本文指有较高地位的人。书法 ~|~手笔|~闺秀。 9.油 (形) 油滑,不诚恳。油腔滑调|这个人~得很。 10.浅薄 (形) 缺乏学识或修养:知识~。同义词:贫乏;肤浅 反义词:渊博;博学。 11.俗 (形) 俗气,不高雅。 12.雅 (形) 优美的,不俗气的。 13.俏皮话 (名) 幽默风趣的话。 14.十足 (形) 非常充足的;完全的。~的理由|神气 ~|干劲~。具体事物一般用“充 足” ,不用“十足 ”修饰:~的粮食|光线~。 16. 正宗 (形) 从最早传统中流传下来的; 保持本色的:~川菜。 18.身价 (名) 身份和社会地位。 19.精打细算 在使用人力、钱时仔细地计划、计算。如果不~,我的钱不够花。 22.直统统 (形) 说话非常直接,不拐弯儿。名词“直筒子”比喻直性子或思想单纯 的人。 23.侬 (代) 你(上海话)。阿拉:我 (上海话)。 24.坦率 (形) 坦白直率。 25.合算 (形) 得到的大于损失的。同义词:划算 26.掩饰 (动) 掩盖真实的态度、情况,不让发现 :~错误|~不住内心的喜悦。 27. 轻视 (动) 看不起。反义词:重视 28. 密密麻麻 (形) 很密的样子,空间距离很小
29.花花绿绿(形)颜色鲜艳多彩。 30.怀旧(动)怀念过去的人和事物。 33.绝症(名)难以治好的病:不治之症:他得了~,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34.缺陷(名)缺点,不足之处。 35.傲气(形)同义词:骄做:傲慢。“做气”还可以做名词:~十足。 36.油腔滑调说话不诚恳,不实在。 37.彬彬有礼很有礼貌的样子。 39.茫然(形)不明白的神情。事情发生的原因和经过我都 40.引以为荣感到光荣。 41.豪爽(形)性情爽快大方:性情。 42.模式(名)样子、形式。模m6模特 mǘ模样 43.嘻嘻哈哈(形)形容随便说笑的样子。 44.立马(副)立刻:马上。 45.起劲 (形)感到很有意思、情绪高同学们又说又笑,玩得很~ 46.坑(动)害,损害。~蒙拐骗卜人。 47称兄道弟互相称呼为兄弟。同结构词组:呼朋引伴:扶老携幼。 48.疏远(形)不亲密,来往少。不应~有缺点的同学。在这个句子里,“疏远” 是动词。 49.敷衍(动)马马虎虎地应付,不认真做:~塞责了事。 50.失信 说话不算数,失去信用:~于人准时归还,决不~。 52.守信 遵守诺言,守信用:他是个一的人,决不会失约。 53.信誉(名)信用和声誉。“信用”和“信誉”词义略有不同,“信用”没有名誉的意 思:“信誉”有。用法不同,“信用”多用于人或团体、组织:“信誉 还可用于产品、商品、商标等。搭配不同,重信誉守信用。 54.相提并论放在一起比较讨论。(多用于否定义)不要把我和他~。 55.素质(名)指人的道德品质、知识、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水平:~教育文化~ 56.教养(名)文化和道德方面达到的水平。有~ 57.逊色 (形)比不上;比别的差:大为并不上海不可能~于别的城市。 58.节俭(形)节约。反义词:浪费 3
3 29. 花花绿绿 (形) 颜色鲜艳多彩。 30. 怀旧 (动) 怀念过去的人和事物。 33. 绝症 (名) 难以治好的病;不治之症 :他得了~,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34. 缺陷 (名) 缺点,不足之处。 35. 傲气 (形) 同义词:骄傲;傲慢。“傲气”还可以做名词:~十足。 36. 油腔滑调 说话不诚恳,不实在。 37. 彬彬有礼 很有礼貌的样子。 39.茫然 (形) 不明白的神情。事情发生的原因和经过我都~。 40.引以为荣 感到光荣。 41.豪爽 (形) 性情爽快大方:性情~。 42.模式 (名) 样子、形式。模 mó 模特 mú 模样 43.嘻嘻哈哈(形) 形容随便说笑的样子。 44.立马 (副) 立刻;马上。 45.起劲 (形) 感到很有意思、情绪高同学们又说又笑,玩得很~。 46.坑 (动) 害,损害。~蒙拐骗 |~人。 47 称兄道弟 互相称呼为兄弟。同结构词组:呼朋引伴;扶老携幼。 48.疏远 (形) 不亲密,来往少。不应~有缺点的同学。在这个句子里,“疏远 ” 是动词。 49.敷衍 (动) 马马虎虎地应付,不认真做:~塞责|~了事。 50.失信 说话不算数,失去信用:~于人|准时归还,决不~。 52.守信 遵守诺言,守信用:他是个~的人,决不会失约。 53.信誉 (名) 信用和声誉。“信用”和“信誉” 词义略有不同,“信用”没有名誉的意 思;“信誉”有。用法不同,“信用”多用于人或团体、组织; “信誉” 还可用于产品 、商品 、商标等。搭配不同,重信誉|守信用。 54.相提并论 放在一起比较讨论。(多用于否定义) 不要把我和他~。 55.素质 (名) 指人的道德品质、知识、能力等 各方面的综合水平:~教育|文化~ 56.教养 (名) 文化和道德方面达到的水平。 有~ 57.逊色 (形) 比不上;比别的差:大为~|并不~| 上海不可能~于别的城市。 58.节俭 (形) 节约。反义词:浪费
59.勤快(形)尽力多做,不懒。反义词:懒惰 60.匹夫(名)普通人,个人。天下兴亡,~有责 62.务实(动、形)①从事或讨论具体的工作。②讲究实际,不求浮华。要,不 要空谈。~的精神 63.一拥而上许多人一起拥挤过来。 64起点(名)始出发的地点。~站新的~ 65秩序(名)事物是否整齐地组合在一起的状态。维持卜井然 66.一律(副)没有例外,全部。我国各民族~平等。 67.说教(动)脱离实际地讲道理、宜传。孩子不喜欢这样的道德-。 68.井然有序很有条理、秩序。这个公司在管理上~。 69.一好百好如果一个好了就代表所有的都好。有些父母只看孩子的学习成绩 认为只要学习好就。 0.算计(动)本文指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利益,甚至损害别人的利益。被人你不 要~父母那点退休工资。 71.要害(名)最重要的地方:关键。~部门一句话点到~。 72.取长补短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在工作中,我们要互相学 习,。 三、讲解课文: 步骤:a学生朗读课文(一个人读或齐读),教师正音 b串讲课文,学生就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c重点句式讲练 1.酒吧虽然也赚钱,但文化味儿大于商业味儿。(用“于的比较句) “于”是介词,除了用来引进时间、处所(如“生于1980年.“毕业于人民大学 外,也可以用来引出相关的事物或对象,这种作用与介词“对的引介作用相近。“对” 与“于”相比,“对”只能用在动词前作状语,“于”也可以用在动词前,但多用 在动词后作补语。“于”还可以用来比较,相当于“比”,一般用在形容词后。如: (1)充足的睡眠有益于健康。 (2)与中国人交谈有助于提高汉语听力水平。 (3)这种情况于我们有利。 (4)今年冬天北京的气温低于去年
4 59.勤快 (形) 尽力多做,不懒。 反义词:懒惰 60.匹夫 (名) 普通人,个人。 天下兴亡,~有责 62.务实 (动、形) ①从事或讨论具体的工作。②讲究实际,不求浮华。要~,不 要空谈。 ~的精神 63.一拥而上 许多人一起拥挤过来。 64 起点 (名) 始出发的地点。~站|新的~ 65 秩序 (名) 事物是否整齐地组合在一起的状态。维持~|~井然 66. 一律 (副) 没有例外,全部。我国各民族~平等。 67. 说教 (动) 脱离实际地讲道理、宣传。孩子不喜欢这样的道德~。 68. 井然有序 很有条理、秩序。这个公司在管理上~。 69 . 一好百好 如果一个好了就代表所有的都好。有些父母只看孩子的学习成绩, 认为只要学习好就~。 70.算计 (动) 本文指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利益, 甚至损害别人的利益。被人~|你不 要~父母那点退休工资。 71.要害 (名) 最重要的地方;关键。~部门|一句话点到~。 72. 取长补短 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在工作中,我们要互相学 习,~。 三、讲解课文 : 步骤:a学生朗读课文(一个人读或齐读),教师正音 b串讲课文,学生就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c重点句式讲练 1.酒吧虽然也赚钱,但文化味儿大于商业味儿。(用“于的比较句) “于”是介词,除了用来引进时间、处所(如“生于1980年.”“毕业于人 民大学”) 外,也可以用来引出相关的事物或对象,这种作用与介词“对”的 引介作用相近。“对” 与“于”相比,“对.”只能用在动词前作状语,“于.”也可以用在动词前,但多用 在动词后作补语。“于”还可以用来比较,相当于“比”,一般用在形容词后。如: (1)充足的睡眠有益于健康。 (2)与中国人交谈有助于提高汉语听力水平。 (3)这种情况于我们有利。 (4)今年冬天北京的气温低于去年
(⑤)北京和上海不逊色于别的城市。 2.可能他们会轻视外地人,可推独不敢轻视北京人。 “惟独”是副词,表示“只、单单"的意思,常用来将个别事物与一般事物作比较, 强调“惟独”后的人或事物的特殊性。用在名词性词语前面的情况多。如: ()这些人都不可靠,惟独他是可靠的。 (2)这种东西哪儿都没有,惟独在前门能买到。 (3)大家都愿意去,惟独她不愿意。 (4)别的事我都可以不计较,惟独这件事,他非得给我说清楚不可。 (⑤)她觉得别人的衣服都不好看,惟独自己的衣服漂亮。 3.北京人是很幽默,但有时会给人油腔滑调、不够诚悬的感觉。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表示肯定,有强调的语气,相当于“的确、实在”的意 思。句子中的“是”一般要重读。如: (1)他是很聪明,如果让他深造一下,将会成为难得的人才。 (2)我是不想把事情闹大,我只想尽快解决问题。 (3)这项工作是有一定的难度,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4)我是告诉他了,那又怎么样? (⑤)这次考试的确是很不容易。 4.正因为他们在理论上的独立思考、探索精神,士使他们喜欢谈论国家大事、国际 大事。 “正”用在“因为”前面,表示强调某种原因,后面多用“才”表示相关的结果,构 成“正因为.,才.”句式,这种句式与“因为.,所以.”相比,语气上更强 调前一分句的原因。如: ()正因为大家都不愿意去,我才去的。 (2)正因为有太多的私心,他才做出这样的事来。 (3)正因为他能为大家说话,我们才选他为代表, (4)正因为他虚心好学,才有这么大的进步 (⑤)正因为产品的质量好,才如此受欢迎。 5.北京的做法靠道德说教,上海的做法靠管理。前者基于理论,后者基于实际。 “前者、后者”是代词,分别代指上文提到的前一种情况和后一种情况,以避免表 达的重复。如: 5
5 (5)北京和上海不逊色于别的城市。 2.可能他们会轻视外地人,可惟独不敢轻视北京人。 “惟独”是副词,表示“只、单单”的意思,常用来将个别事物与一般事物作比较, 强调“惟独”后的人或事物的特殊性。用在名词性词语前面的情况多。如: (1)这些人都不可靠,惟独他是可靠的。 (2)这种东西哪儿都没有,惟独在前门能买到。 (3)大家都愿意去,惟独她不愿意。 (4)别的事我都可以不计较,惟独这件事,他非得给我说清楚不可。 (5)她觉得别人的衣服都不好看,惟独自己的衣服漂亮。 3.北京人是很幽默,但有时会给人油腔滑调、不够诚恳的感觉。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表示肯定,有强调的语气,相当于“的确、实在”的意 思。句子中的“是”一般要重读。如: (1)他是很聪明,如果让他深造一下,将会成为难得的人才。 (2)我是不想把事情闹大,我只想尽快解决问题。 (3)这项工作是有一定的难度,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4)我是告诉他了,那又怎么样? (5)这次考试的确是很不容易。 4.正因为他们在理论上的独立思考、探索精神,才使他们喜欢谈论国家大事、国际 大事。 “正”用在“因为”前面,表示强调某种原因,后面多用“才”表示相关的 结果,构 成“正因为.,才.”句式,这种句式与“因为.,所以.”相比,语气上更强 调前一分句的原因。如: (1)正因为大家都不愿意去,我才去的。 (2)正因为有太多的私心,他才做出这样的事来。 (3)正因为他能为大家说话,我们才选他为代表。 (4)正因为他虚心好学,才有这么大的进步。 (5)正因为产品的质量好,才如此受欢迎。 5.北京的做法靠道德说教,上海的做法靠管理。前者基于理论,后者基于实际。 “前者、后者”是代词,分别代指上文提到的前一种情况和后一种情况,以避免表 达的重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