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语教学法 课程编码:Z100231 总学时/总学分:3212 理论学时:32实验学时:16 适用专业:英语教育 开课单位:外语学院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英语教育专业学科方向必修课 2、课程目的:《教学法》课程是职前英语教师必修的学科专业课程。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并 熟练掌握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各种教学方法及其操作,如:认知法、全身反应法、沉默法、交际教学 法、任务型教学法等。其次,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而采取的教学策略,如:词汇 课教学策略、语法课教学策略、口语课教学策略等,及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策略,如:教材分析 策略,学生分析策略,教案设计策略,导入策略,组织策略,提问策略,反馈策略、评价策略等。 再次,通过学习,职前英语教师能够形成教学策略意识,并提高策略应用能力,并通过教学实践, 初步形成教师职业意识。 《教学法》课程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实践是职前英语教师应用学科知识、发展 学科语言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形成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具体来看,《教学法》课程的特 点包括: 1)学科交叉性。《教学法》课程是在英语语言学、二语习得、教育心理学、英语教学史、英语 测试学、现代教育技术学、英语教育科研方法等多个学科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2)实证性。《教学法》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英语教师终身发展的能力,因此,英语教师有必 要在获得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方法论知识(实践性知识)开展教学实践,同时反思并修正 自己的方法论知识以及构建方法论知识的理论基础,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科学的实证科研方法是英 语教师必不可少的素养。 3)实践性。英语专业人才向英语教师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受到外在环境、实践方法和评价机 制影响的过程,《教学法》课程为职前教师理性知识、技术性知识的学习提供了条件,同时又为教 师理性知识的内化提供了途径,从而为教师的职业化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新课程教学中的教师观念(4学时) 第一节新课程理论中的教学观念展示,(2学时) 第二节新课程理论中的教学观念分析策略(2学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教学故事中的语言观念的分析策略 2)了解新课程关于外语教学的理念。 第二章英语教学法课程核心概念(2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英语教学法课程的重要性: 2)掌握外语教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
《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语教学法 课程编码:Z100231 总学时/总学分:32/2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16 适用专业:英语教育 开课单位:外语学院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英语教育专业学科方向必修课 2、课程目的:《教学法》课程是职前英语教师必修的学科专业课程。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并 熟练掌握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各种教学方法及其操作,如:认知法、全身反应法、沉默法、交际教学 法、任务型教学法等。其次,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而采取的教学策略,如:词汇 课教学策略、语法课教学策略、口语课教学策略等,及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策略,如:教材分析 策略,学生分析策略,教案设计策略,导入策略,组织策略,提问策略,反馈策略、评价策略等。 再次,通过学习,职前英语教师能够形成教学策略意识,并提高策略应用能力,并通过教学实践, 初步形成教师职业意识。 《教学法》课程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实践是职前英语教师应用学科知识、发展 学科语言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形成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具体来看,《教学法》课程的特 点包括: 1)学科交叉性。《教学法》课程是在英语语言学、二语习得、教育心理学、英语教学史、英语 测试学、现代教育技术学、英语教育科研方法等多个学科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2)实证性。《教学法》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英语教师终身发展的能力,因此,英语教师有必 要在获得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方法论知识(实践性知识)开展教学实践,同时反思并修正 自己的方法论知识以及构建方法论知识的理论基础,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科学的实证科研方法是英 语教师必不可少的素养。 3)实践性。英语专业人才向英语教师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受到外在环境、实践方法和评价机 制影响的过程,《教学法》课程为职前教师理性知识、技术性知识的学习提供了条件,同时又为教 师理性知识的内化提供了途径,从而为教师的职业化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新课程教学中的教师观念 ( 4学时) 第一节 新课程理论中的教学观念展示, (2学时) 第二节 新课程理论中的教学观念分析策略(2学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教学故事中的语言观念的分析策略; 2)了解新课程关于外语教学的理念。 第二章 英语教学法课程核心概念 ( 2 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英语教学法课程的重要性; 2)掌握外语教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
第三章英语教学计划的制定(2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英语教学计划的概念: 2)熟悉并掌握英语教学计划的种类: 3)掌握英语教学计划的制定原则和技能。 第四章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策略(6+2学时) 第一节英语教材分析策略 第二节英语教学设计策略 英语教学设计评价 教学目标: 1)理解英语教学教材分析的重要性 2)掌握英语教学教材分析的流程: 3)掌握英语教学教案设计的原则和评价教案设计的标准: 第五章英语教学方法流派(6+4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英语教学方法的流派: 2)熟悉英语教学方法流派的基础理论: 3)能够熟练使用英语教学各个流派的方法流程。 第六章英语课堂教学技能策略(1)(4+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英语课堂教学技能的内容: 2)掌握英语课堂教学技能的操作方法: 3)能够进行课堂教学技能的展示。 第七章英语课堂教学技能策略(2)(4+4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教学的流程、特点: 2)掌握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教学的操作: 3)能够进行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课堂展示。 第八章英语课堂教学策略(6+6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英语课堂教学的各种策略: 2)能够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展示。 第九章英语教师听评课策略(2+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英语教师听评课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 英语教学计划的制定 (2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英语教学计划的概念; 2)熟悉并掌握英语教学计划的种类; 3)掌握英语教学计划的制定原则和技能。 第四章 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6+2学时) 第一节 英语教材分析策略 第二节 英语教学设计策略 英语教学设计评价 教学目标: 1)理解英语教学教材分析的重要性; 2)掌握英语教学教材分析的流程; 3)掌握英语教学教案设计的原则和评价教案设计的标准; 第五章 英语教学方法流派 (6+4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英语教学方法的流派; 2)熟悉英语教学方法流派的基础理论; 3)能够熟练使用英语教学各个流派的方法流程。 第六章 英语课堂教学技能策略(1) (4+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英语课堂教学技能的内容; 2)掌握英语课堂教学技能的操作方法; 3)能够进行课堂教学技能的展示。 第七章 英语课堂教学技能策略(2)(4+4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教学的流程、特点; 2)掌握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教学的操作; 3)能够进行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课堂展示。 第八章 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6+6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英语课堂教学的各种策略; 2)能够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展示。 第九章 英语教师听评课策略 (2+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英语教师听评课的基本原则;
2)掌握英语教师听评课的基本策略: 3)能够进行英语课堂的听评课: 第十章英语课堂教学反思策略(2+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英语课堂反思的概念: 2)掌握英语课堂反思的技能。 第十一章英语教师行动研究策略实践(2+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英语教师行动研究的概念: 2)掌握开展英语教师行动研究的方法。 三、教材 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四、参考教材 1.舒白梅,《英语教育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2.裴娣娜,《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张庆宗,《英语教学法》,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四、学习要求 本课程采用教师讲座形式,对外语教学相关的学科技能进行展示,以概括讲述为主,工作语言主 要为英语。课堂采用案例展示法、小组合作法等形式进行。 五、成绩评定方式 本课程评价分一个活动,两个阶段,三大评价模块和十个项目进行。一个活动指课堂藏教学观 摩活动:两个阶段包括技能建构阶段和教学实践阶段: 三大模块包括:设计类模块:评价类模块:能力展示类模块。 十个项目包括新课程教学教材分析等10个要求,此10个要求即为需要完成的作业。 说明: 1.本课程评价机制上要求学生完成三大模块十个项目的任务,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在 体验中发展中学英语教学技能: 2.本课程鼓励学生创新性地完成任务,创新可以是内容上的、形式上的、方法上的、 甚至是理念上的: 3.本课程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在本学期的学习中,允许学生参加校内外的课堂教学大 赛,如果表现优秀,则允许学生免于完成模块三的任务: 4.本课程拟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参加《第五届全国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如果获奖,将 在本课程免于完成评价类模块的两个子项目:
2)掌握英语教师听评课的基本策略; 3)能够进行英语课堂的听评课; 第十章 英语课堂教学反思策略 (2+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英语课堂反思的概念; 2)掌握英语课堂反思的技能。 第十一章 英语教师行动研究策略实践 (2+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英语教师行动研究的概念; 2)掌握开展英语教师行动研究的方法。 三、教材 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四、参考教材 1. 舒白梅,《英语教育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2. 裴娣娜,《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张庆宗,《英语教学法》,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四、学习要求 本课程采用教师讲座形式,对外语教学相关的学科技能进行展示,以概括讲述为主,工作语言主 要为英语。课堂采用案例展示法、小组合作法等形式进行。 五、成绩评定方式 本课程评价分一个活动,两个阶段,三大评价模块和十个项目进行。一个活动指课堂藏教学观 摩活动;两个阶段包括技能建构阶段和教学实践阶段; 三大模块包括:设计类模块;评价类模块;能力展示类模块。 十个项目包括新课程教学教材分析等10个要求,此10个要求即为需要完成的作业。 说明: 1. 本课程评价机制上要求学生完成三大模块十个项目的任务,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在 体验中发展中学英语教学技能; 2. 本课程鼓励学生创新性地完成任务,创新可以是内容上的、形式上的、方法上的、 甚至是理念上的; 3. 本课程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在本学期的学习中,允许学生参加校内外的课堂教学大 赛,如果表现优秀,则允许学生免于完成模块三的任务; 4. 本课程拟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参加《第五届全国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如果获奖,将 在本课程免于完成评价类模块的两个子项目;
5.本课程鼓励学生开展小型的教学研究,将自己的教学反思总结进行整理,并发表自 己的心得体会,凡在本课程教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将会酌情加分: 6.本课程将实行平时成绩参考制度,即课堂出勤(10%)、课堂表现(90%,包括 课堂提问5分次,主动回答5分次, 课堂质疑5分次,被动回答4分次) 注意:学生课堂表现得分上不封顶。 本课程的课程成绩=课堂出勤10%+设计类成绩*30%+评价类成绩*20%+能力类成绩*40% 制定时间:2010/6/9
5. 本课程鼓励学生开展小型的教学研究,将自己的教学反思总结进行整理,并发表自 己的心得体会,凡在本课程教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将会酌情加分; 6. 本课程将实行平时成绩参考制度,即课堂出勤(10%)、课堂表现(90%,包括: 课堂提问 5分∕次,主动回答 5分∕次, 课堂质疑 5分∕次,被动回答 4分∕次) 注意:学生课堂表现得分上不封顶。 本课程的课程成绩=课堂出勤*10%+设计类成绩*30%+评价类成绩*20%+能力类成绩*40% 制定时间: 20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