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汉英文化比较 相关参考: “文化的内涵丰富,包括社会组织、政经制度。学术思想、风俗习惯等等, 语言也在其内。学英语,既要在语言之大学,也要在语言之外一在社会文 化背景中学。” 一一王宗炎,1993年 现在人们认识到,语言至少有两套规则:一是结构规则,即语音、词汇、语 法等,二是使用规则,即决定使用语言是否得体的诸因素。一句完全合乎语法的 话,用于不恰当的场合,说得不合说话人的身份,或者违反当地的社会风俗习惯, 就达不到交际的目的,有时甚至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语言的使用规则实际上就 是这种语言所属文化的各种因素。 因此,学习和运用外语必须了解与这种外语有密切关系的文化。如果掌握语 法知识有助于保证所造的外语句子结构正确,那么熟悉有关文化知识则有助于保 证使用外语得当。 一一邓炎昌、刘润清,《语言文文化》 第一节文化和语言的关系 一、文化 戚雨村先生在《语言·文化·对比》一文中,对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作了精 辟的概括:“广义的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 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有 时也特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精神财富,以便与政治、经济、军事 等方面的知识和设施相区别。”(见《外语研究》1992年第2期) 广义的文化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1)物质文化,如建筑物、服饰、食品、工 具等:(2)制度习俗文化,包括制度、法规,以及相应的设施和风俗习惯等:(3) 精神文化,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也包括哲学、科学、文学艺 术方面的成就和产品。 二、文化中的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可以说,文化是语言活动 的大环境。文化反映在语言文字中,文化又存在于使用该语言文字民族的知识结 构中。语言中的文化因素与人们头脑中的文化意识相互作用,由此完成人际交流 的任务。原有的文化环境一旦改变或失去,或文化得以寄托的语言系统发生变化, 文语联系就要中断,仅靠语言本身的概念意义,交流的任务可能难以完成,甚至 失败。 16
16 第二章 汉英文化比较 相关参考: “文化的内涵丰富,包括社会组织、政经制度。学术思想、风俗习惯等等, 语言也在其内。.学英语,既要在语言之大学,也要在语言之外——在社会文 化背景中学。” ——王宗炎,1993 年 现在人们认识到,语言至少有两套规则:一是结构规则,即语音、词汇、语 法等,二是使用规则,即决定使用语言是否得体的诸因素。一句完全合乎语法的 话,用于不恰当的场合,说得不合说话人的身份,或者违反当地的社会风俗习惯, 就达不到交际的目的,有时甚至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语言的使用规则实际上就 是这种语言所属文化的各种因素。 因此,学习和运用外语必须了解与这种外语有密切关系的文化。如果掌握语 法知识有助于保证所造的外语句子结构正确,那么熟悉有关文化知识则有助于保 证使用外语得当。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文文化》 第一节 文化和语言的关系 一、文化 戚雨村先生在《语言·文化·对比》一文中,对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作了精 辟的概括:“广义的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 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有 时也特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精神财富,以便与政治、经济、军事 等方面的知识和设施相区别。”(见《外语研究》1992 年第 2 期) 广义的文化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1)物质文化,如建筑物、服饰、食品、工 具等;(2)制度习俗文化,包括制度、法规,以及相应的设施和风俗习惯等;(3) 精神文化,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也包括哲学、科学、文学艺 术方面的成就和产品。 二、文化中的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可以说,文化是语言活动 的大环境。文化反映在语言文字中,文化又存在于使用该语言文字民族的知识结 构中。语言中的文化因素与人们头脑中的文化意识相互作用,由此完成人际交流 的任务。原有的文化环境一旦改变或失去,或文化得以寄托的语言系统发生变化, 文语联系就要中断,仅靠语言本身的概念意义,交流的任务可能难以完成,甚至 失败
三、语言中的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人类的各种文化只有通过语言 才能传播、交流、发展、延续。所以各种文化因素都能在语言中找到根据。语言 文字中处处都打有文化的烙印,语言活动过程中时时可见文化的踪迹。 第二节语言中的文化因素解析 语言中的文化因素,绝大部分蕴含在常用词语、句式和语用意义中。下面分 别从词汇、词组、句式等方面举例说明。 一、词汇中的文化 文化意义指词语概念意义之外的、能产生联想的内涵意义,具有这类双重意 义的词语往往构成翻译的主要障碍,因为它们常常兼指多意,甚至以内涵意义为 主。这样的词语,虽然能在英语里找到概念相同的词语,却可能出现文化含义的 不对应或假对应。如: (1)红(喜庆) 一一red(暴力) (2)白(丧服) 一white(婚妙) (3)蓝(蓝色)—blue(清高,忧郁,淫秽) (4)黄(王权,淫秽一yellow(怯懦) (5)牧童(悠闲)一cowboy(冒险) (6)农民(忠厚朴实) -Peasant(心胸狭窄) (7)狗(鄙视) —一dog(同情) (8)龙(高贵)一 -dragon(凶恶) (9)月亮(团圆)一moon(虚幻) (10)宣传(中性词)一一propaganda(贬义词) (11)乌鸦(“黑”)—raven(凶兆) (12)喜鹊(善言,吉祥)一magpie(喋喋不休) (15)猫头鹰(凶兆)一ow(聪明) (14)老天爷(大自然)—God(宗教) (l5)精神文明(政治)一spiritual civilization(宗教) (16)芭其叶(“扇子”)一leaf of a palm(胜利) 汉语和英语部有大量的成语、谚语和比喻手段,其结构、语义相用法在很大 程度上受到所处具体文化环境的制约,因此一般能够比较突出地反映文化和语言 的差异。这类词语的交际价值在于语用意义,具有强烈的文化持征。 下列汉英表达意义不同,请试辨析。 (1)高校一high school (2)服务站 service station (3)休息室一 rest room (4)儿戏— child's play (⑤)金砖一 goldbrick (6)大忙人一busybody (7)政治运动 -political campaign (8)令人发指 to make one's hair stand on end (9)被踢出去 to get a kick out of something 17
17 三、语言中的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人类的各种文化只有通过语言 才能传播、交流、发展、延续。所以各种文化因素都能在语言中找到根据。语言 文字中处处都打有文化的烙印,语言活动过程中时时可见文化的踪迹。 第二节 语言中的文化因素解析 语言中的文化因素,绝大部分蕴含在常用词语、句式和语用意义中。下面分 别从词汇、词组、句式等方面举例说明。 一、词汇中的文化 文化意义指词语概念意义之外的、能产生联想的内涵意义,具有这类双重意 义的词语往往构成翻译的主要障碍,因为它们常常兼指多意,甚至以内涵意义为 主。这样的词语,虽然能在英语里找到概念相同的词语,却可能出现文化含义的 不对应或假对应。如: (1) 红(喜庆)一—red(暴力) (2) 白(丧服)——white(婚妙) (3) 蓝(蓝色)——blue(清高,忧郁,淫秽) (4) 黄(王权,淫秽)——yellow(怯懦) (5) 牧童(悠闲) ——cowboy(冒险) (6) 农民(忠厚朴实)——Peasant(心胸狭窄) (7) 狗(鄙视)——dog(同情) (8) 龙(高贵)——dragon(凶恶) (9) 月亮(团圆)——moon(虚幻) (10) 宣传(中性词)一—propaganda(贬义词) (11) 乌鸦(“黑”)——raven(凶兆) (12) 喜鹊(善言,吉祥)——magpie(喋喋不休) (15) 猫头鹰(凶兆)——owl(聪明) (14) 老天爷(大自然)——God(宗教) (15) 精神文明(政治)——spiritual civilization(宗教) (16) 芭其叶(“扇子”)——leaf of a palm(胜利) 汉语和英语部有大量的成语、谚语和比喻手段,其结构、语义相用法在很大 程度上受到所处具体文化环境的制约,因此一般能够比较突出地反映文化和语言 的差异。这类词语的交际价值在于语用意义,具有强烈的文化持征。 下列汉英表达意义不同,请试辨析。 (1) 高校—— high school (2) 服务站—— service station (3) 休息室—— rest room (4) 儿戏—— child’s play (5) 金砖—— goldbrick (6) 大忙人—— busybody (7) 政治运动—— political campaign (8) 令人发指—— to make one’s hair stand on end (9) 被踢出去—— to get a kick out of something
(1O)各吹各的号一to blow one's own horn/trumpet (11)锦上添花一to gild the lily (I2)亡羊补牢一to lock the stable door after the horse has been stolen 三、语用方面的文化差异 话语的语用意义与文化环境关系密切,失去文化大背景,原有的语用意义就 无从体现,或在不同文化背景中被赋予始料不及的其它意义。 语言中凡涉及社会应酬与人际关系的词语多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的烙印。如中 国人见面打招呼“吃饭了么?”。汉语的告别语用“您走好”、“恕不远送”等,英 语则用“See you”、“Good-bye”、“Good day”、“Good night”等。中国人说自己 时用谦称,指对方时用敬称。叫对方“老李”能表示亲热,称呼“李老”则表示 恭敬。而英美人则不喜欢“老”(o1d)字。中国人有大量自谦词,如“寒舍”、“敝 人”、“犬子”、“贱内”、“老朽”、“拙作”、“愚见”等:对他人则有诸多敬称,如 “您”、“令尊”、“令堂”、“贵舍”、“贵校”、“高见”、“大作”、“鸿论”等。英美 文化中“自贬”成分较少。接受礼品或谢意时中国人往往自谦一番,说“不敢当”、 “有愧”、“过奖”等,西方人则坦率地认可,使用“I'm so glad”、“It's so lovely”、 “Thank you'”等。 补充练 习 将下列句子译成英文: 1.令尊高寿? 2.上哪去?(见面打招呼) 3.借光! 4.慢走! 5. 您在哪儿发财? 6.拙著已于上月出版。 7.何时请光临寒舍。 8.路上辛苦了。 第三节文化与翻译 汉语译成英语时,不但文化载体改变了,文化的读者环境也不复存在了。这 时就会出现两种情形:一、靶语没有相应的词语来承载源语的文化因素,形成词 语空缺。二、译文受众缺乏理解原文所需要的文化背景知识,或者以自己的文化 背景去理解译文,造成误解。翻译时应准确把握原文的文化含义,恰当传译。 一、概念意义与文化意义基本相同 此类词语能够“直译”。例如: 1.露面to show one's face,to show up 丢脸to lose face,face-losing 老手an old hand 笑柄a laughing stock 18
18 (10) 各吹各的号—— to blow one’s own horn / trumpet (11) 锦上添花—— to gild the lily (12) 亡羊补牢—— to lock the stable door after the horse has been stolen 三、语用方面的文化差异 话语的语用意义与文化环境关系密切,失去文化大背景,原有的语用意义就 无从体现,或在不同文化背景中被赋予始料不及的其它意义。 语言中凡涉及社会应酬与人际关系的词语多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的烙印。如中 国人见面打招呼“吃饭了么?”。汉语的告别语用“您走好”、“恕不远送”等,英 语则用“See you”、“Good-bye”、“Good day”、“Good night”等。中国人说自己 时用谦称,指对方时用敬称。叫对方“老李”能表示亲热,称呼“李老”则表示 恭敬。而英美人则不喜欢“老”(o1d)字。中国人有大量自谦词,如“寒舍”、“敝 人”、“犬子”、“贱内”、“老朽”、“拙作”、“愚见”等;对他人则有诸多敬称,如 “您”、“令尊”、“令堂”、“贵舍”、“贵校”、“高见”、“大作”、“鸿论”等。英美 文化中“自贬”成分较少。接受礼品或谢意时中国人往往自谦一番,说“不敢当”、 “有愧”、“过奖”等,西方人则坦率地认可,使用“I’m so glad .”、“It’s so lovely”、 “Thank you”等。 补 充 练 习 将下列句子译成英文: 1.令尊高寿? 2.上哪去?(见面打招呼) 3. 借光! 4.慢走! 5.您在哪儿发财? 6.拙著已于上月出版。 7. 何时请光临寒舍。 8. 路上辛苦了。 第三节 文化与翻译 汉语译成英语时,不但文化载体改变了,文化的读者环境也不复存在了。这 时就会出现两种情形:一、靶语没有相应的词语来承载源语的文化因素,形成词 语空缺。二、译文受众缺乏理解原文所需要的文化背景知识,或者以自己的文化 背景去理解译文,造成误解。翻译时应准确把握原文的文化含义,恰当传译。 一、概念意义与文化意义基本相同 此类词语能够“直译”。例如: 1. 露面 to show one’s face , to show up 丢脸 to lose face, face -losing 老手 an old hand 笑柄 a laughing stock
碰壁run one's head against a wall 好心kind-hearted 祸不单行Misfortunes never come singly 趁热打铁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混水摸鱼to fish in troubled waters 花钱如流水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s 一只耳朵听,一只耳朵冒to go in at one ear and out at the other 2.三月里刘熏宇来信,说互生病了,而且是没有希望的病,医生说只好等 日子了。四月底在《时事新报》上见到立达学校的通告,想不到这么快互生就殁 了!(朱自清《哀互生》) In March I heard from Mr.Liu Xunyu that Husheng was sick and hopelessly sick at that.The doctor said there was nothing he could do but wait for the day to arrive. Toward the end of April,I came across an obituary issued by Lida School in the newspaper Current Affairs.How quickly the day had arrived!(刘士聪译) 分析:原文中的“等日子”直译成“wait for the day to arrive”,在上下文的 衬托下,意思不难理解,而且表达出原文的含蓄和委婉。最后一句用“How quickly the day had arrived!”译“殁”字,既与上文相呼应,表达出“死”的意思,还更 能体现原文的感叹语气,并且保留了“殁”字的含蓄。称得上是一例妙译。 二、概念意义对应,文化意义空缺 原文词语在靶语里有概念意义的对应词,但没有原文的文化意义,常见于比 喻性词语。如“胸有成竹”译为英文的“He has long had a fully-.grown bamboo in his bosom”,就丧失了比喻意义。此类词语的概念意义仅是手段,比喻意义才是 目的。翻译时可意译,或借用英语的喻体。例如: 老王和我算是柳家大院最“文明”的人了。“文明”是三孙子。(老舍《柳家 大院》) Old Wang and I are considered the genteel folk in the compound.Gentility be hanged!(Gentility be blown!Gentility,the deuce take it!) 本例子中的“三孙子”是中国尊卑文化所产生的骂人词语,如直译为“third grandson”,难为英美人士所领悟,故改译为具有西方特色的咒骂语。 2.心较比千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红楼梦》) I:She looked more sensitive than Pikan,more delicate than Hsi Shih.(Tr. Yang Xianyi) II:She had more chambers in her heart than the martyred Bi Gan;And suffered a tithe more pain in it than the beautiful Xi Shi.(Tr.David Hawkes) 本例集中体现了汉语的文化意义、修辞手法以及比喻用法。“比干”与“西 子”所包含的文化含义及典故一时无法向译文读者交代明白,所以译文I仅传达 原文的基本用意,即聪颖灵气和孱弱的美姿。译文Ⅱ试图传达这两个词的文化 含义,却忽略了更为重要的比喻用意,致使整体意义不够忠实。 19
19 碰壁 run one’s head against a wall 好心 kind -hearted 祸不单行 Misfortunes never come singly 趁热打铁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混水摸鱼 to fish in troubled waters 花钱如流水 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s 一只耳朵听,一只耳朵冒 to go in at one ear and out at the other 2. 三月里刘熏宇来信,说互生病了,而且是没有希望的病,医生说只好等 日子了。四月底在《时事新报》上见到立达学校的通告,想不到这么快互生就殁 了!(朱自清《哀互生》) In March I heard from Mr . Liu Xunyu that Husheng was sick and hopelessly sick at that. The doctor said there was nothing he could do but wait for the day to arrive. Toward the end of April , I came across an obituary issued by Lida School in the newspaper Current Affairs. How quickly the day had arrived!(刘士聪译) 分析:原文中的“等日子”直译成“wait for the day to arrive”,在上下文的 衬托下,意思不难理解,而且表达出原文的含蓄和委婉。最后一句用“How quickly the day had arrived!”译“殁”字,既与上文相呼应,表达出“死”的意思,还更 能体现原文的感叹语气,并且保留了“殁”字的含蓄。称得上是一例妙译。 二、概念意义对应,文化意义空缺 原文词语在靶语里有概念意义的对应词,但没有原文的文化意义,常见于比 喻性词语。如“胸有成竹”译为英文的“He has long had a fully-grown bamboo in his bosom”,就丧失了比喻意义。此类词语的概念意义仅是手段,比喻意义才是 目的。翻译时可意译,或借用英语的喻体。例如: 老王和我算是柳家大院最“文明”的人了。“文明”是三孙子。(老舍《柳家 大院》) Old Wang and I are considered the genteel folk in the compound. Gentility be hanged! (Gentility be blown! Gentility, the deuce take it!) 本例子中的“三孙子”是中国尊卑文化所产生的骂人词语,如直译为“third grandson”,难为英美人士所领悟,故改译为具有西方特色的咒骂语。 2.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红楼梦》) 译文 I:She looked more sensitive than Pikan , more delicate than Hsi Shih. (Tr. Yang Xianyi) 译文 II:She had more chambers in her heart than the martyred Bi Gan; And suffered a tithe more pain in it than the beautiful Xi Shi. (Tr. David Hawkes) 本例集中体现了汉语的文化意义、修辞手法以及比喻用法。“比干”与“西 子”所包含的文化含义及典故一时无法向译文读者交代明白,所以译文 I 仅传达 原文的基本用意,即聪颖灵气和孱弱的美姿。译文 II 试图传达这两个词的文化 含义,却忽略了更为重要的比喻用意,致使整体意义不够忠实
三、概念意义不同,语用意义不同 1.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大骂其新党。 (鲁迅《祝福》) When we met,after exchanging a few polite remarks he said I was fatter,and after saying that immediately started a violent attack on the revolutionaries.(Foreign Languages Press,1972) 分析:中国读者对于“说我胖了”容易理解,这是中国人重逢时的寒暄语之 一。英美人士不明个中缘由,且忌讳肥胖,很容易以为是一种规劝和告诫。因此 应增添解释性词语。试改译如下: After exchanging a few polite remarks when we met,he observed that I looked "fat",and having made that complimentary remark he launched a violent attack on the revolutionaries. 2.(凤姐:)“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嫡亲的孙女儿似 的。”(《红楼梦》) I:"And everything about her so distingue!She doesn't take after your side of the family,Grannie,she's more like a Jia."(Tr.David Hawkes) II:"Her whole air is so distinguished!She doesn't take after her father, son-in-law of our Old Ancestress,but more like a Jia."(Tr.Yang Xianyi Gladys Yang) 分析:凤姐在贾母面前称赞林黛玉,又说她不像贾母的外孙女,而像亲孙女, 是在借黛玉恭维贾母。译文I中的“your side”讲的虽然也是真话,却并不中听, 不讨贾母的欢喜,也不是凤姐的用意。译文Ⅱ用“her father”替代了贾母,既澄 清了“外孙女”所含的语义关系,又达到了原文语用的目的。 翻译时要特别小心英语某些词语的负面联想意义,注意避免无意间产生的有 悖于原文用意的意思。下面的英译文在英语文化中可能引起不好的联想,试改译: (1)“蓝天”牌牙膏一Blue Sky”brand tooth paste (2)“白象”牌电池一White elephant'”brand battery (3)“金龙”牌电扇 “Golden Dragon”'brand electric fan (4)“芳芳”牌牙膏一Fang Fang'”brand tooth paste (5)“金鸡”牌鞋油—“Gold Cock”brand shoe blacking (6)“银耳”汤—“white fungus'”soup (T)“金三角”经济开发区一a spe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a“Golden Triangle” 练 习 下列成语性河语多含有比喻,基本意思相周,但比喻的形象在中文和英丈中有区别。在英译文的空线 上加上适当的词,以完成该习语的翻译。 l.缘木求鱼to seek a hare in a 's nest 2.大海捞针to look for a needle in a stack 3.一箭之遥ata 's throw 4.守口如瓶dumb as an 20
20 三、概念意义不同,语用意义不同 1. 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大骂其新党。 (鲁迅《祝福》) When we met, after exchanging a few polite remarks he said I was fatter, and after saying that immediately started a violent attack on the revolutionaries.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1972) 分析:中国读者对于“说我胖了”容易理解,这是中国人重逢时的寒暄语之 一。英美人士不明个中缘由,且忌讳肥胖,很容易以为是一种规劝和告诫。因此 应增添解释性词语。试改译如下: After exchanging a few polite remarks when we met , he observed that I looked "fat", and having made that complimentary remark he launched a violent attack on the revolutionaries. 2.(凤姐:)“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嫡亲的孙女儿似 的。”(《红楼梦》) 译文I:"And everything about her so distingue! She doesn't take after your side of the family, Grannie, she's more like a Jia." (Tr. David Hawkes) 译文 II:"Her whole air is so distinguished! She doesn't take after her father, son-in-law of our Old Ancestress, but more like a Jia." (Tr. Yang Xianyi & Gladys Yang) 分析:凤姐在贾母面前称赞林黛玉,又说她不像贾母的外孙女,而像亲孙女, 是在借黛玉恭维贾母。译文 I 中的“your side”讲的虽然也是真话,却并不中听, 不讨贾母的欢喜,也不是凤姐的用意。译文 II 用“her father”替代了贾母,既澄 清了“外孙女”所含的语义关系,又达到了原文语用的目的。 翻译时要特别小心英语某些词语的负面联想意义,注意避免无意间产生的有 悖于原文用意的意思。下面的英译文在英语文化中可能引起不好的联想,试改译: (1) “蓝天”牌牙膏——“Blue Sky” brand tooth paste (2)“白象”牌电池——“White elephant” brand battery (3)“金龙”牌电扇——“Golden Dragon” brand electric fan (4)“芳芳”牌牙膏——“Fang Fang” brand tooth paste (5)“金鸡”牌鞋油——“Gold Cock” brand shoe blacking (6)“银耳”汤——“white fungus” soup (7)“金三角”经济开发区——a spe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a “Golden Triangle” 练 习 下列成语性词语多含有比喻,基本意思相同,但比喻的形象在中文和英文中有区别。在英译文的空线 上加上适当的词,以完成该习语的翻译。 1. 缘木求鱼 to seek a hare in a _'s nest 2. 大海捞针 to look for a needle in a _stack 3. 一箭之遥 at a _'s throw 4. 守口如瓶 dumb as an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