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糖醛酸:D-葡萄糖醛酸(D-glucuronic acid)、D- 半乳糖醛酸(D-galacturonic acid)等。 D-葡萄糖醛酸 D-半乳糖醛酸 HO H,OH H O H,OH O OH OH COOH COOH O OH OH (6)糖醇:单糖的醛或酮基还原成羟基后所得到的多元 醇称糖醇。糖醇在天然界分布也很广,亦多有甜味。如卫 矛醇、D-甘露醇、D-山梨醇。 (7)其他: ①去氧塘:在单糖的2,6位失去氧,就成为2,6-二 去氧糖,主要存在于强心苷等成分中。 ②氨基糖:单糖的伯或仲羟基被置换为氨基,就成 为氨基糖。天然氨基糖存在于动物和菌类中较多。自然界 亦发现一些有分支碳链的糖,如D-芹糖
(5)糖醛酸:D-葡萄糖醛酸(D-glucuronic acid)、D- 半乳糖醛酸(D-galacturonic acid)等。 D-葡萄糖醛酸 D-半乳糖醛酸 HO H,OH H O H,OH O OH OH COOH COOH O OH OH (6)糖醇:单糖的醛或酮基还原成羟基后所得到的多元 醇称糖醇。糖醇在天然界分布也很广,亦多有甜味。如卫 矛醇、D-甘露醇、D-山梨醇。 (7)其他: ①去氧塘:在单糖的2,6位失去氧,就成为2,6-二 去氧糖,主要存在于强心苷等成分中。 ②氨基糖:单糖的伯或仲羟基被置换为氨基,就成 为氨基糖。天然氨基糖存在于动物和菌类中较多。自然界 亦发现一些有分支碳链的糖,如D-芹糖
2、单糖的构型 (1)绝对构型:在哈沃斯(Haworth)式中,只要看六 碳吡喃糖的C5(五碳呋喃糖的C4)上取代基的取向,向上 的为D型,向下的为L型。 (2)相对构型:端基碳原子的相对构型α或β是指C1羟 基与六碳糖C5(五碳糖C4)取代基的相对关系,当C1羟基 与六碳糖C5(五碳糖C4)上取代基在环的同一侧为β构型 ,在环的异侧为α构型(以下糖结构式中的部分羟基未画 出)。 α-D-糖 β-D-糖 α-L-糖 β-L-糖 R O H OH H OH R O H OH R O R O H OH
2、单糖的构型 (1)绝对构型:在哈沃斯(Haworth)式中,只要看六 碳吡喃糖的C5(五碳呋喃糖的C4)上取代基的取向,向上 的为D型,向下的为L型。 (2)相对构型:端基碳原子的相对构型α或β是指C1羟 基与六碳糖C5(五碳糖C4)取代基的相对关系,当C1羟基 与六碳糖C5(五碳糖C4)上取代基在环的同一侧为β构型 ,在环的异侧为α构型(以下糖结构式中的部分羟基未画 出)。 α-D-糖 β-D-糖 α-L-糖 β-L-糖 R O H OH H OH R O H OH R O R O H OH
(二)低聚糖 按组成低聚糖的单糖基数目,低聚糖分为二糖、三糖、 四糖等。常见的二糖有蔗糖、龙胆二糖(gentiobiose)、麦 芽 糖 ( maltose ) 、 芸 香 糖 ( rutinose ) 、 蚕 豆 糖 (vicianose)、槐糖(sophorose)等。 芸香糖 O HO HO O HO HO OH OH O H,OH CH3 OH O HO HO HO OH OH O O H,OH HO O OH HO HO O HO HO OH OH O H,OH 龙胆二糖 麦芽糖
(二)低聚糖 按组成低聚糖的单糖基数目,低聚糖分为二糖、三糖、 四糖等。常见的二糖有蔗糖、龙胆二糖(gentiobiose)、麦 芽 糖 ( maltose ) 、 芸 香 糖 ( rutinose ) 、 蚕 豆 糖 (vicianose)、槐糖(sophorose)等。 芸香糖 O HO HO O HO HO OH OH O H,OH CH3 OH O HO HO HO OH OH O O H,OH HO O OH HO HO O HO HO OH OH O H,OH 龙胆二糖 麦芽糖
(三)多糖 多糖分子量较大,一般由几百个甚至几万个单糖分子组 成,已失去一般单糖的性质,一般无甜味,也无还原性。 由一种单糖组成的多糖为均多糖(homosaccharides),由 二种以上单糖组成的为杂多糖(heterosaccharides)。 1.植物多糖 (1)纤维素(cellulose) 由3000~5000分子的D-葡萄糖 通过1→4苷键以反向连接聚合而成的直链葡聚糖,分子结 构直线状,不易被稀酸或碱水解。 O O O O O O O O n 纤维素
(三)多糖 多糖分子量较大,一般由几百个甚至几万个单糖分子组 成,已失去一般单糖的性质,一般无甜味,也无还原性。 由一种单糖组成的多糖为均多糖(homosaccharides),由 二种以上单糖组成的为杂多糖(heterosaccharides)。 1.植物多糖 (1)纤维素(cellulose) 由3000~5000分子的D-葡萄糖 通过1→4苷键以反向连接聚合而成的直链葡聚糖,分子结 构直线状,不易被稀酸或碱水解。 O O O O O O O O n 纤维素
(2)淀粉(starch) 淀粉是葡萄糖的高聚物,淀粉在制 剂中常用作赋形剂,在工业上常用作生产葡萄糖的原料。 (3)粘液质(mucilage) 是植物种子、果实、根、茎和 海藻中存在的一类粘多糖。粘液质可溶于热水,冷后呈胶 冻状。 (4)树胶(gum) 树胶是植物在受伤害或毒菌类侵袭后 分泌的物质,干后呈半透明块状物。如中药没药内含64% 树胶,是由D-半乳糖(4份)、L-阿拉伯糖(1份)和4-甲 基-D-葡萄糖醛酸(3份)组成的酸性杂多糖。 2.菌类多糖 (1)猪苓多糖:能显著提高荷瘤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能 力,促进抗体形成,是良好的免疫调节剂,具有抗肿瘤转 移和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此外,对慢性肝炎也 有良好的疗效。 (2)茯苓多糖:本身无抗肿瘤活性,若切断其所含的 1β→6吡喃葡聚糖支链,成为单纯的1β→3葡聚糖(称为茯 苓次聚糖pachymaran)则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 (3)灵芝多糖
(2)淀粉(starch) 淀粉是葡萄糖的高聚物,淀粉在制 剂中常用作赋形剂,在工业上常用作生产葡萄糖的原料。 (3)粘液质(mucilage) 是植物种子、果实、根、茎和 海藻中存在的一类粘多糖。粘液质可溶于热水,冷后呈胶 冻状。 (4)树胶(gum) 树胶是植物在受伤害或毒菌类侵袭后 分泌的物质,干后呈半透明块状物。如中药没药内含64% 树胶,是由D-半乳糖(4份)、L-阿拉伯糖(1份)和4-甲 基-D-葡萄糖醛酸(3份)组成的酸性杂多糖。 2.菌类多糖 (1)猪苓多糖:能显著提高荷瘤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能 力,促进抗体形成,是良好的免疫调节剂,具有抗肿瘤转 移和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此外,对慢性肝炎也 有良好的疗效。 (2)茯苓多糖:本身无抗肿瘤活性,若切断其所含的 1β→6吡喃葡聚糖支链,成为单纯的1β→3葡聚糖(称为茯 苓次聚糖pachymaran)则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 (3)灵芝多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