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题目:第十一课死刑:保留还是废除 授课时数:十学时 授课教师: 一、教学对象 新疆大学语言学院中级班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本课词语、成语的意义、用法及其文化内 涵,语法例释,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综合技能的训练。通过讲解,结合 课后大量的练习,重点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高词语辨析和阅读理解能力,培 养学生根据上下文内容跨越词汇障碍快速阅读、理解及大段表达能力。 本课的具体要求: 1.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和运用。 3.成段表达:用本课所学的词语、句式及相关副课文、回答问题、概括中心 思想。 三、教学重点 1.重点词语的掌握和运用:报应相称惩罚削减归纳 遏止持久悔改隔离野蛮残酷孕育残缺 着眼倡议抗议呼吁 2.重点词语、句式的运用:型.力尚率非但.反而 总的来说势必 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一)串讲与重点讲解相结合,讲解与练习相结合,精讲多练 (二)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教学进度: 根据教学计划,本课用10学时。 六、教学步骤: 1、检查课文预习情况(主要检查词语掌握、读课文情况) 1
1 授课题目:第十一课 死刑:保留还是废除 授课时数:十学时 授课教师: 一、教学对象 新疆大学语言学院中级班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本课词语、成语的意义、用法及其文化内 涵,语法例释,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综合技能的训练。通过讲解,结合 课后大量的练习,重点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高词语辨析和阅读理解能力,培 养学生根据上下文内容跨越词汇障碍快速阅读、理解及大段表达能力。 本课的具体要求: 1.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和运用。 3.成段表达:用本课所学的词语、句式及相关副课文、回答问题、概括中心 思想。 三、教学重点 1.重点词语的掌握和运用:报应 相称 惩罚 削减 归纳 遏止 持久 悔改 隔离 野蛮 残酷 孕育 残缺 着眼 倡议 抗议 呼吁 2.重点词语、句式的运用:型 .力 尚 率 非但.反而 总的来说 势必 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一)串讲与重点讲解相结合,讲解与练习相结合,精讲多练。 (二)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教学进度: 根据教学计划,本课用10学时。 六、教学步骤: 1、检查课文预习情况(主要检查词语掌握、读课文情况)
2、通过读课文、回答问题来导入新课 3、通过讲课文串讲词语。 (一)词语学习 步骤:A.领读并让学生朗读生词,教师及时正音。 B.通过课文讲词语。 1.研讨会(名)专业人员就某一或者某些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和讨论的专门会议。 2.古往今来从古到今。 3.威慑(动)用威力使受到震动并感到恐惧。 威慑力/威慑作用 ①敌人被他充满仇恨的眼神威慑住了。 ②李飞的眼里射出一种威慑心灵的光。 4.刑法(名)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并规定用什么刑罚加以处罚的法律。 5.试想(动)试着想想(用于委婉的质问,多用于反问)。例如: ①~你这样做会有好的结果吗? ②一你这样做,别人会怎样看? ③~一下,没有阳光世界将会怎样? 6.杀一微百杀一人以警戒许多人。“做”,警告。也作“杀一警百”。 “杀鸡儆猴” ①如果遇到抗拒,就一。 7.监禁(动)把人关起来,限制其自由。例如: ①他们被监禁在一间小牢房里。 ②抢劫犯被判十年监禁。 ③在此期间,表现恶劣或闹事的,则可能被单独隔离监禁。 8.越狱犯人逃出监狱。犯人越狱潜逃了。 9.殴打(动)打(人)。 互相一被人一开始一一孩子一儿子、女儿 ①不久前,该餐厅从业人员和顾客发生争吵,并殴打一顾客致残。 ②艾力开始叙述这次殴打事件的经过。 10.处死(动)处以死刑
2 2、通过读课文、回答问题来导入新课。 3、通过讲课文串讲词语。 (一)词语学习 步骤:A.领读并让学生朗读生词,教师及时正音。 B.通过课文讲词语。 1.研讨会(名)专业人员就某一或者某些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和讨论的专门会议。 2.古往今来 从古到今。 3.威慑(动)用威力使受到震动并感到恐惧。 威慑力/威慑作用 ① 敌人被他充满仇恨的眼神威慑住了。 ② 李飞的眼里射出一种威慑心灵的光。 4.刑法(名)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并规定用什么刑罚加以处罚的法律。 5.试想(动)试着想想(用于委婉的质问,多用于反问)。例如: ① ~你这样做会有好的结果吗? ② ~你这样做,别人会怎样看? ③ ~一下,没有阳光世界将会怎样? 6.杀一儆百 杀一人以警戒许多人。“儆”,警告。也作“杀一警百”。 “杀鸡儆猴” ① 如果遇到抗拒,就~。 7.监禁(动)把人关起来,限制其自由。例如: ① 他们被监禁在一间小牢房里 。 ② 抢劫犯被判十年监禁 。 ③ 在此期间,表现恶劣或闹事的,则可能被单独隔离监禁。 8.越狱 犯人逃出监狱。 犯人越狱潜逃了。 9.殴打(动)打(人)。 互相~ 被人~ 开始~ ~孩子 ~儿子、女儿 ① 不久前,该餐厅从业人员和顾客发生争吵,并殴打一顾客致残。 ② 艾力开始叙述这次殴打事件的经过。 10.处死(动)处以死刑
11.报应(动)佛教用语,佛教认为种善应得善果,种恶应得恶果。后来专指 恶应得恶果。遭 俗话说“仁者寿”、“多行不义必自毙”、“贪官多命短” 12.残忍(形)凶恶狠毒。(近义词)残暴、残酷(反义词)仁慈 手段凶狠一 13.相称(形)相当。例如:不~ ①这件农服跟他的年龄不大一。 14.惩罚(动)处罚:处治。~坏人受一严厉~从重~ ①难道做好事反倒要受惩罚不成?/无论是谁犯了罪都要受到~。 ②一些民族一些国家的悲剧,恰恰是因为他们毁掉了森林,破坏了生态 的平衡,因此遭到了大自然的惩罚。 ③训练过严或惩罚不公正会使儿童产生怀疑和羞愧。 15.民愤(名)人民大众对于反动分子或犯罪分子所共有的愤恨。 16.自古(副)从古以来。 17.偿命 杀人者以命相抵:抵命。欠债还钱,杀人偿命 18.民众(名)人民大众。 19.罪大恶极罪恶大到了极点。罪孽深重,恶贯满盈。例如: ①人家怀疑我是罪大恶极的大坏人,什么坏事都能做得出来。 ②死刑适用于罪大恶极,必须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 20.死有余辜形容罪大恶极,即使死了,也抵偿不了罪过。“罪该万死” ①这个杀人犯,谋财害命,真是一 21.处决(动)执行死刑:处死。例如:秘密处决 22.财政(名)国家对资财的收入和支出的管理活动。 23.人权(名)指每个人所应享有的人身自由和各种基本权利。 24.削减(动)减少:在已经确定的数目中减去。例如: ①我们不得不削减我们的花费以适应于我们的收入。 ②修路费己削减到不能再减的最低限度了。 25.趋势(名)事物发展的倾向。 26.与会(名)参加会议。~代表~者五千余人。 3
3 11.报应(动)佛教用语,佛教认为种善应得善果,种恶应得恶果。后来专指 恶应得恶果。遭~ 俗话说“仁者寿”、“多行不义必自毙”、“贪官多命短” 12.残忍(形)凶恶狠毒。(近义词)残暴、残酷 (反义词)仁慈 手段凶狠~ 13.相称(形)相当。例如:不~ ① 这件衣服跟他的年龄不大~。 14.惩罚 (动)处罚;处治。~坏人 受~ 严厉~ 从重~ ① 难道做好事反倒要受惩罚不成?/ 无论是谁犯了罪都要受到~。 ② 一些民族一些国家的悲剧,恰恰是因为他们毁掉了森林,破坏了生态 的平衡,因此遭到了大自然的惩罚。 ③训练过严或惩罚不公正会使儿童产生怀疑和羞愧。 15.民愤 (名)人民大众对于反动分子或犯罪分子所共有的愤恨。 16.自古 (副)从古以来。 17.偿命 杀人者以命相抵;抵命。 欠债还钱,杀人偿命。 18.民众 (名)人民大众。 19.罪大恶极 罪恶大到了极点。罪孽深重,恶贯满盈。 例如: ① 人家怀疑我是罪大恶极的大坏人,什么坏事都能做得出来。 ② 死刑适用于罪大恶极,必须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 20.死有余辜 形容罪大恶极,即使死了,也抵偿不了罪过。“罪该万死” ① 这个杀人犯,谋财害命,真是~。 21.处决 (动)执行死刑;处死。 例如:秘密处决 22.财政 (名)国家对资财的收入和支出的管理活动。 23.人权 (名)指每个人所应享有的人身自由和各种基本权利。 24.削减 (动)减少;在已经确定的数目中减去。例如: ① 我们不得不削减我们的花费以适应于我们的收入。 ② 修路费已削减到不能再减的最低限度了。 25.趋势 (名)事物发展的倾向。 26.与会 (名)参加会议。~代表 ~者五千余人
27.焦点(名)比喻事情或道理的关键或引人注意的集中点。 ①住房问题一直是公众兴趣的焦点。 ②争执的焦点是她的去留问题。 ③这两国之间的边界问题历来是争议的焦点。 28.论据(名)立论的根据(多指事实)。 29.驳倒 成功地否定了对方的意见 ①我一句话就把他驳倒了。 ②我们彻底驳倒了他的论点。 ③他的论点己被彻底驳倒。 30.归纳(动)归拢并使用条理(多用于抽象事物)。 ①这是从大量事实中归纳出来的结论。 ②通过归纳的方式去推理。 31.如下(动)像下面所叙述或列举的。 ①为了让大家了解学校对课堂纪律的规定,我现在作(如下说明,请 大家注意听。 32.引用(动)把别人的话、材料、经验等拿过来用。 ①她常常引用权威的话。 ②李老师上课时喜欢引用名言警句。 33.遏止(动)制止:阻止。 ①这种新药遏止了疾病的蔓延。 ②如果伤口保持清洁,这种感染可以被遏止住。 34.案件(名)与起诉和违法有关的事件。 35.变动(动)①变化(多指社会现象):②改变 人事~/国际局势发生了很大的~。 任务一了/根据市场需要,一蔬菜种植计划。 36.持久(形)维持长久。打一战 37.断绝(动)原来有联系的失去联系;原来连贯的不再连贳。反义,恢复 一关系1一来往|一交通 38.悔致(动)认识错误并加以改正。 4
4 27.焦点 (名)比喻事情或道理的关键或引人注意的集中点。 ① 住房问题一直是公众兴趣的焦点。 ② 争执的焦点是她的去留问题。 ③ 这两国之间的边界问题历来是争议的焦点。 28.论据 (名)立论的根据(多指事实)。 29.驳倒 成功地否定了对方的意见。 ① 我一句话就把他驳倒了。 ② 我们彻底驳倒了他的论点。 ③ 他的论点已被彻底驳倒。 30.归纳 (动)归拢并使用条理(多用于抽象事物)。 ① 这是从大量事实中归纳出来的结论。 ② 通过归纳的方式去推理。 31.如下 (动)像下面所叙述或列举的。 ①为了让大家了解学校对课堂纪律的规定,我现在作(如下)说明,请 大家注意听。 32.引用 (动)把别人的话、材料、经验等拿过来用。 ① 她常常引用权威的话。 ② 李老师上课时喜欢引用名言警句。 33.遏止(动)制止;阻止。 ① 这种新药遏止了疾病的蔓延。 ② 如果伤口保持清洁,这种感染可以被遏止住。 34.案件 (名)与起诉和违法有关的事件。 35.变动 (动)①变化(多指社会现象):②改变 人事~/ 国际局势发生了很大的~。 任务~了/ 根据市场需要,~蔬菜种植计划。 36.持久(形)维持长久。打~战 37.断绝(动)原来有联系的失去联系;原来连贯的不再连贯。反义,恢复 ~关系ㄧ~来往ㄧ~交通 38.悔改(动)认识错误并加以改正
①减刑的条件是,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必须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的, 否则不适用减刑。 ②“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是我们党和政府的一贯政策,只要能真诚 悔改,坦白交代,投案自首,仍可以得到从轻或从宽处理。 39.区分(动)区别。同义,少量:近义,不多:反义,大量。 40.隔离(动)使分割开。~治疗 ①得了肝炎要注意~,不要传染其他人。 ②他得了传染病,必须马上一治疗。 41.防范(动)防备:警戒:戒备:例如: ①对走私活动我们必须严加~。 ②通过公开处理会,使广大群众了解了犯罪分子的罪行,激发了对犯 罪分子的愤恨,增强了防范意识,涌现了一批见义勇为、敢于同违 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的积极分子。 ③节日期间犯罪分子活动猖獗,必须严加~。 2刑法(名)国家法律之一,内容包括什么是犯罪行为和刑事责任、刑法的 种类、刑法的具体运用以及其他规定等。 43.学会(名)从事某一学科研究的人组成的学术团体或某一方面的社会团体。 44.肉体(名)人的躯体(跟“精神”相对) 45.远古(名)遥远的古代。例如:~时代 46.野蛮(形)不文明:没有开化。同义,蛮横;反义,文明例如: ①对环境的野蛮索取,必将遭到环境的加倍报复。 ②侵略者如此野蛮地毁灭文明,实属中外历史所罕见。 47.血腥(形)血液的腥味,比喻屠杀的残酷。例如:~统治、镇压 48.报仇 对仇人进行报复和打击。 49.遗留(动)(以前的事物或现象)继续存在:(过去)留下来。 解决~问题/许多历史遗迹一直~到现在。 ①他一上任,就处理起~问题来。 ②新班子着手解决前任~下来的问题。 ③琥珀是古代的树脂遗留到今天的化石,或者,按照诗人的说法,是 5
5 ① 减刑的条件是,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必须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的, 否则不适用减刑。 ②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是我们党和政府的一贯政策,只要能真诚 悔改,坦白交代,投案自首,仍可以得到从轻或从宽处理。 39.区分 (动)区别。同义,少量;近义,不多;反义,大量。 40.隔离 (动)使分割开。~治疗 ① 得了肝炎要注意~, 不要传染其他人。 ② 他得了传染病,必须马上~治疗。 41.防范 (动)防备;警戒;戒备:例如: ① 对走私活动我们必须严加~。 ② 通过公开处理会,使广大群众了解了犯罪分子的罪行,激发了对犯 罪分子的愤恨,增强了防范意识,涌现了一批见义勇为、敢于同违 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的积极分子。 ③ 节日期间犯罪分子活动猖獗,必须严加~。 42.刑法(名)国家法律之一,内容包括什么是犯罪行为和刑事责任、刑法的 种类、刑法的具体运用以及其他规定等。 43.学会 (名)从事某一学科研究的人组成的学术团体或某一方面的社会团体。 44.肉体 (名)人的躯体(跟“精神”相对)。 45.远古 (名)遥远的古代。例如:~时代 46.野蛮 (形)不文明;没有开化。同义,蛮横;反义,文明 例如: ① 对环境的野蛮索取,必将遭到环境的加倍报复 。 ② 侵略者如此野蛮地毁灭文明,实属中外历史所罕见。 47.血腥 (形)血液的腥味,比喻屠杀的残酷。例如:~统治、镇压 48.报仇 对仇人进行报复和打击。 49.遗留(动)(以前的事物或现象)继续存在;(过去)留下来。 解决~问题/ 许多历史遗迹一直~到现在。 ① 他一上任, 就处理起~问题来。 ② 新班子着手解决前任~下来的问题。 ③ 琥珀是古代的树脂遗留到今天的化石,或者,按照诗人的说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