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学习网 成"诸葛亮",把Spring,the sweet spring,.is the year's pleasant king意译为"春,甘 美之春,一年之中的尧舜"。中外翻译史上持这种原则的翻译家同样不少,如三 国时期的支谦和康曾会、东晋时期的鸠摩罗什、古罗马的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公元前106-43)、贺拉斯(Quintus Horatius Flaccus,公元前65-8)以及欧 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翻译家。美国当代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Nida) 早年提出的以读者的反应对等的原则基本上也是以读者为取向的。这两种翻译原 则流传到今天就是所谓的"直译"和"意译"说。"直译"和"意译"作为两种具体翻译 方法完全有着自己存在的价值(如直译常用来翻译科技文献等作品,意译常用来 翻译广告、影视等文本),但如果将二者当中的任何一个视为指导翻译实践的唯 一原则,显然是过于绝对化,难以指导出好的译作来。钱歌川和陈廷佑曾举例说 明直译和过分意译的坏处,例如: (1)The broker's hour is not only crowded,but minutes and seconds are hanging to all the straps and packing both front and rear platforms.经纪人的时间不 但是拥挤的,而且分分秒秒都挂在所有的皮带上,包装在前后的月台上。(译文 完全直译,难以理解,可改译为:经纪人的时间不但是忙迫得像电车一样的拥挤, 而且每分每秒车上所有的吊带都吊满了站立的乘客,在前后的站台上也挤得水泄 不通。)(钱歌川:《翻译的基本知识》) (2)He wanted to learn,to know,to teach.他渴望博学广闻,喜欢追根穷源,并 且好为人师。(译文过分意译,偏离原作思想,可改译为:他想学习,增长知识, 也愿意把自己的知识教给别人。)(陈廷佑:《英文汉译技巧》) 上述两例说明,把直译和意译作为指导翻译实践的原则提出来,弊端是显而易见 的:无论是以译出语为取向还是以译入语为取向,二者均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 导致采用译出语为取向的翻译原则和以译入语为取向的翻译原则的水因素主 要有: .原文文化过于强盛时译者往往采用译出语为取向的翻译原则,译文文化过 于强盛时译者往往采用译入语为取向的翻译原则: b.学习和借鉴原文文化时译者往往采用译出语为取向的翻译原则,藐视或贬 低原文文化时常常采用译入语为取向的翻译原则: c.译者个人能力或爱好常常影响着对这两种翻译原则的选择。 bbs.TopSage.com
成"诸葛亮",把 Spring, the sweet spring, is the year's pleasant king 意译为"春,甘 美之春,一年之中的尧舜"。中外翻译史上持这种原则的翻译家同样不少,如三 国时期的支谦和康曾会、东晋时期的鸠摩罗什、古罗马的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 公元前 106-43)、贺拉斯(Quintus Horatius Flaccus,公元前 65-8)以及欧 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翻译家。美国当代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Nida) 早年提出的以读者的反应对等的原则基本上也是以读者为取向的。这两种翻译原 则流传到今天就是所谓的"直译"和"意译"说。"直译"和"意译"作为两种具体翻译 方法完全有着自己存在的价值(如直译常用来翻译科技文献等作品,意译常用来 翻译广告、影视等文本),但如果将二者当中的任何一个视为指导翻译实践的唯 一原则,显然是过于绝对化,难以指导出好的译作来。钱歌川和陈廷佑曾举例说 明直译和过分意译的坏处,例如: (1)The broker's hour is not only crowded, but minutes and seconds are hanging to all the straps and packing both front and rear platforms.经纪人的时间不 但是拥挤的,而且分分秒秒都挂在所有的皮带上,包装在前后的月台上。(译文 完全直译,难以理解,可改译为:经纪人的时间不但是忙迫得像电车一样的拥挤, 而且每分每秒车上所有的吊带都吊满了站立的乘客,在前后的站台上也挤得水泄 不通。)(钱歌川:《翻译的基本知识》) (2)He wanted to learn, to know, to teach.他渴望博学广闻,喜欢追根穷源,并 且好为人师。(译文过分意译,偏离原作思想,可改译为:他想学习,增长知识, 也愿意把自己的知识教给别人。)(陈廷佑:《英文汉译技巧》) 上述两例说明,把直译和意译作为指导翻译实践的原则提出来,弊端是显而易见 的;无论是以译出语为取向还是以译入语为取向,二者均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 导致采用译出语为取向的翻译原则和以译入语为取向的翻译原则的水因素主 要有: a. 原文文化过于强盛时译者往往采用译出语为取向的翻译原则,译文文化过 于强盛时译者往往采用译入语为取向的翻译原则; b.学习和借鉴原文文化时译者往往采用译出语为取向的翻译原则,藐视或贬 低原文文化时常常采用译入语为取向的翻译原则; c.译者个人能力或爱好常常影响着对这两种翻译原则的选择。 大家学习网 bbs.TopSage.com
大家学习网 二、以作者和读者为取向的翻译原则(the author-.and-reader-oriented translation principle)。这一原则既考虑到作者又同时考虑到读者,比较全面。持这一原则的 人在西方的有十八世纪末的英国学者亚历山大·泰特勒(Alexander Fraser Tytler,1747-1814)。他在《论翻译的原则》(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翻译三原则: (l)译文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A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 (2)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as that of the original.) (3)译文应和原作同样流畅(A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the original composition.) 在我国持这一翻译原则的有玄奘、严复和鲁迅等人。玄奘是唐代著名的佛经 翻译家,主张翻译"既须求真又须喻俗"(A good translation should be both faithful to the original and intelligible to the public.),意即译文要"忠实通顺"。严复是我国清 末时期的名学者。他在《天演论》(译例言)(1898)中提出了"信达雅"三字标准 (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信"是"意义不背本文","达"是不拘原 文形式,尽译文语音的能事以求原意明显。"信"、"达"互为照应,不可分割开来。 "雅"在今天看来是不可取的,因为这个"雅"是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即所谓的上等 文言文。鲁迅先生认为:"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 保存着原作的丰姿。"这就是说,译文既要信又要顺(both faithful to the SL and smooth in expression)。我国当代翻译理论家张培基等人在其《英汉翻译教程》中 所提出的"忠实"、"通顺"标准也属此类型。 这类翻译标准或原则的共同特点是:翻译既要"忠实"又要"通顺",即译文必 须既要考虑到原作者又要考虑到译文的读者。用张培基等人的话说就是: "所谓忠实,首先指忠实于原作的内容。译者必须把原作的内容完整而准确地表 达出来,不得有任何篡改、歪曲、遗漏阉割或任意增删的现象。 忠实还指保持原作的风格-即原作的民族风格、时代风格、语体风格、作者个人 的语言风格等译者对原作的风格不能任意破坏和改变,不能以译者的风格代替原 作的风格。. bbs.TopSage.com
二、以作者和读者为取向的翻译原则(the author-and-reader-oriented translation principle)。这一原则既考虑到作者又同时考虑到读者,比较全面。持这一原则的 人在西方的有十八世纪末的英国学者亚历山大·泰特勒(Alexander Fraser Tytler,1747-1814)。他在《论翻译的原则》(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翻译三原则: (1)译文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A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 (2)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as that of the original.) (3)译文应和原作同样流畅(A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the original composition.) 在我国持这一翻译原则的有玄奘、严复和鲁迅等人。玄奘是唐代著名的佛经 翻译家,主张翻译"既须求真又须喻俗"(A good translation should be both faithful to the original and intelligible to the public.),意即译文要"忠实通顺"。严复是我国清 末时期的名学者。他在《天演论》(译例言)(1898)中提出了"信达雅"三字标准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信"是"意义不背本文","达"是不拘原 文形式,尽译文语音的能事以求原意明显。"信"、"达"互为照应,不可分割开来。 "雅"在今天看来是不可取的,因为这个"雅"是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即所谓的上等 文言文。鲁迅先生认为:"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 保存着原作的丰姿。"这就是说,译文既要信又要顺(both faithful to the SL and smooth in expression)。我国当代翻译理论家张培基等人在其《英汉翻译教程》中 所提出的"忠实"、"通顺"标准也属此类型。 这类翻译标准或原则的共同特点是:翻译既要"忠实"又要"通顺",即译文必 须既要考虑到原作者又要考虑到译文的读者。用张培基等人的话说就是: "所谓忠实,首先指忠实于原作的内容。译者必须把原作的内容完整而准确地表 达出来,不得有任何篡改、歪曲、遗漏阉割或任意增删的现象。. 忠实还指保持原作的风格-即原作的民族风格、时代风格、语体风格、作者个人 的语言风格等译者对原作的风格不能任意破坏和改变,不能以译者的风格代替原 作的风格。. 大家学习网 bbs.TopSage.com
大家学习网 所谓通顺,即指译文语言必须通顺易懂,符合规范。译文必须是明白晓畅的现代 语言,没有逐词死译、硬译的现象,没有语言晦涩难懂、佶屈聱牙的现象,没有 文理不通、结构混乱、逻辑不清的现象。.”(《英汉翻译教程》p7) 从大量的翻译实践来看这类翻译原则基本上是正确的,在翻译实践中也是可 行的,但其缺点是执行起来让人感到过于笼统和抽象,且人们对它的理解或阐释 往往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异,怎样协调好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也常常让人棘手难 办。 三、以美学为取向的翻译原则(the aesthetic-oriented translation principle)。 这类翻译原则主要为文学翻译家所提倡。如美国的意象派诗人庞德(Ezr Poud,1885-1975),前苏联的加切奇拉泽(1914-1974),我国的傅雷、钱钟书和 许渊冲。庞德"重诗歌翻译的意象,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文学翻译是美感经验再 现的特征"(金文俊:"翻译理论研究基本取向概述",《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年, No.1,p.24):加切奇拉泽认为,为了求得艺术等值,要发挥译者的创造性,译者 要像进行文艺创作一样,选择最能反映原作美感的语言手段,再现原作的艺术现 实(金文俊:"翻译理论研究基本取向概述",《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年,No.1,p.24)。 傅雷认为,"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 (傅雷:《高老头重译本》)钱钟书提出,"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 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不能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 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钱钟书:"文学翻译的 最高标准",《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论文集》,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年, p.l25)许渊冲提倡文学翻译要做到"意美、音美、形美"(beauty in meaning,beauty in sound and beauty in form),并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译出了举世公认的优秀文学 译作。这一翻译原则的共同特点可以说是译文重神似非形似,语言必须美,即许 渊冲先生所主张的"words in best order'"、"best words in best order"(英国l9世纪 诗人Samuel Taylor Coleridge语)。这里必须指出,美学取向的翻译原则多适合于 文学翻译:以此指导翻译实践的确产生了不少精彩的文学译作。但是,该原则对 于不少人来说显得过于"高深"和"抽象",同时也不太适合用来指导非文学作品的 翻译实践。 bbs.TopSage.com
所谓通顺,即指译文语言必须通顺易懂,符合规范。译文必须是明白晓畅的现代 语言,没有逐词死译、硬译的现象,没有语言晦涩难懂、佶屈聱牙的现象,没有 文理不通、结构混乱、逻辑不清的现象。."(《英汉翻译教程》p.7) 从大量的翻译实践来看这类翻译原则基本上是正确的,在翻译实践中也是可 行的,但其缺点是执行起来让人感到过于笼统和抽象,且人们对它的理解或阐释 往往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异,怎样协调好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也常常让人棘手难 办。 三、以美学为取向的翻译原则(the aesthetic-oriented translation principle)。 这类翻译原则主要为文学翻译家所提倡。如美国的意象派诗人庞德(Ezra Pound,1885-1975),前苏联的加切奇拉泽(1914-1974),我国的傅雷、钱钟书和 许渊冲。庞德"重诗歌翻译的意象,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文学翻译是美感经验再 现的特征"(金文俊:"翻译理论研究基本取向概述",《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 年, No.1,p.24);加切奇拉泽认为,为了求得艺术等值,要发挥译者的创造性,译者 要像进行文艺创作一样,选择最能反映原作美感的语言手段,再现原作的艺术现 实(金文俊:"翻译理论研究基本取向概述",《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年,No.1,p.24)。 傅雷认为,"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 (傅 雷:《高老头重译本》)钱钟书提出,"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 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不能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 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 (钱钟书:"文学翻译的 最高标准",《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论文集》,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 年, p.125)许渊冲提倡文学翻译要做到"意美、音美、形美"(beauty in meaning, beauty in sound and beauty in form),并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译出了举世公认的优秀文学 译作。这一翻译原则的共同特点可以说是译文重神似非形似,语言必须美, 即许 渊冲先生所主张的 "words in best order"、"best words in best order"(英国 19 世纪 诗人 Samuel Taylor Coleridge 语)。这里必须指出,美学取向的翻译原则多适合于 文学翻译;以此指导翻译实践的确产生了不少精彩的文学译作。但是,该原则对 于不少人来说显得过于"高深"和"抽象",同时也不太适合用来指导非文学作品的 翻译实践。 大家学习网 bbs.TopSage.com
大家学习网 第3课绪论-翻译概述(3) 四、以社会符号学为取向的原则(the sociosemiotic-oriented translation principle)。社会符号学是研究符号系统与社会与人类关系的科学,是在符号学 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符号学的研究虽然可追溯到古希腊,但真正起步却是在二 十世纪。对符号学发展贡献最大的应是美国学者查尔斯·皮尔士(Charles Peirce) 和查尔斯·莫里斯(Charles Morris)。按他们的观点,符号是由三个方面组成的实 体,即1)符号载体(a sign vehicle),2)符号所指(a represent of the sign),3)解 释者(interpretant)。这三部分之间的关系产生了符号学的三种意义-形式意义(符 号与其他符号之间的关系)、存在意义(符号与所指对象的关系)和实用意义(符 号与解释者的关系)。它们是符号意义的总和,应用于语言研究时也就相应地将 语言意义划分为三种: 1)言内意义(符号与符号之 间的关系所体现的意义):2)指称意义(符号与所指对象之间的关系所体现的意 义):3)语用意义(符号与解释者之间的关系所体现的意义)。研究这三方面意义的 学科分别为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它们是符号学的三个分支。社会符号学是 美国学者冈瑟·克雷斯(Gunther Kress)等人在符号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美国翻 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A.Nida)创造性地将社会符号学应用于翻译研究和实 践,提出了社会符号学翻译法。我国学者陈宏薇等人也对这一理论的继续发展作 出了自己的贡献。学习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必须重点掌握以下概念: A.翻译就是翻译意义(Translation means translating meaning.)。意义分为l) 指称意义(linguistic meaning.)、2)言内意义(linguistic meaning)和3)语用意义 (pragmatic meaning)。指称意义是语言符号和它所描绘或叙述的主观世界或客 观世界的实体和事件之间的关系,是词语、句子和篇章所反映的客观世界。例如: father(父亲),table cloth(桌布),The sun rises in the east.(太阳从东方升起。) 言内意义是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它具体体现在语音、词汇、句法和语篇等层次。 语音层次主要包括各种音韵(如头韵、元音迭韵、和声、押韵)、格律及重读等 方面:词汇层次有谐音双关、一语双叙等:句法层次有组合关系、排比、倒装等: 篇章则有句式的变化、段落的安排和衔接、粘连等。例如: (1)He described the claim in alliteration fashion as a composite of fantasy,fallacy bbs.TopSage.com
第 3 课 绪论-翻译概述(3) 四、以社会符号学为取向的原则 (the sociosemiotic-oriented translation principle)。 社会符号学是研究符号系统与社会与人类关系的科学,是在符号学 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符号学的研究虽然可追溯到古希腊,但真正起步却是在二 十世纪。对符号学发展贡献最大的应是美国学者查尔斯·皮尔士(Charles Peirce) 和查尔斯·莫里斯(Charles Morris)。按他们的观点,符号是由三个方面组成的实 体,即 1)符号载体(a sign vehicle),2)符号所指(a represent of the sign),3)解 释者(interpretant)。这三部分之间的关系产生了符号学的三种意义-形式意义(符 号与其他符号之间的关系)、存在意义(符号与所指对象的关系)和实用意义(符 号与解释者的关系)。它们是符号意义的总和,应用于语言研究时也就相应地将 语言意义划分为三种: 1)言内意义(符号与符号之 间的关系所体现的意义);2)指称意义(符号与所指对象之间的关系所体现的意 义);3)语用意义(符号与解释者之间的关系所体现的意义)。研究这三方面意义的 学科分别为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它们是符号学的三个分支。社会符号学是 美国学者冈瑟·克雷斯(Gunther Kress)等人在符号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美国翻 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A. Nida)创造性地将社会符号学应用于翻译研究和实 践,提出了社会符号学翻译法。我国学者陈宏薇等人也对这一理论的继续发展作 出了自己的贡献。学习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必须重点掌握以下概念: A.翻译就是翻译意义(Translation means translating meaning.)。意义分为 1) 指称意义(linguistic meaning)、2)言内意义(linguistic meaning)和 3)语用意义 (pragmatic meaning)。指称意义是语言符号和它所描绘或叙述的主观世界或客 观世界的实体和事件之间的关系,是词语、句子和篇章所反映的客观世界。例如: father (父亲),table cloth(桌布),The sun rises in the east.(太阳从东方升起。) 言内意义是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它具体体现在语音、词汇、句法和语篇等层次。 语音层次主要包括各种音韵(如头韵、元音迭韵、和声、押韵)、格律及重读等 方面;词汇层次有谐音双关、一语双叙等;句法层次有组合关系、排比、倒装等; 篇章则有句式的变化、段落的安排和衔接、粘连等。例如: (1)He described the claim in alliteration fashion as a composite of fantasy, fallacy 大家学习网 bbs.TopSage.com
大家学习网 and fiction.(他用押头韵的方式把这种要求描绘成"虚幻、虚妄和虚构"的混合物。) (头韵) (2)The senator picked up his hat and courage.(参议员捡起了帽子鼓起了勇 气。)(一语双叙) (3)Read not to contradict and confute;nor to believe and take for granted;nor to find talk and discourse;but to weigh and consider.(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 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排比) 语用意义是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它包括表征意义(indexical meaning)(指话语中揭示发讯人的身份、性别、年龄、阶级和教育背景以及在交 际中的态度)、表达意义(expressive meaning)(指语言符号表达说话人的感情)、 社交意义(social meaning)(指语言符号在交际过程中建立或保持人际关系的一种 特殊功能)、祈使意义(imperative meaning)(指发讯人企图改变收讯人的行为或 心态的意向)和联想意义(associative meaning)(指附加在指称意义上的意义, 是语言符号唤起收讯人对其他事物的联想).例如woman就有frail(脆弱的)、prone to tears(爱哭的)、emotional(易动感情的)、gentle(温柔的)、compassionate(有同 情心的)、hardworking(勤劳的)等联想意义。 B.语言是一种独特的符号系统。它有着自己最重要的语义系统(即上述三种 意义),这一系统体现了语言的功能。英国学者皮特·纽马克(Peter Newmark)将其 分为6种:I)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2)表情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3) 祈使功能(vocative function),4)美感功能(aesthetic function),5)酬应功能(phatic function),6)元语言功能(metalingual function)。 C.翻译作品质量的好坏或高低应根据译文能在多大程度上再现原文的意义 和功能。总的说来,译文再现原文的意义和功能越多质量就越好、越高。然而, 在不同的话语或上下文中,上述3类意义及6种语言功能的分量常常是不一样的。 有时指称意义、信息功能非常突出(如科技作品),有时语用意义、言内意义及 美感功能可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文学性话语)。另外,译出语和译入语在 3种意义和6种功能方面能同时做到对等的情况极为少见。这就要求译者翻译时 应根据具体情况,在不可能把原文所承载的各种意义和功能全部传递给译入语的 读者的情况下,善于抓住最重要的意义和功能,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的程度。 bbs.TopSage.com
and fiction. (他用押头韵的方式把这种要求描绘成"虚幻、虚妄和虚构"的混合物。) (头韵) (2)The senator picked up his hat and courage.(参议员捡起了帽子鼓起了勇 气。)(一语双叙) (3)Read not to contradict and confute; nor to believe and take for granted; nor to find talk and discourse; but to weigh and consider.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 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排比) 语用意义是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它包括表征意义(indexical meaning)(指话语中揭示发讯人的身份、性别、年龄、阶级和教育背景以及在交 际中的态度)、表达意义(expressive meaning)(指语言符号表达说话人的感情)、 社交意义(social meaning)(指语言符号在交际过程中建立或保持人际关系的一种 特殊功能)、祈使意义(imperative meaning)(指发讯人企图改变收讯人的行为或 心态的意向)和联想意义(associative meaning)(指附加在指称意义上的意义, 是语言符号唤起收讯人对其他事物的联想)。例如woman就有frail (脆弱的)、prone to tears(爱哭的)、emotional (易动感情的)、gentle(温柔的)、compassionate(有同 情心的)、hardworking(勤劳的)等联想意义。 B.语言是一种独特的符号系统。它有着自己最重要的语义系统(即上述三种 意义),这一系统体现了语言的功能。英国学者皮特·纽马克(Peter Newmark)将其 分为 6 种:1)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2)表情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3) 祈使功能(vocative function) ,4)美感功能(aesthetic function),5)酬应功能(phatic function),6)元语言功能(metalingual function)。 C. 翻译作品质量的好坏或高低应根据译文能在多大程度上再现原文的意义 和功能。总的说来,译文再现原文的意义和功能越多质量就越好、越高。然而, 在不同的话语或上下文中,上述3类意义及6种语言功能的分量常常是不一样的。 有时指称意义、信息功能非常突出(如科技作品),有时语用意义、言内意义及 美感功能可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文学性话语)。另外,译出语和译入语在 3 种意义和 6 种功能方面能同时做到对等的情况极为少见。这就要求译者翻译时 应根据具体情况,在不可能把原文所承载的各种意义和功能全部传递给译入语的 读者的情况下,善于抓住最重要的意义和功能,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的程度。 大家学习网 bbs.TopSa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