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解定量分析的方法和分类 了解试样的采取、制备和溶解 、 、教学 教学要求 解误差的来源和减免方法 2.掌握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表示方法: 3.理解有效数字的意义并堂握其运算规则。 Ⅱ、教学内容 误差的分类、误差的减免、有效数字及其运算 第三章滴定分清的与教学要 解滴定分析的基本 概念 了解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了解滴定分析法的分类 ,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 掌握直接滴定的有关计算 Ⅱ、教学内容 滴定分析概述,标准溶液,滴定分析的计算。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I、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的电 享握 元弱酸 元弱碱溶液,理解盐类水解平衡,掌握 漫酸盐、强酸弱碱盐溶液的酸度计氧解酸碱缓冲溶液的组成、缓冲原理以及缓冲溶液的酸 了解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和选择原则,熟悉常用指示剂在酸碱滴入定中的使用。 3.掌握 强碱滴定弱酸的化学计量点的溶液的出 值的计算,并会据此选择合适的指示剂。了解多元酸和水解性盐的滴定及计算,了解酸碱滴定方式 及应用。 4.掌握用酸碱滴定法进行直接滴定的条件。掌握酸碱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 5. 、氢氧化钠标准容覆的配制和标定。 水的 碱电离平衡,酸碱指示剂,滴定曲线及指示剂的选择,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 配位滴定法 1、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了解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位原理和反应的特点。 2.了解酸度对配位反应的影响和酸效应系数y(的含义:掌握条件稳定常数K'Mw的计算:掌 握金属离子能被准确滴定的条件(条件稳定常数、最高酸度、最低PH值):会使用酸效应曲线选择 滴定的酸度条件 3。了解金属指示剂的应用,了解提高配位滴定的选择性方法。 Ⅱ、教学内容 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位反应,酸度对配位滴定的影响,金属指示剂,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 第实配位滴方武及应用。 、 学 基术原理 疆入定法静法各自的特点、采用的指示和适用范。 Ⅱ、教学内容 草尔法 铬酸钾作指示剂,佛尔哈德法一一铁铵矾作指示剂,法扬司法一一吸附指示 第七章氧化还恐房教学要 教学日 极电位的应用 点,指示剂的选择及应用实例
Ⅰ、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1.了解定量分析的方法和分类 2.了解试样的采取、制备和溶解 Ⅱ、教学内容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试样的采取、制备和溶解。 第二章 误差理论 Ⅰ、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1.了解误差的来源和减免方法; 2.掌握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表示方法; 3.理解有效数字的意义并掌握其运算规则。 Ⅱ、教学内容 误差的产生、误差的分类、误差的减免、有效数字及其运算 第三章 滴定分析法 Ⅰ、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1.了解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了解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了解滴定分析法的分类。 2.熟悉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 3.掌握直接滴定的有关计算。 Ⅱ、教学内容 滴定分析概述,标准溶液,滴定分析的计算。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Ⅰ、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1.理解弱酸和弱碱的电离平衡,掌握一元弱酸、一元弱碱溶液,理解盐类水解平衡,掌握 强碱弱酸盐、强酸弱碱盐溶液的酸度计算;了解酸碱缓冲溶液的组成、缓冲原理以及缓冲溶液的酸 度计算。 2.了解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和选择原则,熟悉常用指示剂在酸碱滴入定中的使用。 3.掌握强酸(碱)、滴定强碱(酸)、强酸滴定弱碱、强碱滴定弱酸的化学计量点的溶液的pH 值的计算,并会据此选择合适的指示剂。了解多元酸和水解性盐的滴定及计算,了解酸碱滴定方式 及应用。 4.掌握用酸碱滴定法进行直接滴定的条件。掌握酸碱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 5.掌握盐酸、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Ⅱ、教学内容 水溶液中的酸碱电离平衡,酸碱指示剂,滴定曲线及指示剂的选择,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 定,酸碱滴定方式和应用。 第五章 配位滴定法 Ⅰ、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1.了解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位原理和反应的特点。 2.了解酸度对配位反应的影响和酸效应系数ay(H)的含义;掌握条件稳定常数K’MY的计算;掌 握金属离子能被准确滴定的条件(条件稳定常数、最高酸度、最低PH值);会使用酸效应曲线选择 滴定的酸度条件。 3.了解金属指示剂的应用,了解提高配位滴定的选择性方法。 Ⅱ、教学内容 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位反应,酸度对配位滴定的影响,金属指示剂,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 的方法,配位滴定方式及应用。 第六章 沉淀滴定法 Ⅰ、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1.了解沉淀滴定的基本原理。 2.了解莫尔法、佛尔哈德法和法扬司法各自的特点、采用的指示剂和适用范围。 3.掌握沉淀滴定法的分析结果的计算。 Ⅱ、教学内容 莫尔法——铬酸钾作指示剂,佛尔哈德法——铁铵矾作指示剂,法扬司法——吸附指示 剂。 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Ⅰ、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1.理解电极电位、标准电位、条件电位的含义;了解电极电位的应用。 2.熟悉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方法:高锰酸钾法、溴量法和碘量法;掌握它们的原理,特 点,指示剂的选择及应用实例
3,掌握氧化还原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 、教字内 量法,贵 电 氧 北还房 第八章 出色和分光光度法 【、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了解比色分析及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了解此法用于定量分析的基本定律一一朗白比 耳定律。明确此法适用于微量分析。 2.熟悉比色分析和分光光度法的应用的实例。掌握有关的简单计算。 ”物究光选择性吸收,光吸收定律及其应用,显色反应及影响因素,比色及光度分析的方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 无机部分 序号 主要内容 主要教学 第9章 素 第10章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2:1 第11章卤族元索 21 第12章氧族元素 拼授 2:1 5 第13章氮族元素 讲授 2:1 6 第14章碳族元索 讲谔 2:1 7 第15章硼族元素 排授 2,1 第16意d区元素 讲授 0,1 9第17章ds区金属 讲授 01 分析部分 予 主要内容 主要教 绝,音烤个 讲授 址冯 箱开音户位商它社 址授 址授 章上音何少不原滴完注 妈 第八音出鱼和分光光度分析法 四、课程各教学环节的要求 1,实验课:基础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因此,基础学实验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实验独立 设课,另制定教学大纲。学生必须在实验室按实验要求自己独立地进行实验。学会定量分析实验的 操作技能,掌握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加深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实验课程单独设课考核。 课堂练和课外作业是加深理解假念、紧握各种分析定量计算公式达到消化掌据所学知识的重勇 手段。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精选习题,做到难易适中、题量适度、认真批改、及时解惑:学生应独 立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专业技术基础课,先修课程是《无机化学》、《普通化学》、《有机化学》
3.掌握氧化还原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 Ⅱ、教学内容 电极电位,氧化还原滴定反应的平衡和速度,滴定曲线与氧化还原指示剂,高锰酸钾法, 碘量法,溴量法,氧化还原滴定计算示例。 第八章 比色和分光光度法 Ⅰ、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1.了解比色分析及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了解此法用于定量分析的基本定律——朗白比 耳定律。明确此法适用于微量分析。 2.熟悉比色分析和分光光度法的应用的实例。掌握有关的简单计算。 Ⅱ、教学内容 概述,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光吸收定律及其应用,显色反应及影响因素,比色及光度分析的方 法和仪器,应用实例。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 无机部分 序号 主要内容 主要教学 方式 学时 分配 辅导答疑 比例 1 第9章 元素概论 自学 2 第10章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讲授 2 2:1 3 第11章 卤族元素 讲授 2 2:1 4 第12章 氧族元素 讲授 2 2:1 5 第13章 氮族元素 讲授 2 2:1 6 第14章 碳族元素 讲授 1 2:1 7 第15章 硼族元素 讲授 1 2:1 8 第16章 d区元素 讲授 6 2:1 9 第17章 ds区金属 讲授 2 2:1 分析部分 序号 主要内容 主要教 学方式 学时 分配 辅导答 疑比例 1 第一章 绪论 讲授 2 1:1 2 第二章 误差理论 讲授 2 1:1 3 第三章滴定分析法 讲授 2 1:1 4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讲授 4 1:1 5 第五章配位滴定法 讲授 6 1:1 6 第六章沉淀滴定法 讲授 2 1:1 7 第七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讲授 6 1:1 8 第八章比色和分光光度分析法 讲授 4 1:1 四、课程各教学环节的要求 1.实验课:基础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因此,基础学实验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实验独立 设课,另制定教学大纲。学生必须在实验室按实验要求自己独立地进行实验。学会定量分析实验的 操作技能,掌握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加深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实验课程单独设课考核。 2.作业 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是加深理解概念、掌握各种分析定量计算公式达到消化掌握所学知识的重要 手段。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精选习题,做到难易适中、题量适度、认真批改、及时解惑;学生应独 立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专业技术基础课,先修课程是《无机化学》、《普通化学》、《有机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