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乳的酸度的来源 1、固有酸度(潜在酸度):自身的酸性物质(乳蛋白质、柠檬酸盐、磷酸盐、CO2)所形成。 2、发生酸度(发酵酸度):由微生物发酵或者其新陈代谢过程所形成的酸度。 3、总酸度:固有酸度与发生酸度之和。由于固有酸度不变,故主要是发生酸度影响总酸度。 酸度升高的危害:降低乳对热的稳定性。降低乳的溶解度。降低乳的保存性。降低其它 乳制品的质量。 防止措施:鲜乳挤下时必须迅速冷却,并低温保存。 (二)乳的酸度的表示方法 1、滴定酸度(0T,国家规定):取 100mL 乳样,以 0.5%的酒精酚酞液作指示剂,用 0.1mol/L 的 NaOH 溶液滴定至微红色,并在 1min 内不褪色,以消耗的 NaOH 溶液的毫升数表示。消 耗 1mL 即为 1 0T。 正常乳的滴定酸度为:16~18 0T。 2、乳酸百分数 又叫乳酸度,用上述方法照样滴定后按下式计算。 NaOH+CH3CH(OH)COOH→CH3CH(OH)COONa+H2O 1 90 0.1×10-3 x 1/ 0.1×10-3 =90/x x=0.009 即 1mL 0.1mol/L 的 NaOH 相当于 0.009g 乳酸。 正常乳的乳酸度为 0.15~0.17。 3 、乳的酸度的测定方法 (1)界限酸度:适于工厂测定。 用一定浓度的酒精与等量乳混合,以蛋白质是否沉淀作为标志来判断乳的酸度是否在某一界 限内。 酒精浓度 不出现絮状沉淀的酸度 68% 200T 以下 70% 190T 以下 72% 180T 以下 (2)煮沸试验 取一定量的乳样于试管中,置于沸水浴中 5min,取出观察有无絮状沉淀或凝固现象,若有 则酸度在 26 0T 以上
(一) 乳的酸度的来源 1、固有酸度(潜在酸度):自身的酸性物质(乳蛋白质、柠檬酸盐、磷酸盐、CO2)所形成。 2、发生酸度(发酵酸度):由微生物发酵或者其新陈代谢过程所形成的酸度。 3、总酸度:固有酸度与发生酸度之和。由于固有酸度不变,故主要是发生酸度影响总酸度。 酸度升高的危害:降低乳对热的稳定性。降低乳的溶解度。降低乳的保存性。降低其它 乳制品的质量。 防止措施:鲜乳挤下时必须迅速冷却,并低温保存。 (二)乳的酸度的表示方法 1、滴定酸度(0T,国家规定):取 100mL 乳样,以 0.5%的酒精酚酞液作指示剂,用 0.1mol/L 的 NaOH 溶液滴定至微红色,并在 1min 内不褪色,以消耗的 NaOH 溶液的毫升数表示。消 耗 1mL 即为 1 0T。 正常乳的滴定酸度为:16~18 0T。 2、乳酸百分数 又叫乳酸度,用上述方法照样滴定后按下式计算。 NaOH+CH3CH(OH)COOH→CH3CH(OH)COONa+H2O 1 90 0.1×10-3 x 1/ 0.1×10-3 =90/x x=0.009 即 1mL 0.1mol/L 的 NaOH 相当于 0.009g 乳酸。 正常乳的乳酸度为 0.15~0.17。 3 、乳的酸度的测定方法 (1)界限酸度:适于工厂测定。 用一定浓度的酒精与等量乳混合,以蛋白质是否沉淀作为标志来判断乳的酸度是否在某一界 限内。 酒精浓度 不出现絮状沉淀的酸度 68% 200T 以下 70% 190T 以下 72% 180T 以下 (2)煮沸试验 取一定量的乳样于试管中,置于沸水浴中 5min,取出观察有无絮状沉淀或凝固现象,若有 则酸度在 26 0T 以上
法律上只承认用滴定酸度的方法测定酸度。 五、粘度 20℃时正常牛乳的粘度为 0.0015~0.002Pa·s。 影响因素:乳蛋白质和乳脂肪是影响牛乳粘度的主要因素。受脱脂、杀菌、均质处理等 影响。受温度影响很大(温度低于 60℃时,温度越高,粘度越小;高于 60℃时,蛋白质变 性,温度越高,粘度越大)。 六、乳的冰点:-0.54℃ 由于乳中存在乳糖和可溶性盐类,故冰点下降。 冰点每升高 0.054℃,则掺入 10%的水分,由此可计算加水量。 第二章 乳的验收与预处理 一、学时分配:1 学时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鲜乳的质量标准、验收方法及原料乳的质量控制体系。 (二)熟悉乳预处理的内容 (三)了解标准化的原因,掌握标准化的基本方法 (四)掌握均质的原因,了解均质的原理。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原料乳的质量标准 2、原料乳的检验方法 3、标准化的计算 4、均质原因及原理 四、教学方法和教具:讲授;多媒体课件 五、讲授内容: 第一节 乳的验收 一、感官鉴定 对色、香、味、形、杂质等进行感官鉴定。 二、理化检验 (一)酒精试验 (二)比重测定 将搅拌好的乳移注于量筒内,尽量不产生泡沫,测量乳温。将乳稠计平稳地放到量筒中 间,任其自然下沉且不与量筒壁接触,静止 1~2min 后即可读数
法律上只承认用滴定酸度的方法测定酸度。 五、粘度 20℃时正常牛乳的粘度为 0.0015~0.002Pa·s。 影响因素:乳蛋白质和乳脂肪是影响牛乳粘度的主要因素。受脱脂、杀菌、均质处理等 影响。受温度影响很大(温度低于 60℃时,温度越高,粘度越小;高于 60℃时,蛋白质变 性,温度越高,粘度越大)。 六、乳的冰点:-0.54℃ 由于乳中存在乳糖和可溶性盐类,故冰点下降。 冰点每升高 0.054℃,则掺入 10%的水分,由此可计算加水量。 第二章 乳的验收与预处理 一、学时分配:1 学时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鲜乳的质量标准、验收方法及原料乳的质量控制体系。 (二)熟悉乳预处理的内容 (三)了解标准化的原因,掌握标准化的基本方法 (四)掌握均质的原因,了解均质的原理。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原料乳的质量标准 2、原料乳的检验方法 3、标准化的计算 4、均质原因及原理 四、教学方法和教具:讲授;多媒体课件 五、讲授内容: 第一节 乳的验收 一、感官鉴定 对色、香、味、形、杂质等进行感官鉴定。 二、理化检验 (一)酒精试验 (二)比重测定 将搅拌好的乳移注于量筒内,尽量不产生泡沫,测量乳温。将乳稠计平稳地放到量筒中 间,任其自然下沉且不与量筒壁接触,静止 1~2min 后即可读数
(三)煮沸试验 (四)酸度测定 (五)乳脂肪测定 (六)掺假乳测定 三 、微生物检验 四 、称量 第二节 乳的预处理 一 、净化 (一)目的 除去机械杂质、乳腺组织和白细胞等,使乳达到工业加工原料的要求。 牛奶沉淀分析滤纸 (二)方法 1、过滤 (1)传统过滤方式 纱布过滤 (2)机械过滤方式 2、离心:自动排渣离心净乳机 原理:借用分离的钵片在作高速圆周运动时产生的强大离心力,当牛奶进入净乳机时促 使牛奶沿着钵片与钵片的间隙形成一层层薄膜,并涌往上叶片的叶轮,朝着出口阀门流出, 而比重大于牛奶的杂质被抛向离心体内壁四周(每生产 1~2h 排渣一次)。 二、冷却 1、抑制乳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保持乳的新鲜度。 2、提高原料乳的抗菌力。乳中存在抗菌体系:H2O2+酶→H2O+[O],当乳温较低时,反应速 度慢,抗菌作用持续时间长;当乳受细菌污染程度大时,抗菌作用持续时间短。 (一)目的 (二)方法:将乳温降至 0~4℃ 1、水池冷却:将乳桶放入水池中,用冷水或冰水作冷源。 特点:简单易行,但冷却速度慢,耗水量大。 2、表面冷却器冷却 冷剂(冷盐水或氨等)由下而上在金属排管内部运动,而乳由上而下经过金属排管表面而 被冷却。 特点:结构简单、清洗方便,但易受污染(因为乳暴露于空气中)
(三)煮沸试验 (四)酸度测定 (五)乳脂肪测定 (六)掺假乳测定 三 、微生物检验 四 、称量 第二节 乳的预处理 一 、净化 (一)目的 除去机械杂质、乳腺组织和白细胞等,使乳达到工业加工原料的要求。 牛奶沉淀分析滤纸 (二)方法 1、过滤 (1)传统过滤方式 纱布过滤 (2)机械过滤方式 2、离心:自动排渣离心净乳机 原理:借用分离的钵片在作高速圆周运动时产生的强大离心力,当牛奶进入净乳机时促 使牛奶沿着钵片与钵片的间隙形成一层层薄膜,并涌往上叶片的叶轮,朝着出口阀门流出, 而比重大于牛奶的杂质被抛向离心体内壁四周(每生产 1~2h 排渣一次)。 二、冷却 1、抑制乳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保持乳的新鲜度。 2、提高原料乳的抗菌力。乳中存在抗菌体系:H2O2+酶→H2O+[O],当乳温较低时,反应速 度慢,抗菌作用持续时间长;当乳受细菌污染程度大时,抗菌作用持续时间短。 (一)目的 (二)方法:将乳温降至 0~4℃ 1、水池冷却:将乳桶放入水池中,用冷水或冰水作冷源。 特点:简单易行,但冷却速度慢,耗水量大。 2、表面冷却器冷却 冷剂(冷盐水或氨等)由下而上在金属排管内部运动,而乳由上而下经过金属排管表面而 被冷却。 特点:结构简单、清洗方便,但易受污染(因为乳暴露于空气中)
3、蛇管式冷热两用器 管内通盐水或冰水时,可以冷却牛乳;管内通热水或蒸汽时,可以加热牛乳。 特点:可以根据生产需要控制乳温。 4、板式换热器 特点:时间短,效率高,适于大、中型乳品加工厂。 三、贮存 (一)原因 鲜乳进厂后需要根据产品品种计划、生产班次、连续性生产和对乳进行标准化等要求, 因此需要对乳进行贮存。 (二)方法 乳冷却后迅速贮存于贮乳槽(缸)内。贮乳槽(缸)有立式和卧式两种,由于立式占地少, 清洗方便,使用较多。 贮乳槽(缸)由不锈钢制成,外周配有良好绝热保温特性的外套,能维持冷却乳在 24h 内温升不超过 2℃。附设搅拌装置,防止乳脂肪上浮及有利于采样与标准化操作。 注意:使用前应清洗,再通入蒸汽杀菌,待冷却后即可使用;贮乳时应装满并加盖密封。 四、均质 (一)目的 1、防止脂肪上浮或其它成分沉淀造成的分层 为了做到这一点,脂肪球的大小应被大幅度地降低到 1μm。另外,均质能减少颗粒的 沉淀、酪蛋白在酸性条件下的凝胶沉淀。 2、提高微粒聚集物的稳定性 通过均质脂肪球的直径减小使表面积增大增加了脂肪球的稳定性。 此外,微粒聚沉尤其在稀奶油层中易发生,经均质过的制品中形成的微粒聚沉非常缓慢。 总之,防止微粒聚沉通常是均质的最重要的目的。 (二)原理 1、均质机及工作原理 均质机是由一个高压泵和均质阀组成。 操作原理是在一个适合的均质压力下,料液通过窄小的均质伐阀而获得很高的速度,这 导致了剧烈的湍流,形成的小涡流中产生了较高的料液流速梯度引起压力波动,这会打散许 多颗粒,尤其是液滴。 2、均质后的脂肪球形态 均质后的脂肪形成细小的球体,新形成的表面膜主要由胶体酪蛋白和乳清蛋白质组成, 其中一些酪蛋白胶束存在于层内,而大多数或多或少延伸出来形成胶束断层或次级胶束层
3、蛇管式冷热两用器 管内通盐水或冰水时,可以冷却牛乳;管内通热水或蒸汽时,可以加热牛乳。 特点:可以根据生产需要控制乳温。 4、板式换热器 特点:时间短,效率高,适于大、中型乳品加工厂。 三、贮存 (一)原因 鲜乳进厂后需要根据产品品种计划、生产班次、连续性生产和对乳进行标准化等要求, 因此需要对乳进行贮存。 (二)方法 乳冷却后迅速贮存于贮乳槽(缸)内。贮乳槽(缸)有立式和卧式两种,由于立式占地少, 清洗方便,使用较多。 贮乳槽(缸)由不锈钢制成,外周配有良好绝热保温特性的外套,能维持冷却乳在 24h 内温升不超过 2℃。附设搅拌装置,防止乳脂肪上浮及有利于采样与标准化操作。 注意:使用前应清洗,再通入蒸汽杀菌,待冷却后即可使用;贮乳时应装满并加盖密封。 四、均质 (一)目的 1、防止脂肪上浮或其它成分沉淀造成的分层 为了做到这一点,脂肪球的大小应被大幅度地降低到 1μm。另外,均质能减少颗粒的 沉淀、酪蛋白在酸性条件下的凝胶沉淀。 2、提高微粒聚集物的稳定性 通过均质脂肪球的直径减小使表面积增大增加了脂肪球的稳定性。 此外,微粒聚沉尤其在稀奶油层中易发生,经均质过的制品中形成的微粒聚沉非常缓慢。 总之,防止微粒聚沉通常是均质的最重要的目的。 (二)原理 1、均质机及工作原理 均质机是由一个高压泵和均质阀组成。 操作原理是在一个适合的均质压力下,料液通过窄小的均质伐阀而获得很高的速度,这 导致了剧烈的湍流,形成的小涡流中产生了较高的料液流速梯度引起压力波动,这会打散许 多颗粒,尤其是液滴。 2、均质后的脂肪球形态 均质后的脂肪形成细小的球体,新形成的表面膜主要由胶体酪蛋白和乳清蛋白质组成, 其中一些酪蛋白胶束存在于层内,而大多数或多或少延伸出来形成胶束断层或次级胶束层
因均质后脂肪球的大部分表面被酪蛋白覆盖(大约 90%,在还原乳中占 100%),使脂肪球 具有象酪蛋白胶束一样的性质。 任何使酪蛋白胶束凝聚的反应因素如凝乳、酸化或高温加热都将使均质后脂肪球凝集。 (三)均质团现象 1、均质团概念 稀奶油的均质通常引起粘度增加,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在均质的稀奶油中有大量的脂肪 球聚集物,含有大约 105个脂肪球而非单一的脂肪球,即所谓均质团(Homogenization Clusters),脂肪絮凝或粘滞化。因为均质团间隙含有液体使稀奶油中颗粒的有效体积增加, 因此增加了它的粘度。 2、生产中的均质方法 目前生产中采用二段均质机; 其中第一段均质压力大(占总均质压力的 2/3),形 成的湍流强度高是为了打破脂肪球; 第二段的压力小(占总均质压力的 1/3),形成的湍流强度很小不足以打破脂肪球,因此 不能再形成新的团块,但可打破第一段均质形成的均质团块。 为节约能源和机械有时采用部分均质(生产能力大的均质机非常昂贵而且耗能多),即 乳先被分成脱脂乳和稀奶油,稀奶油被均质后再与分离出的乳混合。 五、标准化 (一)原因 每天收购的原料乳质量差异大且生产班次不固定,而产品质量必须保证均匀一致。 (二)方法:主要对乳脂肪进行标准化。 1、乳脂肪变化幅度最大。 2、乳脂肪经济价值最大。 设原料乳乳脂率为 p%,原料乳量为 x,加入添加物量为 y,添加物乳脂率为 q%,标准化后 乳脂含量应为 r%。 根据乳脂平衡得 P%·x+q%·y=r%(x+y) (1)当 p<r 时,原料乳乳脂肪不足,需加入稀奶油。q%——稀奶油乳脂率,y——稀奶油 量。 (2)当 p>r 时,原料乳乳脂肪超量,需加入脱脂奶。q%——脱脂奶乳脂率,y——脱脂奶 量。 第三章 常见乳制品加工 一、学时分配:6 学时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熟悉乳制品生产中的标准化、杀菌、浓缩、干燥等加工技术的处理方法、工作原理处
因均质后脂肪球的大部分表面被酪蛋白覆盖(大约 90%,在还原乳中占 100%),使脂肪球 具有象酪蛋白胶束一样的性质。 任何使酪蛋白胶束凝聚的反应因素如凝乳、酸化或高温加热都将使均质后脂肪球凝集。 (三)均质团现象 1、均质团概念 稀奶油的均质通常引起粘度增加,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在均质的稀奶油中有大量的脂肪 球聚集物,含有大约 105个脂肪球而非单一的脂肪球,即所谓均质团(Homogenization Clusters),脂肪絮凝或粘滞化。因为均质团间隙含有液体使稀奶油中颗粒的有效体积增加, 因此增加了它的粘度。 2、生产中的均质方法 目前生产中采用二段均质机; 其中第一段均质压力大(占总均质压力的 2/3),形 成的湍流强度高是为了打破脂肪球; 第二段的压力小(占总均质压力的 1/3),形成的湍流强度很小不足以打破脂肪球,因此 不能再形成新的团块,但可打破第一段均质形成的均质团块。 为节约能源和机械有时采用部分均质(生产能力大的均质机非常昂贵而且耗能多),即 乳先被分成脱脂乳和稀奶油,稀奶油被均质后再与分离出的乳混合。 五、标准化 (一)原因 每天收购的原料乳质量差异大且生产班次不固定,而产品质量必须保证均匀一致。 (二)方法:主要对乳脂肪进行标准化。 1、乳脂肪变化幅度最大。 2、乳脂肪经济价值最大。 设原料乳乳脂率为 p%,原料乳量为 x,加入添加物量为 y,添加物乳脂率为 q%,标准化后 乳脂含量应为 r%。 根据乳脂平衡得 P%·x+q%·y=r%(x+y) (1)当 p<r 时,原料乳乳脂肪不足,需加入稀奶油。q%——稀奶油乳脂率,y——稀奶油 量。 (2)当 p>r 时,原料乳乳脂肪超量,需加入脱脂奶。q%——脱脂奶乳脂率,y——脱脂奶 量。 第三章 常见乳制品加工 一、学时分配:6 学时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熟悉乳制品生产中的标准化、杀菌、浓缩、干燥等加工技术的处理方法、工作原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