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并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含量。实验教学 重视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的训练,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与传统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考试主要采用闭卷方式,考试范围应 涵盖所有讲授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记忆、掌握程度, 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20%、理论课成绩80%(期中40%十期末40%)。 六、叁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1.《无机及分析化学》,王仁国,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2.《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与学习指导》,黄蔷蕾,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所有化学类课程的前导课,各章应重点讲授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对 化学有一个总体上的认识、把握。 主撰人:周冬香 审核人:吴继魁 分管教学院长:李燕 2011年6月6日 -6
- 6 - 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并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含量。实验教学 重视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的训练,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与传统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考试主要采用闭卷方式,考试范围应 涵盖所有讲授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记忆、掌握程度, 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 20%、理论课成绩 80%(期中 40%+期末 40%)。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1.《无机及分析化学》,王仁国,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年,第一版。 2.《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与学习指导》,黄蔷蕾,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年,第一版。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所有化学类课程的前导课,各章应重点讲授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对 化学有一个总体上的认识、把握。 主撰人:周冬香 审核人:吴继魁 分管教学院长:李燕 2011 年 6 月 6 日
《普通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普通化学General Chemistry 课程编号:1501503 学分:3学分 学时:48总学时 学时分配(讲授学时:48) 开设学期:第12,3-4学期 授课对象:海洋渔业、热能、建筑 课程级别: 课程负责人:孙涛 教学团队:基础化学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为热能、建筑以及海洋渔业等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基础课,是热能、建筑以及海 洋渔业等专业本科生的选修课程,在该类专业本科生四年的学习中,使得该专业学生了解以 及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化学的概念 掌握无机化学以及分心化学的一些基本常识、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致力于能综合运用于对 实际问题的分析,为以后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简介(200字左右) 普通化学系统、简明地阐述化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本课程主要讲授原子结构 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之上,对物质结构以及化学键有了初步的概念:有了一定的化学热力学以 及动力学知识基础后,较为详细的介绍了四大平衡,使学生掌握酸碱平衡、氧化还原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以及配位平衡的基本知识:通过对上述化学基本知识的学习和了解,使学生了 解化学的基本知识以及处理问题的一些方式方法,为今后的课程学习以及毕业论文奠定必要 的化学基础。 三、教学内容 章节名称 知识点 学时 教学目标* 备注 第一章 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 了解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阅读:P27-46 .7
- 7 - 《普通化学》教学大纲 《普通化学》教学大纲 《普通化学》教学大纲 《普通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普通化学/General Chemistry 课程编号:1501503 学 分:3 学分 学 时:48 总学时 学时分配(讲授学时:48) 开设学期:第 1-2,3-4 学期 授课对象:海洋渔业、热能、建筑 课程级别: 课程负责人:孙涛 教学团队:基础化学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为热能、建筑以及海洋渔业等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基础课,是热能、建筑以及海 洋渔业等专业本科生的选修课程,在该类专业本科生四年的学习中,使得该专业学生了解以 及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化学的概念, 掌握无机化学以及分心化学的一些基本常识、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致力于能综合运用于对 实际问题的分析,为以后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简介(200 字左右) 普通化学系统、简明地阐述化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本课程主要讲授原子结构 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之上,对物质结构以及化学键有了初步的概念;有了一定的化学热力学以 及动力学知识基础后,较为详细的介绍了四大平衡,使学生掌握酸碱平衡、氧化还原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以及配位平衡的基本知识;通过对上述化学基本知识的学习和了解,使学生了 解化学的基本知识以及处理问题的一些方式方法,为今后的课程学习以及毕业论文奠定必要 的化学基础。 三、教学内容 章节名称 知识点 学时 教学目标* 备注 第一章 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 4 了解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 阅读:P27-46
原子结构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简史: 作业: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掌握核外电子的排布以及 P56-10.1l,14 四个量子数: 第一查 离子键与离子型化合物 堂挥离子键以及共价键的 阅读: 化学键与物质共价键 区别: P58-62,P62 结构基础 杂化轨道 掌握杂化轨道: 72 分子间力和氢键 了解分子间力和氢键 作业:P91-15 第三章 热力学基本概念 了解体系、环境等概念: 阅读:94-110 化学热力学基 热力学第一定律 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 作 础 化学反应热 应用 业:P121-山 第四章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阅读: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 P135-145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因素: 第五章 酸碱质子理论 12 了解酸碱质子理论、水的质 阅读: 酸碱反应与酸水的质子自递反应及水溶液 子自递反应: P148-155 碱平衡 作业: 的DH 熟练掌提强酸和强碱、弱酸 P169-4,12. 强酸和强碱 和弱碱、多元酸碱、缓冲溶 弱酸和弱碱 液等体系的pH值的计算: 11,18,19, 21 多元酸碱、离子酸碱 掌握酸碱指示剂以及缓冲 酸碱解离平衡的移动 溶液的配制 缓冲溶液、酸碱指示剂 第六意 配合物基本概念 了解配合物基本概念以及阅读: 配位化合物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P191-199 第七章 电极电位及其测定 12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 阅读 氧化还原反应 标准氢电极、标准电极电位 概念: P217-220 原电池的电动势及电极电势 了解原电池: P227-232 作业 能斯特方程的应用 掌握能斯特方程的应用:掌 P235-3,4 握原电池的电动势及电极235-5,10 电势 第八章 滩溶电解质的溶度积 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 P183-5,6,7 沉淀溶解平衡 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 掌握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 4
- 8 - 原子结构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简史; 掌握核外电子的排布以及 四个量子数; 作业: P56-10,11,14 第二章 化 学 键 与 物 质 结构基础 离子键与离子型化合物 共价键 杂化轨道 分子间力和氢键 6 掌握离子键以及共价键的 区别; 掌握杂化轨道; 了解分子间力和氢键 阅读: P58-62;P62- 72 作业:P91-15 第三章 化 学 热 力 学 基 础 热力学基本概念 热力学第一定律 化学反应热 6 了解体系、环境等概念; 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 应用 阅读:94-110 作 业:P121-11 第四章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4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 因素; 阅读: P135-145 第五章 酸 碱 反 应 与 酸 碱平衡 酸碱质子理论 水的质子自递反应及水溶液 的 pH 强酸和强碱 弱酸和弱碱 多元酸碱、离子酸碱 酸碱解离平衡的移动 缓冲溶液、酸碱指示剂 12 了解酸碱质子理论、水的质 子自递反应; 熟练掌握强酸和强碱、弱酸 和弱碱、多元酸碱、缓冲溶 液等体系的 pH 值的计算; 掌握酸碱指示剂以及缓冲 溶液的配制 阅读: P148-155 作业: P169-4,12, 11,18,19, 21 第六章 配位化合物 配合物基本概念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2 了解配合物基本概念以及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阅读: P191-199 第七章 氧化还原反应 电极电位及其测定 标准氢电极、标准电极电位 原电池的电动势及电极电势 能斯特方程的应用 12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 概念; 了解原电池; 掌握能斯特方程的应用;掌 握原电池的电动势及电极 电势 阅读: P217-220; P227-232 作业: P235-3,4 P235-5,10 第八章 沉淀溶解平衡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 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 4 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 掌握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 P183-5,6,7, 4
四、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应对普通化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原理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详细讲 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这主要涵盖化学基本理论部分。包括化学热力学基础,电化学基 础,化学平衡理论和近代物质结构理论基础。这一部分要求建立正确的概念,学会进行有关 的近似计算,依据基本概念、一般规律和计算结果对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物质的物理。 化学性质进行粗略分析、判断。讲授中应注意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 等内容的理解,并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含量。 本课程自学内容的量应不少于理论教学时数的15%,主要安排在各章节中有关背景资料 和易于理解的内容上,自学不占上课学时。平时作业量应不少于20学时,在主要章节讲授 完之后,要布置一定量的作业,旨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五、教学方法 实行模块式教学,即将整个课程按照上述内容结构划分为八个单元,每个单元由理论授 裸、自学以及作业等方式构成。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课件(包括主 讲老师对全书的系统讲授,还有重要内容的文字提示与电子教学幻灯片)以及网上辅导(主 要采用E-MAL、QQ等形式)。 考试主要采用开卷方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及自学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 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记忆、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总评成绩:平时作业占20%、课堂讨论和出勤占10%、开卷考试占70%。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参考教材: 赵士锋著,《普通化学》(第二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 曲保中、朱炳林、周伟红编著,《新大学化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7年。 阅读书目: 夏立江著,《环境化学》,北京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年。 .9
- 9 - 四、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应对普通化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原理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详细讲 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这主要涵盖化学基本理论部分。包括化学热力学基础,电化学基 础,化学平衡理论和近代物质结构理论基础。这一部分要求建立正确的概念,学会进行有关 的近似计算,依据基本概念、一般规律和计算结果对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物质的物理、 化学性质进行粗略分析、判断。讲授中应注意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 等内容的理解,并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含量。 本课程自学内容的量应不少于理论教学时数的 15%,主要安排在各章节中有关背景资料 和易于理解的内容上,自学不占上课学时。平时作业量应不少于 20 学时,在主要章节讲授 完之后,要布置一定量的作业,旨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五、教学方法 实行模块式教学,即将整个课程按照上述内容结构划分为八个单元,每个单元由理论授 课、自学以及作业等方式构成。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课件(包括主 讲老师对全书的系统讲授,还有重要内容的文字提示与电子教学幻灯片)以及网上辅导(主 要采用 E-MAIL、QQ 等形式)。 考试主要采用开卷方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及自学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 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记忆、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总评成绩:平时作业占 20%、课堂讨论和出勤占 10%、开卷考试占 70%。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参考教材: 赵士铎著,《普通化学》(第二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年。 曲保中、朱炳林、周伟红编著,《新大学化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7 年。 阅读书目: 夏立江著,《环境化学》,北京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年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蕌 本课程是所有函盖基础化学以及分析化学的基础选修课程,各章应重点讲授基本概念、 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对管理有一个总体上的认识、把握。 主撰人:孙涛 审核人:吴继魁 分管教学院长:李基 2011年6月9日 .10
- 10 -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蕌 本课程是所有涵盖基础化学以及分析化学的基础选修课程,各章应重点讲授基本概念、 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对管理有一个总体上的认识、把握。 主撰人 :孙涛 审核人:吴继魁 分管教学院长:李燕 2011 年 6 月 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