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氨基酸的生产工艺 氨基酸的应用 全世界AA的年需求量以10%的速度增长,年总产量120万吨以上,而其需 求量达800万吨,作为食品添加剂占40%,饲料添加剂占40%,医药保健品占20% 年产值己接近600亿美元。 氨基酸主要用于食品、医药、农业、化妆品的生产等方面。 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甘氨酸、丙氨酸具有甜味,天冬氨酸、谷氨酸具有酸 味,谷氨酸钠、天冬氨酸钠具有鲜味,它们都可用作食品添加剂。如甘氨酸用于 清凉饮料、肉汤、酱菜等的加工,不仅能增加甜味,还能缓和苦味。赖氨酸、蛋 氨酸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常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以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在饲料 工业,目前作为饲料添加剂的氨基酸有蛋氨酸、赖氨酸、谷氨酸钠、甘氨酸、丙 氨酸和苏氨酸7种。其中以蛋氨酸(鸡饲料)、赖氨酸为主,近年某些国家己将 苏氨酸用作饲料添加剂,主要用于以麦类为主的饲料中。 在医药工业上的应用。氨基酸在医药上的应用很广。例如,氨基酸的混合液 可供病人注射用,氨基酸的混合粉剂可作宇航员、飞行员的补品。又如,精氨酸 药物用于治疗由氨中毒造成的肝昏迷:丝氨酸药物用作疲劳回复剂:蛋氨酸、胱 氨酸用于治疗脂肪肝:甘氨酸、谷氨酸用于调节胃液:L一谷氨酸与L一谷氨酰 胺用于治疗脑出血后的记忆力障碍等 在化妆品生产中的应用。氨基酸及其衍生物与皮肤的成分相似,具有调节皮 肤pH和保护皮肤的功能,现己广泛用于配制各种化妆品。例如,胱氨酸用于护 发素中,丝氨酸用于面霜中。又如,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与脂肪酸形成的表 面活性剂,具有清洗、抗菌等功能,用于护肤品、洗发剂中。 在农业上的应用。一些氨基酸在体外并无杀茵功能,但它们能干扰植物与病原菌 之间的生化关系,使植物的代谢及抗病能力发生变化,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例 如,苯丙氨酸和丙氨酸可用于治疗苹果疮痂病。又如,美国一家公司用甘氨酸制 成了除草剂。这类农药易被微生物分解,不会造成环境污染。赖氨酸、蛋氨酸添 加在饲料中,能加速家畜、家禽的生长,改善肉的质量。 氨基酸也用于其他方面。例如,聚谷氨酸用于合成人造皮革和涂料。 谷氨酸生产,最早于1866年德国的Ritthausen博士利用硫酸水解小麦面筋
第九章 氨基酸的生产工艺 氨基酸的应用 全世界 AA 的年需求量以 10%的速度增长,年总产量 120 万吨以上,而其需 求量达 800 万吨,作为食品添加剂占 40%,饲料添加剂占 40%,医药保健品占 20%。 年产值已接近 600 亿美元。 氨基酸主要用于食品、医药、农业、化妆品的生产等方面。 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甘氨酸、丙氨酸具有甜味,天冬氨酸、谷氨酸具有酸 味,谷氨酸钠、天冬氨酸钠具有鲜味,它们都可用作食品添加剂。如甘氨酸用于 清凉饮料、肉汤、酱菜等的加工,不仅能增加甜味,还能缓和苦味。赖氨酸、蛋 氨酸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常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以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在饲料 工业,目前作为饲料添加剂的氨基酸有蛋氨酸、赖氨酸、谷氨酸钠、甘氨酸、丙 氨酸和苏氨酸 7 种。 其中以蛋氨酸(鸡饲料)、赖氨酸为主,近年某些国家已将 苏氨酸用作饲料添加剂,主要用于以麦类为主的饲料中。 在医药工业上的应用。氨基酸在医药上的应用很广。例如,氨基酸的混合液 可供病人注射用,氨基酸的混合粉剂可作宇航员、飞行员的补品。又如,精氨酸 药物用于治疗由氨中毒造成的肝昏迷;丝氨酸药物用作疲劳回复剂;蛋氨酸、胱 氨酸用于治疗脂肪肝;甘氨酸、谷氨酸用于调节胃液;L-谷氨酸与 L-谷氨酰 胺用于治疗脑出血后的记忆力障碍等。 在化妆品生产中的应用。氨基酸及其衍生物与皮肤的成分相似,具有调节皮 肤 pH 和保护皮肤的功能,现已广泛用于配制各种化妆品。例如,胱氨酸用于护 发素中,丝氨酸用于面霜中。又如,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与脂肪酸形成的表 面活性剂,具有清洗、抗菌等功能,用于护肤品、洗发剂中。 在农业上的应用。一些氨基酸在体外并无杀菌功能,但它们能干扰植物与病原菌 之间的生化关系,使植物的代谢及抗病能力发生变化,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例 如,苯丙氨酸和丙氨酸可用于治疗苹果疮痂病。又如,美国一家公司用甘氨酸制 成了除草剂。这类农药易被微生物分解,不会造成环境污染。赖氨酸、蛋氨酸添 加在饲料中,能加速家畜、家禽的生长,改善肉的质量。 氨基酸也用于其他方面。例如,聚谷氨酸用于合成人造皮革和涂料。 谷氨酸生产,最早于1866年德国的Ritthausen博士利用硫酸水解小麦面筋
分离到一种酸性氨基酸,原料取材,命名为谷氨酸。1910年日本的味之素公司 用水解法生产谷氨酸。1956年日本协和发酵公司分离到谷氨酸棒杆菌,1957年 开始发酵法生产味精。我国1958年开始研究,1965年在上海天厨味精厂投产。 目前我国味精的年产量己达100万吨,产销量占世界第一位 谷氨酸除用于制造味精外,还可以用来治疗神经衰弱以及配制营养注射液等。我 国的谷氨酸发酵虽然在产量、质量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 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设备陈旧,规模小,自控水平、转化率和提取 率低,易受噬菌体污染,废水污染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等。 9.1谷氨酸生物合成途径及调节机制 谷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大致是:葡萄糖经糖酵解(EWP途径)和己糖磷酸支 路(WMP途径)生成丙酮酸,再氧化成乙酰辅酶A(乙酰COA),然后进入三羧酸 循环,生成Q一酮戊二酸。α一酮戊二酸在谷氨酸脱氢酶的催化及有N+4存在 的条件下,生成谷氨酸。即,谷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包括EMP、HP、TCA循环、 DCA循环和CO2固定作用等。 谷氨酸脱氢酶 谷氨酸脱 主要的酶反应: a一酮戊二酸+NH4++NADPH?2 谷氨酸十 H20+NADP 在TCA循环中: a一酮戊二酸+NADP+CoA-SH 琥珀酰CoA+C02 CH2-COO-CoA-SH NAD NADH CHa-COO CH +C02 C-C00 glutara C-S-CoA Suceinyl-CoA AG"=-33.5 kJ/mol
分离到一种酸性氨基酸,原料取材,命名为谷氨酸。1910 年日本的味之素公司 用水解法生产谷氨酸。1956 年日本协和发酵公司分离到谷氨酸棒杆菌,1957 年 开始发酵法生产味精。我国 1958 年开始研究,1965 年在上海天厨味精厂投产。 目前我国味精的年产量已达 100 万吨,产销量占世界第一位。 谷氨酸除用于制造味精外,还可以用来治疗神经衰弱以及配制营养注射液等。我 国的谷氨酸发酵虽然在产量、质量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 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设备陈旧,规模小,自控水平、转化率和提取 率低,易受噬菌体污染,废水污染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等。 9.1 谷氨酸生物合成途径及调节机制 谷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大致是:葡萄糖经糖酵解(EMP 途径)和己糖磷酸支 路(HMP 途径)生成丙酮酸,再氧化成乙酰辅酶 A(乙酰 COA),然后进入三羧酸 循环,生成 α-酮戊二酸。α-酮戊二酸在谷氨酸脱氢酶的催化及有 NH+4 存在 的条件下,生成谷氨酸。即,谷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包括 EMP、HMP、TCA 循环、 DCA 循环和 CO2 固定作用等。 主要的酶反应: α-酮戊二酸 + NH4++NADPH2 谷氨酸+ H2O+NADP 在 TCA 循环中: α-酮戊二酸 +NADP+CoA-SH 琥珀酰 CoA+CO2 谷氨酸脱 氢酶 谷氨酸脱氢酶
由葡萄糖生成谷氨酸的总反应式为: C6H.0。+NH3+02→CH,0N+C03+3H,0 谷氨酸对糖的重量理论转化率为81.T%。实际生产上由于菌体生长、副产物生成 和生物合成的耗能等消耗部分糖,实际转化率低于81.7%。因此,必须合理地控 制发酵,使糖最大限度地用于合成谷氨酸。 葡萄! 葡萄糖-6鳞酸 →6-酸葡萄糖酸 戊楷一3磷酸 丙糖3磷酸 丙酸 +乙酰CM ,草酰乙酸 节果酸 乙酰CaA柠酸 乙酷酸环 延胡索酸 乙醛酸」 顺乌头酸 ←异柠檬酸 我珀酸 线珀酸 a酮成二酸 N 透过细胞膜 一谷氨酸 图5-7谷氨的生物合成途径 EP途径和HMP途径 谷氨酸棒杆菌、黄色短杆菌和黄色短杆菌中,均存在这两条途径。 TCA循环 顺乌头酸和ATP对柠檬酸合成酶有抑制作用草酰乙酸和乙酰-CoA分别对其 抑制有拮抗作用:异柠檬酸脱氢酶受乙醛酸和草酰乙酸的协同反馈抑制:氟乙酸 是乌头酸酶的专一抑制剂:ā一酮戊二酸脱氢酶的活力很弱,使糖代谢流进入
由葡萄糖生成谷氨酸的总反应式为: 谷氨酸对糖的重量理论转化率为 81.7%。实际生产上由于菌体生长、副产物生成 和生物合成的耗能等消耗部分糖,实际转化率低于 81.7%。因此,必须合理地控 制发酵,使糖最大限度地用于合成谷氨酸。 EMP 途径和 HMP 途径 谷氨酸棒杆菌、黄色短杆菌和黄色短杆菌中,均存在这两条途径。 TCA 循环 顺乌头酸和 ATP 对柠檬酸合成酶有抑制作用草酰乙酸和乙酰-CoA 分别对其 抑制有拮抗作用;异柠檬酸脱氢酶受乙醛酸和草酰乙酸的协同反馈抑制;氟乙酸 是乌头酸酶的专一抑制剂;α-酮戊二酸脱氢酶的活力很弱,使糖代谢流进入 C6H12O6 NH3 O2 C5H9O4N CO2 3H2O 2 3 + + → + +
TCA循环后受阻在a一酮戊二酸处,在有NH4十存在下,由谷氨酸脱氢酶催化还 原氨基化生成谷氨酸。 DCA循环 在谷氨酸发酵中,DCA循环一方面可以作为TCA循环有缺陷是C4二羧酸的 补充,另一方面会使谷氨酸对糖转化率减少。TCA循环的中间产物比抑制异柠 檬酸脱氢酶更强烈的抑制异柠檬酸裂解酶:当菌体内异柠檬酸浓度低时,异柠檬 酸代谢进入TCA循环比进入DCA循环更容易。 C02固定 草酰乙酸的补充是通过C02固定反应来完成的。固定反应酶:磷酸烯醇式丙 酮酸羧化酶和苹果酸酶。 NH4+的导入 有三种方式:①α一酮戊二酸还原氨基化生成谷氨酸:②由天冬氨酸或丙氨酸 通过氨基转移作用将氨基转给α一酮戊二酸而生成:③谷氨酸合成酶途径。但是 谷氨酸产生菌中天冬氨酸转氨酶(G0T)和丙氨酸转氨酶(GPT)活力很低,转氨途径 并不重要。 异柠檬酸脱氢酶不仅催化α一酮戊二酸的生成,提供合成谷氨酸的前体物,并为 谷氨酸脱氢酶提供了所必需的辅酶NADPH十H+ 谷氨酸合成酶对N4十的亲和力比谷氨酸脱氢酶强得多,当环境中N4+浓度很 低时,可由谷氨酸合成酶途径合成谷氨酸。细胞内谷氨酸浓度很高时,反馈抑制 谷氨酸脱氢酶活性,但不抑制谷氨酸合成酶,所以该酶在谷氨酸发酵中的作用值 得重视。 谷氨酸生产菌及种子扩大培养 目前工业上应用的谷氨酸产生菌有谷氨酸棒状杆菌、乳糖发酵短杆菌、散枝短杆 菌、黄色短杆菌、噬氨短杆菌等。我国常用的菌种有北京棒状杆菌、纯齿棒状杆 菌等。 菌种的共同特征为: 细胞形态为棒杆、短杆 3 G+,无芽孢,无鞭毛,不能运动 都是需氧型
TCA 循环后受阻在α-酮戊二酸处,在有 NH4+存在下,由谷氨酸脱氢酶催化还 原氨基化生成谷氨酸。 DCA 循环 在谷氨酸发酵中, DCA 循环一方面可以作为 TCA 循环有缺陷是 C4 二羧酸的 补充,另一方面会使谷氨酸对糖转化率减少。 TCA 循环的中间产物比抑制异柠 檬酸脱氢酶更强烈的抑制异柠檬酸裂解酶;当菌体内异柠檬酸浓度低时,异柠檬 酸代谢进入 TCA 循环比进入 DCA 循环更容易。 CO2 固定 草酰乙酸的补充是通过 CO2 固定反应来完成的。固定反应酶:磷酸烯醇式丙 酮酸羧化酶和苹果酸酶。 NH4+的导入 有三种方式:① α-酮戊二酸还原氨基化生成谷氨酸;②由天冬氨酸或丙氨酸 通过氨基转移作用将氨基转给α-酮戊二酸而生成;③谷氨酸合成酶途径。但是 谷氨酸产生菌中天冬氨酸转氨酶(GOT)和丙氨酸转氨酶(GPT)活力很低,转氨途径 并不重要。 异柠檬酸脱氢酶不仅催化α-酮戊二酸的生成,提供合成谷氨酸的前体物,并为 谷氨酸脱氢酶提供了所必需的辅酶 NADPH+H+ 谷氨酸合成酶对 NH4+的亲和力比谷氨酸脱氢酶强得多,当环境中 NH4+浓度很 低时,可由谷氨酸合成酶途径合成谷氨酸。细胞内谷氨酸浓度很高时,反馈抑制 谷氨酸脱氢酶活性,但不抑制谷氨酸合成酶,所以该酶在谷氨酸发酵中的作用值 得重视。 谷氨酸生产菌及种子扩大培养 目前工业上应用的谷氨酸产生菌有谷氨酸棒状杆菌、乳糖发酵短杆菌、散枝短杆 菌、黄色短杆菌、噬氨短杆菌等。我国常用的菌种有北京棒状杆菌、纯齿棒状杆 菌等。 菌种的共同特征为: 1) 细胞形态为棒杆、短杆 2) G+,无芽孢,无鞭毛,不能运动 3) 都是需氧型
生物素缺陷型 可 脲酶强阳性 不分解淀粉 7) 发酵中菌体发生明显的形态变化,同时细胞膜渗透性的变化。 中 C02固定反应酶系活力强 乙醛酸循环弱 10) ā-酮戊二酸氧化能力缺失或微弱 11) 谷氨酸脱氢酶活力强 乡 不分解谷氨酸,并能耐高浓度谷氨酸 北京棒杆菌AS1.299 形态特征: 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在普通肉汁斜面上培养6、12、24及48小时的染色培养物, 细胞通常为短杆至小棒状,有时微呈弯曲状,两端钝圆,不分枝,呈多种形态, 即培养6小时细胞有延长现象:细胞呈单个、成对及V字型排列:细胞大小为 0.7-0.9×1.0-2.5μm 培养特征: 普通肉汁琼脂斜面中间划直线培养,呈中度生长,菌苔线状,24h为白色, 48h后稍呈淡黄色,随培养时间的延长颜色稍增深,表面湿润,光滑,有光泽, 无粘性,不产生水溶性色素。 普通肉汁琼脂平板菌落圆形,培养24h菌落为白色,直径约1mm,48h为2.5 mm,延长培养至一周可达4.5-6.5m,淡黄色,中央隆起,表面湿润,光滑且有 光泽,边缘整齐并呈半透明状,无粘性,不产生水溶性色素。 种子扩大培养: 1) 斜面:肉膏培养基,1824h,32℃ 2) 一级种子:三角瓶200ml/1000ml△,瓶口八层纱布包扎,碳 源为葡萄糖。摇床性能介绍(往复,96rpm,76mm振幅:旋转,偏心距5cm,220rpm), 瓶口八层纱布包扎,碳源为葡萄糖 二级种子:种子罐500升,培养基为水解糖 一级种子质量要求:
4) 生物素缺陷型 5) 脲酶强阳性 6) 不分解淀粉 7) 发酵中菌体发生明显的形态变化,同时细胞膜渗透性的变化。 8) CO2 固定反应酶系活力强 9) 乙醛酸循环弱 10) α-酮戊二酸氧化能力缺失或微弱 11) 谷氨酸脱氢酶活力强 12) 不分解谷氨酸,并能耐高浓度谷氨酸 北京棒杆菌 AS1.299 形态特征: 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在普通肉汁斜面上培养 6、12、24 及 48 小时的染色培养物, 细胞通常为短杆至小棒状,有时微呈弯曲状,两端钝圆,不分枝,呈多种形态, 即培养 6 小时细胞有延长现象;细胞呈单个、成对及 V 字型排列;细胞大小为 0.7-0.9×1.0-2.5μm。 培养特征: 普通肉汁琼脂斜面 中间划直线培养,呈中度生长,菌苔线状,24 h 为白色, 48 h 后稍呈淡黄色,随培养时间的延长颜色稍增深,表面湿润,光滑,有光泽, 无粘性,不产生水溶性色素。 普通肉汁琼脂平板 菌落圆形,培养 24h 菌落为白色,直径约 1mm,48 h 为 2.5 mm,延长培养至一周可达 4.5-6.5mm,淡黄色,中央隆起,表面湿润,光滑且有 光泽,边缘整齐并呈半透明状,无粘性,不产生水溶性色素。 种子扩大培养: 1) 斜面:肉膏培养基,18~24h,32℃ 2) 一级种子:三角瓶 200ml/1000ml△,瓶口八层纱布包扎,碳 源为葡萄糖。摇床性能介绍(往复,96rpm,76mm 振幅;旋转,偏心距 5cm,220 rpm), 瓶口八层纱布包扎,碳源为葡萄糖 3) 二级种子:种子罐 500 升,培养基为水解糖 一级种子质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