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技术》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用发酵工程生产的产品,如果是菌体,则进行分离提纯可采用的方法是(B) A.蒸馏过滤C.过滤沉淀C.萃取离子D.沉淀萃取 2.下列物质中,不能为异养生物作碳源的是(C) A.蛋白陈 B.含碳有机物C.含碳无机物D.石油、花生饼 3.培养生产青霉素的高产青霉素菌株的方法是(C) A细胞丁积 B基因T积 C.人工诱变 D.人工诱变和基因工程 4.以下发酵产品中不属于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是(C) A.味精 B.啤酒 C.”人造肉” D.人生长激素 5.利用酵母菌发酵生产酒精时,投放的最适原料和产生酒精阶段要控制的必要条件是(C) A。玉米粉和有氧B。大豆粉和有氧 C.玉米粉和无氧D.大豆粉和无氧 6.关于单细胞蛋白叙述正确的是(B) A.是微生物细胞中提取的蛋白质 B.通过发酵生产的微生物菌体 C.是微生物细胞分泌的抗生素 D.单细胞蛋白不能作为食品 7.对谷氨酸发酵的叙述正确的是(D A,菌体是异养厌氧型微生物 B.培养基属于液态的合成培养基 C.谷氨酸的形成与搅拌速度无关D.产物可用离子交换法提取 8.用于谷氨酸发酵的培养基需添加的生长因子是(D) A.氨基酸B.碱基 C.核苷酸D.生物素 9.关于菌种的选育不正确的是(C) A.自然选育的菌种不经过人工处理 B.诱变育种原理的基础是基因突变 C.通过有性杂交可形成工程细胞 D.采用基闲工程的方法可构津工程莴 10.谷氨酸棒状杆菌扩大培养时,培养基应该是(A) A.C:N为4:1 B.C:N为3:1 C.隔绝空气 D.加大氮源、碳源的比例 11.灭菌的目的是(B) A.杀灭细菌B.杀灭杂菌C.杀灭所有微生物D.杀灭芽孢 12.能影响发酵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因素是(D) A.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 B.机械搅拌 C.发酵罐散热及水分蒸发 D.B、C都对 13.在发酵中有关氧的利用正确的是(B) A.微生物可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氧 B.微生物只能利用发酵液中溶解 C.温度升高,发酵液中溶解氧增多 D.需向发酵液中连续补充空气并不断地搅拌 14.当培养基pH发生变化时,应该(C) A.加酸B.加碱C.加缓冲液D.加培养基 15.大量生产酵母菌时,不正确的措施是(A)
《发酵技术》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用发酵工程生产的产品,如果是菌体,则进行分离提纯可采用的方法是(B) A.蒸馏过滤 C.过滤沉淀 C.萃取离子 D.沉淀萃取 2.下列物质中,不能为异养生物作碳源的是(C) A.蛋白胨 B.含碳有机物 C.含碳无机物 D.石油、花生饼 3.培养生产青霉素的高产青霉素菌株的方法是(C) A.细胞工程 B.基因工程 C.人工诱变 D.人工诱变和基因工程 4.以下发酵产品中不属于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是(C) A.味精 B.啤酒 C."人造肉" D.人生长激素 5.利用酵母菌发酵生产酒精时,投放的最适原料和产生酒精阶段要控制的必要条件是(C) A.玉米粉和有氧 B.大豆粉和有氧 C.玉米粉和无氧 D.大豆粉和无氧 6.关于单细胞蛋白叙述正确的是(B) A.是微生物细胞中提取的蛋白质 B.通过发酵生产的微生物菌体 C.是微生物细胞分泌的抗生素 D.单细胞蛋白不能作为食品 7.对谷氨酸发酵的叙述正确的是(D ) A.菌体是异养厌氧型微生物 B.培养基属于液态的合成培养基 C.谷氨酸的形成与搅拌速度无关 D.产物可用离子交换法提取 8.用于谷氨酸发酵的培养基需添加的生长因子是( D) A.氨基酸 B.碱基 C.核苷酸 D.生物素 9.关于菌种的选育不正确的是( C) A.自然选育的菌种不经过人工处理 B.诱变育种原理的基础是基因突变 C.通过有性杂交可形成工程细胞 D.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可构建工程菌 10.谷氨酸棒状杆菌扩大培养时,培养基应该是(A ) A.C:N为4:1 B.C:N为3:1 C.隔绝空气 D.加大氮源、碳源的比例 11.灭菌的目的是(B ) A.杀灭细菌 B.杀灭杂菌 C.杀灭所有微生物 D.杀灭芽孢 12.能影响发酵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因素是(D ) A.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 B.机械搅拌 C.发酵罐散热及水分蒸发 D.B、C都对 13.在发酵中有关氧的利用正确的是(B ) A.微生物可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氧 B.微生物只能利用发酵液中溶解氧 C.温度升高,发酵液中溶解氧增多 D.需向发酵液中连续补充空气并不断地搅拌 14.当培养基pH发生变化时,应该(C ) A.加酸 B.加碱 C.加缓冲液 D.加培养基 15.大量生产酵母菌时,不正确的措施是( A)
A.隔绝空气 B.在对数期获得菌种 C.过滤沉淀进行分离D.使菌体生长长期处于稳定期 16.基因工程培育的”工程菌”通过发酵工程生产的产品有(B) ①石油②人生长激素③紫草素④聚乙二醇⑤胰岛素⑥重组乙肝疫苗 A.①③⑥B.②⑤⑥C.③6⑥D.②3⑤ 17.连续培养酵母菌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D) A.及时补充营养物质 B.以青霉素杀灭细菌 C.以缓冲液控制pH在5.0~6.0之间D.以酒精浓度测定生长状况 18.不能以糖类作为碳源的细菌是(C) A.假单胞带B.乳酸開 C.甲基营养菌D.固氮菌 19.不能作为异养微生物碳源的是(D) A.牛肉膏B.含碳有机物 C.石油 D.含碳无机物 20.根瘤菌能利用的营养物质的组别是(B) A.NH,(CH20),NaCl B.N2.(CH20),CaClz C.铵盐,C02,NaC1 D.NO2,C02,CaCl2 21.配制培养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 A.制作固体培养基必须加入琼脂 B.加入青霉素可得到放线菌 C.培养自生固氮菌不需要氮源 D.发壁工程一般用半固体培养基 22.下列属于微生物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的是(D) ①牛肉音②蛋白胨③氨基酸④维生素⑤碱基⑥生物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D.③④⑤⑥ 23.有关自养微生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A.NaHC0g可提供两类营养物质 B.N2在一般条件下可成为氮源 C.含C、H、O、N的物质可提供碳源、氮源和能源 D.自养微生物需五类营养物质 24.在用伊红一美蓝培养基鉴别大肠杆菌时,培养基中可以不含有(C) A.碳源B.氮源 C.生长因子D.水和无机盐 25.自养型微生物与异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的主要差别是(A) A.碳源B.氮源 C.无机盐D.生长因子 26.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C) A.微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微生物都属于原核生物
A.隔绝空气 B.在对数期获得菌种 C.过滤沉淀进行分离 D.使菌体生长长期处于稳定期 16.基因工程培育的"工程菌"通过发酵工程生产的产品有(B) ①石油②人生长激素③紫草素④聚乙二醇⑤胰岛素⑥重组乙肝疫苗 A.①③⑥ B.②⑤⑥ C.③⑤⑥ D.②③⑤ 17.连续培养酵母菌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D ) A.及时补充营养物质 B.以青霉素杀灭细菌 C.以缓冲液控制pH在5.0~6.0之间 D.以酒精浓度测定生长状况 18.不能以糖类作为碳源的细菌是(C ) A.假单胞菌 B.乳酸菌 C.甲基营养菌 D.固氮菌 19.不能作为异养微生物碳源的是(D ) A.牛肉膏 B.含碳有机物 C.石油 D.含碳无机物 20.根瘤菌能利用的营养物质的组别是(B ) A.NH3,(CH2O),NaCl B.N2,(CH2O),CaCl2 C.铵盐,CO2,NaCl D.NO2,CO2,CaCl2 21.配制培养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 ) A.制作固体培养基必须加入琼脂 B.加入青霉素可得到放线菌 C.培养自生固氮菌不需要氮源 D.发酵工程一般用半固体培养基 22.下列属于微生物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的是( D) ①牛肉膏 ②蛋白胨 ③氨基酸 ④维生素 ⑤碱基 ⑥生物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③④⑤⑥ 23.有关自养微生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 A.NaHCO3可提供两类营养物质 B.N2在一般条件下可成为氮源 C.含C、H、O、N的物质可提供碳源、氮源和能源 D.自养微生物需五类营养物质 24.在用伊红-美蓝培养基鉴别大肠杆菌时,培养基中可以不含有( C) A.碳源 B.氮源 C.生长因子 D.水和无机盐 25.自养型微生物与异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的主要差别是(A ) A.碳源 B.氮源 C.无机盐 D.生长因子 26.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C ) A.微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微生物都属于原核生物
C.微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 D.微生物的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 27.下列关于生长因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B.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矿质元素 C.主要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等 D.一船是酶和核酸的组成成分 28.酵母菌培养液中常含有一定浓度的葡萄糖,但当葡萄糖浓度过高时,反而会抑制微生物的生 长,原因是(B) A.碳原供应太充足 B.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 C.改变了酵母菌的DH值 D.葡萄糖不是酵母菌的原料 29.可用于微生物分离鉴定的培养基是(B) A.固体、天然、选择培养基 B.固体、化学、鉴别培养基 C.半固体、天然、鉴别培养基 D.半固体、天然、选择培养基 30.下列营养物质中,不是同时含有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的是(C) A.牛肉膏B.蛋白胨 C.生物素D.酵母粉 31.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一些物质配制而成,这些物质是(A) A.指示剂或化学药品 B.青霉素或琼脂 C.高浓度食盐 D.维生素或指示剂 32.纯培养是其中(A)的培养物。 A只有一种微生物B只有细菌生长所需的一种营养物 C除主要微生物外只有一种微生物D没有代谢废物 33.平板划线分离法需要下面所有的物品,除了(D)之外。 A接种环 B琼脂培养基平板 C细菌的培养物D电泳仪 34.鉴别培养基是一种培养基,其中(B) A真菌和病毒生长不同B辨别两种不同的细菌 C有两种不同细菌所用不同的特殊营养物 D保温培养期采用两种不同的温度 35.代谢过程为了产生ATP分子,所有下面的物质都是需要的,除了(D)之外 二磷酸腺苷分子 B能量 C磷酸基 DDNA和RNA 36.代谢中如发生还原反应时,(C)。 A从底物分子丢失电子 B通常获得大量的能量 C电子加到底物分子上 D底物分子被氧化 37.当进行糖酵解化学反应时,(D)。 A糖类转变为蛋白质 B酶不起作用 C从二氧化碳分子产生糖类分子
C.微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 D.微生物的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 27.下列关于生长因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B.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矿质元素 C.主要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等 D.一般是酶和核酸的组成成分 28.酵母菌培养液中常含有一定浓度的葡萄糖,但当葡萄糖浓度过高时,反而会抑制微生物的生 长,原因是( B) A.碳源供应太充足 B.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 C.改变了酵母菌的pH值 D.葡萄糖不是酵母菌的原料 29.可用于微生物分离鉴定的培养基是(B ) A.固体、天然、选择培养基 B.固体、化学、鉴别培养基 C.半固体、天然、鉴别培养基 D.半固体、天然、选择培养基 30.下列营养物质中,不是同时含有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的是(C ) A.牛肉膏 B.蛋白胨 C.生物素 D.酵母粉 31.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一些物质配制而成,这些物质是(A ) A.指示剂或化学药品 B.青霉素或琼脂 C.高浓度食盐 D.维生素或指示剂 32.纯培养是其中(A )的培养物。 A 只有一种微生物 B 只有细菌生长所需的一种营养物 C 除主要微生物外只有一种微生物 D 没有代谢废物 33.平板划线分离法需要下面所有的物品,除了(D )之外。 A 接种环 B 琼脂培养基平板 C 细菌的培养物 D 电泳仪 34.鉴别培养基是一种培养基,其中(B )。 A 真菌和病毒生长不同 B 辨别两种不同的细菌 C 有两种不同细菌所用不同的特殊营养物 D 保温培养期采用两种不同的温度 35.代谢过程为了产生ATP分子,所有下面的物质都是需要的,除了(D )之外。 A 二磷酸腺苷分子 B 能量 C 磷酸基 D DNA和RNA 36.代谢中如发生还原反应时,( C)。 A 从底物分子丢失电子 B 通常获得大量的能量 C 电子加到底物分子上 D 底物分子被氧化 37.当进行糖酵解化学反应时,(D )。 A 糖类转变为蛋白质 B 酶不起作用 C 从二氧化碳分子产生糖类分子
D从一个单个萄萄糖分子产牛两个丙酮酸分子 38.微生物中从糖酵解途径获得(A)ATP分子。 A2个B4个 C36个D38个 39.下面的叙述(A)可应用于发酵。 A在于氧条件下发生发酵 B发酵过程发生时需要DNA C发酵的一个产物是淀粉分子 D发酵可在大多数微生物细胞中发生 40.进入三羧酸循环进一步代谢的化学底物是(C)。 A乙醇B丙司酸C乙酰COAD三陵酸腺苷 41.下面所有特征适合于三羧酸循环,除了(D)之外。 AC02分子以废物释放 B循环时形成柠檬酸 C所有的反应都要酶催化 D反应导致葡萄糖合成 42.电子传递链中(A)。 A氧用作末瑞受体 B细胞色素分子不参加电子转移 C转移的一个可能结果是发酵 D电子转移的电子来源是DNA 43.化学渗透假说解释(C)。 A氨基酸转变为糖类分子 B糖酵解过程淀粉分子分解为葡萄糖分子 C捕获的能量在ATP分子中 D用光作为能源合成葡萄糖分子 44.当一个NDH分子被代谢和它的电子通过电子传递链传递时,(C)。 A形成六个氨基酸分子 B产生一个单个葡萄糖分子 C合成三个ATP分子 D形成一个甘油三酯和两个甘油二酯 45.己糖单磷酸支路和D途径是进行(C)替换的一个机制。 A微生物中DNA合成 B光合生物中的光合作用 C某些种类微生物中的能量代谢 D化学渗透作用 46.微生物代谢中,硝酸盐和疏酸盐可作为电子受体是在(C)。 A无酶时 B无ATP时 C无氧时 D有细胞色素时 47.为使淀粉和纤维素进行代谢而提供能量,(B)。 A它们必须第一步变成脂肪分子 B它们的葡萄糖单位必须被释放 C环培中必须有游离氧存在 D遗传密码必须起促进作用 48.脱氨(基)作用解释这种转变(①)。 A多糖转变为双糖 B双糖转变为多糖 脂肪转变为糖类分子 D氨基酸转变为能量化合物 49.为使细胞利用脂肪酸作为它们的能量,脂肪酸分解而且转化成的分子为(B)。 A醌和磷酸核糖 B乙酰CoA C各种氨基酸 D DHAP分子 50.常作为生产菌种和科研材料的细菌群体,应该是代谢旺盛、个体形态和生理特性比较稳定的。所 以应选择在它的(B) A 迟滞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 51.某些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是它们的(B) A初级代谢产物 B次级代谢立物 C代谢中间产物 D代谢废物 52.固体培养基中需要加入琼脂的目的是(D) A为菌体根供碳源B为菌体提供氮原 C使培养基保持水分D使培养基凝固 53.下列关于发酵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C) A.发酵工程的产品是指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和菌体本身
D 从一个单个葡萄糖分子产生两个丙酮酸分子 38.微生物中从糖酵解途径获得( A)ATP分子。 A 2个 B 4个 C 36个 D 38个 39.下面的叙述( A)可应用于发酵。 A 在无氧条件下发生发酵 B 发酵过程发生时需要DNA C 发酵的一个产物是淀粉分子 D 发酵可在大多数微生物细胞中发生 40.进入三羧酸循环进一步代谢的化学底物是( C)。 A 乙醇 B 丙酮酸 C 乙酰CoA D 三磷酸腺苷 41.下面所有特征适合于三羧酸循环,除了(D )之外。 A C02分子以废物释放 B 循环时形成柠檬酸 C 所有的反应都要酶催化 D 反应导致葡萄糖合成 42.电子传递链中(A )。 A 氧用作末端受体 B 细胞色素分子不参加电子转移 C 转移的一个可能结果是发酵 D 电子转移的电子来源是DNA 43.化学渗透假说解释( C)。 A 氨基酸转变为糖类分子 B 糖酵解过程淀粉分子分解为葡萄糖分子 C 捕获的能量在ATP分子中 D 用光作为能源合成葡萄糖分子 44.当一个NADH分子被代谢和它的电子通过电子传递链传递时,( C)。 A 形成六个氨基酸分子 B 产生一个单个葡萄糖分子 C 合成三个ATP分子 D形成一个甘油三酯和两个甘油二酯 45.己糖单磷酸支路和ED途径是进行(C )替换的一个机制。 A 微生物中DNA合成 B 光合生物中的光合作用 C 某些种类微生物中的能量代谢 D 化学渗透作用 46.微生物代谢中,硝酸盐和硫酸盐可作为电子受体是在(C )。 A 无酶时 B 无ATP时 C 无氧时 D 有细胞色素时 47.为使淀粉和纤维素进行代谢而提供能量,( B)。 A 它们必须第一步变成脂肪分子 B 它们的葡萄糖单位必须被释放 C 环境中必须有游离氧存在 D 遗传密码必须起促进作用 48.脱氨(基)作用解释这种转变(D )。 A 多糖转变为双糖 B 双糖转变为多糖 C 脂肪转变为糖类分子 D 氨基酸转变为能量化合物 49.为使细胞利用脂肪酸作为它们的能量,脂肪酸分解而且转化成的分子为(B )。 A 醌和磷酸核糖 B 乙酰CoA C 各种氨基酸 D DHAP分子 50.常作为生产菌种和科研材料的细菌群体,应该是代谢旺盛、个体形态和生理特性比较稳定的。所 以应选择在它的(B) A 迟滞期 B 对数期 C 稳定期 D 衰亡期 51.某些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是它们的( B ) A初级代谢产物 B次级代谢产物 C代谢中间产物 D 代谢废物 52.固体培养基中需要加入琼脂的目的是(D) A为菌体提供碳源 B 为菌体提供氮源 C 使培养基保持水分 D 使培养基凝固 53.下列关于发酵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C ) A.发酵工程的产品是指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和菌体本身
B.通过人工诱变选有新品种 C.培养基、发酵设备和菌种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 D.环境条件的变化,不仅会影响菌种的生长繁殖,而且会影响菌体代谢产物的形成 54.微生物代谢的调节属于(C) A.神经调节B.激素调节C.酶的调节D.基因调节 55.在培养基的配制过程中,具有如下步骤,其正确顺序为(B) ①溶化②调H③加棉塞④包扎⑤培养基的分装⑥称量 A.(12⑥534B.⑥12534 C.⑥①②⑤④③D.①②⑤④⑥③ 56.通过影响微生物膜的稳定性,从而影响营养物质吸收的因素是(B) A.温度B.pHC.氧含量D.前三者的共同作用 57.发酵是利用微生物生产有用代谢产物的一种生产方式,通常说的乳酸发酵属于(A) A.厌氧发酵B.氨基酸发酵C.液体发酵D.需氧发酵 58.关于微生物代谢产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A.初级代谢产物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须的 B.次级代谢产物并非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须的 C.次级代谢产物在代谢调节下产生 D.初级代谢产物的合成无需代谢调节 59.某药厂用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生产谷氨酸,结果代谢产物没有谷氨酸而产生乳酸及琥珀酸,其 原因是(D) A.温度控制不适B.通气量过多 C.pH呈酸性 D.溶氧不足 60.下列可用于生产谷氨酸的菌种是(C) A.谷氨酸棒状杆菌、金黄色葡萄球闲 B.链球菌、大肠杆菌 C谷氨酸棒状杆菊,黄色短杆菊 D.大肠杆菌、乳酸菌 61.发酵过程中,不会直接引起pH变化的是(C) A.营养物质的消耗 B.微生物呼出的C02 C.微生物细胞数目的增加D.次级代谢产物的积累 62.关于灭菌和消毒的不正确的理解是(B) A.灭菌是指杀灭环境中的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 B.消毒和灭菌实质上是相同的 C.接种环用烧灼法灭菌 D.常用灭菊方法有加热法、过滤法、紫外线法、化学药品法 63.酵母菌培养液常含有一定浓度的葡萄糖,但当葡萄糖浓度过高时,反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原 因是(B) A.碳源供应太充足 B.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 C.改变了酵母菌的浓度D.葡萄糖不是酵母菌的原料 64.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时产生C02的场所是( A、细胞质基质 B、核糖体 C、线拉体 D、叶绿体 65.下列反应中,消耗1摩尔葡萄糖产生ATP最多的是 A A、有氧呼吸 B、无氧呼吸 C、乳酸发酵 D、酒精发酵 66.谷氨酸发酵结束后,常用哪种方法进行提取(A
B.通过人工诱变选育新品种 C.培养基、发酵设备和菌种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 D.环境条件的变化,不仅会影响菌种的生长繁殖,而且会影响菌体代谢产物的形成 54.微生物代谢的调节属于 ( C ) A.神经调节 B.激素调节 C.酶的调节 D.基因调节 55.在培养基的配制过程中,具有如下步骤,其正确顺序为 ( B ) ①溶化 ②调pH ③加棉塞 ④包扎 ⑤培养基的分装 ⑥称量 A.①②⑥⑤③④ B.⑥①②⑤③④ C.⑥①②⑤④③ D.①②⑤④⑥③ 56.通过影响微生物膜的稳定性,从而影响营养物质吸收的因素是( B ) A.温度 B. pH C.氧含量 D.前三者的共同作用 57.发酵是利用微生物生产有用代谢产物的一种生产方式,通常说的乳酸发酵属于( A ) A.厌氧发酵 B.氨基酸发酵 C.液体发酵 D.需氧发酵 58.关于微生物代谢产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初级代谢产物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须的 B.次级代谢产物并非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须的 C.次级代谢产物在代谢调节下产生 D.初级代谢产物的合成无需代谢调节 59.某药厂用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生产谷氨酸,结果代谢产物没有谷氨酸而产生乳酸及琥珀酸,其 原因是( D ) A.温度控制不适 B.通气量过多 C. pH呈酸性 D.溶氧不足 60.下列可用于生产谷氨酸的菌种是( C ) A.谷氨酸棒状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B.链球菌、大肠杆菌 C.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 D.大肠杆菌、乳酸菌 61.发酵过程中,不会直接引起pH变化的是( C ) A.营养物质的消耗 B.微生物呼出的CO2 C.微生物细胞数目的增加 D.次级代谢产物的积累 62.关于灭菌和消毒的不正确的理解是( B ) A.灭菌是指杀灭环境中的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 B.消毒和灭菌实质上是相同的 C.接种环用烧灼法灭菌 D.常用灭菌方法有加热法、过滤法、紫外线法、化学药品法 63.酵母菌培养液常含有一定浓度的葡萄糖,但当葡萄糖浓度过高时,反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原 因是( B ) A.碳源供应太充足 B.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 C.改变了酵母菌的浓度 D.葡萄糖不是酵母菌的原料 64.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时产生CO2的场所是( C ) A、细胞质基质 B、核糖体 C、线粒体 D、叶绿体 65.下列反应中,消耗1摩尔葡萄糖产生ATP最多的是 ( A ) A、有氧呼吸 B、无氧呼吸 C、乳酸发酵 D、酒精发酵 66.谷氨酸发酵结束后,常用哪种方法进行提取(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