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纪 好家呆 第一章新闻是什么?………… 第二章消息:带着露珠的新闻………(18 导引………………………………………………(18) 阅读 1.动态消息两篇 奥运会第一枚金脾为我夺得 孙杰(21) 14名下岗工竞得道路保洁权………于晓波等(21) 2.综合消息两篇 上课能否晚一点儿 ,4,, …邓兴军了(2) 我国科学家首次确认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 ,,,,,.,,,,·,中,9 张继民(24) 3.外国消息两篇 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美联社(26) 周恩来总理逝世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比昂尼克(26) 1.广播电视消息两篇 打工仔成为国家计委座上宾… 邱建浩等(28) wTO第四次部长级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加入WTO ,,,,, 和· ……肖振生等(29) 实践 (31) 第三章通讯:讲述新闻故事………………(33 导引… (33) 阅读 5.彭德怀印象 埃德加·斯诺(35) 6.世界选择北京 …王军等(38)
7.中国市场:人人都想分享的蛋糕……吴晓东(42) 8.风雨入世路—中国与WTO………郭亮等(46) 实践 (52) 第四章特写:镜头式的新闻片断 ………(54) 导引 ………(54) 阅读 9.毛泽东先生到重庆………彭子冈(56) 10.梦碎雅典………… 杨明马小林(59) 11.漫步在无人区………… 理查德·克雷默(61) 实践…… ……(64) 第五章新闻评论:媒体的观点 (66) 导引……………………………………………(66) 阅读 12.社论两篇 中华民族的百年盛事 …《人民日报》社论(68) 时代的轴线在此拉开 ……《大公报》社论(69) 13.短评两篇 奴隶与盗贼… …梁启超(72) 台上他讲台下讲他 汪道衍(72) 14.外国评论两篇 车文明……………《朝日新闻》评论员(74) 我们一定是疯了……理查德·艾里古德(74) 实践 …(77 第六章报告文学:交叉的新闻与文学 ……(79) 导引 (79) 阅读 15.儒学飞人 …陈祖芬(82) 16.澳星风险发射………… 李鸣生(88) 实践… …(96)
第一章新闻是什么? 韦氏百科全书( Webster' s Encyclopedia)中,对“news”一 词的定义有两个:第一,它指“消息”,凡是最近发生的事儿、新 知识和新信息都可以算是“news”;第二,它专指报纸、杂志、广 播、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上发表的对新近乃至现时发生的事件 的报道。我们这里谈的新闻,是指后者。 新闻的“六位侍者 I have six honest serving men They taught me all I knew Their names are where and what And when and how and why and who 新闻是一种叙事性文体,其基本要素和其他叙事性文体是一致的。早在1902年,英 国诗人吉布林就写了一首诗,谈到构成所有的故事、小说、戏剧必备的六个要素,并很快 得到了普遍认同。这六个要素就是“5W+H”: 5W:谁(Who)、何时(When)、何地( Where)、何事(What)、为何(Why) H:结果如何(How) 如果把这六个要素串起来,概括成一句话,就是: 某人某时在某地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 篇新闻报道,无论是消息,还是通讯、特写,一般都包含这些要素。比如下面这条 短新闻,“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新闻的六个要素交代得非常清楚 美国总统里根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今天下午2:02分(美国东部时间)在白宫东 厅正式签署了全部销毁两国中程和短程核导弹条约①。 当然,新闻讲求简练、准确,不可能像小说、戏剧那样铺排开来,每一个要素都交代 ①《苏美领导人签署中导条约》,1987年12月10日《人民日报》。 第一章新闻是什么?◆1
得非常详尽,有的要素可能只用一句话就概括了,甚至可能省去某几个要素。 o新闻都是按六要素顺次“串起来”的吗? 新闻的开头称做导语,往往是最精练、最重要的部分。新闻界把新闻六要素俱全的导 语称为“第一代导语”,也称“晒衣绳式导语”,一般就是把六要素顺次“串起来”。这种 做法最初很流行,但时间长了,弊端就显露出来了,主要是内容太多、主次不分、重点不 突出。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面对广播电视的竞争压力,新闻开始改革,“第二代导 语”应运而生。人们认为不必把新闻的六个要素都顺次写在导语里,只要挑选一两个最能 激发人们兴趣的,或者内容最重要的就可以了。它可能将时间、地点的次序颠倒了,还可 能用一些方式强调某些要素。比如: 修 【新华社哥德堡(1995年)8月7日电(记者杨明、马小林)】爱德华兹大笑,爱德华 兹大叫,爱德华兹兴奋得乱喊乱跳。 这位大器晩成的英国选手今天在第五届世界田径锦标賽男子三级跳远决赛中,以18 米29的辉煌腾跃创造了一项属于21世纪的纪录。 上面这则报道,没有把通常的要素串在一起,而是首先突出了事件的结果—爱德华 兹获胜后的表情和动作,这使得新闻有了悬念,可以吸引读者的目光。 新华社的新闻稿《执行毛主席八项条件,古都北平宣告解放》①的开头,也没有拘泥 于六要素的顺序: 世界驰名的文化古都,拥有二百余万人口的北平,本日宣告解放…… 这则新闻导语简洁精练,气度非凡。首先突出了事件发生地“北平”的特别之处,同 时交代了地点、时间、事件。因为北平的与众不同,北平的解放(尤其是和平解放)也具 有了特别重大的意义。 o新闻为什么要“打破顺序”? 新闻要求简洁、凝练,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充分的信息。所以,不能流水账式地报道 所有的新闻要素,而是要强调那些“含金量”最大的内容。请看下面这则报道: 【路透社达拉斯1963年11月22日电】急电:肯尼迪总统今天在这里遭到刺客枪击 身死。 总统与夫人同乘一辆车中,刺客发三弹,命中总统头部。 总统被紧急送入医院,并经輸血,但不久身死。 官方消息说,总统下午1时逝世。 副总统约翰逊将继任总统。 这是一个突发事件,采写的新闻突出时效性以及事件的结果,只用五句话(原文为英 ①1949年2月2日沈阳《东北日报》 2◆新闻阅读与实践
文)就把一个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都报道出去了。 从读者、观众、听众、网民等受众的角度来说,大家每天面对着无数的信息,通常会 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确定是不是选择某一条新闻。比如报摊有所谓“七秒钟效应”,即一个 人在报摊前确定是否购买某一份报纸,通常只需七秒钟。因此,新闻要用最吸引人的信息 一下子抓住受众的注意力。 导语(开头)好比金字塔倒过来后最上层的部分,是新闻的核心;之后的内容是事件 的展开,按照重要性递减原则排列;与新闻有关的背景材料往往放在最后,这样新闻就简 洁明了、一语中的,所以大多数新闻是依这种“倒金字塔式”来组织材料的。读者、观 众、听众可以随时停止阅读,或调换频道,因为此前已经从最开头的部分了解到了事件的 核心内容。 导语写好了,新闻就成功了一大半。所以导语要尽可能做到信息丰富、吸引人。以 《难忘的英格丽·褒曼》的导语为例: 她不施脂粉出现在银幕上,美国化妆品马上滞销。她在影片中扮演修女,进入修道院 的女子顿时增加。一个影迷从瑞典把一头羊一路赶到罗马作为礼物送给她。多少封信只写 上“伦敦英格丽·褒曼收”便送到了她手中。① 导语写了四个事实,通过观众的反应,烘托出这位明星的形象和影响力。 从新闻选择的事实到结构方式都可以看出,新闻已经不是简单的事实再现,而是经过一 定的采编加工,具备了某种意义。那么,又是什么决定了事实的取舍和加工呢? 二报道什么,怎么报道 不同的媒体对于新闻的选择是有差异的。一个网站可能每时每刻都更新着消息,一份 日报会把报道集中在24小时以内的事情上,一份月刊可能会把一个月内的事件都纳入报 道范围……但是,在决定哪一类的事实可能成为新闻的时候,各类新闻媒体都有一些共同 的判断标准。 ⊙什么样的事件能够成为新闻呢? 什么样的事件能够成为新闻呢?关键是这个事件有报道的价值,也就是具有新闻价 值。如何发现和判断事实具有新闻价值呢?通过下面的学习,你可以试着得出自己的结 论。比如,现在有这样一件事: 14岁的小斌在网上玩游戏。 你认为这件事有报道的价值吗?你的回答可能是否定的。因为这件事太普通,可以发 生于任何人、发生在任何地方。但是,事情可能会这样发展: 14岁的小斌在网上玩游戏时,认识了一位“她”。 ①美国《读者文摘》(英文版)1984年4月号。 第一章新闻是什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