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英语A 综合教程Book I Unit13 Unit 13 Darkness at Noon Teaching Aims: In this unit studentsarerequired to: 1.Practice reading strategies such as predicting,skimming,guessing, etc 2.Grasp som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to enrich student's vocabulary; 3.Do some oral work such as pre-reading questions,role play and interaction activities to help to develop the students'oral communicative abilities: 4.Appreciate and learn some writing skills in the retelling of Text I and practice it along with translation; 5.Get to knowsome informationabout disabledpeople; 6.Do some other after-class exercise including listening and reading to improve students'comprehensive skills
基础英语 A 综合教程 Book 1 Unit 13 1 Unit 13 Darkness at Noon Teaching Aims: In this unit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1. Practice reading strategies such as predicting, skimming, guessing, etc. 2. Grasp som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to enrich student’s vocabulary; 3. Do some oral work such as pre-reading questions, role play and interaction activities to help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oral communicative abilities; 4. Appreciate and learn some writing skills in the retelling of Text I and practice it along with translation; 5. Get to know some information about disabled people; 6. Do some other after-class exercise including listening and reading to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skills
基础英语A 综合教程Book1Unm13 Unit 13 Darkness at Noon-1 Time table-100 minutes Stages Contents Obiectives Activities Time Morning report News report Get to know the world 5 mins round them Structures Unit 12 Text 2 Background knowledge in 40 mins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Break Unit 12 Text 2 Background knowledge in 20 mins translation of Text 2 Unit 12 Reading the text Explain the difficult Skimming 20 mins Text 2 sentences scanning Discussion Understand the text better 10 mins Homework Memorize the impre ng sentences from text2 by heart Morning report(5 mins) Analysis of Text 2,Unit 12 References from the Internet 【参考译文】 回家 我回家给女儿过周岁生日。我所说的“家”,并非指丈夫,我和小宝宝在洛杉矶的家, 而是指位于加州中央谷地的娘家。这样区分,尽管麻烦,却很重要。丈夫不是不喜欢我娘家 的人,但是在我娘家却不自在。因为我一 ,就染上了娘家人的习惯,说起话来故意毛 吞吐吐、拐弯抹角、令人费解,完全有别于丈夫的习惯。我们住在灰蒙蒙的屋子里(丈夫曾 用手指在落满灰尘的地方都写上了“灰一一尘”两个大字,只是没人注意。),里面还摆满了 纪念品,可在丈夫眼里这些东西毫无价值(粤式细瓷点心盘对他来说能有什么意义?他怎么 可能了解分析天平?即使他了解,他又何必在意?)。在他看来,我们好像尽在那谈熟人, 哪个被送进了精神病院,哪个被控酒用 驾车 ,还谈财产,特别是地 ,土地和地价,C-2区 制规划及评估,还有高速公路的出入口,等等。弟弟弄不明白,我丈夫怎么连很平常的“售 后回租”这种房地产交易的好处也不懂?丈夫也觉得奇怪,在我娘家为何听到这么多人最近 被送进了精神病院,或是因酒后开车被控?其实丈夫不明白,我们谈售后回租和依法征用公 共用地的时候,是在用娘家人特有的语言谈论最来劲的东西,像金黄色的田野、棉白杨、时 涨时落的河水,以及下大雪时封闭的山路。话不投机,索性接着喝酒,默默注视者炉火。弟 弟当者我丈夫的面,称他为 琼的丈夫 结婚啊, 从古到今,都意味着背叛 或许,现在情况变了。我有时想,我们这些三十几岁的人,注定成为承担“家”的重负、 2
基础英语 A 综合教程 Book 1 Unit 13 2 Unit 13 Darkness at Noon-1 Time table - 100 minutes Stages Contents Objectives Activities Time Morning report News report Get to know the world around them 5 mins Structures and translation Unit 12 Text 2 Background knowledge in translation 40 mins Break Unit 12 Text 2 Unit 12 Text 2 Background knowledge in translation of Text 2 20 mins Reading the text Explain the difficult sentences Skimming scanning 20 mins Discussion Understand the text better 10 mins Homework Memorize the impressing sentences from text 2 by heart Morning report (5 mins) Analysis of Text 2, Unit 12 References from the Internet 【参考译文】 回 家 我回家给女儿过周岁生日。我所说的“家”,并非指丈夫,我和小宝宝在洛杉矶的家, 而是指位于加州中央谷地的娘家。这样区分,尽管麻烦,却很重要。丈夫不是不喜欢我娘家 的人,但是在我娘家却颇不自在。因为我一回去,就染上了娘家人的习惯,说起话来故意吞 吞吐吐、拐弯抹角、令人费解,完全有别于丈夫的习惯。我们住在灰蒙蒙的屋子里(丈夫曾 用手指在落满灰尘的地方都写上了“灰——尘”两个大字,只是没人注意。),里面还摆满了 纪念品,可在丈夫眼里这些东西毫无价值(粤式细瓷点心盘对他来说能有什么意义?他怎么 可能了解分析天平?即使他了解,他又何必在意?)。在他看来,我们好像尽在那谈熟人, 哪个被送进了精神病院,哪个被控酒后驾车。还谈财产,特别是地产,土地和地价,C-2 区 制规划及评估,还有高速公路的出入口,等等。弟弟弄不明白,我丈夫怎么连很平常的“售 后回租”这种房地产交易的好处也不懂?丈夫也觉得奇怪,在我娘家为何听到这么多人最近 被送进了精神病院,或是因酒后开车被控?其实丈夫不明白,我们谈售后回租和依法征用公 共用地的时候,是在用娘家人特有的语言谈论最来劲的东西,像金黄色的田野、棉白杨、时 涨时落的河水,以及下大雪时封闭的山路。话不投机,索性接着喝酒,默默注视着炉火。弟 弟当着我丈夫的面,称他为“琼的丈夫”。结婚啊,从古到今,都意味着背叛。 或许,现在情况变了。我有时想,我们这些三十几岁的人,注定成为承担“家”的重负
基础英语A 综合教程Book1 Unit 13 并经受家庭生活中种种紧张和冲突的最后一代人。在别人的眼里,无论从哪方面看,我都曾 拥有一个“正常”而“幸福”的家。然而,直到将近三十岁以前,我与娘家人通电话后总是 要哭鼻子 我们没吵过架 ,也没出过岔子。但一丝莫名的忧虑,浸染了我和生我养我的家 间的情感纠葛。五十年代我们离家时,背负着一个装着伤感、多半是书籍的行囊。还能回家 吗?这个问题便是行囊中实实在在的一部分。我想,这个问题大概与二战后破碎家庭里出生 的孩子无关。几个礼拜前,在旧金山的一个酒吧里,我看见一位吸了毒的漂亮姑娘,脱去衣 服跳舞,仅仅是为得到一场“业余无上装”比赛的现金奖励!这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与浪 漫沉沦沾不上边儿 与我们这 代人所趋之 “黑暗之旅”也沾不上边儿。那位姑娘呀 你对《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作何理解?到底是谁离题了? 这个不相干的问题困扰着我,在我返回老家后尤为明显。走过每个角落,打开每个食橱, 转身驻足间,我一次次地面对过去,思绪不宁,及至疲乏不堪,我还是漫无目的地逐个房间 走若。我决意正眼看去,清理出一个抽屉,把东西摊在床上。一件我十七岁那年夏天穿的泳 封《民族) 周刊的退稿信 一张从空中拍摄的选址照片, 1954年父亲曾打算在那里 建购物中心:还有 只茶杯,上面有手绘的百叶普薇,并签有祖母名字的两个首字母“EM 我不知道该如何处理1900年手绘的茶杯和《民族》周刊的退稿信,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祖 父1910年的几张快照。照片里的祖父青春年少,踩若滑雪板,在察看唐纳山口。我抚平照 片,注视若祖父的脸,依稀看到自己的影子,又似乎没有。我关上抽屉,陪母亲又喝了一杯 咖啡。我们现在相处得很好,就像打过游击战的老兵一样,真不明白过去为何有龃龉。 天天过去 我没拜访任何人。我开始 士夫 间打来的电话感到害怕, 不光是因 为他老是跟我讲洛杉矶的情况,见到谁啦,哪些信件该回啦,等等,而洛杉矶的生活距离我 似乎己遥远了啊!还因为他问我在做什么,有点拘束地建议我出去走走,开车去旧金山或伯 克利。我却驾车去了河对岸的一块家族墓地。自我上次来过之后,墓地被破坏了,墓碑断裂, 翻制在枯草从里。以前我曾在草从里见到一条响尾蛇,所以这次我呆在车上,收听乡村与武 部音乐台的广播。后来我同父亲开车去了他在山麓小丘上的农场。为他放牛的人请我们下周 日来看他赶拢牛群。尽管我明明知道那时我己回到洛杉矶了,但我还是以家里人绕弯子的方 式说要米。一回到家里,我就提起了基地里的断碑。母亲耸了耸肩。 我去看望姑婆们。其中几位把我当成了我的堂妹,或她们早逝的女儿,我们回忆起一位 亲成的铁事,上次相见是在1948年。她们问我是否还喜欢住在纽约市。其实我在洛杉矶己 经住了三年,但我还是说喜欢纽约。她们给我女儿带苦味的薄荷糖吃,还塞给我一块钱“去 买好吃的。”慢慢地,问愿少了,回答也就省了。女儿在午后的一缕阳光里,欢快地抓弄着 尘土。 女儿的生日聚会开始了一一有白蛋糕,草莓蜜戗冰激凌,和一瓶从别的聚会上留下来的 香槟。晚上,女儿睡若后,我跪在小床边,面颊贴若她那紧挨若床栏的小脸蛋。女儿性情开 朗,相信别人,对于家庭生活的陷阱既不知晓,也无防范。也许,我还是让她少过这种生活 吧。我倒是愿意给与她更多别的东 。我倒愿意许诺让堂兄弟姊妹的手足之情、潺漏流消的 小河、以及外曾祖母的茶杯伴着她成长:愿意答应带她去河边野炊,认她披散着头发,啃炸 鸡:愿意给她一个真正的家作为生日礼物。但是,我们的生活不同了啊,我无法许诺给予她 这一切!我只给了她一把木琴和米自马德里的背心裙,还答应给她讲个有趣的故事。 (参考方开瑞执笔的译文) 3
基础英语 A 综合教程 Book 1 Unit 13 3 并经受家庭生活中种种紧张和冲突的最后一代人。在别人的眼里,无论从哪方面看,我都曾 拥有一个“正常”而“幸福”的家。然而,直到将近三十岁以前,我与娘家人通电话后总是 要哭鼻子。我们没吵过架,也没出过岔子。但一丝莫名的忧虑,浸染了我和生我养我的家之 间的情感纠葛。五十年代我们离家时,背负着一个装着伤感、多半是书籍的行囊。还能回家 吗?这个问题便是行囊中实实在在的一部分。我想,这个问题大概与二战后破碎家庭里出生 的孩子无关。几个礼拜前,在旧金山的一个酒吧里,我看见一位吸了毒的漂亮姑娘,脱去衣 服跳舞,仅仅是为得到一场“业余无上装”比赛的现金奖励!这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与浪 漫沉沦沾不上边儿,与我们这一代人所趋之若鹜的“黑暗之旅”也沾不上边儿。那位姑娘呀, 你对《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作何理解?到底是谁离题了? 这个不相干的问题困扰着我,在我返回老家后尤为明显。走过每个角落,打开每个食橱, 转身驻足间,我一次次地面对过去,思绪不宁,及至疲乏不堪,我还是漫无目的地逐个房间 走着。我决意正眼看去,清理出一个抽屉,把东西摊在床上。一件我十七岁那年夏天穿的泳 衣;一封《民族》周刊的退稿信;一张从空中拍摄的选址照片,1954 年父亲曾打算在那里 建购物中心;还有三只茶杯,上面有手绘的百叶蔷薇,并签有祖母名字的两个首字母“E.M.”。 我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1900 年手绘的茶杯和《民族》周刊的退稿信,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祖 父 1910 年的几张快照。照片里的祖父青春年少,踩着滑雪板,在察看唐纳山口。我抚平照 片,注视着祖父的脸,依稀看到自己的影子,又似乎没有。我关上抽屉,陪母亲又喝了一杯 咖啡。我们现在相处得很好,就像打过游击战的老兵一样,真不明白过去为何有龃龉。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没拜访任何人。我开始对丈夫晚间打来的电话感到害怕,不光是因 为他老是跟我讲洛杉矶的情况,见到谁啦,哪些信件该回啦,等等,而洛杉矶的生活距离我 似乎已遥远了啊!还因为他问我在做什么,有点拘束地建议我出去走走,开车去旧金山或伯 克利。我却驾车去了河对岸的一块家族墓地。自我上次来过之后,墓地被破坏了,墓碑断裂, 翻倒在枯草丛里。以前我曾在草丛里见到一条响尾蛇,所以这次我呆在车上,收听乡村与西 部音乐台的广播。后来我同父亲开车去了他在山麓小丘上的农场。为他放牛的人请我们下周 日来看他赶拢牛群。尽管我明明知道那时我已回到洛杉矶了,但我还是以家里人绕弯子的方 式说要来。一回到家里,我就提起了墓地里的断碑。母亲耸了耸肩。 我去看望姑婆们。其中几位把我当成了我的堂妹,或她们早逝的女儿,我们回忆起一位 亲戚的轶事,上次相见是在 1948 年。她们问我是否还喜欢住在纽约市。其实我在洛杉矶已 经住了三年,但我还是说喜欢纽约。她们给我女儿带苦味的薄荷糖吃,还塞给我一块钱“去 买好吃的。”慢慢地,问题少了,回答也就省了。女儿在午后的一缕阳光里,欢快地抓弄着 尘土。 女儿的生日聚会开始了——有白蛋糕,草莓蜜饯冰激凌,和一瓶从别的聚会上留下来的 香槟。晚上,女儿睡着后,我跪在小床边,面颊贴着她那紧挨着床栏的小脸蛋。女儿性情开 朗,相信别人,对于家庭生活的陷阱既不知晓,也无防范。也许,我还是让她少过这种生活 吧。我倒是愿意给与她更多别的东西。我倒愿意许诺让堂兄弟姊妹的手足之情、潺潺流淌的 小河、以及外曾祖母的茶杯伴着她成长;愿意答应带她去河边野炊,认她披散着头发,啃炸 鸡;愿意给她一个真正的家作为生日礼物。但是,我们的生活不同了啊,我无法许诺给予她 这一切!我只给了她一把木琴和来自马德里的背心裙,还答应给她讲个有趣的故事。 (参考方开瑞执笔的译文)
基础英语A 综合教程Book1Unm13 背景知识在语际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一一翻译On going Home后的思考 王样兵* (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江苏南京210039) 摘要:第十三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英译汉所选参赛原文On Going Home翻译 起来很有难度,文章一个很大难点是它的艰深的背景知识。不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时 的情感状态,不从作者其它文章中找到这篇文章中有些细节的互文,翻详这篇文章时 好些地方会觉得一筹莫展。本文分析了原文作者的写作风格,列举了笔者在翻译O Going Home时由于缺乏背景知识遇到的一些难点,并通过分析相关背景知识提供了 可能的译文。 关健词:“韩素音青年翻译奖”:On Going Home::背景知识:语际翻译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3X(2001)060032-05 The Great Importance of Background Knowledge in 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Reflections on Translation On Going Home WANG Xiang-bing (PLA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Nanjing 210039,China) Abstraet:The 13th"Han Suyin Youth Translation Award"chose On Going Home as the text.It is really difficult totranslate well Chinese.What makes it difficult to translate is largely its deeply hidden background knowledge.Without knowing the writer's emotional state when she was writing this prose nor the intertextual references of some details in the writer's other articles,one can hardly translate some points well.This paper lists some points that are difficult to translate
基础英语 A 综合教程 Book 1 Unit 13 4 背景知识在语际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翻译 On going Home 后的思考 王祥兵* (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39) 摘 要:第十三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英译汉所选参赛原文 On Going Home 翻译 起来很有难度,文章一个很大难点是它的艰深的背景知识。不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时 的情感状态,不从作者其它文章中找到这篇文章中有些细节的互文,翻译这篇文章时 好些地方会觉得一筹莫展。本文分析了原文作者的写作风格,列举了笔者在翻译 On Going Home 时由于缺乏背景知识遇到的一些难点,并通过分析相关背景知识提供了 可能的译文。 关键词:“韩素音青年翻译奖”;On Going Home;背景知识;语际翻译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3X(2001)06-0032-05 The Great Importance of Background Knowledge in 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Reflections on Translation On Going Home WANG Xiang-bing (PLA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anjing 210039, China) Abstract: The 13th “Han Suyin Youth Translation Award” chose On Going Home as the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contest text. It is really difficult to translate well this prose into Chinese. What makes it difficult to translate is largely its deeply hidden background knowledge. Without knowing the writer’s emotional state when she was writing this prose nor the intertextual references of some details in the writer’s other articles, one can hardly translate some points well. This paper lists some points that are difficult to translate
基础英语A 综合教程Book1Uni13 because of the lack of needed background knowledge and has provided possible ways of translating these points into Chinese through analyzing the related background knowledge. Key words:"Han Suyin Youth Translation Award":On Going Home;background knowledge: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一、序言 在语际翻译中,原文的背景知识对于理解原文进而在翻译时准确表达出原文的意思和 深层内涵有者非常重要的作用。第十三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英译汉所选参赛原文 On Going Home翻译起来很有难度,原文作者Joan Didion是位散文文体大家,她 的文章极有文采和个性,要贴切地表达成汉语确实要下一番功夫。而这篇文章艰深的 背景知识更是给准确翻译设置了很大障碍。不了解该文的作者及其生活道路、创作思 想,不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及反映的时代特征,好些地方会觉得把握不准,甚至一筹 莫展。为了尽可能准确地翻译这篇文章,我们很有必要挖掘研究它艰深的背景知识。 二、作者生平及其写作风格简介 琼·迪迪翁(Joan Didion)于1934年12月5日生于加利福尼亚中央谷地城市萨克 拉门托(Sacramento)。她的曾曾曾祖母于1846年随西行移民车队来到了西部, 她本人为第六代加利福尼亚人。迪迪翁于1956年毕业于加州大学英文系,同年获纽 约《时尚》(Vogue)杂志“巴黎奖”(Prix de Paris)征文大赛一等奖,因而大学 毕业后来到纽约,成了《时尚》的一名编辑,一直到1963年,期间为多家著名杂志 固定撰稿。1958年认识了未来的丈夫约翰格雷戈里,邓恩(John Gregory Dunne)。 邓恩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当时为《时代》(Time)杂志的一名编辑,同时也是一 名作家,写过几本书以及无数报刊文章。他们于1964年1月结婚,同年6月回到加 利福尼亚,定居于洛杉矶。1966年收养了一名女婴,取名Quintana Roo.。1968年 迪迪翁出版散文精选集Slouching Towards Bethlehem(《垂头丧气走向伯利恒》)。 该文集在批评界获得很高评价,莫定了她在美国当代文学中的地位。1979年出版了 另一部散文集The White Album(《白色相册》)。迪迪翁还写过几本小说,和丈夫 合作写过几个电影制本,她也通常被归入美国60年代兴起的新新闻(Nw Journalism)写作的代表作家之列。 迪迪翁被称为“我们被毁了的伊甸园里一条天使响尾蛇”(“an angelic rattlesnake in our blighted Eden”)(Chevalier,1997:222)。她的文章捕捉到了美国20世 纪60年代社会蜕变带来的混乱和困惑,以精练的笔墨表现了一个人性堕落、道德沦 5
基础英语 A 综合教程 Book 1 Unit 13 5 because of the lack of needed background knowledge and has provided possible ways of translating these points into Chinese through analyzing the related background knowledge. Key words: “Han Suyin Youth Translation Award”; On Going Home; background knowledge; 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一、 序言 在语际翻译中,原文的背景知识对于理解原文进而在翻译时准确表达出原文的意思和 深层内涵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第十三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英译汉所选参赛原文 On Going Home 翻译起来很有难度,原文作者 Joan Didion 是位散文文体大家,她 的文章极有文采和个性,要贴切地表达成汉语确实要下一番功夫。而这篇文章艰深的 背景知识更是给准确翻译设置了很大障碍。不了解该文的作者及其生活道路、创作思 想,不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及反映的时代特征,好些地方会觉得把握不准,甚至一筹 莫展。为了尽可能准确地翻译这篇文章,我们很有必要挖掘研究它艰深的背景知识。 二、 作者生平及其写作风格简介 琼·迪迪翁(Joan Didion)于 1934 年 12 月 5 日生于加利福尼亚中央谷地城市萨克 拉门托(Sacramento)。 她的曾曾曾祖母于 1846 年随西行移民车队来到了西部, 她本人为第六代加利福尼亚人。迪迪翁于 1956 年毕业于加州大学英文系,同年获纽 约《时尚》(Vogue)杂志“巴黎奖”(Prix de Paris)征文大赛一等奖,因而大学 毕业后来到纽约,成了《时尚》的一名编辑,一直到 1963 年,期间为多家著名杂志 固定撰稿。1958 年认识了未来的丈夫约翰·格雷戈里·邓恩(John Gregory Dunne)。 邓恩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当时为《时代》(Time)杂志的一名编辑,同时也是一 名作家,写过几本书以及无数报刊文章。他们于 1964 年 1 月结婚,同年 6 月回到加 利福尼亚,定居于洛杉矶。1966 年收养了一名女婴,取名 Quintana Roo。1968 年 迪迪翁出版散文精选集 Slouching Towards Bethlehem(《垂头丧气走向伯利恒》)。 该文集在批评界获得很高评价,奠定了她在美国当代文学中的地位。1979 年出版了 另一部散文集 The White Album(《白色相册》)。迪迪翁还写过几本小说,和丈夫 合作写过几个电影剧本,她也通常被归入美国 60 年代兴起的新新闻(New Journalism)写作的代表作家之列。 迪迪翁被称为“我们被毁了的伊甸园里一条天使响尾蛇”(“an angelic rattlesnake in our blighted Eden”)(Chevalier,1997:222)。她的文章捕捉到了美国 20 世 纪 60 年代社会蜕变带来的混乱和困惑,以精练的笔墨表现了一个人性堕落、道德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