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二章 现代化猪场的建设 本章提要 主要阐述现代猪场的场址正确选择和合理布局,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性别、不 同饲养和生理阶段的猪对环境及设备的要求科学设计猪舍的特点。 第一节 猪场场址选择 场址选择应根据猪场的性质、规模和任务,考虑场地的地形、地势、水源、土 壤、当地气候等自然条件,同时应考虑饲料及能源供应、交通运输、产品销售、与 周围工厂、居民点及其它畜牧场的距离、当地农业生产、猪场粪污处理等社会条件, 进行全面调查,综合分析后再作决定。 (一)地形地势 猪场地形要求开阔整齐,有足够面积。地形狭长或边角多都不便于场地规划和 建筑物布局;面积不足会造成建筑物拥挤,给饲养管理、改善场区及猪舍环境及防 疫、防火等造成不便。猪场生产区面积一般可按繁殖母猪每头45~50m2或上市商品 育肥猪每头3~4m2考虑,猪场生活区、行政管理区、隔离区另行考虑,并须留有发 展余地。 猪场地势要求较高、干燥、平坦、背风向阳、有缓坡(但坡度以不大于25°为宜)。 地势低洼的场地易积水潮湿,夏季通风不良,空气闷热,易使蚊蝇和微生物孳生, 而冬季则阴冷。有缓坡的场地便于排水,但坡度不能过大,以免造成场内运输不便, 坡度应不大于25°。在坡地建场宜选背风向阳坡,以利于防寒和保证场区较好的小 气候环境。 建场土地面积依猪场的任务、性质、规模和场地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一个年 出栏万头育肥猪的大型商品猪场,占地面积30000m2 (3hm2 )为宜。 (二)水源水质 要求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取用和进行卫生防护,并易于净化和消毒
1 第二章 现代化猪场的建设 本章提要 主要阐述现代猪场的场址正确选择和合理布局,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性别、不 同饲养和生理阶段的猪对环境及设备的要求科学设计猪舍的特点。 第一节 猪场场址选择 场址选择应根据猪场的性质、规模和任务,考虑场地的地形、地势、水源、土 壤、当地气候等自然条件,同时应考虑饲料及能源供应、交通运输、产品销售、与 周围工厂、居民点及其它畜牧场的距离、当地农业生产、猪场粪污处理等社会条件, 进行全面调查,综合分析后再作决定。 (一)地形地势 猪场地形要求开阔整齐,有足够面积。地形狭长或边角多都不便于场地规划和 建筑物布局;面积不足会造成建筑物拥挤,给饲养管理、改善场区及猪舍环境及防 疫、防火等造成不便。猪场生产区面积一般可按繁殖母猪每头45~50m2或上市商品 育肥猪每头3~4m2考虑,猪场生活区、行政管理区、隔离区另行考虑,并须留有发 展余地。 猪场地势要求较高、干燥、平坦、背风向阳、有缓坡(但坡度以不大于25°为宜)。 地势低洼的场地易积水潮湿,夏季通风不良,空气闷热,易使蚊蝇和微生物孳生, 而冬季则阴冷。有缓坡的场地便于排水,但坡度不能过大,以免造成场内运输不便, 坡度应不大于25°。在坡地建场宜选背风向阳坡,以利于防寒和保证场区较好的小 气候环境。 建场土地面积依猪场的任务、性质、规模和场地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一个年 出栏万头育肥猪的大型商品猪场,占地面积30000m2 (3hm2 )为宜。 (二)水源水质 要求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取用和进行卫生防护,并易于净化和消毒
2 猪群需水标准 类别 总需水量 (L/头.天) 饮用量(L/头.天) 种公猪 空怀及妊娠母猪 带仔母猪 断奶仔猪 育成猪 育肥猪 25-40 25-40 60-75 5 15 15-25 10 12 20 2 6 6 (三)土壤特性(砂壤土) 一般情况下,猪场土壤要求透气性好,易渗水,热容量大,这样可抑制微生物、 寄生虫和蚊蝇的孳生,并可使场区昼夜温差较小。 为避免与农争地,少占耕地,选址时不宜过分强调土壤种类和物理特性,应着重 考虑化学和生物学特性,注意地方病和疫情的调查。应避免在旧猪场场址或其他畜 牧场场地上重建或改建。 (四)周围环境 交通方便,供电稳定,有利于防疫.一般来说,猪场距铁路、国家一、二级公路 应不少于300~500m,距三级公路应不少于150~200m,距四级公路不少于50~l00m。 与居民点间的距离,一般猪场应不少于300~500m,大型猪场(如万头猪 场)则应不少 于1000m。猪场应处在居民点的下风向和地势较低处。与其他畜禽场间距离,一般畜 禽场应不少于150~300m, 大型畜禽场间应不少于1 000~1 500m。此外,还应考虑电 力和其他能源的供应。 二、猪场场地规划和建筑物布局 场地选定后,须根据有利防疫、改善场区小气候、方便饲养管理、节约用地等 原则,考虑当地气候、风向、场地的地形地势、猪场各种建筑物和设施的尺寸及功 能关系,规划全场的道路、排水系统、场区绿化等,安排各功能区的位置及每种建 筑物和设施的朝向、位置。 (一)场地规划 1.场地分区 猪场一般可分为四个功能区,即生产区、生产管理区、隔离区、生活区。为便于防
2 猪群需水标准 类别 总需水量 (L/头.天) 饮用量(L/头.天) 种公猪 空怀及妊娠母猪 带仔母猪 断奶仔猪 育成猪 育肥猪 25-40 25-40 60-75 5 15 15-25 10 12 20 2 6 6 (三)土壤特性(砂壤土) 一般情况下,猪场土壤要求透气性好,易渗水,热容量大,这样可抑制微生物、 寄生虫和蚊蝇的孳生,并可使场区昼夜温差较小。 为避免与农争地,少占耕地,选址时不宜过分强调土壤种类和物理特性,应着重 考虑化学和生物学特性,注意地方病和疫情的调查。应避免在旧猪场场址或其他畜 牧场场地上重建或改建。 (四)周围环境 交通方便,供电稳定,有利于防疫.一般来说,猪场距铁路、国家一、二级公路 应不少于300~500m,距三级公路应不少于150~200m,距四级公路不少于50~l00m。 与居民点间的距离,一般猪场应不少于300~500m,大型猪场(如万头猪 场)则应不少 于1000m。猪场应处在居民点的下风向和地势较低处。与其他畜禽场间距离,一般畜 禽场应不少于150~300m, 大型畜禽场间应不少于1 000~1 500m。此外,还应考虑电 力和其他能源的供应。 二、猪场场地规划和建筑物布局 场地选定后,须根据有利防疫、改善场区小气候、方便饲养管理、节约用地等 原则,考虑当地气候、风向、场地的地形地势、猪场各种建筑物和设施的尺寸及功 能关系,规划全场的道路、排水系统、场区绿化等,安排各功能区的位置及每种建 筑物和设施的朝向、位置。 (一)场地规划 1.场地分区 猪场一般可分为四个功能区,即生产区、生产管理区、隔离区、生活区。为便于防
3 疫和安全生产,应根据当地全年主风向和场址地势,顺序安排以上各区。 2.场内道路和排水 场内道路应分设净道、污道,互不交叉。净道用于运送饲料、产品等,污道则 专运粪污、病猪、死猪等。场内道路要求防水防滑,生产区不宜设直通场外的道路, 而生产管理区和隔离区应分别设置通向场外的道路,以利于卫生防疫。 排水设施为排除雨而设。一般可在道路一侧或两侧设明沟排水,也可设暗沟排 水,但场区排水管道不宜与舍内排水系统的管道通用。 3.场区绿化 绿化可以美化环境,更重要的是可以吸尘灭菌、降低噪声、净化空气、防疫隔 离、防暑防寒。 场区绿化可按冬季主风的上风向设防风林,在猪场周围设隔离林,猪舍之间、 道路两旁进行遮荫绿化,场区裸露地面上可种花草。 场区绿化植树时,需考虑其树干高低和树冠大小,防止夏季阻碍通风和冬季遮挡 阳光。 (二)建筑物布局 猪场建筑物的布局在于正确安排各种建筑物的位置、朝向、间距。布局时需考 虑各建筑物间的功能关系、卫生防疫、通风、采光、防火、节约用地等。 1.生活区和生产管理区 宜设在猪场大门 附近,门口分设行人和车辆消毒池,两侧设值班室和更衣室。 2.生产区 各猪舍的位置需考虑配种、转群等联系方便,并注意卫生防疫,种猪、仔猪应 置于上风向和地势高处。妊娠猪舍、分娩猪舍应放到较好的位置,分娩猪舍要靠近 妊娠猪舍,又要接近仔猪培育舍,育成猪舍靠近育肥猪舍,育肥猪舍设在下风向。 商品猪置于离场门或围墙近处,围墙内侧设装猪台,运输车辆停在围墙外装车。 3.隔离区 病猪和粪污处理应置于全场最下风向和地势最低处,距生产区宜保持至少50m的距
3 疫和安全生产,应根据当地全年主风向和场址地势,顺序安排以上各区。 2.场内道路和排水 场内道路应分设净道、污道,互不交叉。净道用于运送饲料、产品等,污道则 专运粪污、病猪、死猪等。场内道路要求防水防滑,生产区不宜设直通场外的道路, 而生产管理区和隔离区应分别设置通向场外的道路,以利于卫生防疫。 排水设施为排除雨而设。一般可在道路一侧或两侧设明沟排水,也可设暗沟排 水,但场区排水管道不宜与舍内排水系统的管道通用。 3.场区绿化 绿化可以美化环境,更重要的是可以吸尘灭菌、降低噪声、净化空气、防疫隔 离、防暑防寒。 场区绿化可按冬季主风的上风向设防风林,在猪场周围设隔离林,猪舍之间、 道路两旁进行遮荫绿化,场区裸露地面上可种花草。 场区绿化植树时,需考虑其树干高低和树冠大小,防止夏季阻碍通风和冬季遮挡 阳光。 (二)建筑物布局 猪场建筑物的布局在于正确安排各种建筑物的位置、朝向、间距。布局时需考 虑各建筑物间的功能关系、卫生防疫、通风、采光、防火、节约用地等。 1.生活区和生产管理区 宜设在猪场大门 附近,门口分设行人和车辆消毒池,两侧设值班室和更衣室。 2.生产区 各猪舍的位置需考虑配种、转群等联系方便,并注意卫生防疫,种猪、仔猪应 置于上风向和地势高处。妊娠猪舍、分娩猪舍应放到较好的位置,分娩猪舍要靠近 妊娠猪舍,又要接近仔猪培育舍,育成猪舍靠近育肥猪舍,育肥猪舍设在下风向。 商品猪置于离场门或围墙近处,围墙内侧设装猪台,运输车辆停在围墙外装车。 3.隔离区 病猪和粪污处理应置于全场最下风向和地势最低处,距生产区宜保持至少50m的距
4 离。 4.猪舍的朝向 一般以冬或夏季主风与猪舍长轴有30°~60°夹角为宜,应避免主风方向与猪 舍长轴垂直或平行。以利防暑和防寒,猪舍一般以南向或南偏东、南偏西45°以内 为宜。 福州地区 南、南偏东5-10 ° 厦门地区 南偏东5-10 ° 5.猪舍的间距 猪舍之间的距离以能满足光照、通风、卫生防疫和防火的要求为原则。猪舍间 距一般以3—5H(H为南排猪舍檐高)为宜。 第二节 不同猪舍的要求及内部布置 不同性别、不同饲养和生理阶段的猪对环境及设备的要求也不同,设计猪舍内 部结构时应根据猪只的生理特点和生物学习性,合理布置猪栏、走道和合理组织饲 料、粪便运送路线,选用适宜的生产工艺和饲养管理方式,充分发挥猪只的生产潜 力,同时提高饲养管理工作者的劳动效率。 (一)公猪舍 公猪舍多采用带运动场的单列式,单圈饲养,给公猪设运动场,保证其充足的 运动,可防止公猪过肥,对其健康和提高精液品质、延长公猪使用年限等均有好处。 公猪栏要求比母猪和肥猪栏宽,隔栏高度为 1.2-1.4 米,面积一般为 7-9 平方米, 采用不过滑或过粗的水泥地面及高压水泥砖地面(强固且可防滑),栅栏结构可以 是混凝土或金属,便于通风和管理人员观察和操作。 (二)空怀、妊娠母猪舍 空怀、妊娠母猪舍可为单列式(可带运动场)、双列式、多列式等几种,空怀、 妊娠母猪可群养也可单养。栏体多采用限位栏,限位栏设计如下:栏长 1.9 米,高 1.1 米。栏的地面布局为:栏体头部外侧为砖结构料水槽,1.3 米的水泥地面,0.6 米的 漏粪栅,粪栅下面是清粪斜坡与 0.3 米宽的粪尿沟相联。限位栏按照宽度分为 60 厘米和 65 厘米两种,其中 60 厘米为初产母猪用,65 厘米为经产母猪用。移动栅栏: 限位栏头部内则安装可向左或向右移动 1/2 个栏宽度的移动栅栏,平时移动栅栏的 直管位于头部的中线位置而挡住猪头,使头不能伸出;母猪采食饮水时,将栏移动
4 离。 4.猪舍的朝向 一般以冬或夏季主风与猪舍长轴有30°~60°夹角为宜,应避免主风方向与猪 舍长轴垂直或平行。以利防暑和防寒,猪舍一般以南向或南偏东、南偏西45°以内 为宜。 福州地区 南、南偏东5-10 ° 厦门地区 南偏东5-10 ° 5.猪舍的间距 猪舍之间的距离以能满足光照、通风、卫生防疫和防火的要求为原则。猪舍间 距一般以3—5H(H为南排猪舍檐高)为宜。 第二节 不同猪舍的要求及内部布置 不同性别、不同饲养和生理阶段的猪对环境及设备的要求也不同,设计猪舍内 部结构时应根据猪只的生理特点和生物学习性,合理布置猪栏、走道和合理组织饲 料、粪便运送路线,选用适宜的生产工艺和饲养管理方式,充分发挥猪只的生产潜 力,同时提高饲养管理工作者的劳动效率。 (一)公猪舍 公猪舍多采用带运动场的单列式,单圈饲养,给公猪设运动场,保证其充足的 运动,可防止公猪过肥,对其健康和提高精液品质、延长公猪使用年限等均有好处。 公猪栏要求比母猪和肥猪栏宽,隔栏高度为 1.2-1.4 米,面积一般为 7-9 平方米, 采用不过滑或过粗的水泥地面及高压水泥砖地面(强固且可防滑),栅栏结构可以 是混凝土或金属,便于通风和管理人员观察和操作。 (二)空怀、妊娠母猪舍 空怀、妊娠母猪舍可为单列式(可带运动场)、双列式、多列式等几种,空怀、 妊娠母猪可群养也可单养。栏体多采用限位栏,限位栏设计如下:栏长 1.9 米,高 1.1 米。栏的地面布局为:栏体头部外侧为砖结构料水槽,1.3 米的水泥地面,0.6 米的 漏粪栅,粪栅下面是清粪斜坡与 0.3 米宽的粪尿沟相联。限位栏按照宽度分为 60 厘米和 65 厘米两种,其中 60 厘米为初产母猪用,65 厘米为经产母猪用。移动栅栏: 限位栏头部内则安装可向左或向右移动 1/2 个栏宽度的移动栅栏,平时移动栅栏的 直管位于头部的中线位置而挡住猪头,使头不能伸出;母猪采食饮水时,将栏移动
5 1/2 个栏位,使头部伸出。长条形料水槽:料水槽净宽 25 厘米,底部呈弧形,倾斜 度 0.5%,槽深 20 厘米,外侧比内侧高 5 厘米,内侧在头部下面向内 7 厘米处。 在最后一个栏底部的最低处附近做一个约 10 厘米高的水泥挡水小坝,小坝外侧的 底部做一个与地面小明沟相通的排水小孔,小明沟与粪尿沟相联。为便于夏天通风, 限位栏的尾部墙上离地约 15 厘米处开一排 45× 45 厘米的移门小窗。 限位栏尾部 开门用 6 英分钢管,立柱及侧管用 8 英分钢管,粪栅用直径 12 毫米的钢筋。焊接 均为满焊,一般焊缝厚为 3 毫米。抽风设备根据实际需要安装在猪舍两端墙壁上, 高度在离地 1.7 米左右的位置。近年来,南方流行装配式空怀、妊娠母猪舍:一 般为框架结构,跨度在 12-15 米之间,多设两列三通道,长度为 100 米左右,侧 墙上装有轴流式风机,两边为卷帘幕,舍内湿帘降温,集约化程度高,一栋猪舍饲 养规模在 3000-5000 头,配套设施先进,有的采用机械刮粪,自动饲喂等机械化 程度比较高。此类猪舍适合同 5000 头以上的大型猪场,投资额多在 150 万元以上。 (三)分娩舍及分娩栏 根据分娩舍的特点,设计依据的主要技术参数是:舍温20-30 ℃,相对湿度为 40-80%,调温风速为0.2—1.5米/秒,换气率为每分钟1—1.25个猪舍容积空气量, 透光角 α≥25度,β≥5度。 1、猪舍采光 分娩舍采光通常采用自然采光方式。自然采光的效果常用窗地比(门窗等透光构件和 有效透光面积与舍内地面面积之比,亦称采光系数)来衡量。 一般情况下,妊娠母猪和育成猪窗地比为1:12~15,育肥猪为1:15~20,其 他猪群为1:10~12。南北窗面积比,炎热地区为1~2:1,夏热冬冷地区和寒冷地 区为 2~4:1。 ①窗户位置根据窗口的入射角、透光角的要求,并考虑纵墙高度等来确定。 入射角是指窗上沿到猪舍跨度中央一点的连线与地面水平线之间的夹角。 透光角是指窗上、下沿分别至猪舍跨度中央一点的连线之间的夹角。 自然采光猪舍入射角要求不小于25°,透光角要求不小于5°。 ②窗的形状 “立式窗”(竖长方形)在进深方向光照均,匀,在舍内纵向方向较差; “卧式窗”(横长方形)则正相反,在猪舍纵向光照均匀,跨度方向光照较差; “方形窗”居中。 2、猪舍的通风 排除猪舍中多余的水汽,降低舍内湿度,防止围护结构内表面结露,同时可排
5 1/2 个栏位,使头部伸出。长条形料水槽:料水槽净宽 25 厘米,底部呈弧形,倾斜 度 0.5%,槽深 20 厘米,外侧比内侧高 5 厘米,内侧在头部下面向内 7 厘米处。 在最后一个栏底部的最低处附近做一个约 10 厘米高的水泥挡水小坝,小坝外侧的 底部做一个与地面小明沟相通的排水小孔,小明沟与粪尿沟相联。为便于夏天通风, 限位栏的尾部墙上离地约 15 厘米处开一排 45× 45 厘米的移门小窗。 限位栏尾部 开门用 6 英分钢管,立柱及侧管用 8 英分钢管,粪栅用直径 12 毫米的钢筋。焊接 均为满焊,一般焊缝厚为 3 毫米。抽风设备根据实际需要安装在猪舍两端墙壁上, 高度在离地 1.7 米左右的位置。近年来,南方流行装配式空怀、妊娠母猪舍:一 般为框架结构,跨度在 12-15 米之间,多设两列三通道,长度为 100 米左右,侧 墙上装有轴流式风机,两边为卷帘幕,舍内湿帘降温,集约化程度高,一栋猪舍饲 养规模在 3000-5000 头,配套设施先进,有的采用机械刮粪,自动饲喂等机械化 程度比较高。此类猪舍适合同 5000 头以上的大型猪场,投资额多在 150 万元以上。 (三)分娩舍及分娩栏 根据分娩舍的特点,设计依据的主要技术参数是:舍温20-30 ℃,相对湿度为 40-80%,调温风速为0.2—1.5米/秒,换气率为每分钟1—1.25个猪舍容积空气量, 透光角 α≥25度,β≥5度。 1、猪舍采光 分娩舍采光通常采用自然采光方式。自然采光的效果常用窗地比(门窗等透光构件和 有效透光面积与舍内地面面积之比,亦称采光系数)来衡量。 一般情况下,妊娠母猪和育成猪窗地比为1:12~15,育肥猪为1:15~20,其 他猪群为1:10~12。南北窗面积比,炎热地区为1~2:1,夏热冬冷地区和寒冷地 区为 2~4:1。 ①窗户位置根据窗口的入射角、透光角的要求,并考虑纵墙高度等来确定。 入射角是指窗上沿到猪舍跨度中央一点的连线与地面水平线之间的夹角。 透光角是指窗上、下沿分别至猪舍跨度中央一点的连线之间的夹角。 自然采光猪舍入射角要求不小于25°,透光角要求不小于5°。 ②窗的形状 “立式窗”(竖长方形)在进深方向光照均,匀,在舍内纵向方向较差; “卧式窗”(横长方形)则正相反,在猪舍纵向光照均匀,跨度方向光照较差; “方形窗”居中。 2、猪舍的通风 排除猪舍中多余的水汽,降低舍内湿度,防止围护结构内表面结露,同时可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