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幸与不幸一一读蒙田 徐卫方 文章来源:北京师范大学新闻网 “命运对于我们并无所谓利害,它只供给我们利害的原料和种子,任那比它强的灵魂随 意变转和应用,因为灵魂才是自己的幸与不幸的唯一主宰。”一一《蒙田随笔》 一、蒙田其人 蒙田,一个生在浪漫法国,长在上帝庇佑下的哲人,一个生长在16世纪的20世纪灵魂。 很难想象那个时代居然造就了这样一位天才。欧洲文艺复兴的风潮,法国的启蒙运动,都与 蒙田有着紧密的联系。蒙田,用他的思想征服了世界,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蒙田出身新兴的贵族家庭,但他提倡的是各阶层的平等:他又是虔敬的天主教徒,但是 对预言持怀疑态度:他是一个满腹经纶的博学之士,但他否认自己是学者:他担任过波尔多 的市长,却与此同时过着隐居的生活.在他身上,完全地体现着一个变动时代的烙印,矛 与盾,怀疑与笃信,都是他闪着光辉的思想。 很难想象,像蒙田这样一个理想并不在治学的人却有着如此渊博的知识,他的写作目的, 也正如他在其随笔序言中描述的那样,纯属“闲话家常,书写情怀”,是为了写给自家人, 写给朋友们看的,并不是为了公之于众。事实上,我们都已经成为蒙田的“自家人”,我们 看到了一位思想睿智的学者,在与我们侃侃而谈,希腊先哲的智慧火花,如珍珠般从他口中 一吐露,我们在阅读中陶醉了,蒙田的文字犹如一架望远镜,让我们把远方遥不可及的古 典智慧摄于眼前,同时又给我们一面三棱镜,让我们从全新的角度来审视先贤语录,博克在 《蒙田》一书中描述了作为心理学家的蒙田,作为人种学家的蒙田,作为历史学家的蒙田 但是我觉得蒙田最重要的,应该是作为一名哲学家,他对生命的透辟领悟,在《热爱生命》 一文中可略见一斑:“我对某些词语赋予特殊的含义。拿‘度日’来说吧,天色不佳,令人 不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阴':而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去‘度’, 这是我是在慢慢赏玩、领略美好时光。”“不过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这倒不是 因为生之艰辛或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因为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 死之苦恼。”能如此坦然谈论面对生命的人,哲学造诣不言自明。 命运让我生在这喧哗的尘世,却没赋予我解释生命困惑的能力,这是我灵魂的不幸:而 阅读让我识得蒙田,他为我指明了灵魂的真正所在,这是我生命的幸运。“我知道什么”,众 所周知是蒙田的座右铭,这是对灵魂高度的质询,也是虚怀若谷的境界:“我是人,我认为 人类的一切都与我血肉相关。”虽然这是罗马戏剧家泰伦修的箴言,但也是蒙田的社会哲学 的体现,作为人文主义的思想家,他用手中的笔记录下源源不断的灵感,为我们分析人性 剖析人生,哲思过人,为人类树立了一座思想的丰碑。一个崇高的灵魂,一代伟大的思想家, 与其“对话”是如此幸运,让我的灵魂有了仰望的高度。 二、蒙田其文 阅读蒙田,让我有一种畅游海洋的感动,蒙田没有刻意去说教什么,他只是在表达一个 灵魂。房龙在《宽容》一书中曾这样评价蒙田的为人为文:“由于心、灵魂、美德和罪孽都 属于这个豁达大方、深有教养和性格宜人的人,他(指蒙田)的全部作品要比文学作品更胜 一筹,它们已经发展成为明确的生活哲理。”我在生活中常常遭遇种种疑问,迷惘、郁闷是 一种惯常的状态,信仰的危机,哲学的困惑,灵魂的漂浮,让我像一叶扁舟,在水上漫无目 的的漂荡,而蒙田的文字是一个风平浪静的港口,让我的心灵扁舟能够安全的停靠
我的幸与不幸——读蒙田 徐卫方 文章来源:北京师范大学新闻网 “命运对于我们并无所谓利害,它只供给我们利害的原料和种子,任那比它强的灵魂随 意变转和应用,因为灵魂才是自己的幸与不幸的唯一主宰。”——《蒙田随笔》 一、蒙田其人 蒙田,一个生在浪漫法国,长在上帝庇佑下的哲人,一个生长在 16 世纪的 20 世纪灵魂。 很难想象那个时代居然造就了这样一位天才。欧洲文艺复兴的风潮,法国的启蒙运动,都与 蒙田有着紧密的联系。蒙田,用他的思想征服了世界,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蒙田出身新兴的贵族家庭,但他提倡的是各阶层的平等;他又是虔敬的天主教徒,但是 对预言持怀疑态度;他是一个满腹经纶的博学之士,但他否认自己是学者;他担任过波尔多 的市长,却与此同时过着隐居的生活.在他身上,完全地体现着一个变动时代的烙印,矛 与盾,怀疑与笃信,都是他闪着光辉的思想。 很难想象,像蒙田这样一个理想并不在治学的人却有着如此渊博的知识,他的写作目的, 也正如他在其随笔序言中描述的那样,纯属“闲话家常,书写情怀”,是为了写给自家人, 写给朋友们看的,并不是为了公之于众。事实上,我们都已经成为蒙田的“自家人”,我们 看到了一位思想睿智的学者,在与我们侃侃而谈,希腊先哲的智慧火花,如珍珠般从他口中 一一吐露,我们在阅读中陶醉了,蒙田的文字犹如一架望远镜,让我们把远方遥不可及的古 典智慧摄于眼前,同时又给我们一面三棱镜,让我们从全新的角度来审视先贤语录,博克在 《蒙田》一书中描述了作为心理学家的蒙田,作为人种学家的蒙田,作为历史学家的蒙田, 但是我觉得蒙田最重要的,应该是作为一名哲学家,他对生命的透辟领悟,在《热爱生命》 一文中可略见一斑:“我对某些词语赋予特殊的含义。拿‘度日’来说吧,天色不佳,令人 不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阴’;而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去‘度’, 这是我是在慢慢赏玩、领略美好时光。”“不过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这倒不是 因为生之艰辛或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因为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 死之苦恼。” 能如此坦然谈论面对生命的人,哲学造诣不言自明。 命运让我生在这喧哗的尘世,却没赋予我解释生命困惑的能力,这是我灵魂的不幸;而 阅读让我识得蒙田,他为我指明了灵魂的真正所在,这是我生命的幸运。“我知道什么”,众 所周知是蒙田的座右铭,这是对灵魂高度的质询,也是虚怀若谷的境界;“我是人,我认为 人类的一切都与我血肉相关。”虽然这是罗马戏剧家泰伦修的箴言,但也是蒙田的社会哲学 的体现,作为人文主义的思想家,他用手中的笔记录下源源不断的灵感,为我们分析人性, 剖析人生,哲思过人,为人类树立了一座思想的丰碑。一个崇高的灵魂,一代伟大的思想家, 与其“对话”是如此幸运,让我的灵魂有了仰望的高度。 二、蒙田其文 阅读蒙田,让我有一种畅游海洋的感动,蒙田没有刻意去说教什么,他只是在表达一个 灵魂。房龙在《宽容》一书中曾这样评价蒙田的为人为文:“由于心、灵魂、美德和罪孽都 属于这个豁达大方、深有教养和性格宜人的人,他(指蒙田)的全部作品要比文学作品更胜 一筹,它们已经发展成为明确的生活哲理。”我在生活中常常遭遇种种疑问,迷惘、郁闷是 一种惯常的状态,信仰的危机,哲学的困惑,灵魂的漂浮,让我像一叶扁舟,在水上漫无目 的的漂荡,而蒙田的文字是一个风平浪静的港口,让我的心灵扁舟能够安全的停靠
“切勿对事物生气,因为我们的忿怒它们一点儿也不理。”(《蒙田随笔之论灵魂缺乏真 正对象是把情感寄托在假定对象上》)何事何物,能够激发我心中的怒火呢?我告诉自己, 冷静理智是美 我要平静地直面生活的怒火,因为只有 才能掌握我的心, 灵魂,任 何事物都不能撼动理智的大树。世间的事物很多,而人却很少,所以消弭我们的忿怒吧,怒 发冲冠并不能求到我们生活的解答,只有等待,等待,再等待。 “把宝贵加给金刚钻,把艰辛加给德行,把痛苦加给笃信,把苦涩加给医药。”(《蒙田 随笔之论善恶之辩大抵系于我们的意识》)我能把什么加给我的灵魂眼?自问,知不敢自答 意识主宰着我的灵魂,可是我的意识却总处于游移的状态,所以我的灵魂也无所依榜, 的常态是什 我的灵魂又何以为家?太多的疑问涌上心头,我思索着,不敢轻易下判断 怀疑,也许就是生活的常态,而灵魂,应该紧紧地坚守在精神的高原上, “某人想变穷,把他的金钱全抛在海里,而许多人正要瑞搜这大海以钓富。”“产生贪梦 的,是富裕而不是贫乏。”“你一度把幻想粘在某一堆钱上面,而且就这样把它据为己有惯了 你就不能再用它:你将不敢在那上面挖一个庭,好像那是一座建筑,以为一掘洞要倒下来。 金钱于我们意 味若什么?金钱是工具 不 日的 而很多人却本 倒置 人性 的缺点,讥讽对金钱过于执着的人。我们总将贫穷与痛苦并提,认为贫穷的生活里总是盛满 痛苦,其实不然。金钱的匮乏并没有束缚灵魂的自由,只要灵魂自由,我们就与痛苦无缘。 只要从搜海钓言的蠢行中解脱,让贪婪远离心灵,将梦想的目光定格在精神的领地里,我们 就能解放自己,回归上帝的怀抱。 “我矿们所以觉得痛著难受完全因为我们不惯于在灵魂深处寻求乐趣,而且不充分信赖它 是我们行为与生活的唱 至尊的主宰。”“判断崇伟的事物须有崇伟的灵魂,否则我们会把自 己的弱点当作他们的弱点。”怎样从灵魂深处找到需要的乐趣呢?而什么样的灵魂擦爱能够 的上是崇伟的灵魂呢?当我们的灵魂通过上帝面前时,众生平等,而那些能够在地狱里依然 微笑若的灵魂,无凝会上天堂,因为这才是直正崇伟的灵魂。只有远离痛苦的灵魂才能看见 崇高的事物,也才能对生命充满感激。我的灵魂在行动,在飞升,希望到达至高之藏。 蒙田说,柏拉图把物质或人类的产业排列如下:健康,美丽,力量,富庶 。财富是最可 有可无的东西,而健康则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元素。我们有时也经常进行着类似的排列, 亲情,友情,爱情:理想,事业,家庭.无一定解。但是,当我们叩问心灵时,能否问心 无愧的说,我坚信自己的排列,生活正该如此组合呢?心理学只能给我们以组合,却并不会 教我们排列的方法。任何的排列都只在灵魂的操纵下完成,所以,铸造我们的灵迎,信任我 们的灵魂, 灵魂是我们生活的唯一主率。 三、自说自话 当翻开《随笔集》时,总感到有一股飘逸的灵魂游走其间。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蒙田 的灵魂是自由的,正如他的笔触一样。我潜心拜读,也掩卷深思。可是,哲学的思考需要时 间的磨砺,我还是水中有棱有角的石子,缺乏圆融浑然的思考,所以,我只能以我的方式去 仰视和追逐一个崇高的灵魂,希望有一天能够和他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对话 窗外蓝天白云依旧,阳光依旧照耀喧嚣的水泥丛林,不过我的心顿时澄澈了一些,也了 悟了一些,这是我的不幸,更是我的幸运。我生,故我幸:我知,故我不幸。而最大的幸运 也正在于我知道有更多的不幸在等待若我,性与不幸,皆源本心
“切勿对事物生气,因为我们的忿怒它们一点儿也不理。”(《蒙田随笔之论灵魂缺乏真 正对象是把情感寄托在假定对象上》)何事何物,能够激发我心中的怒火呢?我告诉自己, 冷静理智是美德,我要平静地直面生活的怒火,因为只有我才能掌握我的心,我的灵魂,任 何事物都不能撼动理智的大树。世间的事物很多,而人却很少,所以消弭我们的忿怒吧,怒 发冲冠并不能求到我们生活的解答,只有等待,等待,再等待。 “把宝贵加给金刚钻,把艰辛加给德行,把痛苦加给笃信,把苦涩加给医药。”(《蒙田 随笔之论善恶之辩大抵系于我们的意识》)我能把什么加给我的灵魂呢?自问,却不敢自答, 意识主宰着我的灵魂,可是我的意识却总处于游移的状态,所以我的灵魂也无所依傍,生活 的常态是什么呢?我的灵魂又何以为家?太多的疑问涌上心头,我思索着,不敢轻易下判断。 怀疑,也许就是生活的常态,而灵魂,应该紧紧地坚守在精神的高原上。 “某人想变穷,把他的金钱全抛在海里,而许多人正要遍搜这大海以钓富。”“产生贪婪 的,是富裕而不是贫乏。”“你一度把幻想粘在某一堆钱上面,而且就这样把它据为己有惯了, 你就不能再用它:你将不敢在那上面挖一个窟窿,好像那是一座建筑,以为一掘洞要倒下来。” 金钱于我们意味着什么?金钱是工具,不是目的,而很多人却本末倒置。蒙田之笔直指人性 的缺点,讥讽对金钱过于执着的人。我们总将贫穷与痛苦并提,认为贫穷的生活里总是盛满 痛苦,其实不然。金钱的匮乏并没有束缚灵魂的自由,只要灵魂自由,我们就与痛苦无缘。 只要从搜海钓富的蠢行中解脱,让贪婪远离心灵,将梦想的目光定格在精神的领地里,我们 就能解放自己,回归上帝的怀抱。 “我们所以觉得痛苦难受完全因为我们不惯于在灵魂深处寻求乐趣,而且不充分信赖它 是我们行为与生活的唯一至尊的主宰。”“判断崇伟的事物须有崇伟的灵魂,否则我们会把自 己的弱点当作他们的弱点。”怎样从灵魂深处找到需要的乐趣呢?而什么样的灵魂擦爱能够 的上是崇伟的灵魂呢?当我们的灵魂通过上帝面前时,众生平等,而那些能够在地狱里依然 微笑着的灵魂,无疑会上天堂,因为这才是真正崇伟的灵魂。只有远离痛苦的灵魂才能看见 崇高的事物,也才能对生命充满感激。我的灵魂在行动,在飞升,希望到达至高之巅。 蒙田说,柏拉图把物质或人类的产业排列如下:健康,美丽,力量,富庶。财富是最可 有可无的东西,而健康则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元素。我们有时也经常进行着类似的排列, 亲情,友情,爱情;理想,事业,家庭.无一定解。但是,当我们叩问心灵时,能否问心 无愧的说,我坚信自己的排列,生活正该如此组合呢?心理学只能给我们以组合,却并不会 教我们排列的方法,任何的排列都只在灵魂的操纵下完成,所以,铸造我们的灵魂,信任我 们的灵魂,灵魂是我们生活的唯一主宰。 三、自说自话 当翻开《随笔集》时,总感到有一股飘逸的灵魂游走其间。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蒙田 的灵魂是自由的,正如他的笔触一样。我潜心拜读,也掩卷深思。可是,哲学的思考需要时 间的磨砺,我还是水中有棱有角的石子,缺乏圆融浑然的思考,所以,我只能以我的方式去 仰视和追逐一个崇高的灵魂,希望有一天能够和他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对话。 窗外蓝天白云依旧,阳光依旧照耀喧嚣的水泥丛林,不过我的心顿时澄澈了一些,也了 悟了一些,这是我的不幸,更是我的幸运。我生,故我幸;我知,故我不幸。而最大的幸运 也正在于我知道有更多的不幸在等待着我,性与不幸,皆源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