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3 一、姓氏探源 从文字学来说,一个姓只是一个汉字,实际上它远远超出了 一个字所包含的内容,它是一种深厚的文化,与中华几千年文明 一起积淀下来的姓氏文化。 ◆姓是母系杜会的产物一从“姓”字膏姓的起源 ◆姓氏的由来 ◆姓氏汉字的拆装 ⊙中国姓氏知多少 令“贵”姓之贵,贵在何处 二、取名的艺术 有的人认为,名字不过是人区别其他人的一个代号,大多数 中国人却认为,人的名字里包含着人的一生命运的全部信息,是 沟通天地万物的枢纽,体现着人与自然血肉契合的直觉意识。因 此,中国人是很看重名字的,也就着力去研究取名的学问,从而形 成一门取名艺术。 ⊙古代中国人的名、字、号 ◆古人取名的规律性 三、姓名趣谈 从这几则姓名趣话可以看到,在姓名之背后,还包含着文学、 历史和政治等等内涵。中国人的名字和作为符号的功能只占次 要的地位,更多的是文化方面的意义。 ◆李白取名 ◆武则天造名字 ◆用心的人统治用力的人 梁山好汉为何偏缺“赵”、“高” ◆你的祖我的孙 第十四章从汉字看原始人的宗教观 219 汉民族的先民们,通过对事物的直觉意象,把自已对世界的 体验用直观的汉字表现出来。同时,汉字在发生发展中又反促其 创制使用者认知上的深化。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古汉字正 是汉民族先民原初世界观和宗教观的载体。 一、从汉字看原始人的自然崇拜 汉民族那种人与自然神秘交感、血肉契合的直觉意象,那种
14字里乾坤 浑然一统于经验和超验、现象与本体、有限与无限、存在与思维的 原始之梦,很有历史。 二、从汉字香原始人的图腾崇拜 歌德说,“凡是把许多灵魂团结在一起的就是神圣的。”图腾 就是这样一种神圣的宗教崇拜。它非常古老,几乎和母系氏族同 时产生。 三、从汉字看原始人的生殖崇拜 跳出爬行状态的原始人,尚无家庭,两性关系处于自然状态, 对神秘的生殖力却异常惊讶,凭着原始体验和原始直觉,他们本 能地从自身也从动物植物的身上首先有了生育繁衍的概念,对人 的性行为性器官发生浓厚的兴趣。兴趣与无知很容易地使他们 对自然的物性附加神性的内容,蒙味混沌中,引发出对生殖的崇 拜一一个世界性的原始宗教形式。 四、从汉字看原始人的祖先崇拜 某物既然作为某氏族的图腾对象,渐次地它也被当作这一氏 族有着血缘关系的“祖先”受到供奉,这是母系氏族的观念,当原 始社会后期父权制确立后,人们存在着对氏族首领和家族长无限 权威的敬畏顺从,應想着祖先强有力的灵魂会保佑着它活着的子 孙,于是产生了祖先崇拜,这在汉民族中特别发达。 第十五章从汉字看上古的婚姻形式 228 汉字正是诞生于史前我们的先人从蒙昧走向文明之时,而汉 字形象表意的内容,就是我们远祖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因 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对汉字的分析,我们应该能够找到上古 婚姻形式的一些蛛丝马迹。 一、从“姓”、“父”香远古人的群婚习俗 不管现代人感情上是否接受,从对古汉字“姓”和“父”的分 析,我们的祖先确实有过一段“共产共妻”式的性自由阶段。 二、从“婚”、“娶”看掠夺婚俗 同现代婚烟自由、男女平等的观念相悖,我们祖先对待婚姻 的方式,会令现代人瞠目结舌。从“婚”“娶”这两个字的本意看, 新婚绝不是“洞房花烛”式的浪漫与温情。同时,在这两个古今字 中又透示出人类早期婚姻革命的消息
月录15 三、从“嫁”香买卖婚制 买卖婚烟在任何一个文明社会都被视为不道德或非法,但一 个“嫁”字为我们透示出一些把女人视为商品的一种原始婚俗。 四、从“姑”、“舅”看氏族互婚 人类原始婚姻制度中,有一种很常见的婚姻形式,即原始族 外婚中的固定族团互婚,也就是大致甲、乙两族团互为通婚而世 代相互嫁婺。近亲结婚的后果在现代已被一般人认知。从汉字 “姑”“身”看出近亲结婚在原始的汉族先民那里是很平常的事。 五、从“滕”、“侄”香“媵制” 妹随姊嫁,侄(女)随姑嫁,姐妹、姑侄共事一夫的婚姻制度, 就是所谓的媵制。而这种婚制流行在春秋之际的贵族阶层。今 天看来,这种婚姻制度不可思议,在春秋已步入举手投足皆以 “礼”节的文明时代,这种不分行辈的野蛮之俗作为原始婚俗的遗 迹存在,确实令人瞠目。 第十六章从汉字看古代家庭伦理观 245 在许多中国人眼里,男尊女卑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把光宗 耀祖作为事业的出发点和目标,儿孙满堂则被视为人生完美的标 志。这些中国人特有的家庭伦理观在汉字里都有全面的体现。 一、严“父”慈“母” 甲骨文的“父”字,活生生地刻画了一个严父形象。而“母”字 也最能体现出母亲的形象,使人们以稚子的眼光看到了母亲的形 象。“严父慈母”确实概括了大多数传统中国家庭的客观情况。 二、“男”尊“女”卑 “男”以体力耕于田,所以男子在农耕时代处于生产的主导地 位,也央定了其社会地位的提高。而“女”的初文,就是女子跪着 操持家务的形象,女子由于退出生产领域就不得不依附于男子为 生,从而决定了“男尊女卑”的不平等。 三、“夫”唱“妇”随 “夫”字的甲骨文像一位头插一簪的成年男子,他正面站立, 威风凛凛。而“妇”字则与“夫”形成鲜明对照,甲骨文中的“妇”字
16字里乾坤 像一个长跪女子手持一帚,表明其服侍丈夫、操持家务的身份。 仅“夫”、“妇”二字,便赫然明了婚姻关系中男女双方地位的差异。 在日常事务处理上,自然只能夫唱妇随了。 四、老人为何三条恨 老人的特点是“三条腿”,“老”这个字,早先在甲骨文里写成 一长发老人拄着一根杖,突出拄杖的重要性,难怪文字里也着重 表现这一点。 五、儿“孙”满堂 传统观念里,人总要有儿子有孙子。子孙越多越是兴旺发 达,越显得有福气。“孙”这个字正是表达这个意思。 六、光宗耀“祖” 虽然今人大都不清楚“祖”宗的“祖”字系来源于男性生殖器 象形。但国人的认根心理是根深蒂固的,一个人想要干一番事 业,也许想得更多的是光宗耀祖,而自己的荣辱倒在其次。从汉 字“祖”也看出,古人对祖先更是怀着顶礼膜拜之心。 第十七章古汉字:一幅原始生民图 255 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为我们创造了汉字,但有关那时的生 活情形并没有留下文献记载,从而给今人留下了一团团的谜。但 经过许多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这些谜团正在一点点被解开。古 汉字为他们提供了不少较完整的信息。作为象形文字的古汉字 是一幅原始生民图。 一、布“衣”暖身一从“衣”字香原始的衣着 从以兽皮树叶遮体到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衣服,是个社会大进 步。宋元时期的衣服式样和“衣”字形相仿佛,甚至到晚清也如 此。说明汉民族至少在近代以前,服装翻新改革的观念还很淡 薄,趋于守旧,以至于甲骨文时代的“衣”字款式领导了中国服装 潮流达数千年。 二、民以“食”为天一说“食” 甲文和金文的“食”字,字形基本上都由两部分组成,上面是 个倒过来的“口”,下面是装食物的器皿形象,这是会意字,口对着 装食物的器皿干什么?“吃”呀!
目录17 三、安得广厦千万间一谈“住” 自有了住宅的庇护,古人的日常起居都是席地而坐、席地而 卧,与大地那样的亲近。而今此古风已荡然无存,“椅子”这种抬 高人“地位”的家具大约不是中原土产,故又叫“胡床”,现在代之 以沙发、席梦思。 四、多歧路,今安在一论“行” 原林葬葬、荆棘遍地,何曾有略。楚国先祖“筚略蓝缕”的传 说所谓伟大创业,其实就是去开辟道略。历史上著名的“盘庚迁 殷”,商代的那次大移民,走的也不是现成略。“略在脚下”,初民 “行”的享就是如此简单。 五、“死”无“葬”身之地 “死”在甲文中形象像活人哀悼死者,表明殷人或更早的人们 对死的看重,面对尸骨垂头低眉、跽跪着,神圣肃穆之至。而“葬” 字的构形则透幕了当时人们的弃尸习俗。对死者的悼念我们可 以理解,但对弃尸荒野的做法并不怎么接受。其实,读过《庄子》 的人就会领悟,这是一种与自然极其和谐与共的做法。 第十八章汉字与战争 262 人类是一种好战的动物,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社会的历史 就是一部战争史。我们的先祖在造汉字时,战争的内容自然是少 不了的。这从一些汉字中完全可以得到验证,甚至当时战争的场 面都依稀可辨。 一、穷“兵”黩“武” 兵字,从甲骨文以至小篆,都作双手举斤的样子。斤字本是 一种武器的象形。双手举着武器,冲锋陷阵,杀敌致胜,这就是 “兵”。“止戈为武”,难道制止干戈为武吗?其实,戈是古代的主 要兵器之一,表示威武,止是足趾的象形,表示行进。整个字的含 义就是征伐,乃是勇武的象征。 二、大动干“戈” 我国古代的兵器,在字形上都有一个共同点:从“戈”部。一 些以“戈”为偏旁部首的字都程度不同地和战争暴力有关,看来 “戈”字确实神通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