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乐報 汉字演变五百例 TRACING THE ROOTS OF CHINESE CHARACTERS:500 CASES Li Leyi 北京语言季院出低社
汉字演变五百例 HANZI YANBIAN 1500 L1 李乐毅著 北京语言学院出叛社
(京)新登字157号 图书在版编目(C1P)数据 汉字演变五百例/李乐毅编著,一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2.5(1996重印) ISBN7一5619-0157-7 I,汉… 1.李… Ⅱ·汉字一演变一范例一研究 N,H12 出版发行: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15号邮政编码100083) 印 刷: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印刷厂 版 次:1992年5月第1版1996年1月第3次印刷 开 本:850X1168毫米1/32印张:16.25 字 数:350千字印数:10001一15000册 定 价:21.00元
前 言 汉字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字之一。它已经有五六千年的发展 过程,现在有约片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在使用着它。汉字在中国源远 流长的文化史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优美的汉字书法是屮华民族 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个组成部分。 几干年来,汉字的形体经过了多次的演变,主要字体有下面几 种: -一、甲骨文。这是商朝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由于它是以 记录片卜之#为主的,所以又被称为“卜辞”、“契文”:又因为最早 是在殷墟(商朝后期的都城遗址,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的,义 叫“殷墟文字”.已收集到的甲骨文单字约有四千多个,其中千多 字可以释读。这种文字已较完备,但是有许多字的笔画和偏旁尚未 完全定型。周朝早期也有少量甲骨文出土。 一、金文。这是商、周时期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叫“钟鼎 文”。这种文字前期字体与甲骨文相近,有的还保留了早期图画文 字的痕迹:后期与小篆相近。已收集到的金文单字有五六千个,多 半可以释读。金文的形体结构比较成熟,周朝的金文铭辞有的一篇 长达五百学。 三、小篆。这是秦朝通行的文字,又称“秦篆”。战国时期,中国 各地文字异形;秦始皇统中国之后,对文字加以整理和简化,在 “大篆”(又称“籀文”,春秋战国间通行于秦国)的基础上,规定了一 种标准字体,这就是“小篆”。秦朝的这一统-·全国文字的重要措 施,对汉字的规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 四、隶书。这是汉朝通用的文字。始于素未,沿全三国。又称 [
“汉隶”、“佐书”,“八分”等。早期的隶书保留了一些小篆的形迹;后 来波磔的笔法增多,这成为隶书字体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求书的出 现,为后来的楷书奠定了基础,标志着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 转折点,那就是由古文字阶段进入了今文字阶段。 五、楷书。这是汉朝未年开始出现,一直通行到今天的一种字 体。由于它的形体端正,笔撕平直,足为楷模,所以被称为“楷书”, 又叫“正书”、“真书”。历代许多书法家都是以楷书闻名于世的。 六、草书。草书出现的时代其实比楷书还早,大约始于汉朝初 期。早期的草书是书写隶书时的快捷变体,称为“草隶”,后来又叫 “章草”。汉末以后,脱去章草中保留的隶书笔画的痕迹,形成一种 笔势连绵回绕、偏旁相互假借的“今草”唐朝时还出现了种笔画 更加放纵、难以辨认的“狂草”。现在一般所谓的草书指的是“今 草”。 七、行书。这是-种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三国和晋朝 以来流行。这种字体写起来比楷序便捷,又比草书易于辨认,所以 很受群众喜爱。行书巾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 叫“行草”,何是很难有…个截然分开的界限, 此外,自有汉字以来,就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简体字,它们被称 为“俗字”、“手头字”等,这是为了文字应用的方使而产生的。在汉 字的发展过程中,文字既有繁化的现象又有简化的现象,但是总的 趋势是简化。汉字的简体字古已有之:只是到了本世纪五十年代, 我国才把历代民间流行的简体字通过研究整理后逐批公布,这就 是现行的“简化字”。 为了使具有一般文化水平的读者了解汉字发展演变情况,从 而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特编写了这本书。本书有以下几个 特点: (一)这是一本普及性的汉字知识读物。内容是通过列举汉 字几种主要字体中的一些字例,并对这些字例的字源作图解和浅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