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字里乾坤 ◆注意字形 ◆注意字音 注意字义 二、纠正读错字的方法 除了书写上的错别字“笔误”,更常见的是人们说话中的“口 误”,读错字更易使人在社交场合陷入尴尬境地。 ◆注意形声字的声符 令掌握多音多义字 三、错别字趣话 小吃店里写着:“包子往里走,炒菜请上楼。”楼下已经有不少 “包子们”,晚来的“炒莱们”只好上楼了。楼上贴着一条告示:“请 座下开票”。开票要钻到椅子底下去。没有错别字的世界将是无 趣的。 ◇县官申“亲爹” ◆“庚黄”了不得 ◆落山的落山,落水的落水 ⊙“劳骂”苏东坡 ◆“季达”的两把大“爹” ◆害怕耳朵 白字先生 ◆一个别字丢状元 第八章 百年回首论短长一汉字改革面面观 134 中国的一锅汤(羊肉泡馍)是美国历史的好几倍,美国的一瓶 水(可口可乐)其年龄不过几十岁。可是中国的一锅汤走不出西 安城,而美国的一瓶水却在全世界扎根。这样说当然不是否定我 们悠久的历史,毕竟人类历史是向前进的,知古是好事,迷古可就 是坏事了。所以说,不应该害怕汉字改革,这种改革不管有多少 是非短长的评说,其积极意义是应当肯定的。 一、1949年前的汉语拼音运动 汉语拼音运动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解决汉字读音这个非常 实际的问题。学习汉字时西洋人用他们自己的字母给汉字注音, 这种外来的注音方法客观上给中国人审视本民族文字,对其优劣 与其他民族语言进行见仁见智的对比起到了启蒙作用,由此引出
月录9 了汉字改革的百年争论。 ◆汉语拼音的历史渊源 ◆清末的切音字运动 ◆民国初年的注音字母运动 ◆“五四”时期的国语罗马字运动 ◆拉丁化新文字运动 二、1949年前的汉字简化运动 汉字几千年的发展趋势总体上是从繁到简。1949年前,汉字 经历过多次的简化运动,有的是成功的,但也有的存在一些问题。 令历史上的汉宇简化现象 ◆清末的俗体宇 ◆“五四”以后的简化字运动 ◆30年代的手头字运动 三、1949年后的文字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字改革成效显著,周恩来为文字 改革划定大框架,成为指导性文件。也反映了他的冷静与睿智。 但由于最高领导人对汉字的个人成见,以及特定环境下的社会心 态,汉字改革也走过一些弯路。 ◆第一个《汉字简化方案》的产生 ◆二简方案(草案)的发表和废止始末 发表及后来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 四、百年汉字改革的短与长 应当说百年汉字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这并不表示就没有 失误和不足。对汉字改革本身短长评价,应当是客观的、公正的 和实用的。 ◇汉字的简化和复繁之争 ◆汉字拼音化:毛泽东与周恩来的不同看法 第九章二十一世纪,汉字前途展望 155 过去,汉字与龟(龟甲)结合,开创了一个辉煌灿烂的东方古 代文明。今天,汉字与硅(硅片)结合,使古老的汉字焕发出青春 的活力。汉字的信息化,使汉字从苍老变得年轻,从苦难走向辉 煌。从而使汉字具有无比光明的未来
10字里乾坤 一、汉字和信息化 汉字的信息化,赋予了汉字新的生命力,丢掉了一个打宇机 时代的汉字,直接进入了信患时代,而且显示出无可比拟的优势。 @山重水复疑无路一计算机时代的“新汉字落后论” ◇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的突破 ◆汉字键盘输入方法 ◆汉字在电脑输入上的优势 二、汉字的优势 汉字本身的特性,使得汉字排除了同音混淆的障得,复合构 词抑制了词汇量的恶性膨胀。汉字个性化强利于记忆,占用空间 小,信息含量大,从而便于高速阅读,汉字是复脑文宇,又利于人 脑的全面开发:在各个方面,汉字都表现出巨大的适应性和优势。 ◆汉字排除了同音混清的障得 ◇复合构词抑制了词汇量的恶性膨胀 ◆汉字占空间小 ◆汉字极便于高速阅读 ◆汉字利于记认 ●汉字是复脑文字 三、汉语的特点和识字教育 根据汉字的特点制定的识字教育,对于开发我们民族的智力 是有重大意义的。汉语的主要特点是实行以单音词为基础的二 次复合构词法为主,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识字教育没必要像拼音文 字那样,分散开来用较长的时间去进行,而最好在短期内集中突 击完成。 四、汉语将成为英语民族间的中介语文 在英语在全球迅速扩张的今天,得出这种结论,着实让一般 人觉得不可理喻,但正如中国的哲人所说的“盛极必衰”,英语世 界还蕴育着分化的危机一这是语言的辩证法。 五、21世纪是汉字发挥威力的时代一安子介的汉字观 21世纪,是汉字发挥威力的时代,这并不是民族沙文主义的 空洞口号。“国运盛、汉字兴”,汉字的百年危机,是与国家的生存 危机有关的,国家的衰落使文字蒙难,进而使汉字负载的文化蒙 难。昭雪汉字百年冤案,重新认识汉字,这是时代赋予炎黄子孙 的历史使命
目录11 ⊙撼山易,撼汉宇难 ◆我们靠汉字统一中国 第十章横看成岭侧成峰一汉字与兄弟民族文字的交流177 在我国悠久的文化史上,不少兄弟民族借用汉字作为同汉族 和其他民族进行交际的工具,借以学习和吸收汉族的文化,发展 自己的民族文化。 一、兄弟民族借用和效法汉字 兄弟民族对汉字不同方式的借用,使汉文化得到了广泛传 播,从而形成了地域广大的汉字文化圈,使得这个文化圈内在方 块字的熏染下,形成了独特和性格鲜明的东方文化。 二、汉字的反向吸收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虽然汉文化在汉文化圈中处于强势地 位,但她从不拒绝兄弟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汉字的反向吸收就 是例证。 第十一章文字也有性别—奇怪的“女字” 181 汉字有性别,在世界上所有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女书作品 为我们展示了旧制度下妇女从少女到出嫁,从婚后到晚年的充满 辛酸和憧憬的一幅幅生活画面。从这种异形字中折射出女性在 专制压抑下的悲哀与美丽。 一、女人们内部交流的文字 女书是湘南一些乡村妇女的文化工具和精神伴侣,通过女书 作品,妇女们加强交流,抒发情感。通过这种男人不懂的文字,曲 折地反映出他们在男权社会中的不满和反抗。 二、“女字”是汉字的一种异形体 “女书”因为男人不懂而神秘,也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女人的一 点藐视男人的心理。但处在汉文化的海洋里,它逃脱不出中国人 的文化模式,它只不过是一种汉字的异形体罢了。 第十二章异文化的使者一汉字中的外来字及其翻译 188 随着逐步融入世界这个大家庭,汉字与外国文字之间的交流
12字里乾坤 变得越来越频繁,汉字中的外来字、词也越来越多,它们已成为现 代汉字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作为文化载体的文字,这些字也充 当了异文化使者的角色,如何翻译外来字,便成为一门深奥的艺术。 一、传统的翻译方式 鲁迅曾提出一个对待外来事物的着名主张一一“拿来主义”, 但如何“拿来”呢?恐怕第一步就是对外来事物的翻译。传统的 翻译方式有多种,这为我们处理外来词拼写方式提供了许多办法。 二、“雪茄”和“茄子”一音译拼写的一般原则 汉字本身的限制再加上脚译工作的要求不统一,这就出现了 “雪茄”和“茄子”之类的混乱。 三、新西兰和纽西兰一地名、人名和专用字的翻译 在同是以汉语作为母语的大中华圈子里,对同一个外国人名 或地名的翻译相差很大,以致出现了三个里根、四个布什之类的 现象。 四、日语汉字文化的倒灌 自古以来多半是日本从中央之国学取汉字文化,而如今,中 国倒过来从日本输入汉宇、输入语词、输入文化。这种汉字文化 的倒灌,其本质是西方科学与文化的融入。从民族的进步来看, 我们应举双手欢迎他们。这些日本汉字词是有功于中国有功于 汉语的。 五、“雪碧”、“马拉松”和“盖世太保”一外来字翻译佳作欣赏 这些外来词,原义似乎并无深恋,译成汉字后,却像是重铸再 生一样,大放异彩,达到中西合璧、浑然天成的效果。这是汉字的 信息高效性和汉字特有的联想功能所提供的广阔想象空间使然。 同时,汉字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也是这种西文汉译上达到至 高境界的原因。 第十三章汉字与中国的姓名文化 201 中国有句俗话“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可见姓名是我们人类 每个个体的标志。而方块汉字的神奇变化和象形表意性给姓名 提供了广阔的演绎空间。这样历时几千年,就形成了中国特有的 与汉字有关的姓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