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4.治疗性诊断: 防制: 1.疫苗接种:目前较正规的是弱毒疫苗,种类很多,有进口疫苗,有国产疫苗。无论哪种 苗均有一定毒力。国产苗有单苗和二联苗,前者为鸡胚冻干苗,4—6 周龄点眼、滴鼻为首免, 14 周龄二免,免疫期 3 个月。也有人用饮水法剂量加倍。后者系皮下或肌肉注射,为河南省农 科院研制的喉—痘二联苗,有一定预防效果。强毒苗即用发病鸡喉头、气管粘膜研磨过滤后加 双抗擦肛,有较好效果,但易散毒。灭活疫苗还无定型产品。美国宣布 2000 年可用基因工程苗。 2.治疗:就本病而言无特效药物可用,但因其为典型的呼吸道病,因此用抗生素药物防止 其它病原菌的继发感染对加快本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而且在临床上也证明行之有效。较好的 药物有红霉素类、泰乐菌素等,也可用磺胺类(影响产蛋)。一般用药后 3—5 天可使病情明显 好转。 3.一般卫生防疫措施: 本病重点: 1、诊断和鉴别诊断。 2、预防措施及治疗用药 难点:类症鉴别。 三、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n Bronchitis, IB)P310 彩图:吴清民图 19-23、范国雄 P103。 提问: 1.喉气的典型症状有哪些? 2.如何治疗? 概念: 简称传支或支气。 IB 是由传支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病雏表现咳嗽、 喷嚏、流鼻涕、气管罗音、呼吸困难、发育不良,死亡率较高,剖检可见肾肿大、尿酸盐沉积。 成年蛋鸡表现产蛋下降、蛋的品质低劣。 IB 和 ILT 一样、均在美国首先发现,现已遍布世界各地。本病传染性强,传播快,潜伏期短, 发病率高,雏鸡病死率高,尤其是肾型和腺胃型。成年鸡则产蛋下降严重,因此对养鸡业危害 极大,是一种常见传染病。 近几年发生于我国的肾型传支除死亡率高外,还造成发育不良,长期不愈,殃及产蛋等后 果,损失很大。其变异原因及机制还不清楚、需从分子水平上阐明,但 IBV 的研究比较困难(反 转录难度大,S1 蛋白易脱落)。 病原:
11 4.治疗性诊断: 防制: 1.疫苗接种:目前较正规的是弱毒疫苗,种类很多,有进口疫苗,有国产疫苗。无论哪种 苗均有一定毒力。国产苗有单苗和二联苗,前者为鸡胚冻干苗,4—6 周龄点眼、滴鼻为首免, 14 周龄二免,免疫期 3 个月。也有人用饮水法剂量加倍。后者系皮下或肌肉注射,为河南省农 科院研制的喉—痘二联苗,有一定预防效果。强毒苗即用发病鸡喉头、气管粘膜研磨过滤后加 双抗擦肛,有较好效果,但易散毒。灭活疫苗还无定型产品。美国宣布 2000 年可用基因工程苗。 2.治疗:就本病而言无特效药物可用,但因其为典型的呼吸道病,因此用抗生素药物防止 其它病原菌的继发感染对加快本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而且在临床上也证明行之有效。较好的 药物有红霉素类、泰乐菌素等,也可用磺胺类(影响产蛋)。一般用药后 3—5 天可使病情明显 好转。 3.一般卫生防疫措施: 本病重点: 1、诊断和鉴别诊断。 2、预防措施及治疗用药 难点:类症鉴别。 三、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n Bronchitis, IB)P310 彩图:吴清民图 19-23、范国雄 P103。 提问: 1.喉气的典型症状有哪些? 2.如何治疗? 概念: 简称传支或支气。 IB 是由传支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病雏表现咳嗽、 喷嚏、流鼻涕、气管罗音、呼吸困难、发育不良,死亡率较高,剖检可见肾肿大、尿酸盐沉积。 成年蛋鸡表现产蛋下降、蛋的品质低劣。 IB 和 ILT 一样、均在美国首先发现,现已遍布世界各地。本病传染性强,传播快,潜伏期短, 发病率高,雏鸡病死率高,尤其是肾型和腺胃型。成年鸡则产蛋下降严重,因此对养鸡业危害 极大,是一种常见传染病。 近几年发生于我国的肾型传支除死亡率高外,还造成发育不良,长期不愈,殃及产蛋等后 果,损失很大。其变异原因及机制还不清楚、需从分子水平上阐明,但 IBV 的研究比较困难(反 转录难度大,S1 蛋白易脱落)。 病原:
12 1.分类地位:IBV 归冠状(日冕)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第Ⅳ组。为本属代表种。 2.形态特征:病毒粒子为球形,80-120nm,有囊膜,囊膜上有棒棰状纤突,核衣壳为螺 旋对称,基因组为单链正股 RNA。有 3 种结构蛋白。S 蛋白为纤突蛋白,可分为 S1 和 S2,S1 为保护抗原,并与分型有关。 3.存在部位:主要存在于呼吸道及其渗出物和肾脏,在肝、脾和法氏囊中也有病毒。但常 取呼吸道渗出物及肾脏分离病毒。 4.血凝性:原始分离培养的病毒无血凝性,但经胰酶或磷脂酶 C 处理后可凝集鸡 RBC。 5.培养特性:可在鸡胚、鸡胚气管环及鸡胚肾细胞上生长。 初次分离病毒需用 10 日龄鸡胚尿囊腔盲传 2-3 代,并不致死鸡胚,随代次增加,可使鸡胚 死亡,一般在 10 代以后出现有规律地死亡:接种后 7 天左右可见 80%的鸡胚死亡,胚体蜷缩 变小,称“侏儒胚”,羊膜增厚,尿囊液增多,有尿酸盐沉淀,但绒毛尿囊膜无变化。可与传喉 区分开。 气管环培养:鸡胚气管环接种后可见气管上皮纤毛萎缩,脱落,纤毛停止摇动,但要在倒 置镜下观察。 6.血清型及免疫特点:本病毒的血清型较多,主要依据 S 蛋白分开,变异性:致病性变 异和血清型变异。而且变异快,1991 年报道有 8 个血清型,1993 年报道有 10-18 个血清型,1996 年则增至 25 个血清型,而且还不断有新的血清型出现。主要致病型为 M41 株、C 株及 T 株(详 见教材)。我国已分离到各主要血清型。由于各血清型之间交叉保护性较低,因此,给疫苗研制、 预防及诊断带来极大困难。“95”期间国家已作为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开展研究。主要从分子 水平上对其特点进行研究,包括查清我国现有血清型。 7.抵抗力:对环境因素的抵抗力属中等,耐寒冷、低温和酸碱,对热及一般消毒剂敏感。 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本病只发生于鸡,各种年龄均可感染,但以五周龄以内雏鸡感染后发病最严 重,产蛋鸡感染后症状亦较明显。 2.传染源:主要是病鸡和康复带毒鸡。 3.传播途径:主要以空气传播从呼吸道感染,其次是消化道感染,也可经直接接触感染。 垂直传播也有可能。 4.诱因:过度拥挤、卫生太差、营养不良、过冷过热、密闭潮湿等均可促进本病发生。 5.流行特点:传播快、发病率高,雏鸡发病特别是肾型传支和腺胃型死亡严重。一个鸡群 可在一、二天内全部发病。成年鸡一般无死亡,主要表现产蛋下降及蛋质低劣。无季节性。 症状 潜伏期 1—2 天,不同年龄或病型其表现不同。 1.雏鸡呼吸道型传支:①鸡群表现突然发病,全群 80%以上雏鸡表现神郁、食减、垂翅、 低头、嗜睡、挤堆。一般无下痢。②呼吸困难、张口、伸颈、喷嚏、咳嗽、流泪、流鼻涕、气 管罗音。③个别鸡可见鼻窦及眶下窦肿胀。小鸡多因气管、支气管堵塞窒息而死。④渐瘦、发 育不良,病程 1—2 周。死亡率 20—50%。各型均可引起严重肾病变、长期潜在危害。 2.雏鸡肾病变型传支:主要侵害 20—50 日龄雏鸡,呼吸道症状较轻,主要表现肾炎及肠 炎症状,神郁、食减、白色或水样下痢、脱水、消瘦、饮水增加,冠髯发绀,病鸡死前伏地不 起。发病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一般可达 25%。病程约 3—4 周,耐过鸡可形成肾结石,长 期发育不良
12 1.分类地位:IBV 归冠状(日冕)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第Ⅳ组。为本属代表种。 2.形态特征:病毒粒子为球形,80-120nm,有囊膜,囊膜上有棒棰状纤突,核衣壳为螺 旋对称,基因组为单链正股 RNA。有 3 种结构蛋白。S 蛋白为纤突蛋白,可分为 S1 和 S2,S1 为保护抗原,并与分型有关。 3.存在部位:主要存在于呼吸道及其渗出物和肾脏,在肝、脾和法氏囊中也有病毒。但常 取呼吸道渗出物及肾脏分离病毒。 4.血凝性:原始分离培养的病毒无血凝性,但经胰酶或磷脂酶 C 处理后可凝集鸡 RBC。 5.培养特性:可在鸡胚、鸡胚气管环及鸡胚肾细胞上生长。 初次分离病毒需用 10 日龄鸡胚尿囊腔盲传 2-3 代,并不致死鸡胚,随代次增加,可使鸡胚 死亡,一般在 10 代以后出现有规律地死亡:接种后 7 天左右可见 80%的鸡胚死亡,胚体蜷缩 变小,称“侏儒胚”,羊膜增厚,尿囊液增多,有尿酸盐沉淀,但绒毛尿囊膜无变化。可与传喉 区分开。 气管环培养:鸡胚气管环接种后可见气管上皮纤毛萎缩,脱落,纤毛停止摇动,但要在倒 置镜下观察。 6.血清型及免疫特点:本病毒的血清型较多,主要依据 S 蛋白分开,变异性:致病性变 异和血清型变异。而且变异快,1991 年报道有 8 个血清型,1993 年报道有 10-18 个血清型,1996 年则增至 25 个血清型,而且还不断有新的血清型出现。主要致病型为 M41 株、C 株及 T 株(详 见教材)。我国已分离到各主要血清型。由于各血清型之间交叉保护性较低,因此,给疫苗研制、 预防及诊断带来极大困难。“95”期间国家已作为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开展研究。主要从分子 水平上对其特点进行研究,包括查清我国现有血清型。 7.抵抗力:对环境因素的抵抗力属中等,耐寒冷、低温和酸碱,对热及一般消毒剂敏感。 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本病只发生于鸡,各种年龄均可感染,但以五周龄以内雏鸡感染后发病最严 重,产蛋鸡感染后症状亦较明显。 2.传染源:主要是病鸡和康复带毒鸡。 3.传播途径:主要以空气传播从呼吸道感染,其次是消化道感染,也可经直接接触感染。 垂直传播也有可能。 4.诱因:过度拥挤、卫生太差、营养不良、过冷过热、密闭潮湿等均可促进本病发生。 5.流行特点:传播快、发病率高,雏鸡发病特别是肾型传支和腺胃型死亡严重。一个鸡群 可在一、二天内全部发病。成年鸡一般无死亡,主要表现产蛋下降及蛋质低劣。无季节性。 症状 潜伏期 1—2 天,不同年龄或病型其表现不同。 1.雏鸡呼吸道型传支:①鸡群表现突然发病,全群 80%以上雏鸡表现神郁、食减、垂翅、 低头、嗜睡、挤堆。一般无下痢。②呼吸困难、张口、伸颈、喷嚏、咳嗽、流泪、流鼻涕、气 管罗音。③个别鸡可见鼻窦及眶下窦肿胀。小鸡多因气管、支气管堵塞窒息而死。④渐瘦、发 育不良,病程 1—2 周。死亡率 20—50%。各型均可引起严重肾病变、长期潜在危害。 2.雏鸡肾病变型传支:主要侵害 20—50 日龄雏鸡,呼吸道症状较轻,主要表现肾炎及肠 炎症状,神郁、食减、白色或水样下痢、脱水、消瘦、饮水增加,冠髯发绀,病鸡死前伏地不 起。发病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一般可达 25%。病程约 3—4 周,耐过鸡可形成肾结石,长 期发育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