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六章、禽传染病 家禽细菌性传染病 一、鸡败血支原体病(Mycoplasma Gallisepticum) ( MG) 本节三个呼吸道病,特点:主要原因: 彩图:范国雄、鸡的疾病 概念 本病英文简称 MG,又叫慢性呼吸道病(CRD),简称慢呼(见教材 P242),是由败血支原 体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咳嗽、流鼻涕、呼吸困难、 有罗音及面部肿胀。剖检变化主要是气囊炎和感染组织器官的干酪样渗出。 本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我国于 1943 年从江苏首次分离到该病病原,1960 年代本病在 我国有所发展,目前已遍及全国各地各种鸡群。本病引起的直接死亡较少见,其主要危害在于: 1.感染率高,影响生产性能:椐全国 20 个省市区抽样调查,阳性率为 80%左右,造成死 亡约 25%,产蛋减少约 40%,孵化率降低约 20%,弱雏率 10%。 2.垂直传播,终生带菌,很难清除。 3.严重污染胚源疫苗,造成疫苗传播疾病。 4.细胞内寄生,很难根治。并易诱发多种疾病。 病原 1898 年 Nocard 首次从牛体分离到,1967 年正式命名。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 大类微生物,光镜下很难看清。引起鸡慢性呼吸道病的主要是鸡败血支原体即鸡毒支原体,另 外还有引起鸡关节炎的滑液支原体。 1.形态特征:球杆状,0.25-0.5um,多形性,无细胞壁,可通过滤器。需电镜观察,G -。 2.培养特性:可在特殊人工培养基上生长,兼性厌氧,在牛心培养基上培养,5-6 天后 可形成光滑、透明、荷包蛋样圆形小菌落,需用放大镜观察。在液体培养基中可产生轻微混浊, 在马血琼脂上可引起溶血。在 7 日龄鸡胚卵黄囊中生长良好,能致死鸡胚,并出现病变(5-7 天死亡),经鸡胚传代后毒力增强。也可在鸡肾细胞及气管环上生长。 实际上本菌分离很困难,一是培养条件特殊,二是常呈潜伏感染,三是病料中常混有非致 病性的常在性支原体,比致病支原体生长快。 3.生物学特性:能凝集鸡、绵羊和人 RBC,能诱导产生 HI 抗体和凝集抗体,能在细胞内 也可在细胞外寄生。对粘膜亲和力强,主要存在于呼吸道粘膜。 4.抵抗力:对外界环境因素及理化因素抵抗力很低,但耐低温。对红霉素、链霉素、泰乐 菌素、高力霉素敏感,但抗新霉素和磺胺类药物。 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只有鸡和火鸡对败血支原体敏感,以 1-2 日龄者最易感,成鸡多为隐性。 品种鸡比土种鸡易感。 2.传染源:病鸡和带菌鸡是主要传染源,其分泌物、排泄物带有大量病原。 3.传播途径、方式:直接与间接传播、水平与垂直传播,可经空气、水料、交配等经呼吸
1 第六章、禽传染病 家禽细菌性传染病 一、鸡败血支原体病(Mycoplasma Gallisepticum) ( MG) 本节三个呼吸道病,特点:主要原因: 彩图:范国雄、鸡的疾病 概念 本病英文简称 MG,又叫慢性呼吸道病(CRD),简称慢呼(见教材 P242),是由败血支原 体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咳嗽、流鼻涕、呼吸困难、 有罗音及面部肿胀。剖检变化主要是气囊炎和感染组织器官的干酪样渗出。 本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我国于 1943 年从江苏首次分离到该病病原,1960 年代本病在 我国有所发展,目前已遍及全国各地各种鸡群。本病引起的直接死亡较少见,其主要危害在于: 1.感染率高,影响生产性能:椐全国 20 个省市区抽样调查,阳性率为 80%左右,造成死 亡约 25%,产蛋减少约 40%,孵化率降低约 20%,弱雏率 10%。 2.垂直传播,终生带菌,很难清除。 3.严重污染胚源疫苗,造成疫苗传播疾病。 4.细胞内寄生,很难根治。并易诱发多种疾病。 病原 1898 年 Nocard 首次从牛体分离到,1967 年正式命名。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 大类微生物,光镜下很难看清。引起鸡慢性呼吸道病的主要是鸡败血支原体即鸡毒支原体,另 外还有引起鸡关节炎的滑液支原体。 1.形态特征:球杆状,0.25-0.5um,多形性,无细胞壁,可通过滤器。需电镜观察,G -。 2.培养特性:可在特殊人工培养基上生长,兼性厌氧,在牛心培养基上培养,5-6 天后 可形成光滑、透明、荷包蛋样圆形小菌落,需用放大镜观察。在液体培养基中可产生轻微混浊, 在马血琼脂上可引起溶血。在 7 日龄鸡胚卵黄囊中生长良好,能致死鸡胚,并出现病变(5-7 天死亡),经鸡胚传代后毒力增强。也可在鸡肾细胞及气管环上生长。 实际上本菌分离很困难,一是培养条件特殊,二是常呈潜伏感染,三是病料中常混有非致 病性的常在性支原体,比致病支原体生长快。 3.生物学特性:能凝集鸡、绵羊和人 RBC,能诱导产生 HI 抗体和凝集抗体,能在细胞内 也可在细胞外寄生。对粘膜亲和力强,主要存在于呼吸道粘膜。 4.抵抗力:对外界环境因素及理化因素抵抗力很低,但耐低温。对红霉素、链霉素、泰乐 菌素、高力霉素敏感,但抗新霉素和磺胺类药物。 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只有鸡和火鸡对败血支原体敏感,以 1-2 日龄者最易感,成鸡多为隐性。 品种鸡比土种鸡易感。 2.传染源:病鸡和带菌鸡是主要传染源,其分泌物、排泄物带有大量病原。 3.传播途径、方式:直接与间接传播、水平与垂直传播,可经空气、水料、交配等经呼吸
2 道、消化道、粘膜等多途径感染。类似于鸡白痢的传播循环。许多污染的疫苗也是传播本病的 一个重要因素。我国疫苗中败血支原体的污染达 70%,因此提倡使用 SPF 鸡胚疫苗和灭活疫苗。 4.流行特点:有季节性,即冬春寒冷季节多发。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如雏鸡的气雾免疫、 卫生状况差、饲养管理不良、应激、其它病激发等可诱发本病。长期存在、反复发生、流行缓 慢,很难根除。“三轻三重”(用药时、天好时、饲管好时轻,停药时、天坏时、饲管不好时重)。 症状 自然感染潜伏期变化较大,但比人工感染的潜伏期长,人工感染时为 4-21 天。 单纯感染,大鸡感染多呈亚临床(症状温和)表现,但小鸡感染或混合感染时症状较典型。 病初表现与 ND、IB、IBD 或球虫病相似,全身症状、神郁、食减、缩颈、垂翅、羽松、体弱。 随后出现典型症状,先流鼻涕、摇头、吞咽、鼻孔周围污染,冒气泡,流泪。进而咳嗽,打喷 嚏,张口呼吸,有罗音近耳可听见呼噜音。眼结膜发炎、红、肿、闭目,内有干酪样物,严重 时呈干硬状物,突出眼外,似金鱼眼,因眶下窦有干酪样物蓄积,故表现颜面部肿胀。病程一 般较长,一般一个月以上,无并发症则死亡率 10%左右,但发育迟滞。若继发感染则死亡率可 达 60%。最常见的继发病是 E. coli 和 IB、IC、POX。 产蛋鸡感染后主要表现产蛋下降,种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降低,孵出的弱雏多,易发病死 亡。 火鸡与鸡症状相似,以头部肿胀、呼吸困难为主。 病理变化 1.单纯感染时主要表现呼吸道渗出性炎症,尤其是气囊炎明显。气囊炎三点标志:厚度、 透明度、渗出物,变厚、混浊、有纤维素或干酪样渗出物,如痘斑或念珠状。若继发或并发感 染 E. coli 则可出现心包炎、肝周炎。另外也常与白痢混合感染引起肺炎,有结节。 诊断 1.现场诊断: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特别是雏鸡发生眼炎一般都是本病引 起。治疗效果也可作为辅助诊断手段。 2.实验室诊断:病原分离较麻烦,因此较少做,必需时可接种鸡胚或特殊培养基分离病原。 注意往往分离到 2 种以上的细菌(IC、MG、E. coli) 最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是平板凝集试验。但平板凝集试验仅适用于 2-3 个月龄以上的 鸡,因其抗体出现慢,要 1 个月以上。也可用试管凝集试验。3 日龄以上鸡感染后要 3 周才能 出现抗体,而且抗体出现后病原便隐入细胞内。也可用 HI 试验,但 HI 抗体比凝集抗体晚 2-4 周。此外还可用 IHA、IFA、ELISA、PCR 等方法进行诊断。 3.鉴别诊断:主要与鸡的其它呼吸道疾病有类似之外,详细鉴别方法见教材 P297表 7-1。 防制 1.治疗:下列药物效果较好:剂量参照教材 P197-298,注射效果好且快,但有些为非针 剂。①链霉素肌注,大鸡 10 万单位/只,小鸡 1-5 万单位/只,每天 2 次,连注 3 天。注意过敏。 ②泰乐菌素 0.1%饮水,连用 5-7 天,成本较高。支原净饮水③红霉素 0.01-0.02%/饮水及其变 型剂(高力米行 0.25%饮水等)5-6 天。 2.预防:现有进口或国产弱毒苗和灭活苗,但效果不太理想且成本较高(3-8 角 /只)。 有人用。对大多种鸡数场目前应采取三条主要措施:药物预防、检疫淘汰、种蛋消毒。平时搞 好卫生消毒和强化饲养管理。种蛋温药浴。具体内容看教材
2 道、消化道、粘膜等多途径感染。类似于鸡白痢的传播循环。许多污染的疫苗也是传播本病的 一个重要因素。我国疫苗中败血支原体的污染达 70%,因此提倡使用 SPF 鸡胚疫苗和灭活疫苗。 4.流行特点:有季节性,即冬春寒冷季节多发。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如雏鸡的气雾免疫、 卫生状况差、饲养管理不良、应激、其它病激发等可诱发本病。长期存在、反复发生、流行缓 慢,很难根除。“三轻三重”(用药时、天好时、饲管好时轻,停药时、天坏时、饲管不好时重)。 症状 自然感染潜伏期变化较大,但比人工感染的潜伏期长,人工感染时为 4-21 天。 单纯感染,大鸡感染多呈亚临床(症状温和)表现,但小鸡感染或混合感染时症状较典型。 病初表现与 ND、IB、IBD 或球虫病相似,全身症状、神郁、食减、缩颈、垂翅、羽松、体弱。 随后出现典型症状,先流鼻涕、摇头、吞咽、鼻孔周围污染,冒气泡,流泪。进而咳嗽,打喷 嚏,张口呼吸,有罗音近耳可听见呼噜音。眼结膜发炎、红、肿、闭目,内有干酪样物,严重 时呈干硬状物,突出眼外,似金鱼眼,因眶下窦有干酪样物蓄积,故表现颜面部肿胀。病程一 般较长,一般一个月以上,无并发症则死亡率 10%左右,但发育迟滞。若继发感染则死亡率可 达 60%。最常见的继发病是 E. coli 和 IB、IC、POX。 产蛋鸡感染后主要表现产蛋下降,种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降低,孵出的弱雏多,易发病死 亡。 火鸡与鸡症状相似,以头部肿胀、呼吸困难为主。 病理变化 1.单纯感染时主要表现呼吸道渗出性炎症,尤其是气囊炎明显。气囊炎三点标志:厚度、 透明度、渗出物,变厚、混浊、有纤维素或干酪样渗出物,如痘斑或念珠状。若继发或并发感 染 E. coli 则可出现心包炎、肝周炎。另外也常与白痢混合感染引起肺炎,有结节。 诊断 1.现场诊断: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特别是雏鸡发生眼炎一般都是本病引 起。治疗效果也可作为辅助诊断手段。 2.实验室诊断:病原分离较麻烦,因此较少做,必需时可接种鸡胚或特殊培养基分离病原。 注意往往分离到 2 种以上的细菌(IC、MG、E. coli) 最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是平板凝集试验。但平板凝集试验仅适用于 2-3 个月龄以上的 鸡,因其抗体出现慢,要 1 个月以上。也可用试管凝集试验。3 日龄以上鸡感染后要 3 周才能 出现抗体,而且抗体出现后病原便隐入细胞内。也可用 HI 试验,但 HI 抗体比凝集抗体晚 2-4 周。此外还可用 IHA、IFA、ELISA、PCR 等方法进行诊断。 3.鉴别诊断:主要与鸡的其它呼吸道疾病有类似之外,详细鉴别方法见教材 P297表 7-1。 防制 1.治疗:下列药物效果较好:剂量参照教材 P197-298,注射效果好且快,但有些为非针 剂。①链霉素肌注,大鸡 10 万单位/只,小鸡 1-5 万单位/只,每天 2 次,连注 3 天。注意过敏。 ②泰乐菌素 0.1%饮水,连用 5-7 天,成本较高。支原净饮水③红霉素 0.01-0.02%/饮水及其变 型剂(高力米行 0.25%饮水等)5-6 天。 2.预防:现有进口或国产弱毒苗和灭活苗,但效果不太理想且成本较高(3-8 角 /只)。 有人用。对大多种鸡数场目前应采取三条主要措施:药物预防、检疫淘汰、种蛋消毒。平时搞 好卫生消毒和强化饲养管理。种蛋温药浴。具体内容看教材
3 本病重点: 1.鉴别诊断和防制措施。 2.危害性。 思考题: 1.检疫和淘汰种鸡与防止再感染对 MG 的防制有可意义? 2.MG 的治疗应注意哪些问题? 二、传染性鼻炎(Infection Corysa) 彩图:南农挂图、范、李生涛、吴清民 P298、吴清民 P287、 提问: 1.MG 的流行病学特点? 2.防制措施有哪些? 概念 是由鸡副嗜血杆菌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传播快、发病率高,病鸡 表现头部肿胀、鼻腔和窦发炎、喷嚏流泪,结膜发炎,较少死亡,但生产性能受严重影响。 病原 鸡副嗜血杆菌 多形性,以球杆状中等大小菌为主,G -,我国流行的多为 A 群(I 群),强毒株有荚膜, 难培养,需特殊培养基。葡萄球菌、CO2、V 因子 NAD 教材 P298。对外界环境及消毒药物敏感, 抗生素中磺胺类药物为首选。 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主要是鸡、尤其是成年鸡。 2.传染源:病鸡和带菌鸡。 3.途径:呼吸道传播 4.诱因:寒冷、潮湿、闷气、拥挤、不同年龄混养,冬秋多见。 VA 不足、MG 感染、ILT、寄生虫感染等。 5.流行特点:发病急,传播快,感染率高(20-100%),死亡率低,易继发其它病。 症状 潜伏期 1-3 天,主要是呼吸困难和头部肿胀,包括咳嗽、食欲减低、产蛋下降、打喷嚏、 张口呼吸、打呼噜、摇头、流泪、眼睑水肿、眼内及窦内有干酪样物质以至双目闭合和整个头 部肿大。病程 6 天左右,很少死亡。 病变 主要在窦腔
3 本病重点: 1.鉴别诊断和防制措施。 2.危害性。 思考题: 1.检疫和淘汰种鸡与防止再感染对 MG 的防制有可意义? 2.MG 的治疗应注意哪些问题? 二、传染性鼻炎(Infection Corysa) 彩图:南农挂图、范、李生涛、吴清民 P298、吴清民 P287、 提问: 1.MG 的流行病学特点? 2.防制措施有哪些? 概念 是由鸡副嗜血杆菌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传播快、发病率高,病鸡 表现头部肿胀、鼻腔和窦发炎、喷嚏流泪,结膜发炎,较少死亡,但生产性能受严重影响。 病原 鸡副嗜血杆菌 多形性,以球杆状中等大小菌为主,G -,我国流行的多为 A 群(I 群),强毒株有荚膜, 难培养,需特殊培养基。葡萄球菌、CO2、V 因子 NAD 教材 P298。对外界环境及消毒药物敏感, 抗生素中磺胺类药物为首选。 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主要是鸡、尤其是成年鸡。 2.传染源:病鸡和带菌鸡。 3.途径:呼吸道传播 4.诱因:寒冷、潮湿、闷气、拥挤、不同年龄混养,冬秋多见。 VA 不足、MG 感染、ILT、寄生虫感染等。 5.流行特点:发病急,传播快,感染率高(20-100%),死亡率低,易继发其它病。 症状 潜伏期 1-3 天,主要是呼吸困难和头部肿胀,包括咳嗽、食欲减低、产蛋下降、打喷嚏、 张口呼吸、打呼噜、摇头、流泪、眼睑水肿、眼内及窦内有干酪样物质以至双目闭合和整个头 部肿大。病程 6 天左右,很少死亡。 病变 主要在窦腔
4 诊断 1. 现场诊断: 2. 实验室诊断:分离病原、接种动物,血清学试验(平板凝集、琼扩、HI 等) 3. 鉴别诊断见表 7-1(P244-245)。 防制 1. 治疗:磺胺或氯霉素、庆大(注射效果好,也可饮水,拌料。) 2. 预防:疫苗(自家疫苗)注射、药物预防、检疫淘汰,卫生消毒。 重点:症状及防制。 三、鸡葡萄球菌病 概述 是由致病性葡萄球菌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其临床表现为症状和病变的多样 性,常见的有败血症、关节炎、脚垫肿、脐炎、化脓性全眼球炎、心内膜炎等。本病发生于世 界各地。 病原: 金黄色葡萄球菌,G+、可产生多种毒素(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凝固酶等)。 流行病学:各种鸡均可发病,主要经伤口或毛孔侵入,多为散发,有时会暴发。 症状及病变 1.急性败血型:1 月龄左右多见,尤其肉鸡,神郁、食减、拉白泻、肝、脾化脓灶。 2.皮炎:1-2 月龄笼养鸡多见,躯干体表浮肿、有波动感、掉羽、蓝紫、腥臭。2-3 天 死亡。 3.关节炎型和脚垫肿: 诊断 防治: 1.一般预防。 2.治疗:青、庆、卡、氯、土、新霉素、磺胺,手术排脓。 四、鸭传染性浆膜炎(Infections Serositisof Duck, ISD) 教材 P300、禽病学 P150 概述 又名鸭疫巴氏、现名鸭疫里氏,为多种禽类的急或慢性传染病,我国、我省主要是鸭,临 床特征为呼吸困难、流泪、下痢、神经症状、全身浆膜渗出及脑膜炎,我国 80 年代发现,现已
4 诊断 1. 现场诊断: 2. 实验室诊断:分离病原、接种动物,血清学试验(平板凝集、琼扩、HI 等) 3. 鉴别诊断见表 7-1(P244-245)。 防制 1. 治疗:磺胺或氯霉素、庆大(注射效果好,也可饮水,拌料。) 2. 预防:疫苗(自家疫苗)注射、药物预防、检疫淘汰,卫生消毒。 重点:症状及防制。 三、鸡葡萄球菌病 概述 是由致病性葡萄球菌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其临床表现为症状和病变的多样 性,常见的有败血症、关节炎、脚垫肿、脐炎、化脓性全眼球炎、心内膜炎等。本病发生于世 界各地。 病原: 金黄色葡萄球菌,G+、可产生多种毒素(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凝固酶等)。 流行病学:各种鸡均可发病,主要经伤口或毛孔侵入,多为散发,有时会暴发。 症状及病变 1.急性败血型:1 月龄左右多见,尤其肉鸡,神郁、食减、拉白泻、肝、脾化脓灶。 2.皮炎:1-2 月龄笼养鸡多见,躯干体表浮肿、有波动感、掉羽、蓝紫、腥臭。2-3 天 死亡。 3.关节炎型和脚垫肿: 诊断 防治: 1.一般预防。 2.治疗:青、庆、卡、氯、土、新霉素、磺胺,手术排脓。 四、鸭传染性浆膜炎(Infections Serositisof Duck, ISD) 教材 P300、禽病学 P150 概述 又名鸭疫巴氏、现名鸭疫里氏,为多种禽类的急或慢性传染病,我国、我省主要是鸭,临 床特征为呼吸困难、流泪、下痢、神经症状、全身浆膜渗出及脑膜炎,我国 80 年代发现,现已
5 遍及全国,死亡率、发病率均很高。 病原:里氏杆菌属与巴氏极相似,仅少数菌可利用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对卡那、庆大不敏 感。 流行病学: 主要是鸭发病,8 周龄以下易感,夏季(育雏)多见,呼吸道感染,污水也可传播。 症状及病变: 神郁、不食、眼泪鼻涕、拉稀、瘫痪,(彩 P121-122),角弓反张、震颤、抽搐、泳动,1-3 天死亡。纤维素性浆膜炎。 诊断: 1.现场: 2.实验室:分离、生化鉴定、形态 接种动物、血清学 防治: 1.治疗:氯、青、链、红注射或混饲。 2.预防:一般措施,灭活苗。 彩图 P121-122 五、曲霉菌病(AA) (Avian Aspergillosis) 教材 P302,禽病学 P169 概述 本病是由多种曲霉菌引起的禽类真菌性传染病,临床特征是神郁、呼吸困难、发病急、病 死率高、肺及气囊发生炎症和霉菌斑。 病原: 各种霉菌,主要是烟曲霉、黄曲霉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抵抗力极强, 流行病学: 各种鸡均易感,雏鸡更甚,呼吸道、消化道均可感染,多由饲料、饮水、工具、空气传播, 温暖、潮湿及夏秋多雨季节常见。主要是孢子感染,抵抗力极强。 症状和病变: 除全身症状外,主要表现呼吸道、下痢及神经症状、肺、气囊有结节或菌斑。彩图 P40-41 诊断:流行病学和临床诊断 防治:一般措施预防 治疗:制霉菌素 2-5mg/只/天,连用 3 天,特效,其他如硫酸铜、碘化钾液饮水,见教材
5 遍及全国,死亡率、发病率均很高。 病原:里氏杆菌属与巴氏极相似,仅少数菌可利用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对卡那、庆大不敏 感。 流行病学: 主要是鸭发病,8 周龄以下易感,夏季(育雏)多见,呼吸道感染,污水也可传播。 症状及病变: 神郁、不食、眼泪鼻涕、拉稀、瘫痪,(彩 P121-122),角弓反张、震颤、抽搐、泳动,1-3 天死亡。纤维素性浆膜炎。 诊断: 1.现场: 2.实验室:分离、生化鉴定、形态 接种动物、血清学 防治: 1.治疗:氯、青、链、红注射或混饲。 2.预防:一般措施,灭活苗。 彩图 P121-122 五、曲霉菌病(AA) (Avian Aspergillosis) 教材 P302,禽病学 P169 概述 本病是由多种曲霉菌引起的禽类真菌性传染病,临床特征是神郁、呼吸困难、发病急、病 死率高、肺及气囊发生炎症和霉菌斑。 病原: 各种霉菌,主要是烟曲霉、黄曲霉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抵抗力极强, 流行病学: 各种鸡均易感,雏鸡更甚,呼吸道、消化道均可感染,多由饲料、饮水、工具、空气传播, 温暖、潮湿及夏秋多雨季节常见。主要是孢子感染,抵抗力极强。 症状和病变: 除全身症状外,主要表现呼吸道、下痢及神经症状、肺、气囊有结节或菌斑。彩图 P40-41 诊断:流行病学和临床诊断 防治:一般措施预防 治疗:制霉菌素 2-5mg/只/天,连用 3 天,特效,其他如硫酸铜、碘化钾液饮水,见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