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2019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网络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传统的读书治史方式是否需要彻底改弦更张?史学研究与记载历 史事实的书籍有天然的不解之緣,研究历史必然要研读史籍 中国传统的读书治史方式,讲求精读系统性的史籍与相关典籍。越往后代,书籍、文献越 加积累,汗牛充栋已不足以形容其部帙之多,研究者欲全部阅览已无可能,于是类书、书目、各 种索引应运而生,给读者提供了极大方便。然而,各种类书参差不齐,而且割裂原书籍的内容, 再机械地分类编辑,呈碎片化状态,所取史料的形成背景、语境、前因后果基本消失,因而会导 致误解。因此,在以往的史学研究中,类书只能起到辅助作用,阅读重要的系统性史籍仍然是史 学研究的基本功。正因如此,古人剖析类书,常常提醒学者:“抄撮类书,非根柢之学。” 到了当代,电子学术资源兴起,这些资源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电子扫描和镜像版的图 书、文献,二是互联网上的知识资料与信息,三是可以检索的学术资料数据库。电子扫描和镜 像版的图书、文献,与原书一致,仅载体不同,对学者而言均属读书,无多少区别。互联网上通 过搜索引擎获取的大多为普及性知识和学术信息,对治学方式的冲击也不大。只有第三类极大 地改变了史学研究者获取史料的途径,冲击着传统的读书治史方式。不过,数据库仍存在与类 书相似的缺陷,这决定了它还不能取代读书治史的基本理路:第一,所得资料也呈现为碎片化 的堆积,失去其形成的背景和特定的语境,存在误读的可能性;第二,检索所得史料,难分真伪, 而且因割裂、碎片化更难考辨真伪;第三,受数据庳涵括内容的限制,可能缺少很重要的典籍 资料,如《四库全书》的编纂暗地里排斥了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一书 在史学研究中,史学研究者的学术素养必须在读书、思考、研讨和撰著的实践中培育,要 有史料鉴别和考订的能力,要有理论思维,仅仅掌握史料的供应手段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网 络信息时代,有了学术资料数据库并不能轻松治史了。缺乏基本的学术素养,直接取用具体的 史料,出错的几率颇高。例如,以“实录”为名的史书产生很早,但许多史书的性质与唐太宗时 开端的朝廷官修、记述一朝皇帝言行、以政务为中心的编年史性质完全不同,而史学界将其混 同看待的却不乏其人 为提高史学研究水平,读书治史的理路不可抛废,但信息检索技术的重要作用对读书提出
潮州市 2019 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网络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传统的读书治史方式是否需要彻底改弦更张?史学研究与记载历 史事实的书籍有天然的不解之緣,研究历史必然要研读史籍。 中国传统的读书治史方式,讲求精读系统性的史籍与相关典籍。越往后代,书籍、文献越 加积累,汗牛充栋已不足以形容其部帙之多,研究者欲全部阅览已无可能,于是类书、书目、各 种索引应运而生,给读者提供了极大方便。然而,各种类书参差不齐,而且割裂原书籍的内容, 再机械地分类编辑,呈碎片化状态,所取史料的形成背景、语境、前因后果基本消失,因而会导 致误解。因此,在以往的史学研究中,类书只能起到辅助作用,阅读重要的系统性史籍仍然是史 学研究的基本功。正因如此,古人剖析类书,常常提醒学者:“抄撮类书,非根柢之学。” 到了当代,电子学术资源兴起,这些资源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电子扫描和镜像版的图 书、文献,二是互联网上的知识资料与信息,三是可以检索的学术资料数据库。电子扫描和镜 像版的图书、文献,与原书一致,仅载体不同,对学者而言均属读书,无多少区别。互联网上通 过搜索引擎获取的大多为普及性知识和学术信息,对治学方式的冲击也不大。只有第三类极大 地改变了史学研究者获取史料的途径,冲击着传统的读书治史方式。不过,数据库仍存在与类 书相似的缺陷,这决定了它还不能取代读书治史的基本理路:第一,所得资料也呈现为碎片化 的堆积,失去其形成的背景和特定的语境,存在误读的可能性;第二,检索所得史料,难分真伪, 而且因割裂、碎片化更难考辨真伪;第三,受数据庳涵括内容的限制,可能缺少很重要的典籍 资料,如《四库全书》的编纂暗地里排斥了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一书。 在史学研究中,史学研究者的学术素养必须在读书、思考、研讨和撰著的实践中培育,要 有史料鉴别和考订的能力,要有理论思维,仅仅掌握史料的供应手段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网 络信息时代,有了学术资料数据库并不能轻松治史了。缺乏基本的学术素养,直接取用具体的 史料,出错的几率颇高。例如,以“实录”为名的史书产生很早,但许多史书的性质与唐太宗时 开端的朝廷官修、记述一朝皇帝言行、以政务为中心的编年史性质完全不同,而史学界将其混 同看待的却不乏其人。 为提高史学研究水平,读书治史的理路不可抛废,但信息检索技术的重要作用对读书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在网络信息时代,史学研究者在读书上应作出调整与改正,比如读书包括阅读 电子扫描和镜像版之书,学者应努力建设自己的电子图书馆,数据检索出的陌生书籍要跟进阅 览等 (乔治忠《治史仍须以读书为根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欲全部阅览系统性的史籍和相关典籍几乎没有可能,这就是类书、书 目等产生的背景 B.以往治史必须对重要的系统性的书籍进行阅读,类书是仅能作为治史的一种辅助方式而存 在的,因为它非“根柢之学” C.电子扫描和镜像版的图书、文献与传统纸质的书籍内容一致,只是在读者面前呈现的方式 不同,对当代治史方式冲击不大。 D.当今,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电子学术资源兴盛,治史者可以轻松拥有学术资料数据库, 传统的读书治史方式已经失去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开宗明义,以设问的方式,自问自答,明确了观点 当代治史必然要研读史 籍 B.文章二三段,作者由古到今详细剖析、论证了电子学术资料数据库于治史过程中的弊端 C.文章举史学界混淆“实录”史书和唐太宗时始兴的编年史性质的例子论证了治史中基本 素养的重要性 D.文章末段针对当今时代发展的特点,对治史者读书的范围、方法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建 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类书史料会导致误解,治史者通读史料出处的原书籍,有助于避免对史料的误解。 B.数据库也不是万能的,比如《四库全书》数据库就缺少了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这一非 常重要的史料 C.当代学术资料数据库中的资料呈现出碎片化堆积的特征,因此,当形成背景、特定语境消失 时就会被误读。 D.当代治史者应该利用好信息检索技术,还要跟进阅览数据检索出的陌生书籍,充实自己的 电子数据库 【答案】1.C2
了更高的要求。在网络信息时代,史学研究者在读书上应作出调整与改正,比如读书包括阅读 电子扫描和镜像版之书,学者应努力建设自己的电子图书馆,数据检索岀的陌生书籍要跟进阅 览等。 (乔治忠《治史仍须以读书为根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欲全部阅览系统性的史籍和相关典籍几乎没有可能,这就是类书、书 目等产生的背景。 B. 以往治史必须对重要的系统性的书籍进行阅读,类书是仅能作为治史的一种辅助方式而存 在的,因为它非“根柢之学”。 C. 电子扫描和镜像版的图书、文献与传统纸质的书籍内容一致,只是在读者面前呈现的方式 不同,对当代治史方式冲击不大。 D. 当今,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电子学术资源兴盛,治史者可以轻松拥有学术资料数据库, 传统的读书治史方式已经失去意义。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首段开宗明义,以设问的方式,自问自答,明确了观点——一当代治史必然要研读史 籍。 B. 文章二三段,作者由古到今详细剖析、论证了电子学术资料数据库于治史过程中的弊端。 C. 文章举史学界混淆“实录”史书和唐太宗时始兴的编年史性质的例子论证了治史中基本 素养的重要性。 D. 文章末段针对当今时代发展的特点,对治史者读书的范围、方法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建 议。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类书史料会导致误解,治史者通读史料出处的原书籍,有助于避免对史料的误解。 B. 数据库也不是万能的,比如《四库全书》数据库就缺少了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这一非 常重要的史料。 C. 当代学术资料数据库中的资料呈现出碎片化堆积的特征,因此,当形成背景、特定语境消失 时就会被误读。 D. 当代治史者应该利用好信息检索技术,还要跟进阅览数据检索出的陌生书籍,充实自己的 电子数据库。 【答案】1. C 2. B 3. 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 “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伴随信息化时代扑面而来,人类文明及传统生活习俗已 发生深刻变化。”近日,在“教育与中国未来30人论坛”上,国家教育体制咨询委员会成员李 延保的开场演讲,直击会议主旨一“走向人类教育共同体”。 与此呼应,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丁钢的发言,也引发了与会者的关注与讨论。“从共享单车 共享汽车到共享养老院,现在冠名共享的行业越来越多,这当然也影响到教育。未来,从共享课 程、共享图书到共享教育资源,共享教育将形成规模。”丁钢认为“共享教育的提出,更多是 希望强调如何从终身教育走向终身学习,强调个体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及更多关注非系统 知识、非系统能力的获得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知识成为一种可自由获得的生产资料,大大强化了学习者的主体 性。专家断言,未来三五年,学校将发生深刻变化。“在办学体制上汇聚优质教育资源,突破校 园界限,不限于固定学习场所;在教学结构上打破國定课时、跨越学科界限、围绕真实生活、 重建课程体系,这些在技术上完全可以实现。在今后的智能学习过程中,定制服务不再是难 题,‘有教无类’能够真正实现” 教育的作用始终在服务人类与社会中彰显。合作共赢、可持续发展、共担责任,倡导“全 球共同利益”,应该推进人类教育共同体的发展。这没有办法按图索骥,只有在未来实践进程 中才能够创建。 摘编自时晓玲《共享教育将引发学习方式变革》 材料二 未来几年,共享教育有可能成为一股巨大的新动能,然而,受诸多因素制约,如经费、设施 不足等,宁夏部分地区的共享教育的成效并不显著 记者走访一些农村学校发现,硬件设施都不错,但软件建设跟不上,网速慢、网络不畅通, 导致远程教育课程使用率低,时常遇到那边的教师已经讲完了一个知识点,这边却因网络“卡 壳”还没有听到。“学校现在是10兆、50兆宽带,不能满足授课需要,希望能提高到100兆。” 相关人士如是说。 此外,一些城市学校仍对信息化发展缺乏认识,存在等待观望、消极被动的现象,部分教师 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不足。另外,有些学校只抓项目建设,不重视应用效果,不想用、不会用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伴随信息化时代扑面而来,人类文明及传统生活习俗已 发生深刻变化。”近日,在“教育与中国未来 30 人论坛”上,国家教育体制咨询委员会成员李 延保的开场演讲,直击会议主旨—“走向人类教育共同体”。 与此呼应,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丁钢的发言,也引发了与会者的关注与讨论。“从共享单车 共享汽车到共享养老院,现在冠名共享的行业越来越多,这当然也影响到教育。未来,从共享课 程、共享图书到共享教育资源,共享教育将形成规模。”丁钢认为“共享教育的提出,更多是 希望强调如何从终身教育走向终身学习,强调个体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及更多关注非系统 知识、非系统能力的获得。”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知识成为一种可自由获得的生产资料,大大强化了学习者的主体 性。专家断言,未来三五年,学校将发生深刻变化。“在办学体制上汇聚优质教育资源,突破校 园界限,不限于固定学习场所;在教学结构上打破國定课时、跨越学科界限、围绕真实生活、 重建课程体系,这些在技术上完全可以实现。在今后的智能学习过程中,定制服务不再是难 题,‘有教无类’能够真正实现”。 教育的作用始终在服务人类与社会中彰显。合作共赢、可持续发展、共担责任,倡导“全 球共同利益”,应该推进人类教育共同体的发展。这没有办法按图索骥,只有在未来实践进程 中才能够创建。 (摘编自时晓玲《共享教育将引发学习方式变革》) 材料二: 未来几年,共享教育有可能成为一股巨大的新动能,然而,受诸多因素制约,如经费、设施 不足等,宁夏部分地区的共享教育的成效并不显著。 记者走访一些农村学校发现,硬件设施都不错,但软件建设跟不上,网速慢、网络不畅通, 导致远程教育课程使用率低,时常遇到那边的教师已经讲完了一个知识点,这边却因网络“卡 壳”还没有听到。“学校现在是 10 兆、50 兆宽带,不能满足授课需要,希望能提高到 100 兆。” 相关人士如是说。 此外,一些城市学校仍对信息化发展缺乏认识,存在等待观望、消极被动的现象,部分教师 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不足。另外,有些学校只抓项目建设,不重视应用效果,不想用、不会用的
现象依然存在。据反映,目前,宁夏各级各类学校有3406所,进入在线课堂平台的不到十分之 些基层教育工作者认为,与传统教育相比,制作网络课件对教师而言是一种新的负担, 应承认教师共享的劳动成果,保障他们的知识产权,鼓励优秀老师制作优秀课件。“应当建立 一种激励机制,才会有源源不断的高质量络平台上。”宁夏教育厅副厅长说。 (摘编自于瑶、杨泽《一根网线撑起共享教育》 材料三 可以说,共享教育的前提是,如何尊重每个不同的个体作为教育主体的意愿和需求 根据“共享经济”的释义,可以对“共享教育”加以释义:共享教育具有弱化知识拥有权 和强调使用权的作用,在共享教育体系下,人们可以根据各自的意愿和需要选择适当的学习手 段和方法,克服囿于知识掌握与技能训练的狭隘性,表现出个人对于知识多样性、异质性发展 的无限丰富的可能性,并使教育资源得以最大限度被有效利用与共享。即所谓“随需所获,学 以为己”。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所有的学习是为了自己的持续成长。这点恰恰与中华民族的文 化传统相契合。 共享教育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人们的个性化学习问题。相比正式学习,个性化学习与信息 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基于技术发展的个性化学习,关键在于从“如何教”走向“如何学” 学习者个性特征与学习环境之间达到了平衡,它强调学习是一个情境化的过程。同时,个性化 学习是以个体学习为中心,在任何地方和场所,在流动的任何时间,从差异性需要出发,共享不 受限制的多元的教育资源,可在在线与非在线学习平台进行混合学习,并与非正式学习整合 共享教育的提出是一种面向现实与未来的理念转化。之所以称为转化而不是转换,是因为 转换具有替代的含义,而转化不是替代而是迭代。在面对现实与未来的教育理念转化中,基于 信息时代的共享经济基础发展起来的极富中国实践內涵的教育观念,就是共享教育。 (摘编自于钢《教育需要向共享教育的理念转化》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育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生深刻变化,引发人们的极大关注,在“教育与中国未来 30人论坛”上,专家们对共享教育的好处进行了讨论 B.教育的作用在服务人类与社会中得以充分体现,而为了发挥教育更大的作用,就应该推进 人类教育共同体的发展,让其服务于全人类。 C.共享教育和传统教育相比有很大的优越性,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只要解决经费、设施方面 存在的问题,我国共享教育的成效就会令人满意
现象依然存在。据反映,目前,宁夏各级各类学校有 3406 所,进入在线课堂平台的不到十分之 一。 一些基层教育工作者认为,与传统教育相比,制作网络课件对教师而言是一种新的负担, 应承认教师共享的劳动成果,保障他们的知识产权,鼓励优秀老师制作优秀课件。“应当建立 一种激励机制,才会有源源不断的高质量络平台上。”宁夏教育厅副厅长说。 (摘编自于瑶、杨泽《一根网线撑起共享教育》) 材料三: 可以说,共享教育的前提是,如何尊重每个不同的个体作为教育主体的意愿和需求。 根据“共享经济”的释义,可以对“共享教育”加以释义:共享教育具有弱化知识拥有权 和强调使用权的作用,在共享教育体系下,人们可以根据各自的意愿和需要选择适当的学习手 段和方法,克服囿于知识掌握与技能训练的狭隘性,表现出个人对于知识多样性、异质性发展 的无限丰富的可能性,并使教育资源得以最大限度被有效利用与共享。即所谓“随需所获,学 以为己”。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所有的学习是为了自己的持续成长。这点恰恰与中华民族的文 化传统相契合。 共享教育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人们的个性化学习问题。相比正式学习,个性化学习与信息 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基于技术发展的个性化学习,关键在于从“如何教”走向“如何学”, 学习者个性特征与学习环境之间达到了平衡,它强调学习是一个情境化的过程。同时,个性化 学习是以个体学习为中心,在任何地方和场所,在流动的任何时间,从差异性需要出发,共享不 受限制的多元的教育资源,可在在线与非在线学习平台进行混合学习,并与非正式学习整合。 共享教育的提出是一种面向现实与未来的理念转化。之所以称为转化而不是转换,是因为 转换具有替代的含义,而转化不是替代而是迭代。在面对现实与未来的教育理念转化中,基于 信息时代的共享经济基础发展起来的极富中国实践內涵的教育观念,就是共享教育。 (摘编自于钢《教育需要向共享教育的理念转化》)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教育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生深刻变化,引发人们的极大关注,在“教育与中国未来 30 人论坛”上,专家们对共享教育的好处进行了讨论。 B. 教育的作用在服务人类与社会中得以充分体现,而为了发挥教育更大的作用,就应该推进 人类教育共同体的发展,让其服务于全人类。 C. 共享教育和传统教育相比有很大的优越性,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只要解决经费、设施方面 存在的问题,我国共享教育的成效就会令人满意
D.尊重每个学习者的意愿和需求是共享教育的前提,在共享教育体系下,每个学习者可以 随需所获”,同时每个学习者也是“学以为己”。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共享教育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如果不是处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迅速 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共享教育就无从诞生和发展。 B.传统教育阶段,“有教无类”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进入共享教育阶段,“有教无类”能落 到实处,不同的人都能得到很好的教育。 C.对于中小络课件可能会给他们带来新的负担,为此,应该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所有教师制作 课件并在网络平台上共享。 D.作为新生事物,共享教育未来会获得蓬勃发展,而在其体系下,人们对知识的拥有权和使用 权会被弱化,使教育资源得以最大限度被有效利用与共享 6.推进共享教育的发展可从哪些方面着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C5.A 6.①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共享教育的好处,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并提高教育信息化的能力 ②解决制约共享教育发展的经费、设施不足等问题;③尊重每个不同的个体作为教育主体的 意愿和需求,促进向共享教育的理念转化,倡导个性化学习;④承认教师共享的劳动成果, 保障他们的知识产权,鼓励优秀教师制作优秀课件;⑤通过合作共赢、可持续发展、共担责 任,倡导“全球共同利益”,推进人类教育共同体的发展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走进塔里木 八月里走进塔里木,为的是看油田大会战。沿着那条震惊了世界的沙漠公路深入,知道了 塔克拉玛干为什么称作死亡之海,知道了中国人向大漠要油的决心有多大。那日的太阳极好, 红得眼睛也难以睁开。我们喉咙冒烟,嘴唇干裂,浑身的皮也觉得发紧。突然间起风了,先是柏 油路上沙流如蛇,如烟,再就看见路边有人骑毛驴,倏忽飘起,像剪纸一般落在远处的沙梁上 天开始黑暗,前边一直有四辆装载着木箱的卡车在疾驶,一辆在风中被掀翻,另外三辆摇晃如 船。司机说,在修这条公路和钻井的时候,大沙暴卷走了许多器械,单是推土机就有十多台没踪 影了。我们紧张得脸都煞白了,沉甸甸的雾和沙尘,使车灯打开也难见路,风沙大得车门推不开
D. 尊重每个学习者的意愿和需求是共享教育的前提,在共享教育体系下,每个学习者可以 “随需所获”,同时每个学习者也是“学以为己”。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共享教育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如果不是处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迅速 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共享教育就无从诞生和发展。 B. 传统教育阶段,“有教无类”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进入共享教育阶段,“有教无类”能落 到实处,不同的人都能得到很好的教育。 C. 对于中小络课件可能会给他们带来新的负担,为此,应该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所有教师制作 课件并在网络平台上共享。 D. 作为新生事物,共享教育未来会获得蓬勃发展,而在其体系下,人们对知识的拥有权和使用 权会被弱化,使教育资源得以最大限度被有效利用与共享。 6. 推进共享教育的发展可从哪些方面着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A 6. ①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共享教育的好处,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并提高教育信息化的能力; ②解决制约共享教育发展的经费、设施不足等问题;③尊重每个不同的个体作为教育主体的 意愿和需求,促进向共享教育的理念转化,倡导个性化学习;④承认教师共享的劳动成果, 保障他们的知识产权,鼓励优秀教师制作优秀课件;⑤通过合作共赢、可持续发展、共担责 任,倡导“全球共同利益”,推进人类教育共同体的发展。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走进塔里木 贾平凹 八月里走进塔里木,为的是看油田大会战。沿着那条震惊了世界的沙漠公路深入,知道了 塔克拉玛干为什么称作死亡之海,知道了中国人向大漠要油的决心有多大。那日的太阳极好, 红得眼睛也难以睁开。我们喉咙冒烟,嘴唇干裂,浑身的皮也觉得发紧。突然间起风了,先是柏 油路上沙流如蛇,如烟,再就看见路边有人骑毛驴,倏忽飘起,像剪纸一般落在远处的沙梁上。 天开始黑暗,前边一直有四辆装载着木箱的卡车在疾驶,一辆在风中被掀翻,另外三辆摇晃如 船。司机说,在修这条公路和钻井的时候,大沙暴卷走了许多器械,单是推土机就有十多台没踪 影了。我们紧张得脸都煞白了,沉甸甸的雾和沙尘,使车灯打开也难见路,风沙大得车门推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