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4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龌龊/优渥 坊间/牌 肄业/驷马难追 坊辟卡劲 B.黯然/谙熟 复辟/精 怯懦/雕栏玉砌 C.笙歌/旌旗 卡片/关 磨盘/转弯抹角 D.篆书/椽子 强劲/干 贤明/弦外之音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速生鸡”事件被媒体曝光后持续发酵,从养殖到肉鸡岀栏屠宰,多个 环节均存在违规操作的现象,被曝光的问题或许只是冰山一角。虽然解决食品安 全问题如箭在弦,但某些监管部门对此却丕以为然,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A.发酵 B.冰山 角 C.如箭在弦 D.不以为然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继续把握好稳中 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突出重点,立足全局,扎扎实实开好局。 B.“202年12月21日是所谓‘世界末日’”的言论,国内外多名 科学家及宗教界人士一致批驳,且事实证明谣言不攻自破。 C.随着发令枪响,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大约15000名运动员奔向 赛道,他们在享受竞技体育快乐的同时,也尽情领略珠海的怡人风光。 D.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 当造成的,为此,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 4.给下面一段打乱顺序的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强调和谐,讲究中和.中庸的人生理想与人论观 ②同时,凡是悦目.惬意的建筑美,就是说,能够在人们心理上激起 美感的建筑美,必然是一定的生理快感的升华 ③因此,生理快感虽然并非美感,却是激起美感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生 理基础 ④中国古典建筑,一旦一定程度上满足入的生理需求,就必然给人带 来一定的生理性快感 ⑤中国古典建筑的和谐之美表现在其物质性的实用功能和精神性的 审美功能之间 ⑥这种快感必然放射到人的心理领域,引起心理反映
广东省珠海市 2013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 24 小题,满分为 1 50 分。考试用时 1 50 分钟。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龌龊/优渥 坊间/牌 坊 肄业/驷马难追 B.黯然/谙熟 复辟/精 辟 怯懦/雕栏玉砌 C.笙歌/旌旗 卡片/关 卡 磨盘/转弯抹角 D.篆书/椽子 强劲/干 劲 贤明/弦外之音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速生鸡”事件被媒体曝光后持续发酵,从养殖到肉鸡出栏屠宰,多个 环节均存在违规操作的现象,被曝光的问题或许只是冰山一角。虽然解决食品安 全问题如箭在弦,但某些监管部门对此却不以为然,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A.发酵 B.冰山一 角 C.如箭在弦 D.不以为然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继续把握好稳中 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突出重点,立足全局,扎扎实实开好局。 B.“2012 年 12 月 21 日是所谓‘世界末日’”的言论,国内外多名 科学家及宗教界人士一致批驳,且事实证明谣言不攻自破。 C.随着发令枪响,来自 25 个国家和地区的大约 15000 名运动员奔向 赛道,他们在享受竞技体育快乐的同时,也尽情领略珠海的怡人风光。 D.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 当造成的,为此,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 4.给下面一段打乱顺序的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强调和谐,讲究中和.中庸的人生理想与人论观 念 ②同时,凡是悦目.惬意的建筑美,就是说,能够在人们心理上激起 美感的建筑美,必然是一定的生理快感的升华 ③因此,生理快感虽然并非美感,却是激起美感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生 理基础 ④中国古典建筑,一旦一定程度上满足入的生理需求,就必然给人带 来一定的生理性快感 ⑤中国古典建筑的和谐之美表现在其物质性的实用功能和精神性的 审美功能之间 ⑥这种快感必然放射到人的心理领域,引起心理反映
A.①⑤④⑥③② B.①④⑥③②⑤ .⑤①④ ⑥②③ D.⑤④⑥②③①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宣惠王五年,张仪相秦。十六年,秦败韩脩鱼,虏得韩将宦、申差于浊泽。韩氏 急,公仲谓韩王曰:“与国非可恃也。今秦之欲伐楚久矣,王不如因张仪为和于 秦,赂以一名都,具甲,与之南伐楚,此以一易二之计也。”韩王曰:“善。” 乃警公仲之行,将西购于秦。楚王闻之大恐,召陈轸告之。陈轸曰:“秦之欲伐 楚久矣,今又得韩之名都一而具甲,秦韩并兵而伐楚,此秦所祷祀而求也。今已 得之矣,楚国必伐矣。王听臣为之警四境之内,起师言救韩,命战车满道路,发 信臣,多其车,重其币,使信王之救已也。纵韩不能听我,韩必德王也,必不为 雁行以来,是秦韩不和也,兵虽至,楚不大病也。为能听我绝和于秦秦必大怒以 厚怨韩韩之南交楚必轻秦轻秦其应秦必不敬是因秦韩之兵而免楚国之患也。”楚 王曰:“善。”乃警四境之内,兴师言救韩。命战车满道路,发信臣,多其车, 重其币。谓韩王曰:“不穀国虽小,已悉发之矣。愿大国遂肆志于秦,不谷将以 楚殉韩。”韩王闻之大说,乃止公仲之行。公仲曰:“不可。夫以实伐我者秦也 以虚名救我者楚也。王恃楚之虚名,而轻绝强秦之敌,王必为天下大笑。且楚韩 非兄弟之国也,又非素约而谋伐秦也。已有伐形,因发兵言救韩,此必陈轸之谋 也。且王已使人报于秦矣,今不行,是欺秦也。夫轻欺强秦而信楚之谋臣,恐王 必悔之。”韩王不听,遂绝于秦。秦因大怒,益甲伐韩。大战,楚救不至韩。十 九年,大破我岸门。太子仓质于秦以和。二十一年,与秦共攻楚,败楚将屈丐, 斩首八万于丹阳。是岁,宣惠王卒,太子仓立,是为襄王。(《史记·韩世 家》)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西购于 秦 购:讲和 B.韩必德王 德:感激 C.楚不大病 病:担忧.担心 D.乃警四境之 内 警:警告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楚王闻之大恐 秦之欲伐楚久矣 B.韩王不听,遂绝于秦 虏得韩将宦.申差于浊泽 C.乃警四境之内 乃止公仲之行 D.王不如因张仪为和于秦 秦因大怒 7.下列各句,都能直接表现陈轸军事谋虑的一组是(3分)
A.①⑤④⑥③② B.①④⑥③②⑤ C.⑤①④ ⑥②③ D.⑤④⑥②③①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小题。 宣惠王五年,张仪相秦。十六年,秦败韩脩鱼,虏得韩将宧、申差于浊泽。韩氏 急,公仲谓韩王曰:“与国非可恃也。今秦之欲伐楚久矣,王不如因张仪为和于 秦,赂以一名都,具甲,与之南伐楚,此以一易二之计也。”韩王曰:“善。” 乃警公仲之行,将西购于秦。楚王闻之大恐,召陈轸告之。陈轸曰:“秦之欲伐 楚久矣,今又得韩之名都一而具甲,秦韩并兵而伐楚,此秦所祷祀而求也。今已 得之矣,楚国必伐矣。王听臣为之警四境之内,起师言救韩,命战车满道路,发 信臣,多其车,重其币,使信王之救已也。纵韩不能听我,韩必德王也,必不为 雁行以来,是秦韩不和也,兵虽至,楚不大病也。为能听我绝和于秦秦必大怒以 厚怨韩韩之南交楚必轻秦轻秦其应秦必不敬是因秦韩之兵而免楚国之患也。”楚 王曰:“善。”乃警四境之内,兴师言救韩。命战车满道路,发信臣,多其车, 重其币。谓韩王曰:“不穀国虽小,已悉发之矣。愿大国遂肆志于秦,不谷将以 楚殉韩。”韩王闻之大说,乃止公仲之行。公仲曰:“不可。夫以实伐我者秦也, 以虚名救我者楚也。王恃楚之虚名,而轻绝强秦之敌,王必为天下大笑。且楚韩 非兄弟之国也,又非素约而谋伐秦也。已有伐形,因发兵言救韩,此必陈轸之谋 也。且王已使人报于秦矣,今不行,是欺秦也。夫轻欺强秦而信楚之谋臣,恐王 必悔之。”韩王不听,遂绝于秦。秦因大怒,益甲伐韩。大战,楚救不至韩。十 九年,大破我岸门。太子仓质于秦以和。二十一年,与秦共攻楚,败楚将屈丐, 斩首八万于丹阳。是岁,宣惠王卒,太子仓立,是为襄王。(《史记·韩世 家》)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将西购于 秦 购:讲和 B.韩必德王 也 德:感激 C.楚不大病 也 病:担忧.担心 D.乃警四境之 内 警:警告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楚王闻之大恐 秦之欲伐楚久矣 B.韩王不听,遂绝于秦 虏得韩将宧.申差于浊泽 C.乃警四境之内 乃止公仲之行 D.王不如因张仪为和于秦 秦因大怒 7.下列各句,都能直接表现陈轸军事谋虑的一组是(3 分)
①王听臣为之警四境之内。②今已得之矣,楚国必伐矣。③王不如因张仪 为和于秦。 ④纵韩不能听我,韩必德王也。⑤愿大国遂肆志于秦,不谷将以楚殉韩 ⑥太子仓质于秦以和。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①③⑤ ②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宣惠王十六年,秦军打败韩军。公仲向韩王进谏,建议韩王以 城为代价向秦国求和,和秦军共同南下攻打楚国 B.面对秦国的威胁,陈轸为楚王提供了联合韩国共同抵抗秦国的 军事策略,最终使楚国逃过一劫,没有被秦国攻扌 C.当韩国放弃联秦攻楚的计划后,秦国非常愤怒,增加兵力攻打 韩国,楚国没有派出救兵,韩国在岸门被秦国打败。 D.由于韩王没有采纳相国公仲的意见,导致韩军战败,使太子仓 成为秦国的人质,等宣惠王去世后,太子仓掌握大权,继位称王。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3分) 为能听我绝和于秦秦必大怒以厚怨韩韩之南交楚必轻秦轻秦其应秦必不 敬是因秦韩之兵而免楚国之患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赂以一名都,具甲,与之南伐楚,此以一易二之计也。(4分) 文 ②夫以实伐我者秦也,以虚名救我者楚也。(3分) 译 文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春日怀秦髯 (宋)李彭 山雨萧萧作快晴,郊园物物近清明。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 晚节渐于春事懒,病躯却怕酒壶倾。睡余苦忆旧交友,应在日边听晓莺 注:①日边:指天子近旁或国都。 (1)颔联中使用何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3分) (2)颈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4分) 1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 (1)子曰:“夫仁者 能近 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 (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 迹 ,终期于尽!(《兰亭集序》)
①王听臣为之警四境之内。 ②今已得之矣,楚国必伐矣。 ③王不如因张仪 为和于秦。 ④纵韩不能听我,韩必德王也。 ⑤愿大国遂肆志于秦,不谷将以楚殉韩。 ⑥太子仓质于秦以和。 A.①②④ B. ②⑤⑥ C. ①③⑤ D . ②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宣惠王十六年,秦军打败韩军。公仲向韩王进谏,建议韩王以 一城为代价向秦国求和,和秦军共同南下攻打楚国。 B.面对秦国的威胁,陈轸为楚王提供了联合韩国共同抵抗秦国的 军事策略,最终使楚国逃过一劫,没有被秦国攻打。 C.当韩国放弃联秦攻楚的计划后,秦国非常愤怒,增加兵力攻打 韩国,楚国没有派出救兵,韩国在岸门被秦国打败。 D.由于韩王没有采纳相国公仲的意见,导致韩军战败,使太子仓 成为秦国的人质,等宣惠王去世后,太子仓掌握大权,继位称王。 9.断句和翻译(10 分) ⑴用“/”给下列文段断句。(3 分) 为能听我绝和于秦秦必大怒以厚怨韩韩之南交楚必轻秦轻秦其应秦必不 敬是因秦韩之兵而免楚国之患也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7 分) ①赂以一名都,具甲,与之南伐楚,此以一易二之计也。(4 分) 译 文: ②夫以实伐我者秦也,以虚名救我者楚也。(3 分) 译 文: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 分) 春日怀秦髯 (宋)李彭 山雨萧萧作快晴,郊园物物近清明。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 晚节渐于春事懒,病躯却怕酒壶倾。睡余苦忆旧交友,应在日边①听晓莺。 注:①日边:指天子近旁或国都。 (1)颔联中使用何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3 分) (2)颈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4 分) 1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任选 3 题,多选则按前 3 题计分) (1)子曰:“夫仁者, , 。能近 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 (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 迹, 。 ,终期于尽!(《兰亭集序》)
(3) ,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 飞 。(《春江花月夜》) (4)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沁园春》) 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5小题。 灾难新闻摄影与人文关怀 人类发展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人类与严酷的自然.与人类自身弱点搏斗的历 史。社会上发生的种种悲剧,都是人类前进中的艰难的足迹,它是人类发展历史 的证明。新闻摄影必须正视这些悲剧事件,用相机记录下来,以不让历史留下空 白。灾难新闻摄影的这一历史使命,在中外一些杰出的新闻摄影工作者的实践中, 得到了最为充分的体现。被称为“战争摄影的绝唱”的罗伯特·卡帕是在越南战 场采访时触雷身亡的。他身亡前拍摄的最后一张照片是《越南的悲剧》,表现的 是越南南旬公墓里,两个妇女埋葬自己家人的情景。他的照片,流露出对恶的憎 恨与对苦难的恻隐之心,歌颂了以生命抗击侵略与强暴的人民,这是卡帕追求和 平与人道的心声,也是人文关怀精神的流露 灾难新闻摄影的价值在于沟通情况、监测环境、组织激励等。灾难新闻摄影的画 面固然要真实反映灾难场面及受灾者的困境,但也应有助于恢复、重建被灾害破 坏的精神世界,唤起人们的主体意识,重新激发起人的生存意志和抗争勇气,折 射出在灾难中闪光.升华的人性。 在面对灾难场面时,有些新闻摄影者更多的是看到了它背后的轰动效应,以至于 不顾灾难生存者其亲友及广大读者的切身感受,而将灾害的血腥.恐怖和悲惨不 加选择地展览在受众面前,使受众感到不安、甚至厌恶。例如,有张相片反映的 是美国越战期间一位七十三岁的越南老和尚在西贡街头自焚,以抗议政府宗教政 策的情景,引起了争议。另一组引起观众反感的照片是关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 位财政官员在新闻发布会上开枪自杀的情景。从掏出枪到开枪自杀,整个过程持 续了仅二十一秒钟。该录像在电视台播出后,愤怒的家长投诉说,在大人转换频 道前孩子们看到了整个自杀过程。 中国新闻摄影界在这方面同样有成功的例证,也有令人遗憾的败笔。如1999年 11月24日山东烟台“大舜号”海难后,广州某报在11月26日头版头条刊出被 冲到海滩上的遇难者尸体,残肢断体,鲜血淋漓,惨不忍睹,显然缺乏对受众人 文关怀的精神,或者说丧失了人文关怀 西方的摄影记者在面对有些灾难场面时,会发现自己的职业角色与公民道德发生 冲突。记者的主要职责是报道新闻,当其他方面,如公民道德与报道新闻的主要 职责发生冲突时,他们就面临着一个两难境地。西方记者认为自己不应该卷入他 们所报道的新闻事件中去,他们认为记者只不过是中立的旁观者,不应去制止.鼓 励或改变某个新闻事实。对此,即使西方公众也迷惑不解,有时甚至义愤不已 因为公众认为记者应先帮助处于困境中的人,而不是仅用冷冰冰的镜头对着他 们,否则,岂不是成了一部摄影机器?哪里还有做人的起码道德?其实,有良知 的记者内心深处又何尝不是充满困惑?如1994年度普利策最佳新闻摄影奖获得 者.南非记者卡特,因获奖照片引起的舆论压力而自杀身亡,这是灾难背后的灾 难,它给灾难新闻摄影记者提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严峻课题,令人深思,亦令人 警醒
(3) ,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 飞, 。(《春江花月夜》) (4) ,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沁园春》)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2~15 小题。 灾难新闻摄影与人文关怀 人类发展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人类与严酷的自然.与人类自身弱点搏斗的历 史。社会上发生的种种悲剧,都是人类前进中的艰难的足迹,它是人类发展历史 的证明。新闻摄影必须正视这些悲剧事件,用相机记录下来,以不让历史留下空 白。灾难新闻摄影的这一历史使命,在中外一些杰出的新闻摄影工作者的实践中, 得到了最为充分的体现。被称为“战争摄影的绝唱”的罗伯特•卡帕是在越南战 场采访时触雷身亡的。他身亡前拍摄的最后一张照片是《越南的悲剧》,表现的 是越南南旬公墓里,两个妇女埋葬自己家人的情景。他的照片,流露出对恶的憎 恨与对苦难的恻隐之心,歌颂了以生命抗击侵略与强暴的人民,这是卡帕追求和 平与人道的心声,也是人文关怀精神的流露。 灾难新闻摄影的价值在于沟通情况、监测环境、组织激励等。灾难新闻摄影的画 面固然要真实反映灾难场面及受灾者的困境,但也应有助于恢复、重建被灾害破 坏的精神世界,唤起人们的主体意识,重新激发起人的生存意志和抗争勇气,折 射出在灾难中闪光.升华的人性。 在面对灾难场面时,有些新闻摄影者更多的是看到了它背后的轰动效应,以至于 不顾灾难生存者其亲友及广大读者的切身感受,而将灾害的血腥.恐怖和悲惨不 加选择地展览在受众面前,使受众感到不安、甚至厌恶。例如,有张相片反映的 是美国越战期间一位七十三岁的越南老和尚在西贡街头自焚,以抗议政府宗教政 策的情景,引起了争议。另一组引起观众反感的照片是关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 位财政官员在新闻发布会上开枪自杀的情景。从掏出枪到开枪自杀,整个过程持 续了仅二十一秒钟。该录像在电视台播出后,愤怒的家长投诉说,在大人转换频 道前孩子们看到了整个自杀过程。 中国新闻摄影界在这方面同样有成功的例证,也有令人遗憾的败笔。如 1999 年 11 月 24 日山东烟台“大舜号”海难后,广州某报在 11 月 26 日头版头条刊出被 冲到海滩上的遇难者尸体,残肢断体,鲜血淋漓,惨不忍睹,显然缺乏对受众人 文关怀的精神,或者说丧失了人文关怀。 西方的摄影记者在面对有些灾难场面时,会发现自己的职业角色与公民道德发生 冲突。记者的主要职责是报道新闻,当其他方面,如公民道德与报道新闻的主要 职责发生冲突时,他们就面临着一个两难境地。西方记者认为自己不应该卷入他 们所报道的新闻事件中去,他们认为记者只不过是中立的旁观者,不应去制止.鼓 励或改变某个新闻事实。对此,即使西方公众也迷惑不解,有时甚至义愤不已, 因为公众认为记者应先帮助处于困境中的人,而不是仅用冷冰冰的镜头对着他 们,否则,岂不是成了一部摄影机器?哪里还有做人的起码道德?其实,有良知 的记者内心深处又何尝不是充满困惑?如 1994 年度普利策最佳新闻摄影奖获得 者.南非记者卡特,因获奖照片引起的舆论压力而自杀身亡,这是灾难背后的灾 难,它给灾难新闻摄影记者提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严峻课题,令人深思,亦令人 警醒
般的看法是,做新闻重要,但做人更重要。不过问题远非如此简单,如果我们 进一步往深处想,我们会发现一些令人迷惑不解之处,就以西贡街头和尚自焚的 照片为例,当时摄影记者如果按照一般的道德要求,先救人,那么必将错过最佳 拍摄时机,甚至拍不出这种惊心动魄.引起大众关注与思考的照片。要知道,这 张照片曾引起巨大反响,使人们关注到西贡政府对宗教的髙压政策,促进了问题 的解决。从深远的意义上讲,摄影记者这种见死不救的冷酷,如果是为了让问题 的严重性曝光,避免类似悲剧大面积地发生,那么,这种冷酷究竟应怎样评价, 还值得深入探讨 12-13题为选择题。(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不符合作者意思的两项是( )(5分) A.用相机记录人类发展历史中的悲剧事件,是灾难新闻摄影的 一大历史使命 B.灾难新闻摄影固然应真实反映灾难,但也应有助于激发人们 的生存意志和抗争勇气。 C.如果追求新闻的轰动效应,必然会忽略和放弃人文关怀,会 令观众不安甚至厌恶 D.西方摄影记者有时会面临职业道德和公民道德的冲突,从而 陷入两难境地 E.记者的职责是报道新闻,是中立的旁观者,不应该卷入他们 所报道的新闻事件中去。 1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 )(3分) A.罗伯特·卡帕的《越南的悲剧》虽然反映出战争的严酷和惨烈 的一面,但也昭示战争无法剥夺人们热爱生命.追求自由的天性。 B.广州某报对山东烟台“大舜号”海难血淋淋的报道,没有顾及 受众的感受,是相关记者追求轰动效应想出名所致 C.获得1994年度普利策最佳新闻摄影奖的南非记者卡特,是因 为自己的选择和做法不被公众理解和接受而自杀身亡的。 D.新闻记者既是新闻专业工作者,也是社会大众中的普通一员 新闻记者的行为举止,必须符合起码的社会道德规范。 14.文章在论述中两次引述越南老和尚在西贡街头自焚事件,目的分别是什么? 4分) 15.2012年12月3日,美国纽约皇后区一座地铁站内,一名患有精神病的黑人 男子将一名原本素不相识的58岁的韩裔男子推下站台。摄影记者乌玛尔·阿巴斯 当时正在等车,他抓拍到了韩裔男子扒住站台的照片。(最终该男子被列车撞死。 4日,这张照片登上了报纸头版,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请根据文意,评析该摄影 师的行为。(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 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 选试题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般的看法是,做新闻重要,但做人更重要。不过问题远非如此简单,如果我们 进一步往深处想,我们会发现一些令人迷惑不解之处,就以西贡街头和尚自焚的 照片为例,当时摄影记者如果按照一般的道德要求,先救人,那么必将错过最佳 拍摄时机,甚至拍不出这种惊心动魄.引起大众关注与思考的照片。要知道,这 张照片曾引起巨大反响,使人们关注到西贡政府对宗教的高压政策,促进了问题 的解决。从深远的意义上讲,摄影记者这种见死不救的冷酷,如果是为了让问题 的严重性曝光,避免类似悲剧大面积地发生,那么,这种冷酷究竟应怎样评价, 还值得深入探讨。 12-13 题为选择题。(12 题选对一项给 2 分,选对两项给 5 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不符合作者意思的两项是( )(5 分) A. 用相机记录人类发展历史中的悲剧事件,是灾难新闻摄影的 一大历史使命。 B. 灾难新闻摄影固然应真实反映灾难,但也应有助于激发人们 的生存意志和抗争勇气。 C. 如果追求新闻的轰动效应,必然会忽略和放弃人文关怀,会 令观众不安甚至厌恶。 D. 西方摄影记者有时会面临职业道德和公民道德的冲突,从而 陷入两难境地。 E. 记者的职责是报道新闻,是中立的旁观者,不应该卷入他们 所报道的新闻事件中去。 1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 )(3 分) A.罗伯特•卡帕的《越南的悲剧》虽然反映出战争的严酷和惨烈 的一面,但也昭示战争无法剥夺人们热爱生命.追求自由的天性。 B.广州某报对山东烟台“大舜号”海难血淋淋的报道,没有顾及 受众的感受,是相关记者追求轰动效应想出名所致。 C.获得 1994 年度普利策最佳新闻摄影奖的南非记者卡特,是因 为自己的选择和做法不被公众理解和接受而自杀身亡的。 D.新闻记者既是新闻专业工作者,也是社会大众中的普通一员。 新闻记者的行为举止,必须符合 起码的社会道德规范。 14.文章在论述中两次引述越南老和尚在西贡街头自焚事件,目的分别是什么? (4 分) 15.2012 年 12 月 3 日,美国纽约皇后区一座地铁站内,一名患有精神病的黑人 男子将一名原本素不相识的 58 岁的韩裔男子推下站台。摄影记者乌玛尔•阿巴斯 当时正在等车,他抓拍到了韩裔男子扒住站台的照片。(最终该男子被列车撞死。) 4 日,这张照片登上了报纸头版,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请根据文意,评析该摄影 师的行为。(4 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 小题,共 15 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 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 选试题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