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湖中学2012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题 语 文 、基础知识题,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伺机/伺候丰稔/色厉内荏 差可告慰/鬼使神差 B.储存/贮藏当/勾心斗角 引吭高歌/泣瀣一气 C.羞赧/赦免翘楚/翘首以待挑拨离间/间不容发 D.船舷/漩涡 蹊跷/独辟蹊径 量入为出/量体裁衣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俗话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要腐败总有蛛丝马迹。李启红 案给人以启发,要查处贪官,很重要的一个途径是看看他们的身边人在干些什么 由此肯定会看出点儿端倪。一般来说,贪官周围总会密集着一帮子诸如老婆、孩 子、秘书、司杋等身边人,他们结成利益共同体,沆瀣一气。领导干部要管好自 己的身边人,这是党和政府的明确要求。但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贪官置之度外, 铤而走险,把一个个身边人大胆“用”了起来。像李启红这样,“夫妻腐败” “家族腐败”、“秘书腐败”等酿成的“窝案”很可怕,也很危险 A.蛛丝马迹B.端倪C.沆瀣一气D.置之度外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昨晚,我市新落成的艺术中心上演了第一场高雅音乐会,基本爆满的上座情 况为我市领导和市民挣足了面子。 B.班主任要张烨负责出一期庆祝国庆的黑板报。这个任务,对于重理轻文的张 烨来说,无疑不是一个大难题 C.李弢解这道数学题的方法很有新意,可是他很不自信,一次又一次找老师确 认,老师不胜其烦。 D.根据“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看,国民阅读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对比阅读率较高的国家可以发现,主要是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凉爽的三月,我们一行相约到少林寺游 玩 不知不觉间,我们已游遍寺内所有景点,少林寺那“禅、武 医”三者合一的独特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①少林寺的门前有石狮一对,雌雄相对,威武无比,亦为清代石刻 ②进了景区大门后,我们沿着道路两旁的树阴,朝少林寺方向缓慢而去。 ③下车后,我们冒着酷暑奔赴少林景区 ④我们沿着一条长长的甬道往里走,甬道两旁是松柏掩映的碑林,碑林尽头耸立 着的是巍峨壮观的天王殿。 ⑤该殿红墙绿瓦,斗拱彩绘,门内隔屏前左右各有一尊金刚塑像。 ⑥我们走进少林寺,只见眼前古木参天,烛烟缭绕,殿宇敦实古朴 A.③②①⑥④⑤ B③④⑤②①⑥ C.③②⑥④⑤① ③⑥④⑤②① 文言文阅读,共22分。 侯安都,字成师,始兴曲江人也。工隶书,能鼓琴,涉猎书传,为五言诗,亦颇 清靡,兼善骑射,为邑里雄豪。梁始兴内史萧子范辟为主簿
玉湖中学 2012 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题 语 文 一、基础知识题,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伺机/伺候 丰稔/色厉内荏 差可告慰/鬼使神差 B.储存/贮藏 勾当/勾心斗角 引吭高歌/沆瀣一气 C.羞赧/赦免 翘楚/翘首以待 挑拨离间/间不容发 D.船舷/漩涡 蹊跷/独辟蹊径 量入为出/量体裁衣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俗话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要腐败总有蛛丝马迹。李启红 案给人以启发,要查处贪官,很重要的一个途径是看看他们的身边人在干些什么, 由此肯定会看出点儿端倪。一般来说,贪官周围总会密集着一帮子诸如老婆、孩 子、秘书、司机等身边人,他们结成利益共同体,沆瀣一气。领导干部要管好自 己的身边人,这是党和政府的明确要求。但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贪官置之度外, 铤而走险,把一个个身边人大胆“用”了起来。像李启红这样,“夫妻腐败”、 “家族腐败”、“秘书腐败”等酿成的“窝案”很可怕,也很危险. A.蛛丝马迹 B.端倪 C.沆瀣一气 D.置之度外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昨晚,我市新落成的艺术中心上演了第一场高雅音乐会,基本爆满的上座情 况为我市领导和市民挣足了面子。 B.班主任要张烨负责出一期庆祝国庆的黑板报。这个任务,对于重理轻文的张 烨来说,无疑不是一个大难题。 C.李弢解这道数学题的方法很有新意,可是他很不自信,一次又一次找老师确 认,老师不胜其烦。 D.根据“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看,国民阅读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对比阅读率较高的国家可以发现,主要是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凉爽的三月,我们一行相约到少林寺游 玩。 不知不觉间,我们已游遍寺内所有景点,少林寺那“禅、武、 医”三者合一的独特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①少林寺的门前有石狮一对,雌雄相对,威武无比,亦为清代石刻。 ②进了景区大门后,我们沿着道路两旁的树阴,朝少林寺方向缓慢而去。 ③下车后,我们冒着酷暑奔赴少林景区。 ④我们沿着一条长长的甬道往里走,甬道两旁是松柏掩映的碑林,碑林尽头耸立 着的是巍峨壮观的天王殿。 ⑤该殿红墙绿瓦,斗拱彩绘,门内隔屏前左右各有一尊金刚塑像。 ⑥我们走进少林寺,只见眼前古木参天,烛烟缭绕,殿宇敦实古朴。 A.③②①⑥④⑤ B.③④⑤②①⑥ C.③②⑥④⑤① D. ③⑥④⑤②① 二.文言文阅读,共 22 分。 侯安都,字成师,始兴曲江人也。工隶书,能鼓琴,涉猎书传,为五言诗,亦颇 清靡,兼善骑射,为邑里雄豪。梁始兴内史萧子范辟为主簿
侯景之乱,安都引兵从高祖①。攻蔡路养,破李迁仕,克平侯景,力战有功,除 兰陵太守。高祖谋袭王僧辩,诸将莫有知者,唯与安都定计。安都至石头北,弃 舟登岸,僧辩弗之觉也。遂擒僧辩。绍泰元年,髙祖东讨杜龛,安都留台居守 徐嗣徽引齐寇入据石头,游骑至于阙下。安都闭门偃旗帜,示之以弱,令城中曰: “登陴看贼者斩。”及夕,贼收军还石头,安都夜令士卒密营御敌之具。将旦, 贼骑又至,安都率甲士三百人,开东西掖门与战,大败之,贼乃退还石头,不敢 复逼台城。以功封西江县公。 高祖崩,安都与群臣定议,冀奉世祖。太后又以衡阳王故,未肯下令,群臣 犹豫不能决。安都曰:“今四方未定,何暇及远,临川王有功天下,须共立之 今日之事,后应者斩 便按剑上殿,白太后出玺。世祖即位,迁司空 自王琳平后,安都勋庸转大,又自以功安社稷,渐用骄矜。数招聚文武之士, 或射驭驰骋,或命以诗赋,第其髙下,以差次赏赐之。文士则禇玠、马枢等,武 士则萧摩诃、裴子烈等,并为之宾客,斋内动至千人。部下将帅,多不遵法度。 世祖性严察,深衔之。安都弗之改,日益骄横。尝陪乐游禊饮,乃白帝曰:“何 如作临川王时?”帝不应。安都再三言之,帝曰:“此虽天命,抑亦明公之力。 宴讫,又启便借供帐水饰,将载妻妾于御堂欢会,世祖虽许其请,甚不怿。明日, 安都坐于御坐,宾客居群臣位,称觞上寿。初重云殿灾安都率将士带甲入殿帝甚 恶之自是阴为之备又周迪之反朝望当使安都讨之帝乃使吴明彻讨迪又频遺台使 问安都部下安都内不自安。世祖虑其不受制。明年春,引安都宴于嘉德殿,又 集其部下将帅会于尚书朝堂,于坐收安都。明日,于西省赐死,时年四十四。寻 有诏,宥其妻子家口,葬以士礼。(《陈书·侯安都传》) 注:高祖①,即陈高祖陈霸先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始兴内史萧子范辟为主簿 辟:征召 B.又自以功安社稷,渐用骄矜 矜:骄傲 C.世祖性严察,深衔之 衔:包容 D.世祖虽许其请,甚不怿 怿:喜悦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太后又以衡阳王故 又自 以功安社稷 B.武士则萧摩诃、裴子烈等,并为之宾客 安都再三言之 C.明日,安都坐于御坐 明日 于西省赐死 D.侯安都,字成师,始兴曲江人也 僧辩弗之觉也 D.今四方未定,何暇及远 何如作临 川王时 7.下列选项全都直接表现侯安都“骄矜”的一组是(3分)( ①便按剑上殿,白太后出玺 ②数招聚文武之士 ③部下将帅,多不遵法度 ④又启便借供帐水饰,将载妻妾于御堂欢 会 ⑤安都坐于御坐,宾客居群臣位,称觞上寿 ⑥引安都宴于嘉德 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③⑥ D.②④⑤
侯景之乱,安都引兵从高祖①。攻蔡路养,破李迁仕,克平侯景,力战有功,除 兰陵太守。高祖谋袭王僧辩,诸将莫有知者,唯与安都定计。安都至石头北,弃 舟登岸,僧辩弗之觉也。遂擒僧辩。绍泰元年,高祖东讨杜龛,安都留台居守。 徐嗣徽引齐寇入据石头,游骑至于阙下。安都闭门偃旗帜,示之以弱,令城中曰: “登陴看贼者斩。”及夕,贼收军还石头,安都夜令士卒密营御敌之具。将旦, 贼骑又至,安都率甲士三百人,开东西掖门与战,大败之,贼乃退还石头,不敢 复逼台城。以功封西江县公。 高祖崩,安都与群臣定议,冀奉世祖。太后又以衡阳王故,未肯下令,群臣 犹豫不能决。安都曰:“今四方未定,何暇及远,临川王有功天下,须共立之。 今日之事,后应者斩。”。 便按剑上殿,白太后出玺。世祖即位,迁司空。 自王琳平后,安都勋庸转大,又自以功安社稷,渐用骄矜。数招聚文武之士, 或射驭驰骋,或命以诗赋,第其高下,以差次赏赐之。文士则褚玠、马枢等,武 士则萧摩诃、裴子烈等,并为之宾客,斋内动至千人。部下将帅,多不遵法度。 世祖性严察,深衔之。安都弗之改,日益骄横。尝陪乐游禊饮,乃白帝曰:“何 如作临川王时?”帝不应。安都再三言之,帝曰:“此虽天命,抑亦明公之力。” 宴讫,又启便借供帐水饰,将载妻妾于御堂欢会,世祖虽许其请,甚不怿。明日, 安都坐于御坐,宾客居群臣位,称觞上寿。初重云殿灾安都率将士带甲入殿帝甚 恶之自是阴为之备又周迪之反朝望当使安都讨之帝乃使吴明彻讨迪又频遣台使 案问安都部下安都内不自安。世祖虑其不受制。明年春,引安都宴于嘉德殿,又 集其部下将帅会于尚书朝堂,于坐收安都。明日,于西省赐死,时年四十四。寻 有诏,宥其妻子家口,葬以士礼。 (《陈书·侯安都传》) 注:高祖①,即陈高祖陈霸先。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梁始兴内史萧子范辟为主簿 辟:征召 B.又自以功安社稷,渐用骄矜 矜:骄傲 C.世祖性严察,深衔之 衔:包容 D.世祖虽许其请,甚不怿 怿:喜悦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太后又以衡阳王故 又自 以功安社稷 B.武士则萧摩诃、裴子烈等,并为之宾客 安都再三言之 C.明日,安都坐于御坐 明日, 于西省赐死 D.侯安都,字成师,始兴曲江人也 僧辩弗之觉也 D. 今四方未定,何暇及远 何如作临 川王时 7.下列选项全都直接表现侯安都“骄矜”的一组是(3 分)( ) ①便按剑上殿,白太后出玺 ②数招聚文武之士 ③部下将帅,多不遵法度 ④又启便借供帐水饰,将载妻妾于御堂欢 会 ⑤安都坐于御坐,宾客居群臣位,称觞上寿 ⑥引安都宴于嘉德 殿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③⑥ D.②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徐嗣徽勾结北齐占据石头城,游骑至台城城楼之下。侯安都因为实力弱小而 下令关闭城门。 B.陈高祖死后,侯安都与大臣们商议,希望奉立陈世祖。但太后因为衡阳王的 缘故,不肯下命令,大臣们也犹犹豫豫不能做决断 C.由于侯安都部下不遵法度,日益骄横,陈世祖对侯安都十分忌恨,最终把他 下狱并赐死。 D.一次陪文帝饮酒,侯安都问文帝做皇帝的感觉如何。文帝开始没回答。侯安 都便再三追问,文帝感激地说多亏了侯安都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给阅读文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划分开即可)。(4分) 初重云殿灾安都率将士带甲入殿帝甚恶之自是阴为之备又周迪之反朝望当使安 都讨之帝乃使吴明彻讨迪又频遣台使案问安都部下安都内不自安 (2)把阅读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或命以诗赋,第其高下,以差次赏赐之。(3分) ②寻有诏,宥其妻子家口,葬以士礼。(3分) 三.诗词鉴赏和背诵,共13分 0.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①诗家:诗人。②上林:古代皇家园林 (1)本诗中的“才”和“半”用得好。请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好在哪里。(3 分)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答对一空给1分。)(6 分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山间之朝 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 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孟子·鱼我所欲也》) (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 A.徐嗣徽勾结北齐占据石头城,游骑至台城城楼之下。侯安都因为实力弱小而 下令关闭城门。 B.陈高祖死后,侯安都与大臣们商议,希望奉立陈世祖。但太后因为衡阳王的 缘故,不肯下命令,大臣们也犹犹豫豫不能做决断。 C.由于侯安都部下不遵法度,日益骄横,陈世祖对侯安都十分忌恨,最终把他 下狱并赐死。 D.一次陪文帝饮酒,侯安都问文帝做皇帝的感觉如何。文帝开始没回答。侯安 都便再三追问,文帝感激地说多亏了侯安都。 9.断句和翻译。(10 分) (1)给阅读文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划分开即可)。(4 分) 初重云殿灾安都率将士带甲入殿帝甚恶之自是阴为之备又周迪之反朝望当使安 都讨之帝乃使吴明彻讨迪又频遣台使案问安都部下安都内不自安。 (2)把阅读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①或命以诗赋,第其高下,以差次赏赐之。(3 分) ②寻有诏,宥其妻子家口,葬以士礼。(3 分) 三.诗词鉴赏和背诵,共 13 分 10.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 分)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①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②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①诗家:诗人。②上林:古代皇家园林。 (1)本诗中的“才”和“半”用得好。请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好在哪里。(3 分)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4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答对一空给 1 分。)(6 分)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 ,山间之朝 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2)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 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3) ,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孟子·鱼我所欲也》) (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四、现代文阅读,共31分。 (一)论述类:必做题(共16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小题 重构阅读信仰 数字出版与电子阅读的出现,图书品类与数量的增加,丰富了我们的阅读视野。 这是一个为阅读准备了各种条件的时代,却也是遭遇阅读不断下降的时代。我们 不能说图书像商品一样出现了通胀,因为人类对于精神世界的需求与对物质的需 求是不同的。商品有供大于求的时候,思想的探索则没有止境。我们可以容忍 件商品的随意组合,但不会容忍一本书的思想凑泊。于是在各种载体呈现在我们 面前的时候,我们格外需要阅读者作为主体的觉醒和信仰的重构 阅读信仰的重构是指我们面对更多的阅读选择、更方便的阅读工具时要有自己的 主体性觉醒与抉择。这种主体性觉醒实际上是一种阅读者的个体价值主张。为什 么读书的人少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不会读书了,或者是我们对于阅读本 身需要的基本要素缺乏认知。 首先要走出开卷有益的认识误区,学会鉴别和挑选真正有价值的图书。在实用阅 读与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出现了很多遮蔽我们双眼的垃圾书。那些内容拼凑的 图书正在摧毁我们对于书籍的敬畏。安德烈·希夫林认为,20世纪上半叶,出 版人坚信让读者接触到真正的好书是出版的使命,20世纪下半叶,出版业正在 盈利的驱使下沦为第二个娱乐业。图书的特殊属性不像一首歌一听即觉出喜不喜 欢,也不像一部电影看下来只需要一两个小时。我们借助于畅销榜单买书是有风 险的,因为编撰一个好书名拼凑一堆杂内容的书不在少数。所以,在这样的情形 下,买书相信名家或书评已经不足据,更需要自己对图书在购买之前作必要的阅 读与鉴别。把时间花在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上是对生命的浪费 其次是在多元选择中独立抉择自己的阅读取向。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 阅读取向也应当如此。网络阅读背负了不应有的“浅阅读”的诟病。我们知道 无论是内容还是方式的选择最终还在于读者本人。对一个有阅读主体性的人来 说,网络是新闻阅读的最佳选择,电子书是旅游阅读时最佳的携带,图书在家里 或图书馆里仍然是一种享受,书中泛黄的纸有一种淡淡的香。所以,何必去夸大 技术的危害呢?恰恰,一个没有主体性的人,他对于网络浅阅读的沉湎是他个性 缺失的某种延伸。所以,阅读主体应当掌握各种阅读载体所对应的阅读方式和阅 读风格。就像在网络上不适宜读长篇巨著一样,我们也没有必要在可以借助电子 书检阅文献时非得一部一部找。简而言之,让阅读工具或载体服务于你而不是牵 着你的鼻子走。据报道,航天科技集团将用卫星发行数字正版图书,这将使我们 的阅读产品的获得更为便捷。可见,科技之于阅读利弊,原是要辩证看待的,关 键在于人作为阅读主体的选择。阅读主体意识一旦丧失,那么科技的先进就容易 成为他加速迷失的工具了。 阅读信仰的重构更在于将阅读与自己生命体认结合起来。阅读是人类独自用心灵 觉照世界的方式,只有个人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和确立自己的阅读价值,才 能真正发现阅读之妙。欧阳修认为,“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可 见古人认为读书是学问与修身的根本。即读书是要与自己的身心发生联系而并不 仅仅是知识的获取。从这一点来说,读书是本分事、老实事,与他人无关、与外 在无关、与炫耀无关,是用来培育性情与启迪思想的。所以,构造自己的阅读信 仰,必须自己问自己,个人读书与涵养身心与气质变化有无相关。那种以为随大
四、现代文阅读,共 31 分。 (一)论述类:必做题 (共 16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2—15 小题。 重构阅读信仰 数字出版与电子阅读的出现,图书品类与数量的增加,丰富了我们的阅读视野。 这是一个为阅读准备了各种条件的时代,却也是遭遇阅读不断下降的时代。我们 不能说图书像商品一样出现了通胀,因为人类对于精神世界的需求与对物质的需 求是不同的。商品有供大于求的时候,思想的探索则没有止境。我们可以容忍一 件商品的随意组合,但不会容忍一本书的思想凑泊。于是在各种载体呈现在我们 面前的时候,我们格外需要阅读者作为主体的觉醒和信仰的重构。 阅读信仰的重构是指我们面对更多的阅读选择、更方便的阅读工具时要有自己的 主体性觉醒与抉择。这种主体性觉醒实际上是一种阅读者的个体价值主张。为什 么读书的人少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不会读书了,或者是我们对于阅读本 身需要的基本要素缺乏认知。 首先要走出开卷有益的认识误区,学会鉴别和挑选真正有价值的图书。在实用阅 读与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出现了很多遮蔽我们双眼的垃圾书。那些内容拼凑的 图书正在摧毁我们对于书籍的敬畏。安德烈·希夫林认为,20 世纪上半叶,出 版人坚信让读者接触到真正的好书是出版的使命,20 世纪下半叶,出版业正在 盈利的驱使下沦为第二个娱乐业。图书的特殊属性不像一首歌一听即觉出喜不喜 欢,也不像一部电影看下来只需要一两个小时。我们借助于畅销榜单买书是有风 险的,因为编撰一个好书名拼凑一堆杂内容的书不在少数。所以,在这样的情形 下,买书相信名家或书评已经不足据,更需要自己对图书在购买之前作必要的阅 读与鉴别。把时间花在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上是对生命的浪费。 其次是在多元选择中独立抉择自己的阅读取向。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 阅读取向也应当如此。网络阅读背负了不应有的“浅阅读”的诟病。我们知道, 无论是内容还是方式的选择最终还在于读者本人。对一个有阅读主体性的人来 说,网络是新闻阅读的最佳选择,电子书是旅游阅读时最佳的携带,图书在家里 或图书馆里仍然是一种享受,书中泛黄的纸有一种淡淡的香。所以,何必去夸大 技术的危害呢?恰恰,一个没有主体性的人,他对于网络浅阅读的沉湎是他个性 缺失的某种延伸。所以,阅读主体应当掌握各种阅读载体所对应的阅读方式和阅 读风格。就像在网络上不适宜读长篇巨著一样,我们也没有必要在可以借助电子 书检阅文献时非得一部一部找。简而言之,让阅读工具或载体服务于你而不是牵 着你的鼻子走。据报道,航天科技集团将用卫星发行数字正版图书,这将使我们 的阅读产品的获得更为便捷。可见,科技之于阅读利弊,原是要辩证看待的,关 键在于人作为阅读主体的选择。阅读主体意识一旦丧失,那么科技的先进就容易 成为他加速迷失的工具了。 阅读信仰的重构更在于将阅读与自己生命体认结合起来。阅读是人类独自用心灵 觉照世界的方式,只有个人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和确立自己的阅读价值,才 能真正发现阅读之妙。欧阳修认为,“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可 见古人认为读书是学问与修身的根本。即读书是要与自己的身心发生联系而并不 仅仅是知识的获取。从这一点来说,读书是本分事、老实事,与他人无关、与外 在无关、与炫耀无关,是用来培育性情与启迪思想的。所以,构造自己的阅读信 仰,必须自己问自己,个人读书与涵养身心与气质变化有无相关。那种以为随大
流买几本畅销书就已经算是读书的人,其实是自我麻痹。只有阅读与身心结合, 阅读才算有了信仰。 (选自2010年04月30日《人民日报》,作者刘伟见) 12.下列不属于作者所说的“阅读不断下降”的情形的一项是(5分) 用阅读与快餐文化盛行 B.编撰一个好书名拼凑一堆杂内容的书不在少数 C.阅读者的主体意识丧失 D.阅读产品的获得更为便捷 E.图书品类和数量的增加 13.下列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数字出版与电子阅读容易使读者迷失主体意识。 B.商品可以随意组合,思想无法凑泊成书 C.买书不应该仅凭畅销榜单作决定,也不应该依赖名家或书评 D.数字出版物的阅读是“浅阅读”,适合于阅读新闻。 14.作者针对什么阅读现状而提出“重构阅读信仰”的主张?(4分) 15.作者提倡的阅读信仰是怎样的?(4分) (二)选考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邵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试题 组对应的信息点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晚宴(献给妇女节的礼物) 莫纳·加德纳 场关于男人比女人谁更加勇敢的争论,以一种出乎意料的方式结束了。 题记 我最初听到这个故事是在印度,那儿的人们今天讲起来仍好像确有其事似的 尽管任何一位博物学家都知道这不可能是真的。后来有人告诉我,在第一次世界 大战之前不久,一家杂志社曾刊登过这个故事。但登在杂志上的那篇故事以及写 那篇故事的人,我却一直未能找到。 故事发生在印度。某殖民地官员和他的夫人正举行盛大的晚宴。筵席设在 他们家宽敞的餐厅里,室内大理石地板上没有铺地毯:屋顶明橼裸露:宽大的玻 璃门外便是走廊。跟他们一起就座的客人有军官和他们的夫人,另外还有一位来 访的美国博物学家 席间,一位年轻的女士同一位少校展开了激烈的争辩。年轻的女士认为, 妇女已经有所进步,不再是过去那样一见到老鼠就吓得跳到椅子上的时代了。少 校则不以为然 他说:“一遇到危急情况,妇女的反应便是尖叫。而男人呢?虽然也可能 想叫,但比起女人来,自制力却略胜一筹。这多出来的一点自制力正是真正起作用 的东西
流买几本畅销书就已经算是读书的人,其实是自我麻痹。只有阅读与身心结合, 阅读才算有了信仰。 (选自 2010 年 04 月 30 日《人民日报》,作者刘伟见) 12.下列不属于作者所说的“阅读不断下降”的情形的一项是(5 分) A.实用阅读与快餐文化盛行 B.编撰一个好书名拼凑一堆杂内容的书不在少数 C.阅读者的主体意识丧失 D.阅读产品的获得更为便捷 E.图书品类和数量的增加 13.下列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数字出版与电子阅读容易使读者迷失主体意识。 B.商品可以随意组合,思想无法凑泊成书。 C.买书不应该仅凭畅销榜单作决定,也不应该依赖名家或书评。 D.数字出版物的阅读是“浅阅读”,适合于阅读新闻。 14.作者针对什么阅读现状而提出“重构阅读信仰”的主张?(4 分) 15.作者提倡的阅读信仰是怎样的?(4 分) (二)选考题。每组试题 3 小题,共 15 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试题 组对应的信息点。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 晚宴(献给妇女节的礼物) 莫纳·加德纳 一场关于男人比女人谁更加勇敢的争论,以一种出乎意料的方式结束了。 ——题记 我最初听到这个故事是在印度,那儿的人们今天讲起来仍好像确有其事似的—— 尽管任何一位博物学家都知道这不可能是真的。后来有人告诉我,在第一次世界 大战之前不久,一家杂志社曾刊登过这个故事。但登在杂志上的那篇故事以及写 那篇故事的人,我却一直未能找到。 故事发生在印度。某殖民地官员和他的夫人正举行盛大的晚宴。筵席设在 他们家宽敞的餐厅里,室内大理石地板上没有铺地毯;屋顶明橼裸露;宽大的玻 璃门外便是走廊。跟他们一起就座的客人有军官和他们的夫人,另外还有一位来 访的美国博物学家。 席间,一位年轻的女士同一位少校展开了激烈的争辩。年轻的女士认为, 妇女已经有所进步,不再是过去那样一见到老鼠就吓得跳到椅子上的时代了。少 校则不以为然。 他说:“一遇到危急情况,妇女的反应便是尖叫。而男人呢?虽然也可能 想叫,但比起女人来,自制力却略胜一筹。这多出来的一点自制力正是真正起作用 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