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吸留和包夹 吸留:沉淀剂浓度较大,晶体生长太快,沉淀 表面吸附的杂质离子来不及离开沉淀表面, 被包藏在沉淀的内部。 包夹:母液被包夹在沉淀中。 无法用洗涤的方法除去 一般只在可溶性盐的结晶过程中比较严重 >减少或消除方法 改变沉淀条件,重结晶或陈化 11
11 (3) 吸留和包夹 吸留:沉淀剂浓度较大,晶体生长太快,沉淀 表面吸附的杂质离子来不及离开沉淀表面, 被包藏在沉淀的内部。 包夹:母液被包夹在沉淀中。 无法用洗涤的方法除去 一般只在可溶性盐的结晶过程中比较严重 ➢ 减少或消除方法 改变沉淀条件,重结晶或陈化
2.后沉淀(继沉淀):Postprecipitation 沉淀析出后,在放置过程中,另一种本来难 以析出沉淀的组分,在该沉淀表面上继续析出 沉淀的现象,且放置时间越长,杂质析出的量 越多。 大多发生于该组分的过饱和溶液中。 注:继沉淀经加热、放置后会更加严重 >消除方法一 缩短沉淀与母液的共置时间 12
2.后沉淀(继沉淀):Postprecipitation 沉淀析出后,在放置过程中,另一种本来难 以析出沉淀的组分,在该沉淀表面上继续析出 沉淀的现象,且放置时间越长,杂质析出的量 越多。 大多发生于该组分的过饱和溶液中。 ✓ 注:继沉淀经加热、放置后会更加严重 ➢ 消除方法——缩短沉淀与母液的共置时间 12
√例:草酸盐的沉淀分离 Ca2+,Mg2 GoCaC,0,↓长▣CaC,0,↓+MgC,0,↓ 长时间放置,CaC,O,表面吸附C,O→[C,O]个 当汽Mg]IC,O]>KMgCo,→MgC,O,↓逐渐沉积 √例:金属硫化物的沉淀分离 Cu2+,Zn2+Hs→CuS↓长时间 →CuS↓+ZnS↓ 长时间放置,CuS表面吸附S2→[S2]个 当[Zn2][S2-]>Kpas)→ZnS↓逐渐沉积 13
✓ 例:草酸盐的沉淀分离 ✓ 例:金属硫化物的沉淀分离 13
共沉淀或继沉淀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须看沾污杂质的性质和它在称量形式中所占量的相 对大小,可能引起正误差、负误差,还可能没有误差。 例如,BaSO4沉淀中包藏BaCl,对于测定对象 SO4来说,由于BaCL,为外来杂质,会造成正误差; 但如果测定对象为Ba+,BaCl,相对分子质量小于BaSO, 相对分于质量而造成负误差。 若BaSO,沉淀包藏了H,SO4,灼烧沉淀则变成SO挥 发损失掉,对测定S则引入负误差。而对测Ba+来讲则 无影响。学会分析沾污原因,对结果的影响十分重要。 14
14 共沉淀或继沉淀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须看沾污杂质的性质和它在称量形式中所占量的相 对大小,可能引起正误差、负误差,还可能没有误差。 例如,BaSO4沉淀中包藏BaCl2,对于测定对象 SO4-来说,由于BaCl2为外来杂质,会造成正误差; 若BaSO4沉淀包藏了H2SO4,灼烧沉淀则变成SO3挥 发损失掉,对测定S则引入负误差。而对测Ba2+来讲则 无影响。学会分析沾污原因,对结果的影响十分重要。 但如果测定对象为Ba2+ ,BaCl2相对分子质量小于BaSO4 相对分于质量而造成负误差
3.提高沉淀纯度的措施 Techniques for improving the purity of precipitate 1)选择适当分析步骤 测少量组分含量时,首先沉淀含量少的组分 2)改变吸附杂质的存在形式 分离除去,或掩蔽 3)选择合适的沉淀剂 选用有机沉淀剂可有效减少共沉淀 4)改善沉淀条件 温度,浓度,试剂加入次序或速度,是否陈化 5)再沉淀 有效减小吸留或包埋的共沉淀及后沉淀现象 15
3.提高沉淀纯度的措施 Techniques for improving the purity of precipitate 1)选择适当分析步骤 测少量组分含量时,首先沉淀含量少的组分 2)改变吸附杂质的存在形式 分离除去,或掩蔽 3)选择合适的沉淀剂 选用有机沉淀剂可有效减少共沉淀 4)改善沉淀条件 温度,浓度,试剂加入次序或速度,是否陈化 5)再沉淀 有效减小吸留或包埋的共沉淀及后沉淀现象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