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主编曹茂盛蒋成禹田永君 总主审吴林马莒生方洪渊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列教材(二) 根据1998年教育部颁布本科最新专业目录编写 徐甲强矫彩山王玲尹志刚编著 曹传宝曹茂盛审 材料合成化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礼
序言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列教材是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组织国内部分高校专家学者共 同编写的大型系列教学丛书,其中第一系列、第二系列救材已分别被列为国家新闻出版总 署“九五”、“十五”重点图书出版计划。第一系列教材9种已于1999年陆续出版。编写本 系列教材丛书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总结已有、通向未来、面向21世纪,以优化教材链为宗 旨,依照为培养材料科学人小提供一个较为广泛的知识平台的原则,并根据培养目标,确 定书目、编写大纲及主干内容。为确保图书品位,体现较高水平,编审委员会全体成员对 国内外同类教材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参编院校第一线任课教师的意见,认 真分析国家教育部新的学科专业目录和全国材料上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届全体 会议的基本精神,进面制定了具体的编写大纲。在此基础上,聘请了国内一批知名的专 家,对本系列教材书目和编写大纲审查认定,最后确定各册的体系结构。经过全体编审人 员的共同努力,第二系列教材即将出版发行,我们热切期望这套大型系列教学丛书能够满 足国内高等学校材料工程类专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得以不断充实、 完善和发展。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注意突出了以下几方面特色: 1.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我国高等学校专业学科归并的现实需求,坚持面 向一级学科、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面、更新教材内容的基本原则。 2注重优化课程体系,探素教材新结构,即兼顾材料工程类学科中金属材料、无机非 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共性与个性的结合,实现多学科知识的交叉与渗透。 3.反映当代科学技术的新概念、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突出反映教材内容 的现代化。 4.注重协调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的关系,既加强材料科学基础的内容,又强调材料工 程基础,以满足培养宽口径材料学人才的需要。 5.坚持体现教材内容深广度适中、够用的原则,增强教材的适用性和针对性。 6在系列教材编写过程中,进行了国内外同类教材对比研究,吸取了国内外同类教材 的精华,重点反映新教材体系结构特色,把握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适用性。 此外,本系列教材还兼顾了内容丰高、叙述深入浅出、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等特色,能 充分满足少学时教学的要求。 参加本系列教材编审工作的单位有: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 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燕山大学,哈尔滨理工大 1
学、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北京钢铁研究总院等22所院校10余名专家学者,他们为本系列 教材的编审付出了大量心血。在此,编审委员会对这些同志无私的拳献致以崇高的橄意。 此外,编审委员会特别鸣谢中国科学院院士肖纪美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滨士少将、中 国工程院院士杜普义教授,感谢他们对本系列教材编审工作的指导与大力支持。 限于编审者的水平,疏漏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列教材编审委员会 2001年7月 、 ·2
令 《材料合成化学》一书是根据国家教育部1998年调整的最新专业日录,结合第二届材 料科学与工程系列教材编审委员会会议精神,为适应“厚基础、宽专业、多方向、强能力”的 新时期教育思想而编写的一本适应理工科院校材料类、化学类、化工类等各专业本科生及 研究生教学需要的新教材。 全书共分七章。第一章介绍了材料合成化学的理论基础:第二章主要讨论了材料合 成的条件与优化;第三章主要讨论了材料合成的战略及其设计方法;第四章主要讨论了材 料合成的技术与设计;第五、六、七章分别比较详细地讨论了无机化合物合成实例,有机化 合物合成实例及功能高分子合成实例。此外,该书还对材料合成化学的最新进展及其研 究热点进行了概述。综观全书具有全面、广泛、新颖、精练和规范等特点。 1.内容全面:全书涉及无机合成、有机合成与高分子合成,其中既有合成的基础理 论、战略设计方法,又包括具体的工艺技术与操作条件。 2.适用面广:该书既可以做材料类、化学类、化工类等各专业本科生的敏材及研究生 的参考教材,也可以供从事化学、化工及材料学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 3.知识体系新颖:作者结合了国内外该领域最新资料以及作者的科研成果编写了本 书,确保了内容的新颖性和准确性。此外,作者依据最新专业目录,在该书的编写过程中, 突出宽口径应用,注重合成条件、方法对材料性能及应用的影响。 4.文字精练:该书涉及的学科面广,知识内容繁多,作为宽口径专业本科生教材,作 者围绕“材料的合成、结构与性能”这一主线精选内容,做到了深入浅出、到繁就简、文字精 练。 5.书写规范:全书的章节编写以及书中的文字、图表、符号、计量单位等均符合国家 标准。 该书的出版,填补了《材料合成化学较材的空白。 大连理工大学 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杨锦宗 2001年2月28日于大连
前 言 本书是根据国家教育部1998年调整的最新专业目录,结合第二届材斜科学与工程系 列教材编审会委员会会议精神,为适应“厚基础、宽专业、多方向、强能力”的新时期教育思 想而编写的一本适合理工科院校材料类、化学类、化工类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教学需要 的新教材。 全书共分七章。第一章为材料合成化学的理论基础:第二章为材料合成的条件与优 化:第三章为材料合成的方法与设计:第四章为材料合成的技术与设计:第五章为无机化 合物合成实例:第六章为有机化合物合成实列;第七章为功能高分子材料合成实例。本书 还对合成化学的最新进展与研究热点进行了概述。 本书具有如下特点: 1.全面。内容全面,涉及无机合成、有机合成和高分子合成,包括合成理论、方法、条 件,手段及工艺技术 2.广泛。适用面广,既可做材料类、化学类、化工类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也可供广 大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 3.新颗。知识新、体系新,结合国内外最新资料及编著人员的科研成果,编写的教材 内容新颖。依据最新专业目录,突出宽口径应用,突出合成条件、方法等对材料性能及应 用的影 填补 了材料合成化学教材的空白。 .精炼。由于本书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内容较多,作为宽口径专业的本科生教材,只 能围绕“材料的合成、结构与性能”这一主线精选内容,在具体到某一具体内容时,尽量做 到文字精炼侧繁就简 5.规 章节貔写及书中文字、图表、符号、计量单位等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本 三章(3.)、第四章(41-4.3),第五章由郑州轻工业学院徐甲强编写:绪论 (0.1)、第一章、附录及参考文献由哈尔滨工程大学矫彩山编写:绪论(0.3)、第三章(3.3) 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王珍编写;绪论(0.2)、第三章(3.2)、第四章(4.4-4.5),第六章由郑 州轻工业学院尹志刚缤写:第二章由郑州轻工业学院张 :第七章由郑州轻工业学 院同春绵编写 忠 ,全书由徐甲强负责统稿、定稿。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主任杨锦宗教授为本书作序。北京理工大学曹传宝教授,哈尔滨工程人火学曹茂盛教授审 阅全书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作者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列教材编审委员会和编者所在单位,特 别是郑州轻工业学院的全心支持与协作,谨比 致谢 限于作者水平,不足与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使用本书的师生及读者批评指正。 缩者 2001年2月 来信请寄: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张秀华(收) 址:哈尔滨市南岗区教化街21号 编:15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