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练习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诗歌 第一单元 1.《伐檀》参考答案 诗三百,风雅颂,国风 四、用反语作辛辣的讽刺,反映出劳动者对那些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剥削者的怨愤与 谴责 五、全诗三章,每章仅更换六个字,反复咏叹。《伐檀》描绘了河边一群伐木劳动者,他 ]一边劳动,一边对不劳而获的“君子”进行冷嘲热讽,“胡取禾三百廛兮?”的质问反映了 古代劳动人民对现实的清醒认识。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而且反映了被剥 削者的反抗思想。 《氓》参考答案 1.A2. 1.四言古诗2.现实主义 四、女主人公的怨愤和决绝是不愿受命运摆布的一种抗争,是对当时不合理的婚姻制度 的控诉,表现出女主人公刚强倔强的性格 五、“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是弃妇归返涉淇时所见到的河岸的桑树的实际形象,也是弃
1 附录:练习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诗 歌 第一单元 1.《伐檀》参考答案 一、1.C 2.A 二、诗三百,风 雅 颂,国风 三、× 四、用反语作辛辣的讽刺,反映出劳动者对那些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剥削者的怨愤与 谴责。 五、全诗三章,每章仅更换六个字,反复咏叹。《伐檀》描绘了河边一群伐木劳动者,他 们一边劳动,一边对不劳而获的“君子”进行冷嘲热讽,“胡取禾三百廛兮?”的质问反映了 古代劳动人民对现实的清醒认识。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而且反映了被剥 削者的反抗思想。 《氓》参考答案 一、1.A 2.D 二、AD 三、1.四言古诗 2.现实主义 四、女主人公的怨愤和决绝是不愿受命运摆布的一种抗争,是对当时不合理的婚姻制度 的控诉,表现出女主人公刚强倔强的性格。 五、“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是弃妇归返涉淇时所见到的河岸的桑树的实际形象,也是弃
妇三年后哀怨憔悴的形象写照,再回忆起行媒时“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的景象,这种对照 是触目惊心的,也是爱情由盛而衰的比喻。 《鹿鸣》参考答案 朋友欢聚,其乐融融 四、在明君臣之礼的同时,起到激发宾客之忠贞、君臣一德、和衷共济的作用 五、在句式上,一、三两章,惟第三章末句是六字句,其余都是四言,而第二章则参用 了两个六字句。在用韵上,首章和第三章的音素比较接近,而第二章则差别很大,构成首尾 相应、中腹变化的音乐效果。 2.《涉江》参考答案 、1.A2.C 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当时的楚国统治集团2.冠,定语 三、1.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2.成功运用衬托和比喻的手法。3.活泼 自由的句式和韵律。 四、乱,“辞”之误,乐曲的末章、尾声。使用“乱曰”,在内容上进行总结,有结束语 的作用。“鸾鸟凤皇”、“燕雀乌鹊”分别比喻贤者远离朝廷,小人占据高位:“露申辛夷”两 句比喻贤者受排挤而死:“腥臊并御”两句比喻小人得志,贤者被排斥,由鸟类到植物,由视 觉到嗅觉,想象丰富,构思巧妙。 《离骚》(节选)参考答案 三、诗经国风离骚 四、“骚”是牢骚之义,就是屈原对当时腐朽黑暗统治所发的牢骚。全诗揭露了奸佞谗臣 的丑恶嘴脸,表现诗人坚持理想、憎恶黑暗的高尚情操和眷恋故乡、热爱祖国的伟大情怀。 2
2 妇三年后哀怨憔悴的形象写照,再回忆起行媒时“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的景象,这种对照 是触目惊心的,也是爱情由盛而衰的比喻。 《鹿鸣》参考答案 一、C 二、朋友欢聚,其乐融融。 三、√ 四、在明君臣之礼的同时,起到激发宾客之忠贞、君臣一德、和衷共济的作用 五、在句式上,一、三两章,惟第三章末句是六字句,其余都是四言,而第二章则参用 了两个六字句。在用韵上,首章和第三章的音素比较接近,而第二章则差别很大,构成首尾 相应、中腹变化的音乐效果。 2.《涉江》参考答案 一、1.A 2.C 二、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当时的楚国统治集团 2.冠,定语 三、1.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2.成功运用衬托和比喻的手法。3.活泼 自由的句式和韵律。 四、乱,“辞”之误,乐曲的末章、尾声。使用“乱曰”,在内容上进行总结,有结束语 的作用。“鸾鸟凤皇”、“燕雀乌鹊”分别比喻贤者远离朝廷,小人占据高位;“露申辛夷”两 句比喻贤者受排挤而死;“腥臊并御”两句比喻小人得志,贤者被排斥,由鸟类到植物,由视 觉到嗅觉,想象丰富,构思巧妙。 《离骚》(节选)参考答案 一、B 二、ABC 三、诗经 国风 离骚 四、“骚”是牢骚之义,就是屈原对当时腐朽黑暗统治所发的牢骚。全诗揭露了奸佞谗臣 的丑恶嘴脸,表现诗人坚持理想、憎恶黑暗的高尚情操和眷恋故乡、热爱祖国的伟大情怀
五、诗人为了表现他理想的伟大、实现理想的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展开想象的翅膀 将许多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山川日月汇集笔端,组成一幅内容丰富、想象奇特的图画: 时继承和发扬了《诗经》中民歌的比兴手法的优良传统,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以追求美人 喻追求理想,以香草喻品行高洁,用毒草凶禽比奷佞小人,形象生动,含义深刻
3 五、诗人为了表现他理想的伟大、实现理想的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展开想象的翅膀, 将许多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山川日月汇集笔端,组成一幅内容丰富、想象奇特的图画;同 时继承和发扬了《诗经》中民歌的比兴手法的优良传统,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以追求美人 喻追求理想,以香草喻品行高洁,用毒草凶禽比奸佞小人,形象生动,含义深刻
第二单元 1.《孔雀东南飞》(并序)参考答案 1.D2.C3.B 二、1.BCD2.BDE 三、1.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2.乐府诗集郭茂倩 3.风现实 4.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四、1.√2.×3.√4.× 五、刘兰芝语言温文尔雅,有理有节,不卑不亢,外柔内刚。话语中有自谦自责,实质 上是焦母肆意妄为的反抗,可见刘兰芝的知书达理,果断倔强。结尾句又有对焦母的牵挂, 反映出刘兰芝的贤淑善良。 六、(略) 2.《行行重行行》参考答案 、1.B2.A 二、1.ABD2.ACD 四、“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是以比喻表现思家恋乡之情,这两句与“浮云蔽白日, 游子不顾反。”都是虚写,从对方着笔,表现思妇的惆怅迷惘、刻骨相思:“相去日以远,衣 带日已缓。”和“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则是实写,从思妇自己落笔。结尾自我安慰 表达关怀。虚实相间,层层推进
4 第二单元 1.《孔雀东南飞》(并序)参考答案 一、1.D 2.C 3.B 二、1.BCD 2.BDE 三、1.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 2.乐府诗集 郭茂倩 3.风 现实 4.蒲苇纫如丝 磐石无转移 四、1.√ 2.× 3.√ 4.× 五、刘兰芝语言温文尔雅,有理有节,不卑不亢,外柔内刚。话语中有自谦自责,实质 上是焦母肆意妄为的反抗,可见刘兰芝的知书达理,果断倔强。结尾句又有对焦母的牵挂, 反映出刘兰芝的贤淑善良。 六、(略) 2.《行行重行行》参考答案 一、1.B 2.A 二、1.ABD 2.ACD 三、× 四、“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是以比喻表现思家恋乡之情,这两句与“浮云蔽白日, 游子不顾反。”都是虚写,从对方着笔,表现思妇的惆怅迷惘、刻骨相思;“相去日以远,衣 带日已缓。”和“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则是实写,从思妇自己落笔。结尾自我安慰, 表达关怀。虚实相间,层层推进
《迢迢牵牛星》参考答案 、1.B2.C 1. ABC 2.ACD 三、1.相思2.脉脉不得语 四、1.前四句通过织女的肖像及动作描写,表现出织女内心的相思愁苦,与后四句构成 先果后因的因果关系。 2.不矛盾,“迢迢”是遥远,但并非空间的距离,在古人看来,“河汉”(即银河)并 不宽阔,这里的“迢迢”更多的是对织女的心理刻画,与牛郎是咫尺天涯的可望不可及,更 形象地反映出织女对牛郎真挚、炽热而又绝望的爱 五、十句之中有六句用叠字组成的形容词开头,“迢迢”是星空的距离,“皎皎”是星空 的明暗度,“纤纤”是手的形状,“札札”是机器的声音,“盈盈”是水的状态,“脉脉”是人 的神情,词性不同,用法灵活,显得自然生动
5 《迢迢牵牛星》参考答案 一、1.B 2.C 二、1.ABC 2.ACD 三、1.相思 2.脉脉不得语 四、1.前四句通过织女的肖像及动作描写,表现出织女内心的相思愁苦,与后四句构成 先果后因的因果关系。 2.不矛盾,“迢迢”是遥远,但并非空间的距离,在古人看来,“河汉”(即银河)并 不宽阔,这里的“迢迢”更多的是对织女的心理刻画,与牛郎是咫尺天涯的可望不可及,更 形象地反映出织女对牛郎真挚、炽热而又绝望的爱。 五、十句之中有六句用叠字组成的形容词开头,“迢迢”是星空的距离,“皎皎”是星空 的明暗度,“纤纤”是手的形状,“札札”是机器的声音,“盈盈”是水的状态,“脉脉”是人 的神情,词性不同,用法灵活,显得自然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