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 46反对党八股 学习目标 1.在把握本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的基础上,学习本文在语言运用上的独特之处 2.认识、理解文中所运用的边破边立、列举事实、分进合击、围绕中心,逐层深入等 论证方法 关于课文 全文共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提出本文的中心论题:分析党八股的坏处,并说明写作本文的 方法与思路是“以毒攻毒”,即从八个方面来揭露党八股的罪状。本段总领全文。 第二部分(第2至9自然段)文章的论证部分。列举党八股的八大罪状,分析其危害、 实质,指出克服的办法,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正面的主张。 第2段批判党八股的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提出写文章必须有内容,要写得短些,精 粹些。说空话的文章有长有短,但长而空者尤为有害,因此作者以此为重点进行批判。作 者摆现象、运用比喻、使用引证阐述自己的主张,即写文章要从实际出发,尤其需要有内 容的文章,最不应该、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 第3段批判党八股的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提出写文章要实事求是,要有严肃的战斗 的科学态度。作者在严厉批判这种现象“简直是无赖”后,接着层层深入地进行剖析、论 述。先分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在八股式文章中的表现,然后指出这种 现象的危害是妨害真理,对打击敌人不起作用,对同志只有损害,再指出这种现象的阶级 根源“是剥削阶级以及流氓无产者所惯用的手段”。在对党八股进行批判之后,作者旗帜鲜 明地指出无产阶级最尖锐最有效的武器只有“严肃的战斗的科学态度”。 第4段批判党八股的无的放矢,不看对象,指出做宣传工作要看对象,有的放矢。作 者先指出身边具体事例说明不看对象的表现,尖锐地指出这种做法的意思“是发誓不要老 百姓看”,接着正面提出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最后指出必须对宣传对象进行调査研究。 第5段批判党八股的语言无味,像个瘪三,指出一定要下功夫学习语言 第6段批判党八股“甲乙丙丁、开中药铺”的形式主义。强调要打破形式主义的方法 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去观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 第7段批判党八股的不负责任,到处害人,提出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先指出上面五条 产生的原因之一是“责任心不足”。再用洗脸照镜子这一风趣的比喻批判那些随随便便、责 任心薄弱的同志。作者严肃、诚挚地指出这种坏习惯“必须改正才好”。 130
130 第十单元 46.反对党八股 学习目标 1. 在把握本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的基础上,学习本文在语言运用上的独特之处。 2.认识、理解文中所运用的边破边立、列举事实、分进合击、围绕中心,逐层深入等 论证方法。 关于课文 全文共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提出本文的中心论题:分析党八股的坏处,并说明写作本文的 方法与思路是“以毒攻毒”,即从八个方面来揭露党八股的罪状。本段总领全文。 第二部分(第 2 至 9 自然段)文章的论证部分。列举党八股的八大罪状,分析其危害、 实质,指出克服的办法,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正面的主张。 第 2 段批判党八股的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提出写文章必须有内容,要写得短些,精 粹些。说空话的文章有长有短,但长而空者尤为有害,因此作者以此为重点进行批判。作 者摆现象、运用比喻、使用引证阐述自己的主张,即写文章要从实际出发,尤其需要有内 容的文章,最不应该、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 第 3 段批判党八股的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提出写文章要实事求是,要有严肃的战斗 的科学态度。作者在严厉批判这种现象“简直是无赖”后,接着层层深入地进行剖析、论 述。先分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在八股式文章中的表现,然后指出这种 现象的危害是妨害真理,对打击敌人不起作用,对同志只有损害,再指出这种现象的阶级 根源“是剥削阶级以及流氓无产者所惯用的手段”。在对党八股进行批判之后,作者旗帜鲜 明地指出无产阶级最尖锐最有效的武器只有“严肃的战斗的科学态度”。 第 4 段批判党八股的无的放矢,不看对象,指出做宣传工作要看对象,有的放矢。作 者先指出身边具体事例说明不看对象的表现,尖锐地指出这种做法的意思“是发誓不要老 百姓看”,接着正面提出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最后指出必须对宣传对象进行调查研究。 第 5 段批判党八股的语言无味,像个瘪三,指出一定要下功夫学习语言。 第 6 段批判党八股“甲乙丙丁、开中药铺”的形式主义。强调要打破形式主义的方法, 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去观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 第 7 段批判党八股的不负责任,到处害人,提出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先指出上面五条 产生的原因之一是“责任心不足”。再用洗脸照镜子这一风趣的比喻批判那些随随便便、责 任心薄弱的同志。作者严肃、诚挚地指出这种坏习惯“必须改正才好
第8段批判党八股的第七、八两条罪状,指出党八股造成的严重后果。因为这两条道 理很明白,无须多说,所以作者放在一起作简单地论述,使文章显得详略有序。 第9段是对这一部分的收束,严正指出这是“申讨党八股的檄文”。 第三部分是全文的最后一段,总结全文,阐明反对党八股,树立马克思主义新文风的 重大意义。全文结构提纲如下 总提:分析党八股的坏处,“以毒攻毒” 党八股的八大罪状态 主张 论证方法 内容充实 例证喻证 内言之无物 言之有物 对比引证 分 装控作垫 态度严肃 引证对比 借以吓人 实事求是 例证 析容无的放矢 有的放矢 例证喻证 不看对象 看清对象 反对党 批 语言无味 语言丰富 喻证 形像个瘪三 生动有力 对比 八|克(式甲乙丙丁 观点鲜明 喻证 开中药铺 内容真切 股服 办「态不负责任 认真负责 喻证 度到处害人 有益于人 流毒全党 广泛宣传 危妨害革命 推动革命 害传播出去 发扬光大 利国利民 总结:抛弃党八股,树立新文风 破立结合是本文论证上的一大特点。文章在批判党八股每一条罪状时,一般都按照“摆 现象、论危害、挖根源、提办法”的思路来论述的,即从对党八股的批判中阐明正面主张, 有破有立,说理透彻,使读者不仅认识党八股的罪状,而且认识到应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在论证的过程中,作者注意了详略有别,突出重点。文章把党八股的罪状列为八条, 逐条批判,既各有重点,又互相联系,从各个不同角度对党八股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对于 党八股的八条罪状,作者并没有平均分配笔墨,而是有详有略地进行论证。如第2条涉及 共产党人靠严肃的战斗的科学态度的问题,第4条涉及认真学习语言的问题,第5条涉及 怎样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来研究事物本质的问题,都是有必要使全党有更清楚认识的重要 问题,因此作者把这三点写得最详,论述得最具体。第1、3、6条则相对略谈,第7、8 条更因道理明显,因而放在一起用一段作概括论述 论证方法的综合运用。本文巧妙地运用了例证、喻证、引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 使文章说理透彻、生动形象、深入浅出。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活泼风趣。作者大量地引譬设喻,恰当地运用成语、俗语、谚语 并使其翻出新意。例如用“以毒攻毒”来仿照党八股的笔法,以“得胜回朝”来讽刺党八 股装腔作势、借以吓人,达到自己目的的嘴脸,以“对牛弹琴”来描绘不看对象、盲目写
131 第 8 段批判党八股的第七、八两条罪状,指出党八股造成的严重后果。因为这两条道 理很明白,无须多说,所以作者放在一起作简单地论述,使文章显得详略有序。 第 9 段是对这一部分的收束,严正指出这是“申讨党八股的檄文”。 第三部分是全文的最后一段,总结全文,阐明反对党八股,树立马克思主义新文风的 重大意义。全文结构提纲如下: 总提:分析党八股的坏处,“以毒攻毒” 党八股的八大罪状态 主张 论证方法 空话连篇 内容充实 例证 喻证 内 言之无物 言之有物 对比 引证 装控作垫 态度严肃 引证 对比 借以吓人 实事求是 例证 容 无的放矢 有的放矢 例证 喻证 不看对象 看清对象 语言无味 语言丰富 喻证 形 像个瘪三 生动有力 对比 式 甲乙丙丁 观点鲜明 喻证 开中药铺 内容真切 态 不负责任 认真负责 喻证 度 到处害人 有益于人 流毒全党 广泛宣传 危 妨害革命 推动革命 害 传播出去 发扬光大 祸国殃民 利国利民 总结:抛弃党八股,树立新文风 破立结合是本文论证上的一大特点。文章在批判党八股每一条罪状时,一般都按照“摆 现象、论危害、挖根源、提办法”的思路来论述的,即从对党八股的批判中阐明正面主张, 有破有立,说理透彻,使读者不仅认识党八股的罪状,而且认识到应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在论证的过程中,作者注意了详略有别,突出重点。文章把党八股的罪状列为八条, 逐条批判,既各有重点,又互相联系,从各个不同角度对党八股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对于 党八股的八条罪状,作者并没有平均分配笔墨,而是有详有略地进行论证。如第 2 条涉及 共产党人靠严肃的战斗的科学态度的问题,第 4 条涉及认真学习语言的问题,第 5 条涉及 怎样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来研究事物本质的问题,都是有必要使全党有更清楚认识的重要 问题,因此作者把这三点写得最详,论述得最具体。第 1、3、6 条则相对略谈,第 7、8 条更因道理明显,因而放在一起用一段作概括论述。 论证方法的综合运用。本文巧妙地运用了例证、喻证、引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 使文章说理透彻、生动形象、深入浅出。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活泼风趣。作者大量地引譬设喻,恰当地运用成语、俗语、谚语 并使其翻出新意。例如用“以毒攻毒”来仿照党八股的笔法,以“得胜回朝”来讽刺党八 股装腔作势、借以吓人,达到自己目的的嘴脸,以“对牛弹琴”来描绘不看对象、盲目写 反 对 党 八 股 分 析 批 判 克 服 办 法
文章的人。再如将没有内容而且长的文章喻为“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把语言无味 面目可憎的语言比做“瘪三”。把没有什么真切的内容,只罗列现象的文章比做“开中药铺”, 真是精确而形象。俗语的运用也起到了新鲜活泼的作用。如:“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 菜吃饭,量体裁衣”等,不仅生动形象,而且深刻有力。另外,本文在句式表达上也可以 说是独具匠心的,尤其是问句的使用。例如“许多人常常以为自己写的讲的人家都看得很 懂,听得很懂,其实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因为他写的和讲的是党八股,人家哪里会懂I 对牛弹琴’这句话,含有讥笑对象的意思。如果我们除去这个竟思,放进尊重对象的意 思去,那就只剩下讥笑弹琴者这个意思了。为什么不看对象乱弹一顿呢?…射箭要看靶子, 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就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吗?我们和无论什么人做朋友,如果 不懂彼此的心,不知道彼此心里面想些什么东西,能够做成知心朋友吗?”这是一个句群, 作者连用四个问句,像连珠炮似的,逐层诘问,理直气壮,有力地抨击了党八股无的放矢 不看对象的错误。全文16个问句,设句、反问交错运用,论证笔法相当灵活。 补充资料 【写作背景】 1942年党内整风,主要目的是肃清主观主义的学风、宗派主义的党风、党八股的文风 的流毒,以提高全党的马列主义水平,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毛泽东同志为整风运动写了 此文。这是延安整风运动的重要文献之 【八股文】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时采用的专门文体,也叫制义、时艺、时文、八比文等。因为 它要求文章中应有四段对偶排比的文字,一共八部分,所以叫八股文。“股”是对偶的意思 八股文的特点是:题目采自《四书》、《五经》,论述内容以程朱学派的注解为准,结构体裁 有一套硬性的规格。全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大结等 各部分组成,作用各不相同。八股文对字数也有一定的限制,文中要求点句、勾股(标明段 落)、涂改的字于文末以大字注明,试题低两格,试文顶格,不符合规定的试卷取消资格。 这种死板的文体成了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对文化发展危害极大。 教学建议 本文篇幅较长,串讲式的分析难以使教学重点突出,也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教师可先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自己编写全文的结构提纲,同时考虑论证方法 的运用。教师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对文章语言特点的分析与欣赏上。 47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要了解演说词的一般特点及写法,学会写简单的演说词 2.学习作者精确、严密、简练的语言风格
132 文章的人。再如将没有内容而且长的文章喻为“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把语言无味, 面目可憎的语言比做“瘪三”。把没有什么真切的内容,只罗列现象的文章比做“开中药铺”, 真是精确而形象。俗语的运用也起到了新鲜活泼的作用。如:“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 菜吃饭,量体裁衣”等,不仅生动形象,而且深刻有力。另外,本文在句式表达上也可以 说是独具匠心的,尤其是问句的使用。例如“许多人常常以为自己写的讲的人家都看得很 懂,听得很懂,其实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因为他写的和讲的是党八股,人家哪里会懂呢? ‘对牛弹琴’这句话,含有讥笑对象的意思。如果我们除去这个竟思,放进尊重对象的意 思去,那就只剩下讥笑弹琴者这个意思了。为什么不看对象乱弹一顿呢?……射箭要看靶子, 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就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吗?我们和无论什么人做朋友,如果 不懂彼此的心,不知道彼此心里面想些什么东西,能够做成知心朋友吗?”这是一个句群, 作者连用四个问句,像连珠炮似的,逐层诘问,理直气壮,有力地抨击了党八股无的放矢 不看对象的错误。全文 16 个问句,设句、反问交错运用,论证笔法相当灵活。 补充资料 【写作背景】 1942 年党内整风,主要目的是肃清主观主义的学风、宗派主义的党风、党八股的文风 的流毒,以提高全党的马列主义水平,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毛泽东同志为整风运动写了 此文。这是延安整风运动的重要文献之一。 【八股文】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时采用的专门文体,也叫制义、时艺、时文、八比文等。因为 它要求文章中应有四段对偶排比的文字,一共八部分,所以叫八股文。“股”是对偶的意思。 八股文的特点是:题目采自《四书》、《五经》,论述内容以程朱学派的注解为准,结构体裁 有一套硬性的规格。全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大结等 各部分组成,作用各不相同。八股文对字数也有一定的限制,文中要求点句、勾股(标明段 落)、涂改的字于文末以大字注明,试题低两格,试文顶格,不符合规定的试卷取消资格。 这种死板的文体成了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对文化发展危害极大。 教学建议 本文篇幅较长,串讲式的分析难以使教学重点突出,也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教师可先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自己编写全文的结构提纲,同时考虑论证方法 的运用。教师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对文章语言特点的分析与欣赏上。 47.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要了解演说词的一般特点及写法,学会写简单的演说词。 2.学习作者精确、严密、简练的语言风格
3.学习马克思的伟大人格、钻研精神和忘我的工作态度 关于课文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追述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和情景。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这是全文的主体,叙述马克思生前的主要活动,评价了马 克思一生的伟大贡献,论述马克思在当代的巨大影响。可分为四个层次:第2段为第一层, 论述了马克思的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也概括揭示了马克思生前的伟大贡献,而且这贡 献是巨大的、无可企及、无法取代的,这一段是全文的总纲。第3、4、5段为第二层,论 述马克思“对于历史科学”的伟大贡献。其中第3段扼要介绍了马克思所发现的人类历史 的发展规律及其意义。第4自然段概括叙述了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的发现及其意义。第5自 然段说明马克思在其他许多领域都有深入广泛的研究和独到的发现。第6、7段为第三层 论述马克思“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其中第6段介绍马克思从 事历史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从而揭示马克思的革命本色。第7段概述马克思一生的主要 革命活动,揭示并高度评价了马克思作为革命家所做出的卓越贡献。第8段为第四层 鲜明的对比手法,论述了无产阶级与其敌人对待马克思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对马克思的逝世表示深切的悼念。“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 朽”,既是悼念,更是表达了一种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赞颂之情:在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 的整个历史过程中,将始终以他为榜样,将始终需要他的指导—一马克思将与整个无产阶 级事业共存。 结构提纲 (1)开头:①追述逝世的时间、地点和情景 ③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两大发现 (一般规律) 理论 历史科学 ④剩余价值规律 (思想家) (特殊规律) ⑤其他发现 (2)主体:②这个人的 逝世对于 ⑥革命指导思想 战斗的无 参加事业 实践 产阶级⑦革命活动〈办报、册}(革命家) 创立协会 ⑧影响 无产阶级的态度 (3)结尾:⑨深切怀念 本文主要特点如下 (1)以议论为主,与叙述、抒情完美结合 就全篇来看,介绍马克思逝世的情况和他的革命实践活动,采用叙述的方法;对马克 思的伟大发现及其评价,采用议论的方法;而抒情则贯穿于全文,尤其是开头、结尾
133 3.学习马克思的伟大人格、钻研精神和忘我的工作态度。 关于课文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追述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和情景。 第二部分(第 2—8 自然段),这是全文的主体,叙述马克思生前的主要活动,评价了马 克思一生的伟大贡献,论述马克思在当代的巨大影响。可分为四个层次:第 2 段为第一层, 论述了马克思的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也概括揭示了马克思生前的伟大贡献,而且这贡 献是巨大的、无可企及、无法取代的,这一段是全文的总纲。第 3、4、5 段为第二层,论 述马克思“对于历史科学”的伟大贡献。其中第 3 段扼要介绍了马克思所发现的人类历史 的发展规律及其意义。第 4 自然段概括叙述了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的发现及其意义。第 5 自 然段说明马克思在其他许多领域都有深入广泛的研究和独到的发现。第 6、7 段为第三层, 论述马克思“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其中第 6 段介绍马克思从 事历史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从而揭示马克思的革命本色。第 7 段概述马克思一生的主要 革命活动,揭示并高度评价了马克思作为革命家所做出的卓越贡献。第 8 段为第四层,用 鲜明的对比手法,论述了无产阶级与其敌人对待马克思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第三部分(第 9 自然段),对马克思的逝世表示深切的悼念。“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 朽”,既是悼念,更是表达了一种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赞颂之情:在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 的整个历史过程中,将始终以他为榜样,将始终需要他的指导——马克思将与整个无产阶 级事业共存。 结构提纲: (1)开头:①追述逝世的时间、地点和情景 ③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两大发现 (一般规律) 理论 历史科学 ④剩余价值规律 (思想家) (特殊规律) ⑤其他发现 (2)主体: ②这个人的 损失 逝世对于 ⑥革命指导思想 战斗的无 参加事业 实践 产阶级 ⑦革命活动 办报、册 (革命家) 创立协会 敌人的态度 ⑧影响 无产阶级的态度 (3)结尾:⑨深切怀念 本文主要特点如下: (1)以议论为主,与叙述、抒情完美结合 就全篇来看,介绍马克思逝世的情况和他的革命实践活动,采用叙述的方法;对马克 思的伟大发现及其评价,采用议论的方法;而抒情则贯穿于全文,尤其是开头、结尾
两段。 (2)语言表达得体 得体,即适合语境。语境包括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 件)。内容语境主要指根据上下文选择恰当的词语,外部语境涉及到的问题较多,例如文体 色彩、语体色彩、感情色彩、说话的时间地点场合等。 首先,本文语言表达符合感情色彩的需要。对于马克思的逝世,最哀痛的莫过于恩格 斯了,但恩格斯不忍直接说出,而用“隐讳”的手法说马克思“停止思想了”,“安静地睡 着了”、“永远地睡着了”,把自己极度悲痛的心情委婉而又含蓄地表达出来。“还不到两分 钟”’,表现了恩格斯的深感遗憾的惋惜心情。“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说明马克思临 死之前,还在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辛勤地工作着。这里的“两分钟”“安静地”不同于一般 记叙文中写实的时间概念和一般的对人物姿态的形象描写,而是一种痛苦惋惜心情的表露, 是对马克思忘我精神的高度赞颂 其次,本文的语言表达符合语体和文体的特点。本文是面对参加葬礼的人们发表的讲 话,它表现出口语的许多特点。而作为“悼词”这种文体,除了要对死去的人表示哀悼之 外,还要对其生前的活动进行简单介绍和评价,并要鼓舞活着的人继续去完成死者未竟的 事业,恩格斯在这方面做得恰到好处。他先是对马克思的去世表示沉痛的哀悼,接着对马 克思一生突出的贡献进行了高度的赞扬,然后又以鲜明的对比,论述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及 其敌人对待马克思的截然不同的态度。展现了马克思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为追求真理而 斗争的宽广胸怀和高尚人格。此外,作为“悼词”,它的篇幅也不能太长,这篇讲话正是在 有限的时间,用有限的篇幅表达出来的,显得语言简洁,内涵丰富。 再次,本文语言表达符合特殊场合的需要。人与人的交际,都是在一定的地点、场合 进行的。交际场合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有庄重和随便之分;有喜庆和悲痛之分等等。在 正式场合,说话就必须严肃认真:在庄重的场合,说话就不能随随便便:在喜庆的场合, 决不能说令人扫兴的话:在悲痛的时候,语言更要恰到好处。本文是一篇悼词,是身在公 墓,直面战友的墓穴,亲临庄严的葬仪,在特定的场合、特定的环境,以特定的身份发表 的一篇讲话,语言使用上可以说是深沉、悲痛而又不失自持,极力颂扬而又不加雕饰,说 服力强而且感人至深。 补充资料 【写作背景】 马克思于1883年3月14日在英国伦敦逝世。3月17日,安葬于伦敦城北的海格特公 墓。当时参加葬仪的有:恩格斯,马克思早在共产主义者同盟时期的两个老同志列斯纳和 罗赫纳,从法国来的拉法格和龙格,从德国来的李卜卡内西,还有两位著名的科学家 化学家肖莱马和生物学家雷伊·朗凯斯特等。马克思的朋友哥雷姆克代表《社会民主党人 报》和“伦敦共产主义工人教育协会”向马克思的遗体献了花圈后,恩格斯就用英语发表 134
134 两段。 (2)语言表达得体 得体,即适合语境。语境包括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 件)。内容语境主要指根据上下文选择恰当的词语,外部语境涉及到的问题较多,例如文体 色彩、语体色彩、感情色彩、说话的时间地点场合等。 首先,本文语言表达符合感情色彩的需要。对于马克思的逝世,最哀痛的莫过于恩格 斯了,但恩格斯不忍直接说出,而用“隐讳”的手法说马克思“停止思想了”,“安静地睡 着了”、“永远地睡着了”,把自己极度悲痛的心情委婉而又含蓄地表达出来。“还不到两分 钟”,表现了恩格斯的深感遗憾的惋惜心情。“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说明马克思临 死之前,还在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辛勤地工作着。这里的“两分钟”“安静地”不同于一般 记叙文中写实的时间概念和一般的对人物姿态的形象描写,而是一种痛苦惋惜心情的表露, 是对马克思忘我精神的高度赞颂。 其次,本文的语言表达符合语体和文体的特点。本文是面对参加葬礼的人们发表的讲 话,它表现出口语的许多特点。而作为“悼词”这种文体,除了要对死去的人表示哀悼之 外,还要对其生前的活动进行简单介绍和评价,并要鼓舞活着的人继续去完成死者未竟的 事业,恩格斯在这方面做得恰到好处。他先是对马克思的去世表示沉痛的哀悼,接着对马 克思一生突出的贡献进行了高度的赞扬,然后又以鲜明的对比,论述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及 其敌人对待马克思的截然不同的态度。展现了马克思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为追求真理而 斗争的宽广胸怀和高尚人格。此外,作为“悼词”,它的篇幅也不能太长,这篇讲话正是在 有限的时间,用有限的篇幅表达出来的,显得语言简洁,内涵丰富。 再次,本文语言表达符合特殊场合的需要。人与人的交际,都是在一定的地点、场合 进行的。交际场合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有庄重和随便之分;有喜庆和悲痛之分等等。在 正式场合,说话就必须严肃认真;在庄重的场合,说话就不能随随便便;在喜庆的场合, 决不能说令人扫兴的话;在悲痛的时候,语言更要恰到好处。本文是一篇悼词,是身在公 墓,直面战友的墓穴,亲临庄严的葬仪,在特定的场合、特定的环境,以特定的身份发表 的一篇讲话,语言使用上可以说是深沉、悲痛而又不失自持,极力颂扬而又不加雕饰,说 服力强而且感人至深。 补充资料 【写作背景】 马克思于 1883 年 3 月 14 日在英国伦敦逝世。3 月 17 日,安葬于伦敦城北的海格特公 墓。当时参加葬仪的有:恩格斯,马克思早在共产主义者同盟时期的两个老同志列斯纳和 罗赫纳,从法国来的拉法格和龙格,从德国来的李卜卡内西,还有两位著名的科学家—— 化学家肖莱马和生物学家雷伊·朗凯斯特等。马克思的朋友哥雷姆克代表《社会民主党人 报》和“伦敦共产主义工人教育协会”向马克思的遗体献了花圈后,恩格斯就用英语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