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教学指要 教学目标 1.理解范文中的人物个性,学习典型人物的高尚品质和伟大精神。 2.掌握人物描写和叙述的有关知识,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特征,领会记人的 文章是如何表现主题思想的。 3.了解怎样围绕人物的塑造,恰当地选择与人物有关的事件进行叙述。并且,在叙事 里描写人物,突出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4学会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法刻画生动的人物形象。 5.理解小说故事情节发展和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要点 本单元七篇课文,都是描写人物的记叙文。内容上既有通过人物描写表现亲情、友情 的,也有展现历史人物、英雄人物的个性及其崇高品质的。在人物描写方法上各具特色, 教学上要抓住每篇课文的特点,有重点地安排教学内容。 《我的母亲》记叙了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的一生,主要通过叙述普普通通的“家务小 事”和感人的生活细节表现母亲勤劳、能干、诚实、善良而又坚强不屈的性格 《亡人逸事》叙述与妻相知、相恋、相伴的一生中的几个片段,表达对亡妻的感激和 怀念,写作上主要运用了对话的方法展现人物心理和性格特征。 《一对金手镯》通过细腻生动的情节叙述以及深挚的抒情表现作者与乳母的女儿阿月 勺纯真友情 《火箭总设计师速写像》与《军神》主要通过人物肖像、神情、动作和语言直接刻画 人物性格。《军神》还用了沃克医生这个人物对主人公作了烘托,表现了英雄钢铁般的意 志 《屈原列传》和《苏武传》都是古代人物传记,要使学生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屈 原列传》将“传”、“评”结合,夹叙夹议,叙中寄情,议中寄情。选取典型事件,赞扬 他强烈的爱国精神和不向恶势力妥协的正直高尚的品质。《苏武传》运用特殊环境表现人 物个性,将正面描写和反面衬托相结合,表现人物高尚的民族气节 《左忠毅公逸事》选取真实感人的事件,通过人物语言、动作、肖像描写以及正面描 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质。 三、教学建议 1.教师应先研究本单元教材的全部内容,要设计出将单元读写知识贯穿于单元课文教 学之中的整体教学思路,做到循序渐进,既要避免纯粹讲解理论知识,也不要只顾单篇课 文而忽略单元教学的整体联系
76 第六单元 教学指要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范文中的人物个性,学习典型人物的高尚品质和伟大精神。 2.掌握人物描写和叙述的有关知识,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特征,领会记人的 文章是如何表现主题思想的。 3.了解怎样围绕人物的塑造,恰当地选择与人物有关的事件进行叙述。并且,在叙事 里描写人物,突出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4.学会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法刻画生动的人物形象。 5.理解小说故事情节发展和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二、教学要点 本单元七篇课文,都是描写人物的记叙文。内容上既有通过人物描写表现亲情、友情 的,也有展现历史人物、英雄人物的个性及其崇高品质的。在人物描写方法上各具特色, 教学上要抓住每篇课文的特点,有重点地安排教学内容。 《我的母亲》记叙了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的一生,主要通过叙述普普通通的“家务小 事”和感人的生活细节表现母亲勤劳、能干、诚实、善良而又坚强不屈的性格。 《亡人逸事》叙述与妻相知、相恋、相伴的一生中的几个片段,表达对亡妻的感激和 怀念,写作上主要运用了对话的方法展现人物心理和性格特征。 《一对金手镯》通过细腻生动的情节叙述以及深挚的抒情表现作者与乳母的女儿阿月 的纯真友情。 《火箭总设计师速写像》与《军神》主要通过人物肖像、神情、动作和语言直接刻画 人物性格。《军神》还用了沃克医生这个人物对主人公作了烘托,表现了英雄钢铁般的意 志。 《屈原列传》和《苏武传》都是古代人物传记,要使学生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屈 原列传》将“传”、“评”结合,夹叙夹议,叙中寄情,议中寄情。选取典型事件,赞扬 他强烈的爱国精神和不向恶势力妥协的正直高尚的品质。《苏武传》运用特殊环境表现人 物个性,将正面描写和反面衬托相结合,表现人物高尚的民族气节。 《左忠毅公逸事》选取真实感人的事件,通过人物语言、动作、肖像描写以及正面描 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质。 三、教学建议 1.教师应先研究本单元教材的全部内容,要设计出将单元读写知识贯穿于单元课文教 学之中的整体教学思路,做到循序渐进,既要避免纯粹讲解理论知识,也不要只顾单篇课 文而忽略单元教学的整体联系
2.要重视学生独立阅读和质疑两个环节。整个教学进程中要启发和引导学生按照阅读 一质疑一讨论一辨析一归纳的思维发展顺序,逐步深入地学习 3.读写训练结合,是达到本单元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要有选择有主次地安排训练内 容,并兼顾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素质。写作训练既要兼顾教材,又要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 合,使学生写出既真实、又有真情的文章 36我的母亲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从母亲身上折射出中国劳动妇女勤俭、诚实、善良而坚强不屈的品格的写 作意图 2.掌握课文从平常家务琐事和细节描写中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3.掌握课文语言朴实自然、明白如话的特点。 作者及背景介绍 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1918年毕 业于北京师范学校。二十年代至抗战前历任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员、齐鲁大学和山东 大学教授,并从事创作。抗战期间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为团结和组织广大文艺 工作者参加抗日宣传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抗战胜利后,在美国讲学并进行创作。解放后应 召回国。曾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文联副主席、中 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老舍的作品品种涉及文艺园中各个领域:诗歌、 小说、散文、话剧、相声、鼓词乃至京剧等等。解放前创作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等,对旧社会进行了批判。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创作了话剧《龙须沟》、《春华秋实》 《茶馆》,小说《无名高地有了名》和其他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歌颂新社会,语言生动 幽默,被誉为“人民艺术家”。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老舍被迫害含冤而死 课文《我的母亲》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所记述的中心人物是旧中国一位普普通通的 劳动妇女——“母亲”。所记述的事情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普普通通的甚至于有点 琐细的“家务小事”。然而正是这些“家务小事”折射出中国劳动妇女勤俭、能干、诚实 善良而坚强不屈的品格,它影响着作者的一生。正如课文末尾所写的“我之能长大成人 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 是母亲传给我的”。课文记述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的一生,表现了母亲勤俭、能干、诚实、 善良而坚强不屈的品格,表达了作者对于在艰难中抚养他长大的母亲的感激和敬意,更表 达了作者对于逝去的母亲的深情的怀念 三、课文内容分析 课文共17个自然段,分为四个部分
77 2.要重视学生独立阅读和质疑两个环节。整个教学进程中要启发和引导学生按照阅读 —质疑—讨论—辨析—归纳的思维发展顺序,逐步深入地学习。 3.读写训练结合,是达到本单元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要有选择有主次地安排训练内 容,并兼顾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素质。写作训练既要兼顾教材,又要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 合,使学生写出既真实、又有真情的文章。 36.我的母亲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从母亲身上折射出中国劳动妇女勤俭、诚实、善良而坚强不屈的品格的写 作意图。 2.掌握课文从平常家务琐事和细节描写中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3.掌握课文语言朴实自然、明白如话的特点。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1918年毕 业于北京师范学校。二十年代至抗战前历任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员、齐鲁大学和山东 大学教授,并从事创作。抗战期间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为团结和组织广大文艺 工作者参加抗日宣传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抗战胜利后,在美国讲学并进行创作。解放后应 召回国。曾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文联副主席、中 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老舍的作品品种涉及文艺园中各个领域:诗歌、 小说、散文、话剧、相声、鼓词乃至京剧等等。解放前创作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等,对旧社会进行了批判。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创作了话剧《龙须沟》、《春华秋实》、 《茶馆》,小说《无名高地有了名》和其他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歌颂新社会,语言生动、 幽默,被誉为“人民艺术家”。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老舍被迫害含冤而死。 课文《我的母亲》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所记述的中心人物是旧中国一位普普通通的 劳动妇女——“母亲”。所记述的事情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普普通通的甚至于有点 琐细的“家务小事”。然而正是这些“家务小事”折射出中国劳动妇女勤俭、能干、诚实、 善良而坚强不屈的品格,它影响着作者的一生。正如课文末尾所写的“我之能长大成人, 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 是母亲传给我的”。课文记述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的一生,表现了母亲勤俭、能干、诚实、 善良而坚强不屈的品格,表达了作者对于在艰难中抚养他长大的母亲的感激和敬意,更表 达了作者对于逝去的母亲的深情的怀念。 三、课文内容分析 课文共17个自然段,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简述母亲的娘家情况,为后文作铺垫。课文开始交代母亲出 身在土城儿外边的一个小村里,世代是农民,与“我”同辈的兄弟们,“也有当兵的,作 木匠的,作水泥匠的,和当巡察的”,他们都是社会的底层人物。因为养不起牛马,所以 “人手不够的时候,妇女便也须下地干活”。这些都交代了母亲出身的环境,表明母亲从 小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已经养成了勤劳的习惯,为后文展开描写母亲的勤劳而坚强的个 性作了铺垫。 第二部分(3-13自然段),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详细地叙述母亲的为人处世,表现母 亲的优良品质。这一部分又可分为5层 第一层(3-5自然段),简要介绍母亲勤俭诚实的品德、家庭成员及家庭境况 第3自然段先总写母亲勤俭诚实的品格,第4自然段叙写母亲很早出嫁并育有8个子女, 生最小的“我”时已经四十一岁,写出母亲前半生生儿育女的艰辛。第5自然段写“我”出 生前的家庭境况 第二层(6-9自然段),叙述“我”出生、父亲去世以后母亲独立支撑家庭的情况,表 现母亲勤俭持家、热爱儿女的品质及其对我的影响 父亲死时,“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一二岁,我一岁半,全仗母亲抚养了”这一句话统 帅整个第二部分。写父亲的寡姐“吸鸦片”、“摸纸牌”、“脾气极坏”,是为了反衬母 亲勤俭、忍耐的优良品质。下面部分记述了母亲白天帮人家洗衣服,晚上帮别人缝补衣服 到深夜,忙碌中永远把院子和家里打扫得清清爽爽,浇灌和爱护父亲遗留下的石榴、夹竹 桃,教导哥哥读书、做学徒等这些事情,表现母亲为抚养儿女而忍辱负重,忍耐、勤俭的 优良品质。在母亲和姐姐的影响下,“他们浇花,我也张罗着取水:他们扫地,我就撮土 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并且“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保存着”。 第三层(10-11自然段),表现母亲热情好客、乐于助人、忍耐的高贵品质及对“我” 的影响。第7自然段写母亲好客的品质及对“我”的影响。虽然家里拮据,但母亲对客人总 是那么热情、殷勤,亲友家的喜丧事,她都亲自带上份礼去贺吊,这些习惯也养成了如今 我”好客的习性。第8自然段写母亲忍耐姑母的坏脾气,热情地给亲友、邻居帮忙。“凡 是她能作的,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 第四层(第12自然段),表现母亲为了保护儿女在战乱中面对强敌亳无惧色的坚强不屈 的性格及对“我”的影响。文中主要写了两次战乱的经历。一次是“庚子闹拳”时,“皇 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 保护着儿女”。一次是内战时,母亲面对战乱的紧张、惊恐,要为一家的饮食筹划,要为 儿女的安全顾虑,“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办法来。她的泪会往 心中落” 这样的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母亲才是“我”真正的老师,因为“她给我 的是生命的教育” 在这一段里,战争的严酷,“鬼子”的凶残,饥荒的折磨,死亡的恐惧这些恶劣的环
78 第一部分(1—2自然段),简述母亲的娘家情况,为后文作铺垫。课文开始交代母亲出 身在土城儿外边的一个小村里,世代是农民,与“我”同辈的兄弟们,“也有当兵的,作 木匠的,作水泥匠的,和当巡察的”,他们都是社会的底层人物。因为养不起牛马,所以 “人手不够的时候,妇女便也须下地干活”。这些都交代了母亲出身的环境,表明母亲从 小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已经养成了勤劳的习惯,为后文展开描写母亲的勤劳而坚强的个 性作了铺垫。 第二部分(3—13自然段),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详细地叙述母亲的为人处世,表现母 亲的优良品质。这一部分又可分为5层: 第一层(3—5自然段),简要介绍母亲勤俭诚实的品德、家庭成员及家庭境况。 第3自然段先总写母亲勤俭诚实的品格,第4自然段叙写母亲很早出嫁并育有8个子女, 生最小的“我”时已经四十一岁,写出母亲前半生生儿育女的艰辛。第5自然段写“我”出 生前的家庭境况。 第二层(6—9自然段),叙述“我”出生、父亲去世以后母亲独立支撑家庭的情况,表 现母亲勤俭持家、热爱儿女的品质及其对我的影响。 父亲死时,“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一二岁,我一岁半,全仗母亲抚养了”这一句话统 帅整个第二部分。写父亲的寡姐“吸鸦片”、“摸纸牌”、“脾气极坏”,是为了反衬母 亲勤俭、忍耐的优良品质。下面部分记述了母亲白天帮人家洗衣服,晚上帮别人缝补衣服 到深夜,忙碌中永远把院子和家里打扫得清清爽爽,浇灌和爱护父亲遗留下的石榴、夹竹 桃,教导哥哥读书、做学徒等这些事情,表现母亲为抚养儿女而忍辱负重,忍耐、勤俭的 优良品质。在母亲和姐姐的影响下,“他们浇花,我也张罗着取水;他们扫地,我就撮土…… 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并且“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保存着”。 第三层(10—11自然段),表现母亲热情好客、乐于助人、忍耐的高贵品质及对“我” 的影响。第7自然段写母亲好客的品质及对“我”的影响。虽然家里拮据,但母亲对客人总 是那么热情、殷勤,亲友家的喜丧事,她都亲自带上份礼去贺吊,这些习惯也养成了如今 “我”好客的习性。第8自然段写母亲忍耐姑母的坏脾气,热情地给亲友、邻居帮忙。“凡 是她能作的,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 第四层(第12自然段),表现母亲为了保护儿女在战乱中面对强敌毫无惧色的坚强不屈 的性格及对“我”的影响。文中主要写了两次战乱的经历。一次是“庚子闹拳”时,“皇 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 保护着儿女”。一次是内战时,母亲面对战乱的紧张、惊恐,要为一家的饮食筹划,要为 儿女的安全顾虑,“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办法来。她的泪会往 心中落”。 这样的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母亲才是“我”真正的老师,因为“她给我 的是生命的教育”。 在这一段里,战争的严酷,“鬼子”的凶残,饥荒的折磨,死亡的恐惧这些恶劣的环
境都为突出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作了很好的衬托。 第五层(第13自然段),叙述母亲不辞辛劳送“我”上师范和忍痛送“我”三姐出嫁, 表现母亲热爱儿女的无私。 这一层叙述了三件事:第一件事写母亲不辞劳苦送“我”上师范。第二件事写母亲忍 痛送“我”三姐出嫁。第三件事写“我”除夕探亲,表现母亲孤独的生活和坚强无私的品 质。这一层表现母亲的性格品质主要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当“我”师范毕业后对母亲说 “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这段细节描写,表现母亲望子 成龙以后回想艰辛往事的辛酸心理。“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 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离去”, 这段细节描写表现了女儿出嫁时母亲不忍女儿离去的极其伤心和痛苦的心理。“我”除夕 探亲,“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这段细节一方面表现母亲因母子 团聚而内心喜悦,另一方面听说儿子马上就要走了,立刻感到惊讶和失望。一“笑”、 愣”,充分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热爱之情。 上述细节描写都表现了母亲热爱儿女的无私,为了儿女的事业和幸福,母亲甘愿忍受 离别的痛苦和孤独的生活。 第三部分(14-16自然段),写自己在外地谋职时对母亲的牵挂和思念,表达对母亲的 怀念和歉疚之情 第14自然段补写“我”给母亲最大打击的两件事:第一件“我”没有听从母亲结婚的 要求:第二件离开母亲去英国。爱母亲的“我”成为“逆子”,而母亲虽然痛苦,但还是 含泪点了头”,只是在七十大寿那天,老太太因想念她的幼子而不便说出来,“只喝了 两口酒,很早的便睡下了”。这两个普通的细节描写,却将一个母亲对幼子的深深的爱意 以及作者对母亲的爱和愧疚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写得极为感人。15-16自然段写自 己在外地谋职而心中牵挂母亲,以及得到母亲去世噩耗的悲痛心情。 第四部分(第17自然段),总结全文,写母亲的品格对“我”一生的刻骨铭心的影响 再次表达对母亲的悲痛悼念之情。 四、写作特点分析 1.通过叙述琐细的小事,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 课文所叙述的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而是一件件极普通的家 庭小事。课文对母亲一生事迹的追述主要以时间为顺序,由母亲的出身到年轻守寡,到在 贫穷战乱中拉扯儿女们长大,到苦度晚年,直到去世;在主体部分叙述“我”出生、父亲 去世后母亲独立操持家事时,又将众多素材按性质做了大致分类,或写其勤俭持家,或写 其好客和乐于助人,写其坚强不屈,或写其对儿女的热爱。在一件件家务小事中,一个中 国劳动妇女的勤俭、诚实、善良而又坚强不屈的品质就突显出来,逐渐变得高大起来。 2.运用典型细节刻画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品质 文章记述母亲的事迹没有至理名言,也没有离奇故事,它之所以那样打动人心,还与
79 境都为突出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作了很好的衬托。 第五层(第13自然段),叙述母亲不辞辛劳送“我”上师范和忍痛送“我”三姐出嫁, 表现母亲热爱儿女的无私。 这一层叙述了三件事:第一件事写母亲不辞劳苦送“我”上师范。第二件事写母亲忍 痛送“我”三姐出嫁。第三件事写“我”除夕探亲,表现母亲孤独的生活和坚强无私的品 质。这一层表现母亲的性格品质主要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当“我”师范毕业后对母亲说 “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这段细节描写,表现母亲望子 成龙以后回想艰辛往事的辛酸心理。“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 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离去”, 这段细节描写表现了女儿出嫁时母亲不忍女儿离去的极其伤心和痛苦的心理。“我”除夕 探亲,“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这段细节一方面表现母亲因母子 团聚而内心喜悦,另一方面听说儿子马上就要走了,立刻感到惊讶和失望。一“笑”、一 “愣”,充分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热爱之情。 上述细节描写都表现了母亲热爱儿女的无私,为了儿女的事业和幸福,母亲甘愿忍受 离别的痛苦和孤独的生活。 第三部分(14—16自然段),写自己在外地谋职时对母亲的牵挂和思念,表达对母亲的 怀念和歉疚之情。 第14自然段补写“我”给母亲最大打击的两件事:第一件“我”没有听从母亲结婚的 要求;第二件离开母亲去英国。爱母亲的“我”成为“逆子”,而母亲虽然痛苦,但还是 “含泪点了头”,只是在七十大寿那天,老太太因想念她的幼子而不便说出来,“只喝了 两口酒,很早的便睡下了”。这两个普通的细节描写,却将一个母亲对幼子的深深的爱意 以及作者对母亲的爱和愧疚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写得极为感人。15—16自然段写自 己在外地谋职而心中牵挂母亲,以及得到母亲去世噩耗的悲痛心情。 第四部分(第17自然段),总结全文,写母亲的品格对“我”一生的刻骨铭心的影响, 再次表达对母亲的悲痛悼念之情。 四、写作特点分析 1.通过叙述琐细的小事,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 课文所叙述的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而是一件件极普通的家 庭小事。课文对母亲一生事迹的追述主要以时间为顺序,由母亲的出身到年轻守寡,到在 贫穷战乱中拉扯儿女们长大,到苦度晚年,直到去世;在主体部分叙述“我”出生、父亲 去世后母亲独立操持家事时,又将众多素材按性质做了大致分类,或写其勤俭持家,或写 其好客和乐于助人,写其坚强不屈,或写其对儿女的热爱。在一件件家务小事中,一个中 国劳动妇女的勤俭、诚实、善良而又坚强不屈的品质就突显出来,逐渐变得高大起来。 2.运用典型细节刻画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品质。 文章记述母亲的事迹没有至理名言,也没有离奇故事,它之所以那样打动人心,还与
选用典型细节分不开。例如,记母亲终年没有休息,在忙碌中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 爽时,写道:“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 下的几盆石榴和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和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又如,当 “我”师范毕业后对母亲说“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写 三姐出嫁,“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 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这段细节描写表现在女儿 出嫁时母亲不忍女儿离去的极其伤心和痛苦的心理。“我”除夕探亲,“母亲笑了。及至 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这些细节有力地突现了母亲的心理和性格,扣动了读者的 3.语言既朴实自然,明白如话,又情深意挚,真切感人。 老舍是著名的语言大师,他的作品,语言朴实自然,明白如话,本文也不例外。课文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雕琢,就像与别人聊天一样,有时甚至运用口语和方言,述 说起来滔滔汩汩,却那样的情深意挚,真切感人,动人心弦。例如,“每逢接到家信,我 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 失去了慈母就像花插在了花瓶 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没有了根。……我怕,怕,怕家信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 失去了根的花草”,又如,“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 心痛!心痛”。语句是那样的普通,但感情是那样的深挚,真不愧是语言大师。 编者:高国兴 39人物描写两篇 教学目标 1.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科学家为了祖国忘我献身的精神和崇高的思想品德。 2.掌握通过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方法 火箭总设计师速写像 、背景介绍 《火箭总设计师速写像》是一篇报告文学,采用人物速写的手法,对火箭总设计师在 火箭发射现场的外貌特点、情态变化以及当时的环境气氛进行了简洁而生动的描写,具有 很强的现场感。 课文内容分析 1.思想内容 课文的主题思想是:文章以运载火箭发射过程为线索,生动地描写了总设计师在令人 难忘的关键时刻的神情、动作和心态,赞美了他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祖国
80 选用典型细节分不开。例如,记母亲终年没有休息,在忙碌中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 爽时,写道:“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 下的几盆石榴和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和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又如,当 “我”师范毕业后对母亲说“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写 三姐出嫁,“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 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这段细节描写表现在女儿 出嫁时母亲不忍女儿离去的极其伤心和痛苦的心理。“我”除夕探亲,“母亲笑了。及至 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这些细节有力地突现了母亲的心理和性格,扣动了读者的 心弦。 3.语言既朴实自然,明白如话,又情深意挚,真切感人。 老舍是著名的语言大师,他的作品,语言朴实自然,明白如话,本文也不例外。课文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雕琢,就像与别人聊天一样,有时甚至运用口语和方言,述 说起来滔滔汩汩,却那样的情深意挚,真切感人,动人心弦。例如,“每逢接到家信,我 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失去了慈母就像花插在了花瓶 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没有了根。……我怕,怕,怕家信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 失去了根的花草”,又如,“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 心痛!心痛”。语句是那样的普通,但感情是那样的深挚,真不愧是语言大师。 编者:高国兴 39.人物描写两篇 教学目标 1.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科学家为了祖国忘我献身的精神和崇高的思想品德。 2.掌握通过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方法。 火箭总设计师速写像 一、背景介绍 《火箭总设计师速写像》是一篇报告文学,采用人物速写的手法,对火箭总设计师在 火箭发射现场的外貌特点、情态变化以及当时的环境气氛进行了简洁而生动的描写,具有 很强的现场感。 二、课文内容分析 1.思想内容 课文的主题思想是:文章以运载火箭发射过程为线索,生动地描写了总设计师在令人 难忘的关键时刻的神情、动作和心态,赞美了他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