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卤代烃 教学目标: 1. 从碳正离子的稳定性来说明SN1和E1反应历程中的分子重排。从P.π共轭和中间 体的稳定性来说明不同卤代烃的化学活性。 2. 通过讲解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竞争说明化学反应所处的客观环境(溶剂、温度、 压力及催化剂)对反应影响,并理解有机化学反应常伴随着发生副反应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 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历程和消除反应历程。 教学方法、手段:讲授、CAI课件辅助教学。 本章学时:3学时
教学内容: 卤代烃是指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原子取代后的化合物,简称卤代烃。卤原子是卤代烃的 官能团,通常为氯原子、溴原子和碘原子。本章主要介绍这二类卤代烃。 卤代烃在自然界中存在极少,绝大多数是人工合成的。这些卤代烃被广泛用作农药、麻醉 剂、灭火剂、溶剂等。山于碳卤键(CX)是极性的,卤代烃的性质比较活泼,能发生多种化学 反应生成各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如医药、农药、农膜、防腐剂等,因而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 起着桥梁作用。需要指出的是,一些作为杀虫剂的卤代烃在自然条件下难以降解或转化,往往 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对生态半衡构成危害,因此必须限制使用。 按照分子中卤原子的种类,卤代烃可分为氟代烃、氣代烃、溴代烃和碘代烃。按照分子中 卤原子的数目,卤代烃可分为一卤代烃、二卤代烃和多卤代烃。按照分子中烃基的类型,卤代 烃可分为卤代烷烃、卤代烯烃、卤代炔烃和卤代芳烃。 第一节卤代烷烃 一. 卤代烷烃的分类和命名 根据分子中卤原子相连的碳原子的类型,卤代烷可分为伯卤代烷(一级卤代烷,RCHX)、 仲卤代烷(二级卤代烷,RCHX)和叔卤代烷(三级卤代烷,RCX)。例: CH3 CH,CH2CH2CH2一CI CHCH2CHCH3 CH3C-CI CI CH3 伯肉代烷(一级肉代烷) 仲卤代烷(级卤代烷) 叔卤代烷(三级卤代烷) 简单的卤代烷可用普通命名法命名,即根据卤原子连接的烷基,称为“某基卤”或“卤(代) 某烷”。例: CH3Cl CH3CH2Br C(CH3)Cl Br 甲基氯 乙基漠 叔」基氯 环已基溴 (氯甲烷) (溴乙烷) (氯代叔」烷) (溴代环己烷) 复杂的卤代烷可用系统命名法命名,其原则和烷烃的命名相似,即选择连有卤原子的最长 碳链作为主链,称为“某烷”,从靠近支链(烃基或卤原子)的一端给主链编号,把支链的位次 和名称与在母体名称前,并按次序规则将较优基团排列在后。例如: CH2CI CH3 CI CH3CH2 CHCH2CH3 CH3CHCH2CHCH3 2-乙基一1一氯」烷 2一甲基一4一氯戊烷 CH3CH2CH CHCH3 BF〈 -CI CI Br 3一氛一2一溴戊烷 1一氯一4一溴环已烷 某些多卤代烷常用俗名或商品名。例:
CHCI CHI CCkF2 氯仿 碘仿 氟利昂一1,2 六六六(林丹) 二。卤代烷烃的物理性质 常温常压下,氯甲烷、氯乙烷和溴甲烷是气体,其它卤代烷为液体,C5以上的卤代烷为固 体。一卤代烷的沸点随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升高。烷基相同而卤原子不同时,以碘代烷沸点最高, 其次是溴代烷与氯代烷。在卤代烷的同分异构体中,直链异构体的沸点最高,支链越多,沸点 越低。 一氯代烷密度小于1,一溴代烷、一碘代烷及多卤代烷相对密度均大于1。在同系列中,相 对密度随碳原子数的增加而降低,这是山于卤素在分子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减少的缘故。 卤代烷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某些卤代烷!CHC1、CCL4等本身就是 良好的溶剂。纯净的卤代烷是无色的,碘代烷因易受光、热的作用而分解,产生游离碘而逐渐 变为红棕色。卤代烷在铜丝上燃烧时能产生绿色火焰,可以作为鉴定有机化合物中是否含有卤 素的定性分析方法(氟代烃例外)。 三.卤代烷烃的化学性质 卤原子具有较大的电负性,卤代烷分子中的卤原子带部分负电荷,与卤原子直接相连的 碳原子带部分正电荷,C-X键是极性共价键,因此卤代烷易发生C-X键断裂。当亲核试剂(带 未共用电子对或负电荷的试剂)进攻-碳原子时,卤素带着一对电子离去,进攻试剂与α-碳原 子结合,从而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另外,山于受卤原子吸电子诱导效应的影响,卤代烷阝-位上 碳氢键的极性增大,即阝-H的酸性增强,在强碱性试剂作用下,易脱去阝-H和卤原子,发生消 除反应。 综上所述,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可归纳如下: R-CH-CH2 取代反应 o 消除反应 1.亲核取代反应 负离子(HO、RO、CN厂、NO3等)或带未共用电子对的分子(NH、NHR、NHR2、NR3 等)能进攻卤原子的-碳发生亲核取代反应。这些试剂的电子云密度较大,具有较强的亲核性, 能提供一对电子与α-碳原子形成新的共价键,所以又称为亲核试剂。山亲核试剂进攻而引起的 取代反应叫做亲核取代反应,用符号S、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表示。卤代烷的亲核取代反 应可用下列通式表示: Ni:+R-8- RCH,—Nu+X: 亲核试剂 肉代烷 取代产物 离去基团 (1)被羟基取代卤代烷与氢氧化钠或氢氧化御的水溶液共热,卤原子被羟基取代生成醇。 此反应也称为卤代烷的水解。 H20 R—X+NaOH R—OH+NaX (2)被烷氧基取代卤代烷与醇钠的醇溶液作用,卤原子被烷氧基取代尘成醚。此反应也 称为卤代烷的醇解
R-X+NaOR'- ROH >R—OR'+NaX 卤代烷的醇解是合成混合醚的重要方法,称为Williamson合成法。 (3)被氨基取代卤代烷与氨(胺)的水溶液或醇溶液作用,卤原子被氨基取代生成胺。 此反应也称为卤代烷的氨(胺)解。 R一X+NH,ROHR一NH,+HX 山于产物具有亲核性,除非使用大过量的氨(胺),否则反应很难停留在一取代阶段。如 果卤代烷过量,产物是各种取代的胺以及季铵盐。 RNH:ROH RNH ROH RN-ROH ENX (4)被氰基取代卤代烷与氰化钠或氰化钾的醇溶液共热,卤原子被氰基取代生成晴。晴 可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羧酸。 RX+NaCN ROH RCN NaX 4 R-CN+H2O-H>RCOOH 作 山于产物比反应物多一个碳原子,因此该反应是有机合成中增长碳链的方法。 业: (5)被硝酸根取代卤代烷与硝酸银的醇溶液作用,卤原子被硝酸根取代生成硝酸酯,同 1-6 时产生卤化银沉淀。此反应可用于卤代烷的定性鉴定。 1-7 RNO,ROHR-ONO, 通过动力学和立体化学的研究发现,卤代烷的亲核取代反应可按两种反应历程进行, 即单分子亲核取代(SN1)和双分子亲核取代(S2)反应历程。 叔丁基溴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的水解反应是按S1历程进行的,反应速度仪与叔丁基溴的 浓度成正比,与亲核试剂O厂的浓度无关,在动力学上属于一级反应。 v=k[(CH3)3 CBr SN1反应分两步完成,第一步是C-Br键断裂生成正碳离子和溴负离子,第二步是正碳离子 和OH结合生成醇。 CH3 CH3 CH: CH3- 慢 8+ -Br- CH: CH3- +Br CH: CH3 CH3 过渡态1 正碳离了 CH3 CH3 CH3 + OH- 快 6+ CH:- ..H >CH:- OH CH3 CH3 CH3 过渡态2 第一步中,叔丁基溴在极性溶剂作用下,C-Br键逐渐仲长到达过渡念1,然后发生异裂形 成正碳离子中间体。这一步活化能△E,较高,反应较慢。第二步中,正碳离子中间体立即与亲核
试剂OH厂结合,经过渡念2形成醇。这一步活化能△E2较低,反应较快。因为整个反应速度山第 一步决定,所以反应速度仪与 叔丁基溴的浓度成正比,而与亲核试剂OH的浓度无关,称为SN1取代反应。反应的能量 变化图。 [ciH,,C…8r】 88 [(CH),COH】 (CHCB +0H- (CH)CBr +OH- (CH,),COH+Br 反应进程 S1反应历程中的能量变化 既然S、1反应速度山第一步决定,因此在这步中生成的正碳离子中间体越稳定,反应越容 易进行,反应速度越快。所以不同类型卤代烷按S1历程反应的活性次序为: R:C-X>R2CH-X>RCH2-X>CH3-X 溴甲烷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的水解反应是按S、2历程进行的,反应速度既与溴甲烷的浓度 成正比,也与亲核试剂OH的浓度成正比,在动力学上属于二级反应。 v=k CH3Br ][OH S、2反应是通过形成过渡态一步完成的。 H H HO HO Br HO Br 形成过渡念时,亲核试剂OH山于受电负性大的溴原子排斥作用,只能从溴原子背后且沿 C-Br键的轴线进攻a一C原子。到达过渡念时,OH厂与a-C原子之间部分成键,C-Br键部分断裂, 三个氢原子与碳原子在一个平面上,进攻试剂和离去基团分别处在该平面的两侧。同时,《一C 原子山sp3杂化状念转变为$p杂化状念。当OH厂进一步接近α-碳原子并最终形成O-C键时, 三个氢原子也向溴原子一方偏转,C-Br键进一步拉长并彻底断裂,Br负离子离去,C原子又转 变为sp杂化状念,整个过程是连续的,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是同时进行和同时完成的,所 以水解反应速度与卤代烷和亲核试剂的浓度都有关系,称为S2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