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本科农科类) (课程代码: 总学时80/讲授56学时/实验24学时) 一、本课程的性质、特点及基本要求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合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相互转化规 律的学科,是生物学、农学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下要求: 1、掌握主要类型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物理性质和主要的化学反应及其应用。 2、掌握主要类型有机化合物的构型、构象等立体化学基本知识:熟悉各种类型的异构 现象。 3、能分析几类主要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与反应性能之间的关系:了解典型的有机反 应历程以及反应环境条件的影响作用。 4、熟悉碳水化合物、油脂、蛋白质、核酸等天然有机物的基本结构和主要性质。了解 与专业有关的重要次生物质和合成产物的基本化学知识。 二、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有机化学是高等农业院校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理 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有所提高。它的任务是为学生学 习有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及今后从事科研、教学、生产和开发工作建立比较牢固的有 机化学基础。 三、课程内容 (一)绪论(2学时) 教学内容: 有机化学发展史。 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碳原子的特性: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 和分子轨道理论:有机分子的立体形状:有机化合物分子的表示法。 共价键的属性。 酸碱理论:布朗斯特一一劳尔酸碱和路易斯酸碱理论。 有机化合物结构和物理性质的关系,分子间力对一些物理性质的影响。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程序和方法*。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分子官能团的概念。 本章重点:碳原子的杂化类型,酸碱概念。 本章难点:有机化学结构理论。 教学要求:结合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阐明原子轨道和杂化轨道。通过分子模型 演示,使学尘初步建立起有机分子的立体概念。价键法和分子轨道法可以在《普通化学》所
学知识的基础上定性介绍,要明确原子轨道组成分子轨道,建立成键和反键概念。强调按官 能团不同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的意义 (二)烷烃和环烷烃(5学时) 教学内容: 烷烃的同系列和同分异构,伯、仲、叔、季碳原子和烷基的概念。 烷烃的命名:系统命名法和普通命名法。 烷烃的结构:碳的sp杂化:o键及共特点:烷烃分子的构象:Newmann投影式,重叠式 与交叉构象及能垒。 烷烃的物理性质。 烷烃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游离基取代反应的历程(化学反应中共价键断裂方式和反 应历程类型、游离基、链锁反应):氧化反应:裂化反应。 自然界中的烷烃。 脂环烃的分类和命名:环烷烃、桥环、螺环#。 环烷烃的物哩性质。 环烷烃的化学性质:开环反应(加氢、加溴、加卤化氢):取代反应:燃烧和燃烧热。环 烷烃的分子结构:张力学说,无张力环,环已烷的构象(椅式和船式构象、平伏键和直立键): 一元及二元取代环已烷的构象。取代环烷烃的异构,构型。 本章重点:讲解烷烃的系统命名法及各种结构式。并结合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常用习惯命 名。环烷烃的结构和性质。环的张力,无张力环的结构,并分析环已烷的一元和二元取代物 的优势构象。 本章难点:烷烃的构象,烷烃的卤代反应机理,环己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 教学要求:详细介绍烷烃和环烷烃的构象,进一步建立有机化合物的立体概念。了解σ 键的形成及其特点,要使学生了解原子或基团之间沿σ键旋转,以及这种转动受到限制的可 能和条件,并从热力学的观点出发分析各种构象的不同稳定性。使学生了解烷烃的取代反应 及游离基反应历程,明确了解反应历程的概念。了解环烷烃的命名,结构及共性质。 (三)烯烃、炔烃和二烯烃(6学时) 教学内容: 烯烃 烯烃的结构:碳的sp杂化,π键的形成及其特点,烯烃的异构现象(构造异构、顺反异 构)。 烯烃的命名:系统命名法,顺反异构体的命名(Z/E标记法、顺/反标记法)、次序规则。 烯烃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加X2、HX、HS0、H0、HOX、BH#),氧化反应,a一氢的卤 代反应、聚合反应。亲电加成反应历程。马尔可夫尼可夫规则。反马氏加成。自山基加成反 应历程#。 诱导效应,马氏规则的解释,正碳离子的稳定性。 重要的烯烃一一乙烯。 炔烃 炔烃的结构(碳原子的sp杂化)及命名。 炔烃的物哩性质。 炔烃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加H、加X、加HX、加HO、加HCN),亲电加成和亲核加 成:氧化反应:金属炔化物的生成。 二烯烃
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 1.3-丁二烯的结构,共轭π键和共轭结构。 共轭效应:Ⅱ一π共轭效应,pπ共轭效应,超共轭效应。 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1.2-加成和1.4-加成;Diels-A1der反应。 重要的炔烃和二烯烃:乙炔、1.3-丁二烯、异戊二烯。 本章重点:π键上的加成和氧化反应。共轭二烯烃的共轭结构和共轭效应,并用价键理 论及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观点解释共轭π键的概念。 本章难点:电子效应,加成反应机理,Diels-Alder反应。 教学要求:详细讲解反应历程和取向,史应介绍各种加成反应的实际意义。结合对加成 反应取向的解释,使学生了解电子效应的作用,进一步理解什么是诱导效应。从碳正离子的 结构来阐明离子型反应的中间体一碳正离子的稳定性。史可从碳正离子的稳定性来说明亲电 加成反应的取向问题。 (四)芳香烃(4学时) 教学内容: 芳香烃的分类和命名。 单环芳烃,苯的结构,闭合共轭体系。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哩论#的解释。 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 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及傅氏烃基化和傅氏 酰基化反应):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加氢、加卤)。芳烃侧链的反应(氧化和ā一氢的卤代)。 亲电取代反应历程。 苯环上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解释及其应用。 休克尔(luckel)规则,非苯芳香烃 稠环芳烃:萘、葸*、菲*的结构。 萘的化学性质:卤代、硝化、磺化、加氢。 蒽和菲的性质*。 其它稠环芳烃(致癌烃)。 类化合物#。 类化合物的概念,异戊二烯规律。 开链烯与环烯衍尘物的代表化合物。 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 留体化合物*。 甾体化合物的基本结构*。 胆固醇、麦角固醇、维生素D、甾体激素、昆虫蜕皮激素*。 本章重点:苯分子的结构。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及共反应历程。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 规律及其应用。 本章难点:亲电取代反应机理,休克尔(luckel)规则,非苯芳烃。 教学要求:苯的分子结构可着重于价键理论的解释。用电子效应解释苯环上亲电取代 反应的定位规律。讲清芳香结构和芳香性的概念。类化合物的讲解应使学生了解类化合 物的异戊二烯规律。留体化合物应着重使学生了解环戊烷多氢菲的基本骨架。 (五)旋光异构(4学时) 教学内容:
旋光异构的基本概念:偏振光、旋光度、比旋光度、手性分子、对称因素,手性碳原子。 有机化合物的旋光性和旋光异构现象。对映异构体、外消旋体、内消旋体。 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旋光性异构体。 旋光异构体构型的表示法:Fischer投影式和透视式:相对构型和D、L表示法:绝对 构型和R、S表示法 动态立体化学: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反式加成和加成产物的旋光性。 外消旋体的拆分。 手性合成。 本章重点:对映异构及非对映异构,构型标记法。 本章难点:分子手性的判断,R、S构型的标记。 教学要求:讲解旋光异构现象。详细讲解对映异构体及非对映异构体的构型及其表示方 法。应该指出分子构型在生化反应及生理功能方面的重要意义。 对手性分子,主要讲解含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但必要时,可提及不含手性碳原子的手 性分子。 (六)卤代烃(3学时) 教学内容: 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 卤代烃的物哩性质。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被羟基、烷氧基、氨基、氰基的取代)。与 硝酸银的反应。消除(脱HX)反应:与金属作用(格氏试剂的生成和金属锂化物的尘成)。 亲核取代反应历程(SN1和SN2)。 SN1反应的外消旋化,SN2反应的瓦尔登转化#。 消除反应历程(E1和E2)及查依采夫规律。 消除反应与取代反应的相互竞争。 卤代烯烃:乙烯基型及烯丙基型卤代烃,不同卤代烃化学活性的比较。 卤代芳烃:氯化卡、氯苯。 重要卤代烃:溴甲烷、有机泉农药、卤代烯烃、氟利昂。 本章重点: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消除反应及其历程。 本章难点: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机理,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相互竞争。 教学要求:从碳正离子的稳定性来说明SN1和E1反应历程中的分子重排。从P-π共轭 和中间体的稳定性来说明不同卤代烃的化学活性。通过讲解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竞争说明 化学反应所处的客观环境(溶剂、温度、压力及催化剂)对反应影响,并理解有机化学反应 常伴随着发生副反应的原因。 (七)醇、酚、醚(4学时) 教学内容: 醇 醇的分类和命名。 醇的物理性质:氢键对醇的物理性质的影响。 醇的化学性质:醇与金属反应。与HⅨ反应(LCAS试剂):醇的脱水反应(分子内,分 子间脱水):醇的脂化反应(有机酸酯与无机酸酯):伯、仲、叔醇的氧化反应。 个别化合物:乙醇、乙二醇、丙二醇、环已六醇。 粉
酚的分类和命名。 酚的分子结构。 酚的物理性质。 酚的化学性质: 酚的酸性(取代基对酸性的影响)、酚与FC1,颜色反应、苯环的取代 反应、氧化反应 个别化合物:苯酚、甲苯酚、苯二酚、苯二酚。 醚 醚的分类和命名。 醚的物理性质。 醚的物理性质:过氧化物的生成,盐的生成、醚键的断裂及其反应历程。 环醚:环氧乙烷 冠醚*。 含硫化合物甘 硫醇、硫酚、硫醚、二硫化物、亚砜和砜的分子及主要性质。 本章重点:醇的化学性质。包括醇似水性,酯化反应,亲核取代、消除及氧化反应。酚 和醚重点讲授分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本章难点:取代基对酚酸性的影响。 教学要求:运用前面讲过的消除反应的历程和反应规律(查依采夫规律)分析醇的消除 反应进行的情况。个别化合物可以通过分类和物理性质的讲解结合进行。 (八)醛、酮、醌(5学时) 教学内容: 醛和酮 羰基的结构:碳氧双键的结构特点,碳氧双键的极性。 醛酮的分类和命名 醛酮的物理性质。 醛酮的化学性质: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加氢氰酸、亚硫酸氢钠、水及与醇生成半缩醛 和缩醛的反应、与格氏试剂加成):与氨的衍生物的加成消除反应:α-氢的反应(卤代、卤仿 反应、羟醛缩合反应):氧化反应(强氧化剂,弱氧化剂-Fehling试剂、Tollen 试剂、Benedict试剂);还原反应(还原为醇或烃的反应:催化加氢,金属氢化物、Clennensen 还原、Wolff-Kishner--黄鸣龙还原反应):(Cannizzaro)反应。 亲核加成反应历程。 个别化合物:甲醛、乙醛、丙酮、苯甲醛、二三氯乙醛。 酿 醌的结构和命名。 醌的物理性质。 醌的化学性质:双键加成:羰基加成:还原反应 个别化合物:苯醌、四氯苯醌、维生素K、泛醌。 本章重点:羰基的结构和亲核加成及其历程。 本章难点:亲核加成反应历程。 教学要求:讲解羰基的结构和亲核加成及共历程,并结合各个反应的实际意义,说明在 分析、鉴定、合成及尘物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碳上的取代涉及在酸碱催化下,碳负离子及烯醇中间体的形成.应该讲解通过共轭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