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继和,字周叔,少以荫补供奉官,三迁洛苑使。淳化后继隆多在边任继和常从衍 友爱尤,每令入奏机事继隆罢兵柄手录唐李勣遗戒授继和曰:“吾门不坠者在尔 矣。”初,继隆之请城镇戎军也,朝廷不果于行。继和面奏曰:“平凉旧地,山 川阻险,旁扼夷落,为中华襟带,城之为便。”太宗乃许焉。后复不守。咸平中, 继和又以为言,乃命版筑,以继和知其军,兼原、渭、仪都巡检使。城毕,加领 平州刺史。建议募贫民及弓箭手,垦田积粟,又屡请益兵,朝议未许。上曰:“苟 缓急,部署不为济师,则或夲失援矣。”命继和兼泾、原、仪、渭钤辖。时继迁 未弭,命张齐贤、梁颢经略,因访继和边事。继和上言:镇戎军为泾、原、仪、 渭北面扦蔽,又为环、庆、原、渭、仪、秦熟户所依,正当回鹘、西凉、六谷、 吐蕃、咩逋、贱遇、马臧、梁家诸族之路。自置军已来,克张边备,方于至道中 所葺,今已数倍。诚能常用步骑五千守之,泾、原、渭州苟有缓急,会于此军, 并力战守,则贼必不敢过此军。臣虑议者以调发刍粮扰民为言。赖圣谟深远,不 惑群议,复置此军,一年以来,蕃部咸以安集,边民无复愁苦。以此较之,则存 废之说,相失万倍矣。真宗以其精心戎事,甚嘉之。戎人伺警巡驰备,一夕,塞 长壕,越古长城抵城下。继和与都监史重贵出兵御之,贼据险再突城隍,列阵接 战,重贵中重创,败走之,大获甲骑。有诏嘉奖,别出良药、缣帛、牢酒以赐。 继和习武艺,好谈方略,颇知书,所至干治。然性刚忍,御下少恩,部兵终日擐 甲,常如寇至;及较阅之际,杖罚过当,人多怨焉。真宗屡加勖励,且为覆护之 时朝廷每诏书约束边事,或有当行极断之语,官吏不详深意,即处大辟。继和言 其事,乃诏:"自今有云重断、极断、处斩、决配之类,悉须裁奏。"先是,继隆 卒,继和耻以遗奏得官。久之,迁西上阁门使。未几,擢殿前都虞候、领端州防 御使。大中祥符元年卒,年四十六。赠镇国军节度,遣诸王率宗室素服赴吊。 (节选自《宋史·李继和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淳化后/继隆多在边任/继和常从行/友爱尤至/每令人奏机事/继隆罢兵/柄手 录唐李勣遗戒授继和 B.淳化后/继隆多在边/任继和常从行/友爱尤至/每令人奏机事/继隆罢兵/柄手 录唐李勣遗戒授继和 C.淳化后/继隆多在边/任继和常从行友爱尤至/每令人奏机事/继隆罢兵柄/手录 唐李勣遗戒授继和/ D.淳化后/继隆多在边任/继和常从行/友爱尤至/每令入奏机事/继隆罢兵柄/手 录唐李勣遗戒授继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荫补指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入学任官的待遇,文中指继和因上辈功劳任供奉 B.城隍指城墙或护城河,从《过秦论》因河为池”看,古代就是以天然河流作护 城河 C.牢酒即牲和酒古代用作赏赐慰劳的物品,其中牢作祭祀用时,有太牢少牢之分 D.素服指白色的冠服,居丧或遭到其他凶事时所穿,表示悲痛的心情和对死者的 悼念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共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继和,字周叔,少以荫补供奉官,三迁洛苑使。淳化后继隆多在边任继和常从行 友爱尤,每令入奏机事继隆罢兵柄手录唐李勣遗戒授继和曰:“吾门不坠者在尔 矣。”初,继隆之请城镇戎军也,朝廷不果于行。继和面奏曰:“平凉旧地,山 川阻险,旁扼夷落,为中华襟带,城之为便。”太宗乃许焉。后复不守。咸平中, 继和又以为言,乃命版筑,以继和知其军,兼原、渭、仪都巡检使。城毕,加领 平州刺史。建议募贫民及弓箭手,垦田积粟,又屡请益兵,朝议未许。上曰:“苟 缓急,部署不为济师,则或至失援矣。”命继和兼泾、原、仪、渭钤辖。时继迁 未弭,命张齐贤、梁颢经略,因访继和边事。继和上言:镇戎军为泾、原、仪、 渭北面扞蔽,又为环、庆、原、渭、仪、秦熟户所依,正当回鹘、西凉、六谷、 吐蕃、咩逋、贱遇、马臧、梁家诸族之路。自置军已来,克张边备,方于至道中 所葺,今已数倍。诚能常用步骑五千守之,泾、原、渭州苟有缓急,会于此军, 并力战守,则贼必不敢过此军。臣虑议者以调发刍粮扰民为言。赖圣谟深远,不 惑群议,复置此军,一年以来,蕃部咸以安集,边民无复愁苦。以此较之,则存 废之说,相失万倍矣。真宗以其精心戎事,甚嘉之。戎人伺警巡驰备,一夕,塞 长壕,越古长城抵城下。继和与都监史重贵出兵御之,贼据险再突城隍,列阵接 战,重贵中重创,败走之,大获甲骑。有诏嘉奖,别出良药、缣帛、牢酒以赐。 继和习武艺,好谈方略,颇知书,所至干治。然性刚忍,御下少恩,部兵终日擐 甲,常如寇至;及较阅之际,杖罚过当,人多怨焉。真宗屡加勖励,且为覆护之。 时朝廷每诏书约束边事,或有当行极断之语,官吏不详深意,即处大辟。继和言 其事,乃诏:"自今有云重断、极断、处斩、决配之类,悉须裁奏。"先是,继隆 卒,继和耻以遗奏得官。久之,迁西上阁门使。未几,擢殿前都虞候、领端州防 御使。大中祥符元年卒,年四十六。赠镇国军节度,遣诸王率宗室素服赴吊。 (节选自《宋史·李继和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淳化后/继隆多在边任/继和常从行/友爱尤至/每令人奏机事/继隆罢兵/柄手 录唐李勣遗戒授继和 B.淳化后/继隆多在边/任继和常从行/友爱尤至/每令人奏机事/继隆罢兵/柄手 录唐李勣遗戒授继和 C.淳化后/继隆多在边/任继和常从行友爱尤至/每令人奏机事/继隆罢兵柄/手录 唐李勣遗戒授继和/ D.淳化后/继隆多在边任/继和常从行/友爱尤至/每令入奏机事/继隆罢兵柄/手 录唐李勣遗戒授继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荫补指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入学任官的待遇,文中指继和因上辈功劳任供奉 官。 B.城隍指城墙或护城河,从《过秦论》因河为池”看,古代就是以天然河流作护 城河。 C.牢酒即牲和酒古代用作赏赐慰劳的物品,其中牢作祭祀用时,有太牢少牢之分。 D.素服指白色的冠服,居丧或遭到其他凶事时所穿,表示悲痛的心情和对死者的 悼念。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继和深谋远虑见识不同一般。有人以调拨粮草烦扰百姓为理由反对保留镇戎 军,继和表反对认为镇戎军是北部边境的屏障,军事意义重大 B.继和精忠报国,很受朝廷重视,敌人夜里翻越长城进攻,形势危急继和英勇迎战 得到朝廷嘉奖;他去世后,皇帝派遺诸王去吊唁 C.继和治军严厉,得到皇帝理解。继和对待部下缺少恩德,因敌寇经常到来,他命 令士兵终日穿若铠甲·士兵对此不满,真宗却勉励他并替他掩盖不足 D.继和熟悉边务,敢于上书进言。当时朝廷下诏令严禁发生边境冲突,官吏没有 准确理解诏令,随意执行死刑继和上书反映,使朝廷下诏纠正官吏错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平凉旧地,旁扼夷落,为中华襟带,城之为便。(5分) (2)上日:“苟缓急,不济师则或至失援矣。”(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定风波 苏轼① 元丰六年七月六日,王文甫家饮酸白酒,大辞,集古句作墨竹词 雨洗娟娟嫩叶光,凤吹细细绿筠香。秀色乱侵书帙晩,帘卷,清阴微过酒莩凉。 人画竹身肥拥肿,何用?先生落笔胜萧郎。记得小轩岑寂夜,廊下,月和疏影上东 窗 【注】①当时苏轼谪居黄州。②本词截取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白居易《画 竹歌并引》曹希《墨竹》中的部分诗句拼集面成。③萧郎·指唐代画家萧悦,善 画竹 14.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集用他人诗句作词,写自己眼中之竹,自然贴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B.上阙中“秀”字照应“雨洗”暗写雨后竹子的光泽,“乱”字则照应“风”。 C.下阕中“先生”指王文甫,他画的竹子很形象,比萧悦笔下“肥”竹更胜一筹 D.苏轼借笔下的“墨竹”,暗表自己虽处于人生低谷,但依然保持着高洁的情怀。 15.作者采用集句诗的方式将竹子描写得形神毕肖。这些诗句是怎样描写竹子的? 请结合上阕相关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氓》中 两句借景抒情,表现了女主人公被无情遗弃, 不得已又坐着车子渡过淇水、回娘家路上的痛苦。 (2)阿房宫在火光中化为灰烬,唐代诗人杨敬之在《华山赋》写道“小星奕奕,焚 咸阳矣”,杜牧在《阿房宫赋》写道 (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纵观滁州全貌,鸟瞰群山怀抱之景,先以“ 写西南诸峰的特点,再以 点出琅琊山的秀丽。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A.继和深谋远虑见识不同一般。有人以调拨粮草烦扰百姓为理由反对保留镇戎 军,继和表反对认为镇戎军是北部边境的屏障,军事意义重大 B.继和精忠报国,很受朝廷重视,敌人夜里翻越长城进攻,形势危急继和英勇迎战 得到朝廷嘉奖;他去世后,皇帝派遺诸王去吊唁 C.继和治军严厉,得到皇帝理解。继和对待部下缺少恩德,因敌寇经常到来,他命 令士兵终日穿若铠甲·士兵对此不满,真宗却勉励他并替他掩盖不足 D.继和熟悉边务,敢于上书进言。当时朝廷下诏令严禁发生边境冲突,官吏没有 准确理解诏令,随意执行死刑继和上书反映,使朝廷下诏纠正官吏错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平凉旧地,旁扼夷落,为中华襟带,城之为便。(5 分) (2)上日:“苟缓急,不济师则或至失援矣。”(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 定风波 苏轼① 元丰六年七月六日,王文甫家饮酸白酒,大辞,集古句②作墨竹词。 雨洗娟娟嫩叶光,凤吹细细绿筠香。秀色乱侵书帙晩,帘卷,清阴微过酒莩凉。 人画竹身肥拥肿,何用?先生落笔胜萧郎③。记得小轩岑寂夜,廊下,月和疏影上东 窗。 【注】①当时苏轼谪居黄州。②本词截取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白居易《画 竹歌并引》曹希《墨竹》中的部分诗句拼集面成。③萧郎·指唐代画家萧悦,善 画竹。 14.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集用他人诗句作词,写自己眼中之竹,自然贴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B.上阙中“秀”字照应“雨洗”暗写雨后竹子的光泽,“乱”字则照应“风”。 C.下阕中“先生”指王文甫,他画的竹子很形象,比萧悦笔下“肥”竹更胜一筹。 D.苏轼借笔下的“墨竹”,暗表自己虽处于人生低谷,但依然保持着高洁的情怀。 15.作者采用集句诗的方式将竹子描写得形神毕肖。这些诗句是怎样描写竹子的? 请结合上阕相关诗句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氓》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景抒情,表现了女主人公被无情遗弃, 不得已又坐着车子渡过淇水、回娘家路上的痛苦。 (2)阿房宫在火光中化为灰烬,唐代诗人杨敬之在《华山赋》写道“小星奕奕,焚 咸阳矣”,杜牧在《阿房宫赋》写道_____,_______。 (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纵观滁州全貌,鸟瞰群山怀抱之景,先以“______’ 写西南诸峰的特点,再以_________”点出琅琊山的秀丽。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