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2016届高三“二诊”考试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用微波炉煮粥热饭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在微波炉中,微波扯着水分子 猛烈晃动,微波的能量就变成了水分子运动的能量,这样食物就被加热了 ②同样是电磁波的太阳光,跟微波炉里的微波在本质上并无区别,它们身上携带 的能量可以作用于个头更小的电子。我们可以把原子核看成地球,电子就像在周 围运行的卫星。如果要把卫星送上高空的轨道,需要火箭提供动力,相应的,当 卫星从高空轨道返回到低轨道或者地面时,则会释放出能量。同样在电磁波的作 用下,电子可以在轨道间跳来跳去(跃迁),吸收或者放出能量,更重要的是, 这种电子的跳跃行为,可以在原子之间传递,当一个原子的电子从高轨道跳下后, 能量传递给旁边原子的电子窜上高轨道,太阳光的能量就这样在专门的原子间传 递下去,直到能量被汇集到一个反应中心分子身上 ③由于收集到的能量巨大,反应中心分子的电子连同大量能量一下就被“崩飞” 了出去,沿着“氢离子大坝”(细胞中一种带有ATP合成酶的膜结构)开始奇异 之旅。在高能电子“飞行”中,一个叫PQ的醌类分子会把它拦下。为了正负电 荷的平衡,PQ会在“氢离子大坝”的下游俘获一个氢离子,当它再次把电子投 出的时候,会把氢离子释放到大坝上游。这样一来,氢离子就被源源不断地送上 了大坝,从而形成氢离子浓度差,推动三磷酸腺苷合成酶运转起来。 ④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大帮辅助分子帮忙,辛勤地进行电子传递和能量 输送过程。于是,大名鼎鼎的光合作用开始了,地球生命史迎来了辉煌的篇章 今天,我们还能从光合细菌身上看到营建第一个“氢离子大坝”的生命的影子 一原始、简陋,却孕育了生命的未来 ⑤顺便提一下,这里所说的电子轨道高低,是指轨道能量的高低,与电子到原子 核之间距离的远近没太大关系。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轨道并不是连续的,只有能量 合适的电子才能运行在特定的轨道上,当然要在这些轨道间跃迁也需要特定数量 的能量。也就是说只有特定能量(即特定波长,因为波长跟能量呈反比)的电磁 波才能驱动这个过程。太阳光是个不同波长的电磁波搅和在一起的大杂烩,所以 特别颜色的光被吸收了,如今我们看到的满眼绿色,实际都是植物“吃”剩下的 残羹冷炙。所以光合作用其实并不是太阳光驱动的,而是太阳光中特定能量即特 定波长的电磁波驱动的 ⑥另外,光合反应中心在电子传递游戏中投出了第一个球,为了维持正负电荷守 恒,它需要从其他地方的抢电子。最初,在光合细菌中提供电子的是硫化氢,这 种东西在地球上可不多。很遗憾,到目前为止,最初这些细菌利用氢的过程我们 了解还很少。后来,水分子中的电子成了新兴的蓝藻的掠夺对象,同时氧分子被 释放了出来,光合作用就这样运转起来,我们赖以生存的氧气就是光合生物的代 谢产物 (选自《冷浪漫·新生》,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波炉工作时,微波扯着水分子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微波的能量转变成水分 子运动的能量,食物被加热
四川省德阳市 2016 届高三“二诊”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①用微波炉煮粥热饭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在微波炉中,微波扯着水分子 猛烈晃动,微波的能量就变成了水分子运动的能量,这样食物就被加热了。 ②同样是电磁波的太阳光,跟微波炉里的微波在本质上并无区别,它们身上携带 的能量可以作用于个头更小的电子。我们可以把原子核看成地球,电子就像在周 围运行的卫星。如果要把卫星送上高空的轨道,需要火箭提供动力,相应的,当 卫星从高空轨道返回到低轨道或者地面时,则会释放出能量。同样在电磁波的作 用下,电子可以在轨道间跳来跳去(跃迁),吸收或者放出能量,更重要的是, 这种电子的跳跃行为,可以在原子之间传递,当一个原子的电子从高轨道跳下后, 能量传递给旁边原子的电子窜上高轨道,太阳光的能量就这样在专门的原子间传 递下去,直到能量被汇集到一个反应中心分子身上。 ③由于收集到的能量巨大,反应中心分子的电子连同大量能量一下就被“崩飞” 了出去,沿着“氢离子大坝” (细胞中一种带有 ATP 合成酶的膜结构)开始奇异 之旅。在高能电子“飞行”中,一个叫 PQ 的醌类分子会把它拦下。为了正负电 荷的平衡,PQ 会在“氢离子大坝”的下游俘获一个氢离子,当它再次把电子投 出的时候,会把氢离子释放到大坝上游。这样一来,氢离子就被源源不断地送上 了大坝,从而形成氢离子浓度差,推动三磷酸腺苷合成酶运转起来。 ④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大帮辅助分子帮忙,辛勤地进行电子传递和能量 输送过程。于是,大名鼎鼎的光合作用开始了,地球生命史迎来了辉煌的篇章。 今天,我们还能从光合细菌身上看到营建第一个“氢离子大坝”的生命的影子 ——原始、简陋,却孕育了生命的未来。 ⑤顺便提一下,这里所说的电子轨道高低,是指轨道能量的高低,与电子到原子 核之间距离的远近没太大关系。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轨道并不是连续的,只有能量 合适的电子才能运行在特定的轨道上,当然要在这些轨道间跃迁也需要特定数量 的能量。也就是说只有特定能量(即特定波长,因为波长跟能量呈反比)的电磁 波才能驱动这个过程。太阳光是个不同波长的电磁波搅和在一起的大杂烩,所以 特别颜色的光被吸收了,如今我们看到的满眼绿色,实际都是植物“吃”剩下的 残羹冷炙。所以光合作用其实并不是太阳光驱动的,而是太阳光中特定能量即特 定波长的电磁波驱动的。 ⑥另外,光合反应中心在电子传递游戏中投出了第一个球,为了维持正负电荷守 恒,它需要从其他地方的抢电子。最初,在光合细菌中提供电子的是硫化氢,这 种东西在地球上可不多。很遗憾,到目前为止,最初这些细菌利用氢的过程我们 了解还很少。后来,水分子中的电子成了新兴的蓝藻的掠夺对象,同时氧分子被 释放了出来,光合作用就这样运转起来,我们赖以生存的氧气就是光合生物的代 谢产物。 (选自《冷浪漫·新生》,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微波炉工作时,微波扯着水分子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微波的能量转变成水分 子运动的能量,食物被加热
B.太阳光和微波都属于电磁波,他们携带的能量可以作用于个头更小的电子,而 电子可以吸收或者放出能量 C.要将卫星送入高空轨道,需要火箭提供动力,电磁波就像提供动力的火箭,可 以使电子跃迁从而传递能量。 D.在电磁波的作用下,太阳光的能量通过电子在原子高轨道上的灵活运动进行传 递,并最终汇集在分子上。 答案:D(理解失误,据原文“电子可以在轨道间跳来跳去”和“当一个原子的 电子从高轨道跳下后,能量传递给旁边原子的电子窜上高轨道”可知,电子不仅 仅只在高轨道上运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只要氢离子源源不断地被释放,形成氢离子浓度差,推动三磷酸腺苷合成酶运 转起来,进行电子传递和能量输送,光合作用就可以开始了,地球迎来了生命史 辉煌的篇章。 B.电子轨道髙低与电子到原子核的距离关系不大,高轨道指能量高的轨道,低轨 道指能量低的轨道,电子就在髙低轨道间进行能量输送。 C.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轨道并不连续,光合作用的运转过程中,由特定能量即特定 波长的电磁波驱动能量合适的电子在特定的轨道上运行。 D.最初光合细菌利用氢的过程我们了解并不多,但可以确定,提供正负电荷守恒 的电子是它从硫化氢中抢来的。但硫化氢太少,于是蓝藻光合过程中抢的是水分 子中的电子。 答案:A(以偏概全。在电子传递和能量输送过程中,还有一大帮辅助分子的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反应中心分子的电子沿着“氢离子大坝”开始“旅行”的原因是当太阳光的 能量汇集于一个反应中心分子上,这一分子能量聚集太多,使它的电子和能量被 崩飞 B.PQ在拦下高能电子后,必须通过俘获和释放氢离子来解决正负电荷不平衡问 题,所以光合作用过程中,通过氢离子来平衡正负电荷是重要因素之 C.虽然最初的光合作用原始而简陋,却孕育了生命,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光合细 菌的身上看到这一过程,说明光合作用的运转因素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 太阳光的颜色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有不同的颜色,光合作用中,特别颜色的 光被吸收,留下的绿色仅仅只是植物吸收能量后的“残羹冷炙” 答案:C(最初的光合作用孕育了生命的未来,不是生命;从文末可知,最初提 供电子的是硫化氢,后来是水分子,有所改变)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公讳奎,字宿艺,姓薛氏,绛州正平人也。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初,太宗皇 帝伐并州,太师以策干行在,不见用。公生十余岁,已能属文辞,太师顾曰 “是必大吾门,吾复何为?”乃不复事生业,务施贷以赒乡闿。后五十年,公始 佐今天子参政事,为世名臣,如其言。 初举进士,为州第一,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于是乡里皆称之。淳化三年,再 举乃中,授隰州军事推官。始至,取州狱已成书,活冤者四人。用荐者拜大理寺 丞、知莆田县,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莆田人至今以为德。及居蜀,尤有善政
B.太阳光和微波都属于电磁波,他们携带的能量可以作用于个头更小的电子,而 电子可以吸收或者放出能量。 C.要将卫星送入高空轨道,需要火箭提供动力,电磁波就像提供动力的火箭,可 以使电子跃迁从而传递能量。 D.在电磁波的作用下,太阳光的能量通过电子在原子高轨道上的灵活运动进行传 递,并最终汇集在分子上。 答案:D(理解失误,据原文“电子可以在轨道间跳来跳去”和“当一个原子的 电子从高轨道跳下后,能量传递给旁边原子的电子窜上高轨道”可知,电子不仅 仅只在高轨道上运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只要氢离子源源不断地被释放,形成氢离子浓度差,推动三磷酸腺苷合成酶运 转起来,进行电子传递和能量输送,光合作用就可以开始了,地球迎来了生命史 辉煌的篇章。 B.电子轨道高低与电子到原子核的距离关系不大,高轨道指能量高的轨道,低轨 道指能量低的轨道,电子就在高低轨道间进行能量输送。 C.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轨道并不连续,光合作用的运转过程中,由特定能量即特定 波长的电磁波驱动能量合适的电子在特定的轨道上运行。 D.最初光合细菌利用氢的过程我们了解并不多,但可以确定,提供正负电荷守恒 的电子是它从硫化氢中抢来的。但硫化氢太少,于是蓝藻光合过程中抢的是水分 子中的电子。 答案:A(以偏概全。 在电子传递和能量输送过程中,还有一大帮辅助分子的帮 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反应中心分子的电子沿着“氢离子大坝”开始“旅行”的原因是当太阳光的 能量汇集于一个反应中心分子上,这一分子能量聚集太多,使它的电子和能量被 崩飞。 B. PQ 在拦下高能电子后,必须通过俘获和释放氢离子来解决正负电荷不平衡问 题,所以光合作用过程中,通过氢离子来平衡正负电荷是重要因素之一。 C.虽然最初的光合作用原始而简陋,却孕育了生命,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光合细 菌的身上看到这一过程,说明光合作用的运转因素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 D. 太阳光的颜色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有不同的颜色,光合作用中,特别颜色的 光被吸收,留下的绿色仅仅只是植物吸收能量后的“残羹冷炙”。 答案:C( 最初的光合作用孕育了生命的未来,不是生命;从文末可知,最初提 供电子的是硫化氢,后来是水分子,有所改变 )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公讳奎,字宿艺,姓薛氏,绛州正平人也。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初,太宗皇 帝伐并州,太师①以策干行在,不见用。公生十余岁,已能属文辞,太师顾曰: “是必大吾门,吾复何为?”乃不复事生业,务施贷以赒乡闾。后五十年,公始 佐今天子参政事,为世名臣,如其言。 初举进士,为州第一,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于是乡里皆称之。淳化三年,再 举乃中,授隰州军事推官。始至,取州狱已成书,活冤者四人。用荐者拜大理寺 丞、知莆田县,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莆田人至今以为德。及居蜀,尤有善政
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门者以白蜀人随之者万计目观公所为 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老媪告其子不孝者,子诉贫不能养。公取俸钱与 之,曰:“用此为生以养。”母子遂相慈孝。人皆以公为仁恩。蜀人喜乱而易摇, 公既镇以无事,又能顺其风俗,从容宴乐。及其临事,破奸发伏,逆见随决,如 逢蒙之射而方朔之占,无一不中。 拜参知政事。公入谢,上曰:“先帝尝言卿可用,吾今用卿矣。”公益感激自励。 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既与政,尤挺立无所牵随。欲绳天下,无细大,一入于 规矩。往往不可其意,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家人笑其何必若此,公 曰:“吾惭不及古人,而惧后世讥我也。”明道二年,明肃太后欲以天子衮冕见 太庙,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曰:“太后必若王服见祖宗,若何而拜乎?” 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太后崩,上见群臣,泣曰:“太后疾不能言,而犹数引 其衣,若有所属,何也?”公遽曰:“其在衮冕也。然服之岂可见先帝乎?”上 大悟,卒以后服葬。 以疾告归其政。天子曰:“吾不可以数烦公。”乃诏优公不朝,而使视事如故。 居岁中,数以告,乃得还第。景祐元年八月庚申,公薨于家,年六十有八,赠兵 部尚书。太常议曰:“谥法,一德不懈曰简,执心决断曰肃。今其状应法。”乃 谥曰“简肃”。(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注】①太师,薛奎父亲的赠号。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门者以白/蜀人随之者万计/且观 公所为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 B.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门者以白蜀人/随之者万计/且观 公所为/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 C.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门者以白/蜀人随之者万计/且观 公所为/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 D.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门者以白蜀人/随之者万计/且观 公所为/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 答案:C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古代对君主、尊长名字避开不直称叫讳,规矩是“讳名”不“讳姓” 即在死后的君主或尊长的名前加“讳”字,以示尊重 B.“进士”,是指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考取后进入会试的读书人, 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统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C.“参知政事”,简称“参政”,唐宋时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 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以参知政事为副宰相 D.“谥”,是指对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有地位名望的人死后加给带有褒贬意 义的称号,以总结他一生最主要的功业成败和品德的优劣 答案:B(“通过殿试考取后进入会试”错,“会试”与“殿试”互换)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薛奎自其曾祖父三代都没有显达,而薛奎十余岁就能写文章了,因此父亲对 他寄予厚望,认定他能光大门第;后来薛奎参与政事,辅佐皇上,终于成为宋朝 的名臣
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门者以白蜀人随之者万计且观公所为 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老媪告其子不孝者,子诉贫不能养。公取俸钱与 之,曰:“用此为生以养。”母子遂相慈孝。人皆以公为仁恩。蜀人喜乱而易摇, 公既镇以无事,又能顺其风俗,从容宴乐。及其临事,破奸发伏,逆见随决,如 逢蒙之射而方朔之占,无一不中。 拜参知政事。公入谢,上曰:“先帝尝言卿可用,吾今用卿矣。”公益感激自励。 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既与政,尤挺立无所牵随。欲绳天下,无细大,一入于 规矩。往往不可其意,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家人笑其何必若此,公 曰:“吾惭不及古人,而惧后世讥我也。”明道二年,明肃太后欲以天子衮冕见 太庙,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曰:“太后必若王服见祖宗,若何而拜乎?” 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太后崩,上见群臣,泣曰:“太后疾不能言,而犹数引 其衣,若有所属,何也?”公遽曰:“其在衮冕也。然服之岂可见先帝乎?”上 大悟,卒以后服葬。 以疾告归其政。天子曰:“吾不可以数烦公。”乃诏优公不朝,而使视事如故。 居岁中,数以告,乃得还第。景祐元年八月庚申,公薨于家,年六十有八,赠兵 部尚书。太常议曰:“谥法,一德不懈曰简,执心决断曰肃。今其状应法。”乃 谥曰“简肃”。(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注】 ①太师,薛奎父亲的赠号。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门者以白/蜀人随之者万计/且观 公所为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 B.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门者以白蜀人/随之者万计/且观 公所为/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 C.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门者以白/蜀人随之者万计/且观 公所为/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 D.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门者以白蜀人/随之者万计/且观 公所为/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 答案:C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讳”,古代对君主、尊长名字避开不直称叫讳,规矩是“讳名”不“讳姓”, 即在死后的君主或尊长的名前加“讳”字,以示尊重。 B.“进士”,是指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考取后进入会试的读书人, 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统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C.“参知政事”,简称“参政”,唐宋时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 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以参知政事为副宰相。 D.“谥”,是指对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有地位名望的人死后加给带有褒贬意 义的称号,以总结他一生最主要的功业成败和品德的优劣。 答案:B(“通过殿试考取后进入会试”错,“会试”与“殿试”互换)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薛奎自其曾祖父三代都没有显达,而薛奎十余岁就能写文章了,因此父亲对 他寄予厚望,认定他能光大门第;后来薛奎参与政事,辅佐皇上,终于成为宋朝 的名臣
B.薛奎为官有善政,任隰州军事推官,平反冤狱,挽救了四个被冤枉的人性命 任莆田县令时,全部废除旧时王氏无名目的租税;到蜀地做官,更是有好的政治 举措。 C.薛奎为人刚毅,坚守节操,不随便附和别人,参与政事之后,更加坚持原则, 不受别人牵制。太后想穿天子礼服拜太庙,大臣们犹豫不决,薛公直谏,阻止了 太后。 D.薛奎因病要求告老还乡,皇上下诏准许他不用上朝,也不用处理政务;薛奎 去世后,朝廷追封他为兵部尚书;太常根据他一生的功德,为他议定的谥号是“简 肃 答案:D(“下诏准许他不用上朝,也不用处理政务”错误,应为“下诏准许他 不用上朝,却让他像原来那样处理政事”) 7.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师顾曰:“是必大吾门,吾复何为?”乃不复事生业,务施贷以赒乡 译文:薛公的父亲看着他说道:“这个孩子一定会光大我家门第,我还要干什么 呢?”于是不再从事其他的产业,而致力于发放借贷来 周济乡邻。(“顾”、“大”、“务”各1分,全句大意畅顺2分) (2)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既与政,尤挺立无所牵随。欲绳天下,无细大 入于规矩。 译文:薛公为人一向刚毅,坚守节操而不随便附和别人,参与政事之后,更加坚 持原则不受人牵制。薛公想要约束天下,各类事务无论大小,全都按照规矩来处 理。(“素”、“与”、“绳”各1分,全句大意畅顺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答张十一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②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④觉霜毛一半加。 【注释】①张十一:名署,与韩愈同任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两人同时被 贬。韩愈被贬到广东阳山,张署被贬到湖南临武。②踯躅:杜鹃花科,花红黄色, 可供观赏。③恩波:皇帝的恩泽。④斗:通“陡” 8.“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竞长纤纤笋”两句描写景物很有特色,请从表达 技巧的角度简要赏析。(6分) 答案:本诗运用了衬托、拟人修辞手法(2分):“哀猿啼处两三家”,以声衬 静,用猿的哀鸣之声打破山村的安静,衬托出山村的宁静(或以竹的勃勃生长和 花的色彩艳丽之乐景衬托出诗人的悲哀之情)(2分);“筼筜竞长”拟人手法, 赋予“筼筜”人格化,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2分 9.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5分) 答案:遗憾未报君恩,叹息无辜被贬,不愿虚度年华。(一点2分,二点4分, 三点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中屈原用香草做比喻来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德行高尚的两句是:
B.薛奎为官有善政,任隰州军事推官,平反冤狱,挽救了四个被冤枉的人性命; 任莆田县令时,全部废除旧时王氏无名目的租税;到蜀地做官,更是有好的政治 举措。 C.薛奎为人刚毅,坚守节操,不随便附和别人,参与政事之后,更加坚持原则, 不受别人牵制。太后想穿天子礼服拜太庙,大臣们犹豫不决,薛公直谏,阻止了 太后。 D.薛奎因病要求告老还乡,皇上下诏准许他不用上朝,也不用处理政务;薛奎 去世后,朝廷追封他为兵部尚书;太常根据他一生的功德,为他议定的谥号是“简 肃”。 答案:D(“下诏准许他不用上朝,也不用处理政务”错误,应为“下诏准许他 不用上朝,却让他像原来那样处理政事”) 7.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太师顾曰:“是必大吾门,吾复何为?”乃不复事生业,务施贷以赒乡 闾。 译文:薛公的父亲看着他说道:“这个孩子一定会光大我家门第,我还要干什么 呢?”于是不再从事其他的产业,而致力于发放借贷来 周济乡邻。(“顾”、“大”、“务”各 1 分,全句大意畅顺 2 分) (2) 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既与政,尤挺立无所牵随。欲绳天下,无细大, 一入于规矩。 译文:薛公为人一向刚毅,坚守节操而不随便附和别人,参与政事之后,更加坚 持原则不受人牵制。薛公想要约束天下,各类事务无论大小,全都按照规矩来处 理。(“素”、“与”、“绳”各 1 分,全句大意畅顺 2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答张十一①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②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④觉霜毛一半加。 【注释】①张十一:名署,与韩愈同任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两人同时被 贬。韩愈被贬到广东阳山,张署被贬到湖南临武。②踯躅:杜鹃花科,花红黄色, 可供观赏。③恩波:皇帝的恩泽。④斗:通“陡”。 8. “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竞长纤纤笋”两句描写景物很有特色,请从表达 技巧的角度简要赏析。(6 分) 答案:本诗运用了衬托、拟人修辞手法(2 分):“哀猿啼处两三家”,以声衬 静,用猿的哀鸣之声打破山村的安静,衬托出山村的宁静(或以竹的勃勃生长和 花的色彩艳丽之乐景衬托出诗人的悲哀之情)(2 分);“筼筜竞长”拟人手法, 赋予“筼筜”人格化,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2 分)。 9.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5 分) 答案:遗憾未报君恩,叹息无辜被贬,不愿虚度年华。(一点 2 分,二点 4 分, 三点 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离骚》中屈原用香草做比喻来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德行高尚的两句是: “ ,
(2)周敦颐的《爱莲说》中,作者用了 ”两句,描写出莲花高洁质朴的品质 (3)杜甫漂泊异乡,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髙》对此直接描述 的句子是: 答案:(1)既替余以蕙鑲兮,又申之以揽茝(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 不妖(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支倾听黑暗的蜡烛(有改动) 朱成玉 临终时,祖母颤巍巍地示意我们点上一根儿蜡烛,说要和它一起熄灭。我不知道 祖母此举有何深意,只知道那个时候经常停电,而一根蜡烛的价钱是5分钱。 祖母望着蜡烛,眉头舒展,窃贼瞄见金子一般,灵光乍现,随即又仿佛一个跋涉 了许久的旅人到达了目的地,长舒一口气,卸下所有。 祖母没有活过那根蜡烛,先它一步,咽了气。祖母的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酒窝 像一朵莲花。她奋力伸出手去,骨瘦如柴的手,指着我们,像菩萨的手,伸到我 们中间 祖母去了,电却来了,电灯照亮所有人的忧伤,却再也照不亮祖母的前额 父亲吹灭了蜡烛,说:“留着这根蜡烛,等出灵的时候,点着它,给你奶奶在那 边照个亮儿。那边太黑了。” 那边是哪边?父亲又没去过,怎么就知道那边是黑的?年少的我满是疑惑,可是 看着一张张因为悲伤而严肃异常的脸,我又不敢问太多 父亲似乎看出我的疑惑,接着说:“你奶奶这一辈子苦啊,在晦暗的地方呆得时 间太长了。” 祖父和祖母结婚后不久便当了兵,然后杳无音信,祖母一生没有再嫁,独自一人 养大父亲和叔叔。因为祖父当的是国民党兵,所以,“文革”的时候,祖母免不 了受了很多红卫兵的“声讨”和欺辱。祖母忍受着尘世带给她的一切苦楚,正如 她那苦命的村庄,终日沉默,一言不发,只有无限猛烈的狂风抽打它时,它才勉 强挣扎一下。 是的,偶尔她也会喋喋不休地怨恨:“你个傻瓜蛋子,哪怕当个逃兵也好啊,不 知道家里有等你的娃儿吗?” 她在村庄里扎下根去,哪都不去。她说就算临死前最后一刻,也要等着祖父,她 就那么执拗地信着,祖父还活着。 那段日子,祖母常常去当铺。从最开始的手镯,到后来的银饰,甚至她最割舍不 下的香炉、银制的烟袋锅,都一一典当出去,只为了让她的孩子们不挨饿。为了 孩子,她把自己典当得干干净净,空剩一副嶙峋的瘦骨。 老了,本想着该享享清福,却不想又得了重病。 祖母卧床不起,躺在床上,谁都可以推开她的门进去,看她躺在床上的狼狈的样 子。尽管在她年轻时,扣个扣子都要避开人的眼睛,更不会像许多女人那样,在 人前奶孩子。日子再穷,祖母都不会让她的衣服有一点脏和一丝褶皱
(2)周敦颐的《爱莲说》中,作者用了 “ , ”两句,描写出莲花高洁质朴的品质。 (3)杜甫漂泊异乡,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对此直接描述 的句子是: “ , ”。 答案:(1)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 不妖(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 分) 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有改动) 朱成玉 临终时,祖母颤巍巍地示意我们点上一根儿蜡烛,说要和它一起熄灭。我不知道 祖母此举有何深意,只知道那个时候经常停电,而一根蜡烛的价钱是 5 分钱。 祖母望着蜡烛,眉头舒展,窃贼瞄见金子一般,灵光乍现,随即又仿佛一个跋涉 了许久的旅人到达了目的地,长舒一口气,卸下所有。 祖母没有活过那根蜡烛,先它一步,咽了气。祖母的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酒窝 像一朵莲花。她奋力伸出手去,骨瘦如柴的手,指着我们,像菩萨的手,伸到我 们中间。 祖母去了,电却来了,电灯照亮所有人的忧伤,却再也照不亮祖母的前额。 父亲吹灭了蜡烛,说:“留着这根蜡烛,等出灵的时候,点着它,给你奶奶在那 边照个亮儿。那边太黑了。” 那边是哪边?父亲又没去过,怎么就知道那边是黑的?年少的我满是疑惑,可是 看着一张张因为悲伤而严肃异常的脸,我又不敢问太多。 父亲似乎看出我的疑惑,接着说:“你奶奶这一辈子苦啊,在晦暗的地方呆得时 间太长了。” 祖父和祖母结婚后不久便当了兵,然后杳无音信,祖母一生没有再嫁,独自一人 养大父亲和叔叔。因为祖父当的是国民党兵,所以,“文革”的时候,祖母免不 了受了很多红卫兵的“声讨”和欺辱。祖母忍受着尘世带给她的一切苦楚,正如 她那苦命的村庄,终日沉默,一言不发,只有无限猛烈的狂风抽打它时,它才勉 强挣扎一下。 是的,偶尔她也会喋喋不休地怨恨:“你个傻瓜蛋子,哪怕当个逃兵也好啊,不 知道家里有等你的娃儿吗?” 她在村庄里扎下根去,哪都不去。她说就算临死前最后一刻,也要等着祖父,她 就那么执拗地信着,祖父还活着。 那段日子,祖母常常去当铺。从最开始的手镯,到后来的银饰,甚至她最割舍不 下的香炉、银制的烟袋锅,都一一典当出去,只为了让她的孩子们不挨饿。为了 孩子,她把自己典当得干干净净,空剩一副嶙峋的瘦骨。 老了,本想着该享享清福,却不想又得了重病。 祖母卧床不起,躺在床上,谁都可以推开她的门进去,看她躺在床上的狼狈的样 子。尽管在她年轻时,扣个扣子都要避开人的眼睛,更不会像许多女人那样,在 人前奶孩子。日子再穷,祖母都不会让她的衣服有一点脏和一丝褶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