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2016年高一年级学年统一考试语文试 题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本试题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11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 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阅读微信谨防病态 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 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开会 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 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 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 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夭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 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 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 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 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 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赀在微信里,就 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阅读微信一旦 成瘾,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 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 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 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阅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 会发现,这毕竟有别于书籍、报刊。 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 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 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 时出现。前些时候,一则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除在 报纸、网络上竞相传播外,在微信里更是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报纸、 广播、电视、网络都有报道,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
四川省德阳市 2016 年高一年级学年统一考试语文试 题 试卷满分 150 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本试题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11 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 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阅读微信 谨防病态 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 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开会、 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 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 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 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 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 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 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 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 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 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阅读微信一旦 成瘾,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 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 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 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阅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 会发现,这毕竟有别于书籍、报刊。 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 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 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 时出现。前些时候,一则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除在 报纸、网络上竞相传播外,在微信里更是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报纸、 广播、电视、网络都有报道,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
就给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微信群遍布的今天,可谓特别恰当的形容。不 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在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的各类 微信群里,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冋水平上徘徊,所以,沉浸、徜徉在这样的微信群 中,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大家需要的只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以致很多错误 r百出的微信可以反复疯转。有的微信传递的消息说是昨天的,可照片和视频里 的着装都与季节不符;有的微信说得尽管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 月日都没说对,但又有谁在乎这些呢? 阅读微信有可能成为病态,而转发微信也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转得瘾头 十足。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是中国人就转”“有良 心的就转”等词语作为噱头,可等你打开一看,恐怕只有没良心的才会转了。不 过,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却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只图叫座,不顾事实。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但不能过度,过度就会陷 病态,病态的结果就是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6年 1月21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坐公交、乘火车时 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多数 B.中国人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就连上班时间看 微信,都已经成了常态行为,当然有时微信与工作也是有关的。 C.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人也 是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 D.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 各类微信群,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他们在这里很难受 到启迪和提升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微信的诞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让阅读变得快捷,而且好微信就是好 文章,但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B.须臾离不开微信,这种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会 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C.病态微信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会让人茶饭无心 眠不足、耽误了正事,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D.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在微信里被频频转发 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传播微信的人对此就只有极为片面的印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个人间转发微信时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 到同一个人的手里,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 B.有的微信尽管说得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 这样的微信仍被疯转,原因是那些转发的人需要的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 赞。 C.转发微信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 能不转”等词语作为噱头,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很合乎病态阅读的 胃口
就给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微信群遍布的今天,可谓特别恰当的形容。不 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在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的各类 微信群里,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沉浸、徜徉在这样的微信群 中,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大家需要的只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以致很多错误 百出的微信可以反复疯转。有的微信传递的消息说是昨天的,可照片和视频里 的着装都与季节不符;有的微信说得尽管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 月日都没说对,但又有谁在乎这些呢? 阅读微信有可能成为病态,而转发微信也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转得瘾头 十足。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是中国人就转”“有良 心的就转”等词语作为噱头,可等你打开一看,恐怕只有没良心的才会转了。不 过,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却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只图叫座,不顾事实。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但不能过度,过度就会陷 入病态,病态的结果就是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6 年 1 月 21 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坐公交、乘火车时 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多数。 B.中国人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就连上班时间看 微信,都已经成了常态行为,当然有时微信与工作也是有关的。 C.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人也 是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 D.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 各类微信群,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他们在这里很难受 到启迪和提升。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微信的诞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让阅读变得快捷,而且好微信就是好 文章,但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B.须臾离不开微信,这种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会 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C.病态微信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会让人茶饭无心、睡 眠不足、耽误了正事,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D.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在微信里被频频转发, 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传播微信的人对此就只有极为片面的印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个人间转发微信时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 到同一个人的手里,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 B.有的微信尽管说得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 这样的微信仍被疯转,原因是那些转发的人需要的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 赞。 C.转发微信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 能不转”等词语作为噱头,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很合乎病态阅读的 胃口
D.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不过度地阅读和转 发,就不容易陷入病态,也就不容易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蒋堂,字希鲁,常州宜兴人。擢进士第,为楚州团练推官。满岁,吏部引对 真宗览所试判,善之,特授大理寺丞、知临川县。县富人李甲多为不法,前令莫 能制,堂戒谕不悛,白州以兵索其家,得僭乘舆物,置于死。召为监察御史。禁 中火,有司请究所起,多引宫人属吏。堂言:“火起无迹安知非天意也陛下宜修 德应变有司乃欲归咎宫人以之属吏何求不可而遂赐之死是重天谴也。”诏原之 出为江南东路转运使,徙淮南,兼江、淮发运事。时废发运使,上封者屡以为非 便。堂言:“刘晏、裴休,皆尝为江淮、河南转运使,不闻别置使名。国朝王嗣 宗、刘师道,亦止为转运兼领发运司事,而岁输京师常足。”时虽用其议,后卒 复。在江、淮,岁荐部史二百人。或谓曰:“一有谬举,且得罪,何以多为?” 堂曰:“十得二三,亦足报国。”知越州。州之鉴湖,马臻所为,溉田八千顷,食 利者万家,前守建言听民自占,多为豪右所侵,堂奏复之。徙苏州。先是,发运 使上计,造大舟数十,载江、湖物入遗京师权贵,堂曰:“吾岂为此,岁入自可 附驿奉也。”前后五年,未尝一至京师。以枢密直学士知益州。庆历初,诏天下 建学。汉文翁石室在孔子庙中,堂因广其舍为学宫,选属官以教诸牛,十人翕然 称之。杨日严在蜀,有能名,堂素不乐之。于是节游宴,减厨传,专尚宽纵,颇 变日严之政。又建铜壶阁,其制宏敞,而材不预具,功既半,乃伐乔木于蜀先主 惠陵、江渎祠,又毁后土及刘禅祠,蜀人浸不悦,狱讼滋多。以尚书礼部侍郎致 仕,卒,特赠吏部侍郎。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火起无迹/安知非天意也/陛下宜修德/应变有司/乃欲归咎宫人/以之属 吏何求/不可/而遂赐之死/是重天谴也/ B.火起无迹安/知非天意也/陛下宜修德/应变有司/乃欲归咎宫人/以之属 吏/何求不可/而遂赐之死/是重天谴也/ C.火起无迹安/知非天意也/陛下宜修德应变/有司乃欲归咎宫人/以之属吏 何求/不可/而遂赐之死/是重天谴也/ D.火起无迹/安知非天意也/陛下宜修德应变/有司乃欲归咎宫人/以之属吏 /何求不可/而遂赐之死/是重天谴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吏部是“六部”之一,长官为吏部尚书,掌管文官的任免、考选、调动等事 务 B.祠亦称祠庙,是旧时祭祀祖先的建筑,相当于现在为纪念名人等修建的纪念 堂 C.授为加授官职之意,表示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拜、拔、除、擢,以及左迁等。 D.致仕,古人也常称致事、休致、致政等,指的是古代官员退休,回乡安度晚 年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不过度地阅读和转 发,就不容易陷入病态,也就不容易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4-7 题。 蒋堂,字希鲁,常州宜兴人。擢进士第,为楚州团练推官。满岁,吏部引对, 真宗览所试判,善之,特授大理寺丞、知临川县。县富人李甲多为不法,前令莫 能制,堂戒谕不悛,白州以兵索其家,得僭乘舆物,置于死。召为监察御史。禁 中火,有司请究所起,多引宫人属吏。堂言:“火起无迹安知非天意也陛下宜修 德应变有司乃欲归咎宫人以之属吏何求不可而遂赐之死是重天谴也。”诏原之。 出为江南东路转运使,徙淮南,兼江、淮发运事。时废发运使,上封者屡以为非 便。堂言:“刘晏、裴休,皆尝为江淮、河南转运使,不闻别置使名。国朝王嗣 宗、刘师道,亦止为转运兼领发运司事,而岁输京师常足。”时虽用其议,后卒 复。在江、淮,岁荐部史二百人。或谓曰:“一有谬举,且得罪,何以多为?” 堂曰:“十得二三,亦足报国。”知越州。州之鉴湖,马臻所为,溉田八千顷,食 利者万家,前守建言听民自占,多为豪右所侵,堂奏复之。徙苏州。先是,发运 使上计,造大舟数十,载江、湖物入遗京师权贵,堂曰:“吾岂为此,岁入自可 附驿奉也。”前后五年,未尝一至京师。以枢密直学士知益州。庆历初,诏天下 建学。汉文翁石室在孔子庙中,堂因广其舍为学宫,选属官以教诸生,士人翕然 称之。杨日严在蜀,有能名,堂素不乐之。于是节游宴,减厨传,专尚宽纵,颇 变日严之政。又建铜壶阁,其制宏敞,而材不预具,功既半,乃伐乔木于蜀先主 惠陵、江渎祠,又毁后土及刘禅祠,蜀人浸不悦,狱讼滋多。以尚书礼部侍郎致 仕,卒,特赠吏部侍郎。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火起无迹/安知非天意也/陛下宜修德/应变有司/乃欲归咎宫人/以之属 吏何求/不可/而遂赐之死/是重天谴也/ B. 火起无迹安/知非天意也/陛下宜修德/应变有司/乃欲归咎宫人/以之属 吏/何求不可/而遂赐之死/是重天谴也/ C. 火起无迹安/知非天意也/陛下宜修德应变/有司乃欲归咎宫人/以之属吏 何求/不可/而遂赐之死/是重天谴也/ D.火起无迹/安知非天意也/陛下宜修德应变/有司乃欲归咎宫人/以之属吏 /何求不可/而遂赐之死/是重天谴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吏部是“六部”之一,长官为吏部尚书,掌管文官的任免、考选、调动等事 务。 B. 祠亦称祠庙,是旧时祭祀祖先的建筑,相当于现在为纪念名人等修建的纪念 堂。 C. 授为加授官职之意,表示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拜、拔、除、擢,以及左迁等。 D.致仕,古人也常称致事、休致、致政等,指的是古代官员退休,回乡安度晚 年。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蒋堂执法,果敢严明。他管理临川,对估恶不俊没人控制的李甲先劝后兵, 然后果断行事,用州兵搜出了李家的超越本分之物,最后置之于死地 B.蒋堂析事,独出机抒。面对上封者否定废止发运使一事,他却上奏赞同废止, 然后从今昔逐一加以论述分析,从而让朝廷在当时采纳了他的建议。 C.蒋堂遇事,不事阿谀。对鉴湖百姓自占田地被侵占一事,他不顾及豪门大族 势力而上奏;对于他人建议载物馈赠京师权贵,他竟然五年不去京城。 D.蒋堂一生,也有缺憾。他知益州时和在蜀地有能名的杨日严不善;建造规模 宏大的铜壶阁时,终因砍伐古陵与祠庙的树木让蜀人不悦,诉讼增多。 7.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或谓曰:“一有谬举,且得罪,何以多为? 2)堂因广其舍为学宫,选属官以教诸生,士人翕然称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南湖早春①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鸸②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①南湖:鄱阳湖分南湖、北湖,自星子县、甕子口以南称南湖。元和十年(815 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忠直的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被诬为 越职言事,于是年秋被远贬江州。②鸸:一种鸟。 8.诗人描写了什么样的早春画面?请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王湾的《次北固山下》通过“ 两句, 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美景表现了出来。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 句子是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因羞怯而犹豫不决的 诗句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将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刚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回娘家 秋子红 秋葵是杨家屯最漂亮的媳妇,娘家远在大山深处。由于缺水,娘家一带漫山 遍野光秃禿的,农作物只长山芋和荞麦。这一年遇上天旱,山芋秧子一棵棵萎了
A. 蒋堂执法,果敢严明。他管理临川,对估恶不俊没人控制的李甲先劝后兵, 然后果断行事,用州兵搜出了李家的超越本分之物,最后置之于死地。 B. 蒋堂析事,独出机抒。面对上封者否定废止发运使一事,他却上奏赞同废止, 然后从今昔逐一加以论述分析,从而让朝廷在当时采纳了他的建议。 C.蒋堂遇事,不事阿谀。对鉴湖百姓自占田地被侵占一事,他不顾及豪门大族 势力而上奏;对于他人建议载物馈赠京师权贵,他竟然五年不去京城。 D. 蒋堂一生,也有缺憾。他知益州时和在蜀地有能名的杨日严不善;建造规模 宏大的铜壶阁时,终因砍伐古陵与祠庙的树木让蜀人不悦,诉讼增多。 7.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或谓曰:“一有谬举,且得罪,何以多为?” (2) 堂因广其舍为学宫,选属官以教诸生,士人翕然称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南湖早春①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鸸②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①南湖:鄱阳湖分南湖、北湖,自星子县、甕子口以南称南湖。元和十年( 815) 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忠直的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被诬为 越职言事,于是年秋被远贬江州。②鸸:一种鸟。 8.诗人描写了什么样的早春画面?请简要分析。(5 分) 9.这首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6 分 )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王湾的《次北固山下》通过“ , ”两句, 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美景表现了出来。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 句子是:“ , ”。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因羞怯而犹豫不决的 诗句是“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将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刚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回 娘 家 秋子红 秋葵是杨家屯最漂亮的媳妇,娘家远在大山深处。由于缺水,娘家一带漫山 遍野光秃秃的,农作物只长山芋和荞麦。这一年遇上天旱,山芋秧子一棵棵萎了
荞麦下不了种,家里实在揭不开锅,爹便托人带领秋葵走出数百里的大山,来到 杨家屯,于是,秋葵便成了比自己大十岁的杨木根的媳妇。 木根知道秋葵心里最怕人碰的痛处,暗想,一定要善待秋葵,不能让她伤心 难过。但木根也与其他男人一样,火气一上来,轻列咆哮如雷,甚或抬手就是 把掌,“啪”的一声掴在秋葵脸上。秋葵转过身,躲着人,用手捂了脸,只让泪 水从指缝间悄悄流出。 这事儿若摊在村里别的媳妇身上,肯定要嚎、要闹,等嚎够了闹够了,肯定 会卷起包袱回娘家。然后,娘家的七大姑八大姨九个伯母六婶子肯定要找上门来 理论,最终,等男人上门陪够了礼道够了歉,媳妇才在娘家兄弟们的护送下,大 摇大摆走进家门 秋葵娘家远,受了委屈,泪只流在自己心里。流完了,照样像往常一样喂猪 烧饭、拉土、锄麦,悉心伺候木根、孩子和公婆。 转眼间,儿子小根已经4岁。春节过后,小根在街上玩,看到邻居家的叔叔 用自行车驮了媳妇和娃儿去外公家。小根看得心热,急忙跑回家,扯着秋葵衣角 说要去外公家。秋葵刚才还笑着的那张脸顿时不自然起来,嘴唇哆嗉着说:“乖 儿子,外公家远,明年咱们有钱了,就去外公家。”小根哪里肯听这一套,跺着 脚又哭又阉,木根大喝一声,小根“哇”的一声哭了,秋葵急忙将小根搂在怀里, 也哭了。这时,木根的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横竖不是个味儿 后来,小根渐渐懂事了,便再也不提要去外公家的事了 再后来,家里的光景一天天好了起来,秋葵便常常念叨要回娘家, 这一年,秋葵攒够了车票钱,正要商议着回趟娘家,不料公爹殁了。等埋葬 了公爹,木根欠下一屁股债,秋葵便将车票钱给了木根。 又一年春天,木根刚从县城火车站买了车票。夜里,小根肚子疼。秋葵与木 根连夜将小根送到县医院。医生一检査,说是急性阑尾炎,需要做手术。第二天, 秋葵便让木根将车票拿到火车站退了 又一年春天,木根刚要去县城买火车票,就接到村长的通知,说村里引来了 农田水利建设扶贫项目,供水管道途经木根的承包田,需要木根亲自规划承包田 灌溉工程的实施方案。木根髙兴得像个孩子,一蹦一跳地去了承包田 玉米吐缨时,秋葵对木根说:“今年粮食丰收在望,我们很快就有钱了,等 收完秋,我们带上小根回趟娘家吧。爹有气管炎,娘有腰疼病,这几年也不知好 了没;弟弟现在该娶媳妇了,也不知娶下媳妇没;妹子最小,不知现在还上不上 木根抢白道:“小根不上学了?像你一样当文盲啊?” 秋葵脸一红,不好意思地低头笑了 秋葵终于要回娘家了。 这一天,秋葵和木根去了趟县城,除了买了新衣新鞋外,还给娘家的父母弟 妹买回了大包小包的礼品。 天刚蒙蒙亮,秋葵便烙好干粮,做熟饭菜,叫醒木根。吃罢早饭,便出了村 子。秋葵背着行李,走在前头。高挑的身子一摆一摆,走得很急。走得木根出了 身热汗 上了火车,木根在行李架上放好行李,便拣靠窗的座位和秋葵面对面坐了下 来 车窗外,阳光照着明媚的田野,好看极了,那些树呀房子呀电线杆呀飞似的向后 退着…
荞麦下不了种,家里实在揭不开锅,爹便托人带领秋葵走出数百里的大山,来到 杨家屯,于是,秋葵便成了比自己大十岁的杨木根的媳妇。 木根知道秋葵心里最怕人碰的痛处,暗想,一定要善待秋葵,不能让她伤心 难过。但木根也与其他男人一样,火气一上来,轻列咆哮如雷,甚或抬手就是一 把掌,“啪”的一声掴在秋葵脸上。秋葵转过身,躲着人,用手捂了脸,只让泪 水从指缝间悄悄流出。 这事儿若摊在村里别的媳妇身上,肯定要嚎、要闹,等嚎够了闹够了,肯定 会卷起包袱回娘家。然后,娘家的七大姑八大姨九个伯母六婶子肯定要找上门来 理论,最终,等男人上门陪够了礼道够了歉,媳妇才在娘家兄弟们的护送下,大 摇大摆走进家门。 秋葵娘家远,受了委屈,泪只流在自己心里。流完了,照样像往常一样喂猪、 烧饭、拉土、锄麦,悉心伺候木根、孩子和公婆。 转眼间,儿子小根已经 4 岁。春节过后,小根在街上玩,看到邻居家的叔叔 用自行车驮了媳妇和娃儿去外公家。小根看得心热,急忙跑回家,扯着秋葵衣角, 说要去外公家。秋葵刚才还笑着的那张脸顿时不自然起来,嘴唇哆嗉着说:“乖 儿子,外公家远,明年咱们有钱了,就去外公家。”小根哪里肯听这一套,跺着 脚又哭又阉,木根大喝一声,小根“哇”的一声哭了,秋葵急忙将小根搂在怀里, 也哭了。这时,木根的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横竖不是个味儿。 后来,小根渐渐懂事了,便再也不提要去外公家的事了。 再后来,家里的光景一天天好了起来,秋葵便常常念叨要回娘家。 这一年,秋葵攒够了车票钱,正要商议着回趟娘家,不料公爹殁了。等埋葬 了公爹,木根欠下一屁股债,秋葵便将车票钱给了木根。 又一年春天,木根刚从县城火车站买了车票。夜里,小根肚子疼。秋葵与木 根连夜将小根送到县医院。医生一检查,说是急性阑尾炎,需要做手术。第二天, 秋葵便让木根将车票拿到火车站退了。 又一年春天,木根刚要去县城买火车票,就接到村长的通知,说村里引来了 农田水利建设扶贫项目,供水管道途经木根的承包田,需要木根亲自规划承包田 灌溉工程的实施方案。木根高兴得像个孩子,一蹦一跳地去了承包田。 玉米吐缨时,秋葵对木根说:“今年粮食丰收在望,我们很快就有钱了,等 收完秋,我们带上小根回趟娘家吧。爹有气管炎,娘有腰疼病,这几年也不知好 了没;弟弟现在该娶媳妇了,也不知娶下媳妇没;妹子最小,不知现在还上不上 学……” 木根抢白道:“小根不上学了?像你一样当文盲啊?” 秋葵脸一红,不好意思地低头笑了。 秋葵终于要回娘家了。 这一天,秋葵和木根去了趟县城,除了买了新衣新鞋外,还给娘家的父母弟 妹买回了大包小包的礼品。 天刚蒙蒙亮,秋葵便烙好干粮,做熟饭菜,叫醒木根。吃罢早饭,便出了村 子。秋葵背着行李,走在前头。高挑的身子一摆一摆,走得很急。走得木根出了 一身热汗。 上了火车,木根在行李架上放好行李,便拣靠窗的座位和秋葵面对面坐了下 来。 车窗外,阳光照着明媚的田野,好看极了,那些树呀房子呀电线杆呀飞似的向后 退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