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代市中学高一第3次语文月考试卷 第一卷选择题 、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纤(qian)细 将( qIang)子无怒 给(j)予答复 修 姱(kua) 溘(he)死 小人所腓(fei) 一叶扁(bian)舟 C.主簿(b6) 吐哺(b) 酬(shi)酒临江 清流激遄(tuan) D.嗟(ji)悼 修禊(xi) 冯(ping)虚御风 放浪形骸(hai)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浅尝辄止竟相诽谤鉴署杯盘狼藉 B.骇人听闻无济于事枷索 流觞曲水 C.巍巍峰巅终南捷径訾 鼓瑟吹笙 D.苍海一粟取之无禁脉胳夙兴夜寐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方博士到场时,整个大厅都坐满了和颜悦色的大学生,大家都为有机会 聆听这位科学家的演讲而兴奋不已 B.春秋时期列国纷纷称王,周室更不算回事,战国时的周朝天子,至多只能和宋 鲁等小国的君主相提并论罢了 C.今年,中国电脑领域的大哥大一一联想集团收购了IBM笔记本计算机制造权, 在国际信息产业界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D.王老师在山村小学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一心扑在学生身上,他这种好为人师的 精神深深打动了纯朴的乡亲们。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研究历史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借以探求人类社会未来 发展的方向,这个目标大得很 B.阅读的过程,应是不断探究、不断思考、不断生疑的过程,这样的阅读才有收 获,有发现,甚至有创造 C.如果陈水扁执意按其所谓“台独”时间表,蓄意改变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 分,中国政府和人民绝不会坐视不管。 D.此前,布什政府一直将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列为其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 分,认为它对保卫美国不受敌对国家导弹的打击至关重要。 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建筑成为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首先是因为它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 是人类自觉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建筑虽然起源于防寒、祛暑、荫蔽、安 全等实用的生活要求,但在建筑史上,人类对解决生活实用而付出的创作劳动却 远远不如对非实用的方面付出得多。宫殿、庙宇、祭坛、陵墓、教堂、纪念碑 园林等等,这些全部或基本上服务于精神生活的建筑,其成就远远超过了住宅、 作坊、堡寨等服务于物质生活的建筑,建筑形式、建筑风格的演变,往往是一代 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最敏感的见证,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 成的历史
四川省广安代市中学高一第 3 次语文月考试卷 第一卷 选择题 一、 基础知识(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纤(qiān)细 蕈(xùn)菌 将(qiānɡ)子无怒 给(jǐ)予答复 B.修姱(kuā) 溘(hè)死 小人所腓(féi) 一叶扁(biǎn)舟 C.主簿(bó) 吐哺(bǔ) 酾(shī)酒临江 清流激湍(tuān) D.嗟(jiē)悼 修禊(xì) 冯(pínɡ)虚御风 放浪形骸(hái)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浅尝辄止 竟相诽谤 鉴署 杯盘狼藉 B.骇人听闻 无济于事 枷索 流觞曲水 C.巍巍峰巅 终南捷径 訾詈 鼓瑟吹笙 D.苍海一粟 取之无禁 脉胳 夙兴夜寐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方博士到场时,整个大厅都坐满了和颜悦色 的大学生,大家都为有机会 聆听这位科学家的演讲而兴奋不已。 B.春秋时期列国纷纷称王,周室更不算回事,战国时的周朝天子,至多只能和宋、 鲁等小国的君主相提并论罢了。 C.今年,中国电脑领域的大哥大——联想集团收购了 IBM 笔记本计算机制造权, 在国际信息产业界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D.王老师在山村小学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一心扑在学生身上,他这种好为人师的 精神深深打动了纯朴的乡亲们。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研究历史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借以探求人类社会未来 发展的方向,这个目标大得很。 B.阅读的过程,应是不断探究、不断思考、不断生疑的过程,这样的阅读才有收 获,有发现,甚至有创造。 C.如果陈水扁执意按其所谓“台独”时间表,蓄意改变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 分,中国政府和人民绝不会坐视不管。 D.此前,布什政府一直将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列为其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 分,认为它对保卫美国不受敌对国家导弹的打击至关重要。 二.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建筑成为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首先是因为它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 是人类自觉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建筑虽然起源于防寒、祛暑、荫蔽、安 全等实用的生活要求,但在建筑史上,人类对解决生活实用而付出的创作劳动却 远远不如对非实用的方面付出得多。宫殿、庙宇、祭坛、陵墓、教堂、纪念碑、 园林等等,这些全部或基本上服务于精神生活的建筑,其成就远远超过了住宅、 作坊、堡寨等服务于物质生活的建筑,建筑形式、建筑风格的演变,往往是一代 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最敏感的见证,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 成的历史
人对建筑的美感,客观上来源于建筑的形式,舒畅、别扭、恐怖、惊讶、幽静 轻松、肃穆……这是视觉反应的直觉情绪,质朴、刚健、柔和、雍容、华贵、纤 秀、端庄……这就进入了初步的审美判断。所有这些主观的感受,无不是建筑的 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色彩质地、装饰花纹等等外在形式 的反映。但是这些感受(美感)又不是抽象的,其中往往包涵着某些特定的内容, 因而使得建筑的美感有可能突破单纯形式美的法则而深化发挥。像秩序井然的北 京城,宏阔显赫的故宫,圣洁髙傲的天坛,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清幽别致的峨 嵋山寺,安宁雅静的四合院住宅,端庄髙雅的希腊神庙,威慑压抑的歌特式教堂, 豪华眩目的凡尔赛宫,冷峻刻板的摩天大楼……所有这些具体感觉形式,无不包 涵着深刻的历史因素,以及整个时代的民族的审美倾向,无不包涵着悬念、感触、 素养、格调等等主观因素。建筑的美感是朦胧的,但又可以是明确的;是抽象的, 但又可以是具体的;是无声的空间凝聚,但又可以是有声有色的时间的延伸。 目前对建筑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甚至给建筑美学下 个定义也是困难的。但是,把建筑作为一项艺术门类,从它的艺术特征,它的艺 术风格和它的形式美法则入手加以研究,无疑将有助于探索更为深入广阔的课 题,例如,建筑美感的组成因素,特别是它的心理构成因素,建筑创作的形象思 维特征,自然美与环境美的美学内容,形式美的形式与发展等等 5.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其原因是( A.建筑服务于精神的生活,也服务于物质生活,两者都包涵了历史审美因素 B.建筑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类自觉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 C.建筑服务于精神生活成就突出,其形式、风格的演变,常是一代社会物质生 活和精神生活的见证。 建筑是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而对其具体观照会获得更多的美学感受 6.第二段中画有橫线的句子“某些特定的具体内容”,主要指的是 A.建筑包涵着深刻的历史因素,整个时代的民族审美倾向,以及悬念、感触、 素养等主观因素 B.客观上来源于建筑形式的美感,既是直觉情绪,又是初步的审美判断 C.所有的主观感受,都是建筑组合、尺度、式样、花纹等外在形式的反映。 D.建筑美感的深化和发挥大大地突破了单纯的形式美法则,从而获得更多内容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全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写作思路布局谋篇、叙议结合, 有的放矢,充分阐述了当今建筑美学研究的课题缺陷 B.文中加点词语,在内容表达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说明人们对建筑感受 是具体的。 C.文章的第一段是从建筑美感的来源、具体内容、流变性等三个方面阐述作 者观点的。 D.本文结尾提出了作者的主张,要从建筑艺术特征、艺术风格和形式美法则入 手加以研究建筑美学 三、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每小题3分) 初,贾岛连败文场,囊箧空甚,遂为浮屠,名无本。来东都,旋往京,居青龙寺 元和中,岛独按格入僻,以矫浮艳。当冥搜之际,前有王公贵人皆不觉。自称碣 石山人。尝叹曰:“知余素心者,惟终南紫阁、白阁诸峰隐者耳。”虽行坐寝食, 苦吟不辍
人对建筑的美感,客观上来源于建筑的形式,舒畅、别扭、恐怖、惊讶、幽静、 轻松、肃穆……这是视觉反应的直觉情绪,质朴、刚健、柔和、雍容、华贵、纤 秀、端庄……这就进入了初步的审美判断。所有这些主观的感受,无不是建筑的 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色彩质地、装饰花纹等等外在形式 的反映。但是这些感受(美感)又不是抽象的,其中往往包涵着某些特定的内容, 因而使得建筑的美感有可能突破单纯形式美的法则而深化发挥。像秩序井然的北 京城,宏阔显赫的故宫,圣洁高傲的天坛,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清幽别致的峨 嵋山寺,安宁雅静的四合院住宅,端庄高雅的希腊神庙,威慑压抑的歌特式教堂, 豪华眩目的凡尔赛宫,冷峻刻板的摩天大楼……所有这些具体感觉形式,无不包 涵着深刻的历史因素,以及整个时代的民族的审美倾向,无不包涵着悬念、感触、 素养、格调等等主观因素。建筑的美感是朦胧的,但又可以是明确的;是抽象的, 但又可以是具体的;是无声的空间凝聚,但又可以是有声有色的时间的延伸。 目前对建筑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甚至给建筑美学下一 个定义也是困难的。但是,把建筑作为一项艺术门类,从它的艺术特征,它的艺 术风格和它的形式美法则入手加以研究,无疑将有助于探索更为深入广阔的课 题,例如,建筑美感的组成因素,特别是它的心理构成因素,建筑创作的形象思 维特征,自然美与环境美的美学内容,形式美的形式与发展等等。 5.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其原因是( ) A.建筑服务于精神的生活,也服务于物质生活,两者都包涵了历史审美因素。 B.建筑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类自觉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 C.建筑服务于精神生活成就突出,其形式、风格的演变,常是一代社会物质生 活和精神生活的见证。 D.建筑是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而对其具体观照会获得更多的美学感受。 6.第二段中画有横线的句子“某些特定的具体内容”,主要指的是( ) A.建筑包涵着深刻的历史因素,整个时代的民族审美倾向,以及悬念、感触、 素养等主观因素。 B.客观上来源于建筑形式的美感,既是直觉情绪,又是初步的审美判断。 C.所有的主观感受,都是建筑组合、尺度、式样、花纹等外在形式的反映。 D.建筑美感的深化和发挥大大地突破了单纯的形式美法则,从而获得更多内容。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全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写作思路布局谋篇、叙议结合, 有的放矢,充分阐述了当今建筑美学研究的课题缺陷。 B.文中加点词语,在内容表达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说明人们对建筑感受 是具体的。 C.文章的第一段是从建筑美感的来源、具体内容、流变性等三个方面阐述作 者观点的。 D.本文结尾提出了作者的主张,要从建筑艺术特征、艺术风格和形式美法则入 手加以研究建筑美学。 三、古代诗文阅读(37 分) (一)文言文阅读(17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每小题 3 分) 初,贾岛连败文场,囊箧空甚,遂为浮屠,名无本。来东都,旋往京,居青龙寺。 元和中,岛独按格入僻,以矫浮艳。当冥搜之际,前有王公贵人皆不觉。自称碣 石山人。尝叹曰:“知余素心者,惟终南紫阁、白阁诸峰隐者耳。”虽行坐寝食, 苦吟不辍
尝跨蹇驴张盖,横截天衢。时秋风正厉,黄叶可扫,遂吟曰:“落叶满长安。” 方思属联,杳不可得,忽以“秋风吹渭水”为对,喜不自胜,因唐突大京兆刘栖 楚,被系一夕,旦释之。 后复乘闲策蹇访李凝幽居,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又欲作“僧 敲”,炼之未定,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傍观皆讶。时韩退之尹京兆,车骑方 出。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马前。岛具实对,未定“推”“敲”,神游象外, 不知回避。韩驻久之,曰:“敲字佳。”遂并辔归,共论诗道。结为布衣交,遂 授以文法。去浮屠,举进士,愈赠诗云:“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风云顿觉闲 天恐文章浑断绝,再生贾岛在人间。”自此名著 时新及第,寓居法乾无可精舍。一日,宣宗微行至寺,闻钟楼上有吟声,遂登 于岛案上取卷览之。岛不识,因作色,攘臂睨而夺之曰:“郎君鲜醴自足,何会 此耶?”帝下楼去。继而觉之,大恐,伏阙待罪,上讶之。他日,乃授遂州长江 主簿,后稍迁普州司仓。临死之日,家无一钱,惟病驴、古琴而已。当时谁不爱 其才而惜其薄命! 岛貌清意雅,谈玄抱佛,所交悉尘外之人。况味萧条生计龃龉自题曰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每至除夕必取一岁所作置几上焚香再拜酹酒 祝曰此吾终年苦心也痛饮长谣而罢 (选自[元]辛文房《唐才子传·贾岛》有删改)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囊箧空甚,遂为浮匿浮屠:此指出家之人,僧人 B.攘臂睨而夺之睨:斜着眼睛看 所交悉尘外之人悉:熟悉 D.来东都,旋往京旋:不久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岛独按格入僻,以矫浮艳 乘彼境垣,以望复关 B.韩驻久之,曰:“敲字佳。” 月出于东山之上 C.于岛案上取卷览之 苏子与客泛舟游王赤壁之下 D.乃授遂州长江主簿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岛一开始因为科举连连失利,加上生活贫困,就出家当了和尚。后来得到 韩愈的赏识并结为布衣之交;还俗后,中了进士,但萧条的家境始终没有改变 B.宣宗微服出行到法乾寺时,遭到了贾岛的侮辱。当时贾岛没有认出是宣宗 宣宗也不知道楼上的人是贾岛,贾岛凭外貌断定对方是富贵之人而报以轻蔑的态 度 C.贾岛两次冲撞了京兆尹的车队,但结果迥然不同:韩愈心胸豁达,爱才惜才, 相比之下,刘栖楚心胸狭窄。 D.贾岛以苦吟著称,冥思苦想之际,前站王公贵人视而不见,甚至因苦吟而冲 撞官员车队而被关押,边走边作“推”“敲”之状以斟酌吟诗选词,这些都表现 出他对诗歌创作的痴迷之至
尝跨蹇驴张盖,横截天衢。时秋风正厉,黄叶可扫,遂吟曰:“落叶满长安。” 方思属联,杳不可得,忽以“秋风吹渭水”为对,喜不自胜,因唐突大京兆刘栖 楚,被系一夕,旦释之。 后复乘闲策蹇访李凝幽居,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又欲作“僧 敲”,炼之未定,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傍观皆讶。时韩退之尹京兆,车骑方 出。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马前。岛具实对,未定“推”“敲”,神游象外, 不知回避。韩驻久之,曰:“敲字佳。”遂并辔归,共论诗道。结为布衣交,遂 授以文法。去浮屠,举进士,愈赠诗云:“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风云顿觉闲。 天恐文章浑断绝,再生贾岛在人间。”自此名著。 时新及第,寓居法乾无可精舍。一日,宣宗微行至寺,闻钟楼上有吟声,遂登, 于岛案上取卷览之。岛不识,因作色,攘臂睨而夺之曰:“郎君鲜醴自足,何会 此耶?”帝下楼去。继而觉之,大恐,伏阙待罪,上讶之。他日,乃授遂州长江 主簿,后稍迁普州司仓。临死之日,家无一钱,惟病驴、古琴而已。当时谁不爱 其才而惜其薄命! 岛貌清意雅,谈玄抱佛,所交悉尘外之人。况味萧条生计龃龉自题曰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每至除夕必取一岁所作置几上焚香再拜酹酒 祝曰此吾终年苦心也痛饮长谣而罢 (选自[元]辛文房《唐才子传•贾岛》有删改)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囊箧空甚,遂为浮屠 浮屠:此指出家之人,僧人 B.攘臂睨而夺之 睨:斜着眼睛看 C.所交悉尘外之人 悉:熟悉 D.来东都,旋往京 旋:不久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岛独按格入僻,以矫浮艳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B.韩驻久之,曰:“敲字佳。” 月出于东山之上 C.于岛案上取卷览之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D.乃授遂州长江主簿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岛一开始因为科举连连失利,加上生活贫困,就出家当了和尚。后来得到 韩愈的赏识并结为布衣之交;还俗后,中了进士,但萧条的家境始终没有改变。 B.宣宗微服出行到法乾寺时,遭到了贾岛的侮辱。当时贾岛没有认出是宣宗, 宣宗也不知道楼上的人是贾岛,贾岛凭外貌断定对方是富贵之人而报以轻蔑的态 度。 C.贾岛两次冲撞了京兆尹的车队,但结果迥然不同:韩愈心胸豁达,爱才惜才, 相比之下,刘栖楚心胸狭窄。 D.贾岛以苦吟著称,冥思苦想之际,前站王公贵人视而不见,甚至因苦吟而冲 撞官员车队而被关押,边走边作“推”“敲”之状以斟酌吟诗选词,这些都表现 出他对诗歌创作的痴迷之至
第二卷主观卷 11.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尝叹曰:“知余素心者,惟终南紫阁、白阁诸峰隐者耳。”虽行坐寝食,苦吟 不辍 译 ②岛具实对,未定“推”“敲”,神游象外,不知回避。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12-13题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 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 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 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 百匝千遭绕郡城 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 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 所不同的。 12、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 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涵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 3、两诗都写到了“山”。李诗曰“青山留人”,是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能的自 我安慰。诗人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抒发了看似平静超然、实则深沉悲凉的情感, 柳诗曰“尖山似剑
第二卷 主观卷 11.把第 1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①尝叹曰:“知余素心者,惟终南紫阁、白阁诸峰隐者耳。”虽行坐寝食,苦吟 不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岛具实对,未定“推”“敲”,神游象外,不知回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6 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 根据提示,完成 12-13 题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 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 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 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 百匝千遭绕郡城。 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 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 所不同的。 12、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 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涵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 。 13、两诗都写到了“山”。李诗曰“青山留人”,是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能的自 我安慰。诗人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抒发了看似平静超然、实则深沉悲凉的情感, 柳诗曰“尖山似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言名句默写(14分) 14、补写出上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对酒当歌, ?譬如朝露 (2)长太息以掩涕兮, 不思其反 ,亦已焉 哉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 (5)寄蜉蝣于天地, (6)仰观宇宙之 大, ,足以极视听 之娱,信可乐也。 (7)固知一死生为虚 (8)舞幽壑之潜 ,池鱼思故渊 (10) 可以无悔矣,其 孰能讥之乎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文赤壁朱增泉 鍶鍶文赤壁在黄州,武汉向东,车子开一个来小时就到了。一下车,我就远远 望见苏东坡,是山坡下一尊髙髙站立的汉白玉石雕像。文赤壁的名声犹胜武赤 壁,苏东坡是这里的主角。大家走近前去,仰视这位千古文豪。一个人一旦被 刻成一尊石像,即便恣肆汪洋如苏轼,他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拂袖挪步, 毕竟已少了那份气质。他的醉态浪漫呢?他的才情风骨呢?他的失意豁达呢? 尊石像纵然万古不朽,终究已不是有血有肉的那个人了。难怪,苏东坡这样
(三)名言名句默写(14 分) 14、补写出上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对酒当歌,_______________?譬如朝露,_______________。 (2)长太息以掩涕兮, 。 (3) ,不思其反, ,亦已焉 哉。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驾一叶之扁舟, ____________。 (5) 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 (6) 仰观宇宙之 大,________________。 ,足以极视听 之娱,信可乐也。 (7) 固知一死生为虚 诞, 。 (8)舞幽壑之潜 蛟, 。 (9) ,池鱼思故渊。 (10) ,可以无悔矣,其 孰能讥之乎?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8 题 文赤壁 朱增泉 文赤壁在黄州,武汉向东,车子开一个来小时就到了。一下车,我就远远 望见苏东坡,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汉白玉石雕像。文赤壁的名声犹胜武赤 壁,苏东坡是这里的主角。大家走近前去,仰视这位千古文豪。一个人一旦被 刻成一尊石像,即便恣肆汪洋如苏轼,他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拂袖挪步, 毕竟已少了那份气质。他的醉态浪漫呢?他的才情风骨呢?他的失意豁达呢? 一尊石像纵然万古不朽,终究已不是有血有肉的那个人了。难怪,苏东坡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