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反证她之弃绝郑生并非只是为了郑生不再有油水可榨的缘故,而是因爱情达成婚姻无望,另外在 李娃罪过已赎、义务已尽、郑生已否极泰来、又得到了郑父的原谅和认可之后,李娃却非常冷静地让 郑生去“求婚鼎族”,也还是因为婚姻无望。 真可谓“成亦萧何败亦萧何”,郑生的惨绝在李娃,最后的成功亦在李娃,只是李娃对郑生的弃绝 为的是婚姻无望,不如早绝:而郑父的弃绝则是为了家族脸面。《李娃传》确乎揭露了门阀制度的罪恶。 作者描写李娃参与计逐郑生以及护读之后,希望郑生“结媛鼎族、以奉蒸尝,中外婚媾,无自黩也”,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门阀制度笼罩于二人关系上的阴影,但并不是主要的。作品写鞭弃一段才是最直 接最集中地揭露门阀制度的罪恶。郑父鞭弃郑生,不是责怪其与妓女结合、降低身份,而是责怪其为 人送葬、唱挽歌,玷辱门风。后来郑生做了官,恢复了旧有地位,郑父则改变态度“父子如初”。 由此可见,作者是希望通过李娃这一个妓女形象,环绕爱情问题、婚姻问题、妇女问题,生动反 映唐代社会现实,深刻暴露出在这样一个病态社会中,封建门阀制度的罪恶。真切地反映着唐代社会 生活的各方面。 2、思路探究 《李娃传》的故事情节,围绕郑生的境遇展开。李娃本是卑贱的长安倡女,后来却做了高贵的汧 国夫人。郑生由世家公子沦为挽歌郎、乞丐,终于又应试得官,恢复旧有地位。相关众人有:郑父、 老竖、凶肆徒众,及李娃的侍儿、李母、李姨。诸人与郑生之间的关系斯须变换,大起大落,主人公 的主观意态与客观遭遇随之变幻莫测,构成了作品曲折的情节。但这一切,却又无不在情理之中。作 品情节曲折却不离奇,这种错综复杂的变化,不是为了单纯使读者惊心骇目,而是以穷形尽相地真实
可以反证她之弃绝郑生并非只是为了郑生不再有油水可榨的缘故,而是因爱情达成婚姻无望,另外在 李娃罪过已赎、义务已尽、郑生已否极泰来、又得到了郑父的原谅和认可之后,李娃却非常冷静地让 郑生去“求婚鼎族”,也还是因为婚姻无望。 真可谓“成亦萧何败亦萧何”,郑生的惨绝在李娃,最后的成功亦在李娃,只是李娃对郑生的弃绝 为的是婚姻无望,不如早绝;而郑父的弃绝则是为了家族脸面。《李娃传》确乎揭露了门阀制度的罪恶。 作者描写李娃参与计逐郑生以及护读之后,希望郑生“结媛鼎族、以奉蒸尝,中外婚媾,无自黩也”,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门阀制度笼罩于二人关系上的阴影,但并不是主要的。作品写鞭弃一段才是最直 接最集中地揭露门阀制度的罪恶。郑父鞭弃郑生,不是责怪其与妓女结合、降低身份,而是责怪其为 人送葬、唱挽歌,玷辱门风。后来郑生做了官,恢复了旧有地位,郑父则改变态度“父子如初”。 由此可见,作者是希望通过李娃这一个妓女形象,环绕爱情问题、婚姻问题、妇女问题,生动反 映唐代社会现实,深刻暴露出在这样一个病态社会中,封建门阀制度的罪恶。真切地反映着唐代社会 生活的各方面。 2、思路探究 《李娃传》的故事情节,围绕郑生的境遇展开。李娃本是卑贱的长安倡女,后来却做了高贵的汧 国夫人。郑生由世家公子沦为挽歌郎、乞丐,终于又应试得官,恢复旧有地位。相关众人有:郑父、 老竖、凶肆徒众,及李娃的侍儿、李母、李姨。诸人与郑生之间的关系斯须变换,大起大落,主人公 的主观意态与客观遭遇随之变幻莫测,构成了作品曲折的情节。但这一切,却又无不在情理之中。作 品情节曲折却不离奇,这种错综复杂的变化,不是为了单纯使读者惊心骇目,而是以穷形尽相地真实
反映当时实际生活及社会背静。 小说除了开头介绍荥阳公及郑生以引出故事,及末尾叙述李娃归宿以交代故事结局外,情节发展 主要有四个阶段:院遇、计逐、鞭弃、护读。其中转换突兀奇崛却又自然、完整、合乎逻辑,生动逼 真地再现了唐代社会的许多生活画面 作品并不写郑生如世俗膏粱子弟狎游青楼,而是写郑生多情却不谙世事:郑生访友而偶遇李娃, 竞然不知经过的平康里是花街柳陌,更不知“阖一扉”,“凭一双鬟青衣立”的李娃明显地表现出倚门 卖笑倡女身份,郑生竟然视同普通居户而顾忌到无端注视良家妇女,是有悖于礼法,要招致非议的 为了俄延时刻多看李娃“乃诈坠鞭于地,使其从者敕取之”,这就集中表现他与一般放荡轻狂的王孙公 子有所区别之处 这一点恰恰为久历风尘的李娃所注意到了,所以翌日郑生叩门求见时,侍儿不及回答“此谁之第” 的明知故问,却急不可待地向李娃“驰走大呼曰:前时遗策郎也”,这一情节不难看出李娃殷切期待郑 生到来的内心活动,这就犹如一场暗含着许多潜台词的戏一般,把李娃留意郑生遗策相顾、深深被打 动不能自己之情及种种思虑、揣想、盼望等等都和盘托出。郑生遗策的举动给李娃深刻印象与强烈感 受,所以李娃当时“回眸凝提”,而后又赎身相救。郑生有着年轻人的聪敏灵慧,但毕竟是温室中的花 朵,又刚成年,缺乏社会阅历,不免幼稚单纯,所以初次相会看不出李母欲擒故纵的手腕,所以他能 以一颗纯真之心待李娃,让他在千金散尽之余“娃情弥笃”,所以他会一任旁人指调,任由李娃离去 姨阻则留、姨谴则返,不知是计,所以他被李氏母女轻易摆脱,所以他一旦发觉上当受骗,也只有“惶 惑发狂,绝食三日”“疾愈甚”而己。李娃这样对待郑生是否太绝情?与前面“娃情弥笃”岂不矛盾?
反映当时实际生活及社会背静。 小说除了开头介绍荥阳公及郑生以引出故事,及末尾叙述李娃归宿以交代故事结局外,情节发展 主要有四个阶段:院遇、计逐、鞭弃、护读。其中转换突兀奇崛却又自然、完整、合乎逻辑,生动逼 真地再现了唐代社会的许多生活画面 作品并不写郑生如世俗膏粱子弟狎游青楼,而是写郑生多情却不谙世事:郑生访友而偶遇李娃, 竟然不知经过的平康里是花街柳陌,更不知“阖一扉”,“凭一双鬟青衣立”的李娃明显地表现出倚门 卖笑倡女身份,郑生竟然视同普通居户而顾忌到无端注视良家妇女,是有悖于礼法,要招致非议的。 为了俄延时刻多看李娃“乃诈坠鞭于地,使其从者敕取之”,这就集中表现他与一般放荡轻狂的王孙公 子有所区别之处。 这一点恰恰为久历风尘的李娃所注意到了,所以翌日郑生叩门求见时,侍儿不及回答“此谁之第” 的明知故问,却急不可待地向李娃“驰走大呼曰:前时遗策郎也”,这一情节不难看出李娃殷切期待郑 生到来的内心活动,这就犹如一场暗含着许多潜台词的戏一般,把李娃留意郑生遗策相顾、深深被打 动不能自己之情及种种思虑、揣想、盼望等等都和盘托出。郑生遗策的举动给李娃深刻印象与强烈感 受,所以李娃当时“回眸凝提”,而后又赎身相救。郑生有着年轻人的聪敏灵慧,但毕竟是温室中的花 朵,又刚成年,缺乏社会阅历,不免幼稚单纯,所以初次相会看不出李母欲擒故纵的手腕,所以他能 以一颗纯真之心待李娃,让他在千金散尽之余“娃情弥笃”,所以他会一任旁人指调,任由李娃离去、 姨阻则留、姨谴则返,不知是计,所以他被李氏母女轻易摆脱,所以他一旦发觉上当受骗,也只有“惶 惑发狂,绝食三日”“疾愈甚”而已。李娃这样对待郑生是否太绝情?与前面“娃情弥笃”岂不矛盾?
郑生被“计逐”这一段,作者设计情节,特别讲究虚实相间、烟云模糊,却处处着意作些暗示, 又不事先点破,让读者在突然震惊中醒悟而至于对以往情节回味、玩索 ①李娃这样对待郑生是否太绝情?与前之“娃情弥笃”岂不矛盾!仔细想来,似乎不是绝情,而是 忍情。她十分清醒地估计到郑生不能永远“相诣”,郑生留居马王可曲也终非长策,不如趁早决绝,使 郑就此脱离“不测之地”。[回家再备给用,继续应试求官,从此飞黄腾达。]这是她顺应李母唯利是图 的贪欲而参与计逐的苦心孤诣。她没有杜十娘玉堂春那样看月乐观的痴心,而是冷静地而对现实,病 态的毁灭了她,又借她之手毁灭别人c 郑生被逐之后,以他这样的昔日富家公是天颜盛门告急的,所以他由布政里宫居无奈到凶肆,作 者让我们看到了另一阶层的人物形象,能够相濡以沫却又自顾不暇的善良而怕式的旅店主人,和“共 伤叹而互饲之”的凶肆徒众,他们集结谋生,互为依倚,郑生再遭父弃后,亦能将他抬回救治。只是 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们,虽有救人之仁心无耐力不从心 郑生致命的人生打击是郑父的鞭弃,郑父年届半百方得一子,竟然忍心在郑生历经困顿、暂得喘 息的时候,“去其衣服,以马鞭鞭之数百,“使郑生”不胜其苦而毙”,最后连尸体也不予收殓。在土族 势力竭力维持其政治、经济上的特殊权益的唐代,门第观念尤其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所以对 郑父来说,不能忍受的并非沉溺女色,不是千金散尽,而是不能忍受儿子操贱业,与贱民为伍,声誉、 家业的高于一切,包括父子亲情。作者多方面地写出病态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不正常的诸般恶果,即 使至亲如父,也视子如仇,全无天伦之乐。这里相当典型地揭示出上层豪门贵族的冷漠思想 经过两大转折,小说情节发展至此达到高潮,李娃的精神世界也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展示,而当她
郑生被“计逐”这一段,作者设计情节,特别讲究虚实相间、烟云模糊,却处处着意作些暗示, 又不事先点破,让读者在突然震惊中醒悟而至于对以往情节回味、玩索。 ①李娃这样对待郑生是否太绝情?与前之“娃情弥笃”岂不矛盾!仔细想来,似乎不是绝情,而是 忍情。她十分清醒地估计到郑生不能永远“相诣”,郑生留居马王可曲也终非长策,不如趁早决绝,使 郑就此脱离“不测之地”。[回家再备给用,继续应试求官,从此飞黄腾达。]这是她顺应李母唯利是图 的贪欲而参与计逐的苦心孤诣。她没有杜十娘玉堂春那样看月乐观的痴心,而是冷静地而对现实,病 态的毁灭了她,又借她之手毁灭别人。 郑生被逐之后,以他这样的昔日富家公是天颜盛门告急的,所以他由布政里宫居无奈到凶肆,作 者让我们看到了另一阶层的人物形象,能够相濡以沫却又自顾不暇的善良而怕式的旅店主人,和“共 伤叹而互饲之”的凶肆徒众,他们集结谋生,互为依倚,郑生再遭父弃后,亦能将他抬回救治。只是 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们,虽有救人之仁心无耐力不从心。 郑生致命的人生打击是郑父的鞭弃,郑父年届半百方得一子,竟然忍心在郑生历经困顿、暂得喘 息的时候,“去其衣服,以马鞭鞭之数百,“使郑生”不胜其苦而毙”,最后连尸体也不予收殓。在土族 势力竭力维持其政治、经济上的特殊权益的唐代,门第观念尤其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所以对 郑父来说,不能忍受的并非沉溺女色,不是千金散尽,而是不能忍受儿子操贱业,与贱民为伍,声誉、 家业的高于一切,包括父子亲情。作者多方面地写出病态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不正常的诸般恶果,即 使至亲如父,也视子如仇,全无天伦之乐。这里相当典型地揭示出上层豪门贵族的冷漠思想。 经过两大转折,小说情节发展至此达到高潮,李娃的精神世界也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展示,而当她
怀着一种偿债、悔过、赎罪的心情,以多年的清苦和殷勤看顾,将郑生变回原状,甚至超出原状,“将 之官”进,深知“婚姻无望”的李娃这才提出“愿以残年,归养李娃”。一样是救助郑生,旅店主人不 得已而徙之于凶肆来,凶肆徒众不得已而弃之于道周,唯独风尘歌妓李娃茹苦含辛、倾力以赴。这是 个病态社会中的受害者以着纯良的心为着自己不由自主伤害过的人赎罪 3、特点指要 鲁迅论唐传奇说:“小说亦如诗,至唐而一变”,由于白居易、元稹,甚至白行简与《李娃传》相 关的一行人有可能都曾听过话本《一枝花》,这就使得《李》有着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 (1)通过主人公的命运带出了唐代社会生活的面貌 《李》中郑生在凶肆操贱业,作者巧妙自然地插入了东肆西肆互争胜负的大段描写,却使作品反 映唐代社会生活触及另一些方面,为整篇故事生色不少。李娃挽救了郑生,这种行为在娼中是少有的 她终于和门第清华而且做了官的郑生结合了,这在那个时代,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后人疑这故事是 当年牛李党争中牛党攻讦李党中坚郑畋的谤书,犹言这姓郑的是婊子养的。宋人刘克庄《后村诗话》 中就有此说。郑李终于结合是超常规的奇事。奇异的情节当然可以构成小说,但构成小说艺术的并非 由于、而且主要不是由于奇异的情节。过分依赖情节还会成为小说的损害,我国五十年代以后的二十 多年间产生了许多除了情节什么也没有的“小说”,故事都是够惊险、够曲折、免奇异的,但只能是“故 事”,称得上小说艺术的实在不多。小说毕竟需要浓郁的活、烘染出丰富的社会关系,绘出一幅活人在 其中运行的人生图画:不在于情节的可叙述性,而在于环境绕着情节的那种难以叙述的生活气氛。《李 娃传》的佳处,就在于通过主人公的命运带出了唐代社会生活的面貌,比任何历史记载都更能给读者
怀着一种偿债、悔过、赎罪的心情,以多年的清苦和殷勤看顾,将郑生变回原状,甚至超出原状,“将 之官”进,深知“婚姻无望”的李娃这才提出“愿以残年,归养李娃”。一样是救助郑生,旅店主人不 得已而徙之于凶肆来,凶肆徒众不得已而弃之于道周,唯独风尘歌妓李娃茹苦含辛、倾力以赴。这是 一个病态社会中的受害者以着纯良的心为着自己不由自主伤害过的人赎罪。 3、特点指要 鲁迅论唐传奇说:“小说亦如诗,至唐而一变”,由于白居易、元稹,甚至白行简与《李娃传》相 关的一行人有可能都曾听过话本《一枝花》,这就使得《李》有着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 (1)通过主人公的命运带出了唐代社会生活的面貌 《李》中郑生在凶肆操贱业,作者巧妙自然地插入了东肆西肆互争胜负的大段描写,却使作品反 映唐代社会生活触及另一些方面,为整篇故事生色不少。李娃挽救了郑生,这种行为在娼中是少有的; 她终于和门第清华而且做了官的郑生结合了,这在那个时代,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后人疑这故事是 当年牛李党争中牛党攻讦李党中坚郑畋的谤书,犹言这姓郑的是婊子养的。宋人刘克庄《后村诗话》 中就有此说。郑李终于结合是超常规的奇事。奇异的情节当然可以构成小说,但构成小说艺术的并非 由于、而且主要不是由于奇异的情节。过分依赖情节还会成为小说的损害,我国五十年代以后的二十 多年间产生了许多除了情节什么也没有的“小说”,故事都是够惊险、够曲折、免奇异的,但只能是“故 事”,称得上小说艺术的实在不多。小说毕竟需要浓郁的活、烘染出丰富的社会关系,绘出一幅活人在 其中运行的人生图画;不在于情节的可叙述性,而在于环境绕着情节的那种难以叙述的生活气氛。《李 娃传》的佳处,就在于通过主人公的命运带出了唐代社会生活的面貌,比任何历史记载都更能给读者
以具体、真实的感受的唐代社会相 (2)情节多折,描写增色 《李娃传》写郑生从妓院到旅店到凶肆,由此安危之间腾挪变换,文笔火矫空灵,曲折陡峭,到 下面转入写郑生在凶肆的生活,节奏就逐步平缓,好像阴晴不定、乍暖还寒时候春云渐展。郑生病愈 了,在凶肆唱挽歌,不至于流落冻馁了,读者可以舒一口气,而后又忽然急转直下,在读者认为郑生 终于被家人认出可以改写人生时,却被郑父鞭弃直到再遇李娃。画面有疏有密,色彩有浓有淡,节奏 有疾有徐,音调有柔有刚。 三、教学提示: 1、教学方法建议 (1)先扫清文字障碍,本文注解甚详,让学生先预习,做到对故事情节基本掌握,并能概括 (2)建议用3课时完成本文的学习 (3)建议从李娃的先弃后救的矛盾心态打开缺口。 (4)不可忽略文中由主人公带出的唐代社会生活面貌的各层面。 作者作品资料选辑 (1)本篇作者白行简,字知退,白居易之弟。据《唐人小说》(汪辟疆校录)按:“贞元末登进士 第。元和十五年,授左拾遗,累迁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宝历二年冬,病卒。有集二十卷,今不存 《李娃传》收入《太平广记》(四百八十四)而下注出《异闻集》:惟《太平广记》四百八十四以下九
以具体、真实的感受的唐代社会相。 (2)情节多折,描写增色 《李娃传》写郑生从妓院到旅店到凶肆,由此安危之间腾挪变换,文笔火矫空灵,曲折陡峭,到 下面转入写郑生在凶肆的生活,节奏就逐步平缓,好像阴晴不定、乍暖还寒时候春云渐展。郑生病愈 了,在凶肆唱挽歌,不至于流落冻馁了,读者可以舒一口气,而后又忽然急转直下,在读者认为郑生 终于被家人认出可以改写人生时,却被郑父鞭弃直到再遇李娃。画面有疏有密,色彩有浓有淡,节奏 有疾有徐,音调有柔有刚。 三、教学提示: 1、教学方法建议 (1)先扫清文字障碍,本文注解甚详,让学生先预习,做到对故事情节基本掌握,并能概括。 (2)建议用 3 课时完成本文的学习。 (3)建议从李娃的先弃后救的矛盾心态打开缺口。 (4)不可忽略文中由主人公带出的唐代社会生活面貌的各层面。 2、作者作品资料选辑 (1)本篇作者白行简,字知退,白居易之弟。据《唐人小说》(汪辟疆校录)按:“贞元末登进士 第。元和十五年,授左拾遗,累迁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宝历二年冬,病卒。有集二十卷,今不存。 《李娃传》收入《太平广记》(四百八十四)而下注出《异闻集》;惟《太平广记》四百八十四以下九